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散原创】左军作品 | 湖心亭的空间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湖心亭位于县城新城区一座不大的公园的湖中间。

沿着伸向湖中的一条弧形堤岸,步行到一半,便到了湖心亭。湖心亭独拥了东南西北整个的空间。

其东面,是无需越过湖面就能见到的几栋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以及建筑南面的一片开阔的场地——直通到江边;其南面,是离湖虽远、但隔湖也就能见到的已呈“徽派”建筑雏形的在建小区;其西面,是与亭遥遥相望的山峦,以及山顶上的一座高阁——汉武阁;其北面,则是穿湖而过的一条繁忙的公路,和公路北面一片更大的湖。

坐在湖心亭中看四周,格外的舒服——没有阻挡就没有局促,没有障碍也就没有妨害;而且,楼外的楼,山外的山,湖外的湖,都各具特色,各据一方,整体上又是那样的和谐。

我喜欢在清朗的下午,在无风无云的境况下,从烦冗的事务或无聊的空虚中抽离出来,独自一人来此亭坐坐,享受这难得而实在的空间。

高楼是器宇轩昂的,尽显阳刚之美。看不见只有在近处才可能看得到的它些许脱落的墙皮,听不见也只有在近处才可能听得到的“锅碗瓢盆交响曲”——远望,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位置,矗立于自己的空间。

在建的小区只给你日比一日的“成长”和希望,你看不清建筑工人和包工头们的身影,更看不到他们有什么不同;当然也听不见高高的长臂吊车运转的声音,和工地上钢筋被切割时发出的那种刺耳的、令人牙齿酸涩的声音——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正在运转于自己空间里的个体。

湖西边的远处的山峦,一直静静地伏在自己的地盘上,仿佛已有千百年了;而那立于山巅的汉武阁,像一头雄狮昂起的头颅,雄视着自己的领地、自己的空间,并在静静地想着心事,似乎在回忆着关于自己的传奇。

“嘀嘀——”的喇叭声,从穿湖而过的公路上偶尔传来,但很快就消逝于两边那平静而深沉的湖水中了——湖水,才是最大的“消音器”。消了音的湖水,我想是一个更大的存在,存在于自己开阔而静默、包容而柔和的空间里。

我坐在湖心亭,随性地“东张西望”,“左顾右盼”,惬意地欣赏着这些给予我心灵上愉悦的个体存在和空间——他们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映衬。

事实上,万事万物无不拥有着自己的空间。孙犁先生在他的《黄鹂》中所写到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虽表达的是动物们的“极致”,但亦未尝不可以说是动物们在拥有了各自的空间后,方能达到各自的“极致”。若是没有了它们各自的空间或是仅仅只有自己的空间,那它们的“极致”又从何说起呢?

一直以来,人们可能更在乎的是时间;而对于空间,则少了一些关注,少了一些思考。

但建筑学家们可不是这样,他们不仅讲究个体建筑自身的空间设计,还注重建筑所在的整体空间的规划——发展到今天,建筑类大学里必然开设有叫“建筑学”和“城乡规划”的专业。

空间的科学而合理的规划,不只是基于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考虑,也一定会站在心理学的角度、美学的角度去考量的。

园林设计中的两种常用造景技法“借景”和“对景”,就是通过规划与设计来利用和拓展空间,从而收到更佳的观赏效果的。

“借景”是根据园林周围环境特点和造景需要,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使之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如苏州的拙政园,就远借了人民路上的北寺塔。如此一借,既丰富了园景,又扩大了空间,更有益于观者的视觉享受了。

而所谓“对景”,指的是两个景致相隔一定的空间彼此遥遥相对,可使游人观赏到对方的景色。比如万寿山倒影在昆明湖中。湖心岛和万寿山就互为“对景”。对景也能够丰富园林景色,拓展观赏的空间。

现在,我坐在湖心亭上,在充分享受着空间带来愉悦的同时,也深刻地领会到了建筑设计者们的匠心——作为独立个体的湖东、南两面的建筑,湖西面的山峦、山顶上的高阁,以及湖北面的更大更开阔的湖,无疑已被巧妙地“借”到以湖心亭为中心的原本不大的公园里来了;而且,高阁、湖心亭、高楼,也遥遥相望,互为“对景”—— 他们已共同构成视觉空间阔大、相融而又和谐的一座公园了。

这样的一个湖山相应、自然与人类相得益彰的整体,实在是一个难得的、令人心情愉悦的“空间”。

湖心亭也正因为拥有了最大的空间,才能让我或游人尽享着视觉和心灵上的“极致”。

再将视线收近、压低,你会发现湖心亭四面的湖水近乎透明。被弧形堤岸分割开来的左半湖里,细鱼游弋,湖面分散几处的睡莲彼此相望,又各自在做着自己的梦;右半湖大些、开阔些,波光粼粼,不知名的数只黑色水鸟似乎被什么惊动了,在广阔的水面上疾驰而去……彼岸,苇叶婆娑,白色的鹭鸟玉立其旁。

亭子是正方形的,由占据四角的四根钢质柱子撑起来的。若抬头朝亭子上方望去,你会发现这个亭子顶部的别致。它由两块正方形钢质材料上下间隔约50公分再叠加而成;两个正方形又各自朝彼此不同的相邻的两个方向做了等距离的延伸——无形中,亭子顶部的正方形被放大了,而亭子顶部的空间自然也就朝四周拓展了开来。其正方形及其各自延伸部分,均规则地安装了几根横木——这实际上又是采用了园林造景艺术中“漏景”的手法,能让被观赏的对象若隐若现,含蓄雅致。与常见的、顶部如倒扣着斗笠一般能避雨的亭子是完全不一样的,透过湖心亭的顶部,你的视域又扩大了——因为你坐在亭中,还能窥见那浩瀚的天宇。

也就是说,湖心亭的这个亭子,让你尽得它所有的空间——东、南、西、北和上、下。

你不得不佩服公园设计师们的匠心了。在这不大的公园里,设计了这么一个亭子;在亭子中间,无论是四望,还是俯仰,均能让你看到美景,尽享空间——这是多么的难得,又是多么的智慧。

湖心亭的设计是如此地重视对空间的追求,这很类似于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除珍视永恒的时间之外,就是去追求那无穷的空间了——包括“个体”与“整体”、“有形”与“无形”的空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此,“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是这样。

生活中,要是人人都能既拥有各自的空间,又能彼此关照,尊重对方的空间,甚或互为“借景”、“对景”,并能创造点“漏景”,从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更大空间的观赏愉悦,达到“游目骋怀”,那该有多好啊。

当然,在巧用这些手法的同时,若能遵循“俗则屏之,嘉则收之”的原则,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那就再好不过了!


作者简介:左军,1966年出生,高级教师,安徽省枞阳县作协会员。教学之余,偶有心得体会也会诉诸文字,发表过一些散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湖心亭
北京有座园中之园,收揽六省九地10余座名亭,华夏名亭园风光无限
【蠡园
欣赏|| 古建之美——亭子
中国古亭,沉淀千年的美
天津市 / 李津军 【散文】/ 《最忆是杭州(九)​一半勾留湖心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