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七起兵反清时,他在宁海有位盟友叫做“常和尚”
古代史书讲究“春秋笔法”和“成王败寇”。因此,胜利一方的人物通常会大书特书,而失败一方的角色大多湮没无闻。
于七反清,是胶东历史上的大事件。但清代史料大多是从官军平定“贼寇”的视角进行记载,除了为首的“于七”不得不提之外,其他参与者的介绍并不多。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于七只算是一个松散的义军联盟的盟主,他以栖霞牙山为根据地,本部人马并不算多。其他州县虽然有不少人响应,但基本是各自为战,并不受于七直接指挥。与其说他们是于七的部下,不如说他们是于七的盟友。
在《登州府志》中,提到了若干于七盟友的名字,比如福山的邢小泉、宁海的常和尚、文登的张振纲、海阳(当时算莱阳)的徐海门和徐耀门等等。
以上盟友当中,宁海的常和尚算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根据记载,于七反清期间,常和尚率众先后围攻过文登县城和宁海州城,虽然都没有攻克。但就战斗意志而言,算是比较突出的了。这位常和尚,到底有什么来头?史志中并无单独记载,本文就根据一些零散信息,进行简单的梳理和介绍。
首先看他的姓氏和籍贯。虽然史料没有明确说明,但从“常和尚”这个称呼来推断,常应该是他的姓氏,和尚是他的身份。至于他隶属的寺庙,《牟平县志》记载为:“宁海禅教寺。”由此大致推测,他应该就是宁海人。

在宁海境内,常姓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金山湾周围。根据史料记载,当地常姓先祖是明代宁海卫金山左所的千户。按照上面的推测,常和尚很有可能出自明代军户家族,本身可能就带有一定的“反清复明”思想,因此对“于七”反清的举动,反应比较积极。
常和尚的出生年月、具体谱系、俗世名字、出家时间均无记载。从宁海常氏的分布地来推测,他主要的活动地点应该是在昆嵛山北麓的龙泉一带。或许是因为明代祖上军户的背景,他此前也与于七多少有了些交情。

于七第二次反清是在顺治十八年的秋天,常和尚闻讯之后很快响应。当年十月,他与文登人张振纲(应该是文登南部人)联络,准备攻打文登县城。
根据《文登县志》记载,在攻城之前,张振纲的舅舅得知消息,曾当面斥责前者。张振纲一怒之下,杀舅于文登颜家山,以示反清之决心。
当年十月十月日,常和尚与张振纲兵分两路,开始联合攻打文登城。前者率众出昆嵛山,从城西进攻;后者带人从侯家北上,在城东袭扰。
时任文登知县为李荫澄,他带领城内兵丁坚守不出。常和尚一方的人数虽然多,但多为临时入伙,攻坚能力不足。而文登城内一方,亦无力出城反击。双方僵持七昼夜之后,清军派来200骑兵救援。交战当中,张振纲被射中,攻城一方于是败退。
攻打文登失利之后,常和尚决定将主攻方向调整到西边。休整之后,他率众围攻宁海州城。而在于七第一次反清时,宁海州知州曾经战死。因此,常和尚此来,宁海州方面不敢大意,也是坚守不出。与文登攻城战相似,双方相持三日,难分胜负。此时传言清朝大军不日将至,常和尚方面军心不稳,于是解围而去。

宁海、文登两城虽然转危为安,但常和尚依旧占据昆嵛山区,两地清军视为心腹大患,决心加以剿灭。到了康熙元年初,天降大雪,山路不通。常和尚因此有些大意,未做防备。而文登营的清军趁此攻入山中,常和尚仓促之下难以形成有效抵抗,只能孤身一人逃到一座叫做青石庵的寺庙中,自缢身亡。
而清军并没有因为常和尚自缢而停止洗剿,《文登县志》称:“磔其尸,巢穴悉平。”至此,于七反清过程中的“东线战役”告一段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归镇潍州的征西将军于海
卷一百三十七
李自成墓变“旅游资源”,湖北九宫山、湖南夹山寺,花落谁家?
文登、文登,天外有天
应可军 | 宁海历史上的大虫乱
陈有西 | 宁海的历史为什么缺了130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