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图:走进海阳市朱吴镇北洛村,当地保留有不少传统民居

本文继续带大家领略胶东乡村的风土人情,此次要介绍的地方叫做“北洛”,位于海阳市朱吴镇的辖区内。

北洛村的位置相对较深,从朱吴镇驻地出发,沿着通往高家的公路行驶,中途可以看到“北洛”的地名碑,从那里转向北,继续在山间走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北洛村里。也就是说,村口距离村庄的住宅区有点远。

而根据《海阳市镇村简志》的记载,“北洛”这个名字的由来,相传就与刚才所描述的地理方位有关。

北洛,是一个姜姓人建立并聚居(2002年时统计全村有310户,绝大部分为姜姓,另有于姓、纪姓 、万姓各1户)的村落。据说,姜姓先民最早是在今村南约2.5公里的大道旁建村。因车来人往 ,颇不安静,又向北搬迁于今村址,故命村名为“北落”,后演变为“北洛”村。

在胶东方言当中,“北”的发音与“桲”相近。而“北洛”这个名字听起来跟“桲椤”(栎属树木的方言称谓,胶东丘陵上有不少桲椤树,有时资料也写作柞木)有相似之处,因此,除了上面提到的解释之外,民间亦有观点猜测与“桲椤树”有关。

地名的由来与“桲椤树”到底有没有联系?这一点暂时无法确定。但桲椤树在北洛村历史上的确留下了相应的痕迹。根据记载,清末民初当地的纩丝产业相当发达,而纩丝需要用到蚕茧(胶东多柞蚕),蚕茧又是在桲椤林中放养出来的。

(▲有条河流从北洛村中间穿过,村里的房屋沿河而建,很有意境)

根据记载,1910年,当地人姜善国开设姜记网扣庄,从业者13人;1922年,姜汉周办起德记纩坊,有纩50支,织机25张,工人90名;1923年,又有人开设协茂昌纩坊,有资金1.7万吊,厂房100间,纩100 支,织机50张,工人260名。所产丝绸多由烟台销往英国仁德洋行、法国联纳洋行。

受此产业的带动,北洛村当时涌现出不少大户人家。他们手头阔绰,不断买房置地。久而久之,北洛村的名声也在十里八乡广为流传。笔者此前在小纪镇走访时,曾听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介绍,她小时候就跟随长辈在北洛村的大户那里做过工。

北洛村当年的富裕,在村里的传统民居上也有体现。漫步村中,随处可见青砖灰瓦的老屋和做工精致的拴马石。下面就选取部分图片,帮助大家有个大体印象。感兴趣的朋友,有时间可以去实地参观。

▲村里的一些老宅子。

▲这些拴马石和条石做工可谓精美。

▲一扇旧窗户。

▲这是写在老房子外墙上的生产队时期的统计表。

▲这是村里的水井和功德碑。前些年,该村对道路进行硬化提升,不少热心人慷慨相助,上面就是相应名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手机号怎么定位对方在哪?两种方案,一查一个准
2022最新个人房屋租赁合同模板(可下载)
骗过全世界的“中国第一鬼才”,恶习累累却为何能享誉全球?
一场没有硝烟席卷全球的战争-【抗击病毒-3】
创五个中国第一的女人,让日本尊重令美国敬佩,然而国内有多少人知道她?
中国最神秘巨星陨落!令对手惧怕、让美国人恭敬,知道他的国人不超过十万分之一。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