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魔法少女六十年的背后,是不被定义的女性生命之美
userphoto

2022.07.29 广东

关注

文丨神乐 审核丨春辞

排版丨鹿九

在每一季的新番里,“魔法少女”一直是一个不曾缺席的题材。你能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动画里都能发现魔法少女的身影,也说明了魔法少女这一形象在全世界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首先给大家说一下“魔法少女”的定义。

“魔法少女”(まほうしょうじょ,Mahou-shojo,空耳“马猴烧酒”)是日本ACGN亚文化领域中的特定角色,也是一种人物职业设定,一般出现在奇幻类的少女动画中,经过几十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形象体系。“魔法少女”概念最初来自西方的“魔女”“女巫”说法,以及日本本土宗教中的“巫女”。与西方文化中“女巫”给人展示出来的负面形象不同,日本的“魔法少女”指的是“能够使用某种特殊能力创造奇迹,从而达到帮助他人、解决矛盾的年轻女性”,是一种十分讨喜的正面的形象。

在每一季的新番里,“魔法少女”一直是一个不曾缺席的题材,你能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动画里都能发现魔法少女的身影。因此不难看出,魔法少女这一形象在全世界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从第一部魔法少女动画播出至今,魔法少女的风格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1966年,第一部以魔法少女为主角的动画《魔法使莎莉》播出,早期的魔法少女动画的受众还是以面向12岁以下的女孩子为主。即使是在今天,魔法少女在子供向动画里依旧有着很高的地位。

但早期的魔法少女动画和“战斗”并没有什么关系。她们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特殊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比如在《魔法使莎莉》中,主角莎莉并不是用自己的能力去对抗邪恶,而是用来教训学校里欺负人的男孩子。在稍晚一点的《魔女宅急便》中,主角琪琪身为一个魔女,但是做起了快递员的工作。

最早开始在魔法少女中加入战斗元素的,是1973年改编自永井豪漫画的《甜心战士》。这部动画首次将“变装”及“战斗”元素赋予魔法少女形象,而且该作品将受众群由儿童、少年扩大至全年龄人群,也是日本魔法少女动画成人化倾向的起点。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两部战斗魔法少女动画的出现,魔法少女动画迎来了一波人气高峰,它们分别是《美少女战士》和《魔卡少女樱》。

当时的主流战斗类动画,主要以十几岁的男中学生为主角的热血少年动画,如《幽游白书》《北斗神拳》。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大火的《奥特曼》《假面骑士》系列。与之相比比,战斗魔法少女的动画在当时仍比较新奇。很多人都坚信战斗应该交给男生来做,美少女负责可爱就好了。

可这两部动画的出现使得这个传统的观念开始动摇。

《美少女战士》吸收了《甜心战士》的优点,将“战斗魔法少女”这一形象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并且在剧情中展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主角不断地遇到新敌人和认识形形色色的朋友”。这种情节线设定借鉴了《假面骑士》等男性向动画系列的特点,将原本男性主人公冒险故事的情节模式移植到《美少女战士》这部女性向动画中。

另一部代表作品《魔卡少女樱》,则与《美少女战士》有些差别。它保留了一些传统魔法少女的元素,并与战斗元素结合,使得这部作品的所有角色之间的情感和联系都更加的紧密。《魔卡少女樱》展现了一位普通少女与魔法使职责这双重身份给小樱带来的诸多困扰,也让她明白了如何在感情与理智、责任之间寻找平衡。这在当时是一个很新颖的设定。

后来这个设定也有许多动画去学习、引用,比如曾经的童年回忆之一《魔法咪路咪路》就是其中之一。

这两部作品在当时开了个好头,也让接下来的魔法少女作品数量逐渐增多了起来。后来出现的《光之美少女》《守护甜心》《魔法少女奈叶》都在内容设定和人物设计上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也收获了不错的收视率。

这时候的魔法少女动画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风格。从90年代开始,魔法少女动画开始添加“萌属性”,这也成为了吸引男性观众重要因素。

同时,在战斗方面,早期魔法少女用的最多的是“变装”。这是最能突出美少女的优美线条和增加萌点的方法。在战斗方式上,早期的魔法少女不需要进行太多的锻炼,只需要挥动一下魔法棒就好。

在世界观层面,早期世界观通常都是善恶分明的。少女们的工作,更多的是传播“真善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当时的魔法少女动画,同质化太严重了。大部分作品依然沿用传统的萌+魔法设定,看多了不免开始产生审美疲劳。

直到2011年,老虚带来了他的“黑暗魔法少女”代表作《魔法少女小圆》。

《魔法少女小圆》带有“黑深残”的浓墨重彩,将以前的治愈魔法少女动画,逐渐变成了致郁动画。这部原创TV动画,将沉重的命运加诸魔法少女稚嫩的双肩之上,为观众谱写了一篇前所未有的黑暗童话。

从这部作品开始,魔法少女渐渐的变成了一种“高危职业”。

《魔法少女小圆》开播之初并没有人气暴涨,反而收获了不少争议。

毕竟按照以往魔法少女动画的叙事框架,故事应该是这样的:主角是普通初中生少女鹿目圆,与长相可爱吉祥物的丘比,联合自己的伙伴美树沙耶香和巴麻美,要打败反派“魔女”。

动画的前两集初看与传统魔法少女故事如出一辙,剧情同样是主人公日常校园生活与魔法战斗交替上演。但不一样的是,《魔法少女小圆》时凌晨三点播出的深夜动画,当时正逢魔法少女动画正面临严峻挑战,许多观众对传统套用同一个模板的魔法少女的故事感到审美疲劳,播出时段又并非面向低龄观众,导致刚播出时人气一度跌至谷底。

但从第三集开始,《魔法少女小圆》与之前的魔法少女动画的差别就体现了出来。

这里首先对剧情做个简要概括:巴麻美在与魔女战斗时虽然顺利战胜敌人,但却被巨大的魔女咬碎头颅。这个画面的残酷程度显然是不能让低龄孩童观看的,只适合给成年人看。这也完全打破了此类动画给人的刻板印象:魔法少女,不再像以前一样是你的邻居好帮手,她们也需要为自己的生存而考虑。

可以这么说:《魔法少女小圆》以“希望与绝望相并存,创造奇迹的同时也需要付出代价”的存在主义式悲剧观念替代了传统魔法少女故事“运用魔力,创造奇迹”的积极向上的观念。

同时,《魔法少女小圆》也改变了以往魔法少女是兼具了女性特质的“超级英雄”的印象,它开始反思“英雄”是否真的存在。在老虚的笔下,他制造了“魔法少女”与“人类”之间的沟壑,使魔法少女不再与人类处于平等的关系,也不再同属一个世界。这种新秩序使“魔法少女”与英雄故事产生了矛盾,不再是通过完美女性对抗邪恶向观众传递爱与希望,而是让观众思考普通人在残酷命运面前坚持爱与希望的意义。

也是自在这以后,魔法少女动画都或多或少带有几分黑暗残酷色彩。

由于《魔法少女小圆》对人们的影响过于巨大,虽然之后有像《魔法少女育成计划》《魔法少女网站》同类型的作品出现,但也没有能超越的。且由于这种限制级的作品看多了确实挺致郁的。所以过了几年后,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类型的魔法少女的动画。

但这类动画显然不那么正经,它开始变得有些沙雕、搞笑。

比如这样的:

又或者是这样的:

总之就是,魔法少女,变得不那么正经了。

现在来看魔法少女动画发展至今的一个历程,它由原本的面向低龄观众的少儿动画,变成了全年龄均可看的动画。

而魔法少女动画发展至今,虽然从早期的宣传“真善美”,再到“黑深残”和如今偏向沙雕的风格,有着很大的变化。但魔法少女发展至今,也有它从未变过的东西。

主流魔法少女动画的核心依然是爱与希望。即使是黑暗如《魔法少女小圆》,结局也依然是光明和治愈的。而且,魔法少女动画,总是不会少了“百合”剧情。看美少女贴贴,也是魔法少女动画的乐趣之一。

就和戴锦华教授所说的一样:女性那种别样的力量,那种由她们自己的生命经验,甚至是身体经验产生的独特资源,经常直到社会出现绝对危机和无助状态的时候才得到发挥。

正因为和男性英雄角色有明显的差别,它才显得熠熠生辉。

这或许也是魔法少女题材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权主义的兴起在日本“魔法少女”动画片中的体现
新词必会 | 还不是因为你不懂白干安,才没女朋友!
原创、深夜档、改编游戏,如果将这三个标签加到动画上丨触乐盘点
萝莉外表暗黑内核,用爱(虐)治愈(致郁)你!
女巫?魔女?女魔法师?魔法少女?区别?
网易云音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