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招远有座“曲城故城”遗址,当年农民干活时发现青铜文物
想要证明一段历史,文物是最直接的方式。
在招远市西部,有东西曲城两个村(统称曲城)。从建村时,相传这里就是汉代曲成侯国的故城,因此取名“曲城”。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农民在下地耕作时,偶然出土了汉曲成青铜器文物,证实了这段传说。
当年这里的青铜文物是如何发现的?本文就听听曲城村亲历者的讲述。

这张图片当中,从左到右分别是滕克锁(80岁),黄尊禄(79岁),滕维荣(77岁),滕贵田(78岁);他们都是当年的见证人,另外还有一位黄兆元,已经去世。
时间回到1962年,当时农村是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三级体制。东曲城大队下辖五个生产队,其中第五生产队队长是黄占书。黄占书之前曾是东曲城村党支书,由于年迈体弱,在1960年主动让贤退职,由滕文田接任党支书。1962年时,由于第五生产队当前没有合适的生产队长人选,于是刚退职的黄占书就又主动担当起了这个生产队长。

合作化以来,东曲城生产大队每年粮食产量都在全公社的前列。黄占书担任第五生产队队长之后,为了提升粮食产量,带领社员精盘细算。在农活闲散之时,队长便按排队上几个年轻人取土增压薄地加厚土层和垫荒扩地,并组织岁数大了的男劳力和妇女大搞积肥,以图粮食产量再提高。
1962年的秋后,秋收秋种进入尾声,黄占书又开始安排队上的几个有劲的年轻人,在南城地的深厚土层的悬塝处取土,用独轮手推车运往积肥场地供其他社员积肥使用。

这天,派去推土的是滕维荣丶黄尊禄丶滕贵田丶黄照元(现己故)四个小伙子。他们刨土的土堆很是深厚,足有五米多高。
四个年轻人忙了大半天,傍晚收工时分,正准备推一车土回家垫圈时,黄兆元用三尖䦆用力的刨土,忽然一䦆头下去竟然刨出来了个孔洞,疑似老鼠洞。他便轻轻的刨挖,结果里边出现了些什么东西,于是把其他三人叫过来,大家边挖边清理泥土,结果发现了一些粘满泥土锈蚀的物件。
扒开土层后,盛有锈蚀器具的地方,其剖面形似半圆立式井筒,内部满是黑色的淤泥。把上下的全部淤泥和物件都小心翼翼的扒出来后,他们逐件清理泥土。但清理出来的物件,对于这四个只有初小文化的年轻人来说,显然是摸不着头脑。

由于已经落黑了,他们只好急忙收拾装到小推车上,准备先推回家待到明天再作打算。
年纪大、阅历广的黄占书得知此事后,推测有可能是文物,急忙跑回生产大队部,把发现的事情报告给了支书滕文田。滕文田便立即派出青年社员杨富厚,在回村的路上转告四名挖掘人推车送到大队部。
第二天,村里联系上了招远县文化馆。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来到村里,先向滕维荣四人询问了文物发现和挖掘的过程及数量,又对这些出土文物逐件查看一遍,认定都是很有历史价值,将其中保存较好的两个青铜簋、大小两个小口青铜斛、一个大形青铜圆盘等物带回县里。如今在烟台和招远的展馆里,还能看到。

几天后,支书滕文田把第五生产队队长黄占书及黄兆元、滕维荣、黄尊禄、滕贵田四人,另外还有第二生产队队长滕芷田等有关人员到了大队办公室里。支书告诉大家说县文化馆来信了,对出土的这些青铜器文物很重视,对参入挖掘人员进行表扬,并发给了肆拾圆人民币以资奖励。
由于在春季时,第二生产队为育地瓜秧苗而在挖炕时出土过一个比较大的青铜鼎,当时也上交到县文化馆。大队综合考虑,对奖金进行了分配,给了滕维荣丶黄尊禄丶滕贵田丶黄照元四个文物发掘人贰拾圆,给了第二生产队贰拾圆。
由于在春季时,第二生产队为育地瓜秧苗而在挖炕时出土过一个比较大的青铜鼎,当时也上交到县文化馆。大队综合考虑,对奖金进行了分配,给了滕维荣丶黄尊禄丶滕贵田丶黄照元四个文物发掘人贰拾圆,给了第二生产队贰拾圆。(作者:曹景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展去| 抓住《古薛国历史文化展》的尾巴!
新郑郑国三号车马坑发掘 2400年前“房车”出土
走进滕州
北辛文化发祥地、古薛国文化的发祥地、多位中国历史先贤故里
邾文公迁“绎”去了哪里?
卷二十五《水经.泗水注》考略(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