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人好报:这位胶东人一生勤劳行善,寿过百岁,五世同堂
好人有好报,这是一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正能量俗语。在胶东历史上,也的确不乏好人好报的事例。本文要讲述的,就是清代一位平度人的类似故事,他一生勤劳行善,虽然年少时受过苦,但后来寿过百岁,五世同堂,也算人生圆满了。
这位平度人,名字叫做张元明。根据《平度州志》记载,张元明,字鉴庵,曲村社张家屯人,生于清乾隆十二年。
乡社,是明清时期的基层区划单位。清代的平度境内,共分为十个乡,曲村社属于云山乡管辖。当时的云山乡,要比现在的云山镇大得多,大致相当于云山镇和旧店镇之和。
云山乡下面共分为12个社,分别是:司家庄、王韩庄、宋家庄、石碣、梁庄、流河、石楼、曲埠、六曲、曲村、尹福、祝沟。现在旧店镇的石桥片区有个曲村,曲村社大致就是周边区域。

(云山乡有曲村社也有曲埠社,曲埠对面的莱西倒是有个张家屯)

曲村社虽然可以找到,但如今的平度境内,似乎并没有张家屯村。在相邻的莱西市境内,倒是有个张家屯。到底是历史区划的变迁,还是史料记载有误,就不得而知了。但张元明的事迹既然记载在平度史志当中,称之为平度人,并无不妥。如果再精确一些,说他是小沽河畔的人,应该也没有问题。

(下面配图均为小沽河周边风光)

前文提到,张元明的字是鉴庵。从有字这一点来推断,他应该也不是普通农民,属于半耕半读的人物。
正所谓,“三岁看到老”。根据记载,张元明小的时候就“事亲孝顺,谨言慎行”,长大之后果然也是一个温良恭俭的人。他喜好读书,本打算寒窗苦读考取功名,但考虑到家贫,难以供养一个读书人,因此丢下笔头,拾起锄头,开始专心务农。

自身有实力,做一行专一行。务农的张元明,在勤劳努力之下,也逐渐成为一把好手,将贫瘠之地,皆化为肥沃之田,他的家庭也逐渐改善,步入富裕行列。在条件改善之后,张元明始终没有忘记勤俭持家的原则,他家中的晚辈,虽然是在富裕环境下长大,但“无一纨绔子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勤劳致富的张元明,开始行善积德,接济身边生活困难的人,周边不少乡亲都得到过他的帮助。因此,张元明在乡里间很有威望,众人皆服。
张元明出生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已经超过百岁(古代按照虚岁计算)。此时,他有子有孙有曾孙有玄孙,五世同堂。五世同堂在古代本就是佳话,再加上张元明平时的行善事迹,平度知州因此上奏朝廷,请求褒奖。朝廷下令赏赐绸缎银两,并恩准建立牌坊,上面写道:“昇平人瑞”。
从张元明的人生经历来看,“好人好报”应该是一个很恰当的总结。道光年间距离现在不算太远,相信平度莱西一带的朋友,可能曾听老人说起过这段故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度为什么叫平度?央视正式解读!这下在全国都出名了!
抗战时期中共在胶东西部的情报系统
胶东战役之:三合山战役
开国中将聂凤智回忆华野九纵袭击道头镇强攻三户山胶河战役大捷
开辟大泽山抗日根据地
平度市胶东首富张舍老白家 毁在一个丫头手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