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嘉靖年间出了一位姓“呼”的进士,原籍在登州府黄县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经过激烈的比拼之后,癸丑科会试进士名单最终放榜。福建闽县人陈谨、南直金坛县人曹大章、浙江乌程县人温应禄,获得三鼎甲的殊荣。

状元、榜眼、探花,固然是会试中的光鲜人物,但本文的关注点并不在于此,而是要介绍一位排名比较靠后的人,他就是当科三甲(同进士出身)第一百一十七名,名叫“呼为卿”。

看到主人公的姓名,有的朋友或许就能猜到我们青睐他的原因。没错,原因主要在于他相对特殊的姓氏。

呼,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姓氏,主流说法是从古代的“呼延”姓演变而来。在胶东半岛范围内,蓬莱、黄县(现龙口市)有成规模的呼姓人分布,而刚才提到的进士“呼为卿”,有的史料就将他记载为“黄县”人。

具体而言,清康熙版《黄县志》、清雍正版《山东通志》、清光绪版《增修登州府志》均持此说。其中,清雍正版《山东通志》记载道:“呼为卿,黄县人,癸丑进士(户部主事)。”

不过,古代名人的籍贯常会出现争议,其他史料对于“呼为卿”的籍贯则有不同的说法。

其中,《万姓统谱》(明万历年间编纂)称:“呼为卿,字相之,陕西人,嘉靖癸丑进士,任户部主事。”而《全辽志》(明代嘉靖末编撰)称:“(嘉靖)癸丑(进士)呼为卿,辽阳人,邢部主事。”

也就是说,关于“呼为卿”的籍贯,共有“黄县说”“陕西说”“辽阳说”三种说法。

在以上说法当中,首先可以排除的就是“陕西说”。因为,在《陕西通志》中可以找到呼为卿曾任“朝邑县”知县的记载。按照当时的地域回避制度,呼为卿绝非陕西当地人。《万姓统谱》应当是把他的任职地点误认为籍贯。

“陕西说”可以排除,那么,“黄县说”和“辽阳说”又孰是孰非呢?

按照一般的逻辑,这两者似乎只能“二选一”。但考虑到明代辽阳的特殊定位(辽东都司均为军户,他们虽然隶属辽东管辖,但在档案中仍会标注原籍),它们似乎也有同时成立的可能。也就是说,呼为卿有可能原籍在黄县,但家族因从军而迁到了辽阳(辽东都司)。

而查询《嘉靖癸丑科進士同年便覽錄》可知,刚才这种假设的确是成立的。这份官方档案记载道:呼为卿,字相之,号清泉,辽东定辽左卫籍,山东黄县人,陕西朝邑知县,升户部主事。

根据这份档案,结合明代卫所军户的普遍情况来看,呼为卿可能属于这样的情况:其家族在明初因从军迁至辽东,到他这里经历了好几代,他生长、学习一直是在辽东,但按照当时的籍贯观念,则保留了“黄县人”的认同。更直白一点来说,他属于原籍黄县但是由辽东培养出的进士,因此两方面的史志对他都有记载。

行文至此,呼为卿的身份基本上是有了定论。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呼为卿家族在黄县的祖居地具体是哪里呢?

关于这一点,笔者暂时没有见到详细的记载。不过从现在龙口市(黄县)呼姓的分布来推测,北马镇的呼栾村有一定可能。根据《龙口市村庄志》的记载,该村名称中的“呼”就是因为呼姓而来,上世纪八十年代统计,全村呼姓约有四十户(还有其他姓氏)。假设呼为卿家族的祖籍地的确在这里的话,那么,呼姓多半早在明代之前就已经定居在黄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潮州府文进士列表
清代黄县进士、举人、贡生名录_老博物
陇县在外历史人物简介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二百二十四卷
老朱御制全书之《御制大诰三编》
余姓进士(明代)考之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