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阳有个土堆村,虽然名带“土”字,但老辈却是有名的富村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是通过名字来判断一个村庄的底蕴,很容易得到相反的答案。
在烟台海阳市郭城镇境内,有个叫做“土堆”的村庄。它虽然名带“土”字,但其实并不“土”。相反,在老辈的时候,这里还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富村。这其中有什么典故?下面就去村里一探究竟。

土堆村位于郭城镇驻地的东北方向,从郭城赶集那条路一直向东走,就能来到土堆村。
根据村志记载,土堆村原名“读墩”,到了民国后期,因村庄北部有一座土柱,俗称土堆,这就逐渐演变为村庄的名字。
土堆村有两百多户人家,有刘、于等姓,其中最早来就建村的是刘姓,现在村里也以刘姓居多。而土堆村在老辈富裕的历史,也与刘姓人的经历有关。
胶东半岛多丘陵地形,丘陵山坡上多柞木,很适合养蚕缫丝。因此,早在清代,民间就有很多加工缫丝、丝线的作坊。根据村志记载,土堆村的刘姓人在乾隆年间就以此为业,传承数代之后,在清末民初,迎来一个发展的高峰。

土堆村丝线产业的发达和当时生活的富裕,在村里的老建筑上体现的很明显。站在村庄南边的山上俯瞰,村里青砖灰瓦的房子相连成片。在过去,农村普通人家大多是土坯石墙草顶房,能用起砖瓦的至少都是殷实人家。百十年前,土堆村就有如此多的砖瓦房,村庄的富裕,可见一斑。

在这些砖瓦房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组建筑是“刘家大院”。有的朋友或许会说:“土堆村多数人都姓刘,刘家大院这个称呼不会混淆么?”村里刘姓多、老宅多的确不假,但就规模来说,“大院”只有一个。
这个“刘家大院”的位置很好找,就在村庄的中间,门前有一片比较宽阔的空地,外来的游客进村之后,通常都会选择在此停车。下车一抬头,就能看到这座大院。

笔者去参观的时候,恰好遇到住在大院西边的一位老爷子在门前休憩。一打听,老爷子今年87岁,就是这户大院的后人。听他说,大院是他的祖父(年代约是清末民初)建造的。
老爷子说,他的祖父也继承了老一辈的传统,通过丝线生意,攒下了不少积蓄。他的祖父有四个儿子,考虑到儿子们将来成家后要各立门户。他的祖父就盖了这座大院,大院连在一起,不过分四户。每家都有三进院,各有各的大门和过道。
如果把老爷子的祖父看做刘家大院的第一代的话,第二代共有四名男丁,到了第三代也就是老爷子这一辈,叔伯兄弟大概有十几个,再往下第四代、第五代的人更多。现在就年龄和辈分来说,这位87岁的老爷子是家族中最长的人。
老爷子原本也是住在祖宅当中,不过后来将老屋改造了一下,白墙红瓦,大门的朝向也变了。

建筑样式虽然比之前有变化,但家风传承却没有变。刘家大院的第四代、第五代子孙当中,也有不少能人,他们大多都在城里经商打拼,海阳、莱阳、烟威都有分布。
实际上,不仅是刘家大院如此。整个土堆村,在外经商(从事丝线生意的较多)的人都有不少。在村口处有一块功德碑,上面记载着十多年前村里修路时的捐款人姓名,其中很多都是从村里走出去的买卖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凹里村
走进中岔村
安阳有个小村庄,当你走进村里,仿佛一下子走进了历史
这是一个即将消失的村庄
宝地也怕出逆子 人杰还需自律严 ―走访社旗县太和镇韩庄见闻
曾经的辉煌 难忘的岁月-郭集镇贾田见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