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学注会《审计》:怎样掌握分析程序的使用

分析程序是重要的审计程序,在审计业务的多个阶段都要使用它,也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经常出题的一个考点。就像中华会计网校注会《审计》考前辅导名师徐永涛所说的那样,考生应该掌握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过程、实质性程序和完成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徐老师在网校课堂中对分析程序的讲解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此把他的讲解总结一下以供大家备考复习之用。

徐永涛老师为网校学员制作了分析程序目的表格,精练实用:

过 程目 的错报与风险要 求
风险评估过程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强制使用
实质性程序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识别重大错报(认定层次)任意选择
完成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最终证实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及与所取得的证据一致再评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强制使用

应当结合徐老师的讲课内容理解和使用这个表格,其中,大家需要注意以下一些要点:

1、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强制要求运用分析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注册会计师无须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每一方面时都实施分析程序。例如,在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中,注册会计师一般不会运用分析程序。

2、如果重大错报风险较低且数据之间具有稳定的预期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可以减少细节测试的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和效果。

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实质性程序时,并不必须使用分析程序。因为针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实施细节测试而不实施分析程序同样可能实现实质性程序的目的。注册会计师不能仅依赖实质性分析程序,而忽略对细节测试的运用。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被强制要求运用分析程序,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合理性作最终把握。在运用分析程序进行总体复核时,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应该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以上是对徐永涛老师讲解分析程序时的总结,相比之下他在网校课堂的讲解更详细易懂。这里仅为提供复习便利而列出主要内容,如果对本文总结的相关知识点还有不懂的,建议登录网校再听听徐老师的详细讲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审计知识点02-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和总体复核中有什么不同?
2021注会审计录播师资1-习题解析班(3).pdf
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的审计思路【审计实务】
22-注会-21天-审计【专题1】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
2020年CPA注会《审计》专项练习(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