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胶东乡村记忆:元宵节之前,重温正月“出门”的点滴往事
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三,距离元宵节只有两天的时间。按照民俗,过了正月十五,就算“出了年”。不管城市还是乡村,过年的气氛就会就此淡化,新一年的征程也将正式开启。
元宵节前后的气氛差别,在“出门”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胶东民间把“走亲戚”称作出门,老辈的时候亲戚多,过年出门至少能出到正月初九、初十左右,而家口大的人,一直到正月十五之前可能都还在出门。不过,到了元宵节之后,基本都会告一段落。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里过年的“出门”早已淡化,而乡村的“出门”虽然还在延续,但规模也不比从前。年轻一代,对于老辈出门的讲究或许都比较陌生。本文就在元宵节之前,重温一下老辈正月“出门”的点滴往事。

1、出门带的东西
出门不能空着手,自然需要准备点“礼品”。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胶东农村出门所带的礼品,主要就是枣饽饽或桃饽饽。一般是在篓子里放一件崭新的白布包袱,里边放上四到六个饽饽,上面再放两包点心,就是桃酥或饼干等。待篓子满了,就把包袱系好以防寒风把饽饽风干,最后用一条红色的毛巾搭在篓子上。这就是当年出门的装束。
若一次要拜访好几家门户,就会多带一个篓子。篓子用肩膀背或用胳膊拐,若两个篓子,肩上一头一个,累了就地歇息一会儿再继续。若是多人一起出门,途中就相互轮流换肩膀,这样不耽误路程。

老辈交通工具不多,大多要靠步行,为了赶在午饭前到达,路远的需要起早动身。到了目的地之后,就要拿着篓子按照辈分和年龄的次序一家家问好。午饭酒席大多安排在长辈或年长者家中。也有的每年轮换,就是今年安排在老大家里,明年就在老二家里,都是年前准备好的。俗话说得好“徐得堂的老规矩——年年如此”。
过去的生活条件有限,篓子里的东西一般只是个形式,很少有主人会真的留下来。有的会留一大件和一小件;也有的留人家一件,再换上一件;大有的干脆不留,大件指的是一个饽饽,小件指的是一包点心。这就样,饽饽和点心在不同的亲戚之间换来换去。饽饽比较结实,而点心就不抗折腾,换得次数多了,最后就会稀碎稀碎。
2、新女婿第一年上门
正月的出门有拜姑拜舅拜丈人等很多种形式,其中最为讲究的场合当属“新女婿第一年上门拜丈人”。
在过去的观念当中,新女婿第一年上门,不仅是拜丈人,还是两个家族联姻后的第一次聚会。按照民俗,除了丈人要招待,女方家族的近支系也都要请女婿。坐席时,女方家族会选出眼神机灵、能说会道的代表来陪客,让酒、闲谈看似轻松,其实也是试探、考验女婿的一种方式。
当年我第一次去岳父家里做客,席间相陪的是我的老丈人和他的兄弟(我称之为二岳父)以及妻子的几位哥哥。酒席间我们很坦然,因为他们对我们家族的为人比较了解。岳父说话稳沉文雅,他让我不要拘束,也不要讲究那么多的礼仪,吃饱吃好就行了,因都是亲戚了。

岳父一家虽然没有在酒桌上考验我,但也讲了一个相关的典故。
当年有一家新亲戚上门,款待丰盛,当酒至三巡,东家带着酒前来敬酒,他说,我们这里的规矩是:新亲戚上门需要敬酒三大碗。而首座的客人听了之后有点为难:不接吧,这是人家这里的规矩。接吧,又怕其他几位接受不了。
最后,客人们还是将三大碗酒一一喝下了肚,饭后就上马走了。这东家本来想戏弄一下对方亲戚,认为能醉倒丢丑,可万没有想到人家一点没有醉意走了。
且说,这两家亲戚属于对门亲。几年后这位东家要到对方家里做客了。席间本以为对方也会劝酒,而没想到的是,对方说:我们这里的规矩是让饭三大碗,客随主便。
当年劝酒三大碗的那位东家傻了眼,酒还能对付,可这面前三大碗大米饭为难了。正月出门吃主食不能剩下,否则很不礼貌。结果,只能“吃不了兜着走”,将剩下的米饭倒在了衣服里。经过这段插曲,这两家的关系也自然不太和睦了。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3、陪客的技巧
老辈在胶东农村出门,主人通常会把大枣饽饽切成几页在锅里热热,这个招待标准现在看是普通,但在过去就算是不错了。而关于此,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话说正月某日村里二妯娌家来亲家了。按说亲家上门看闺女是好事,可却难坏了二妯娌。难的是年货就剩下了点滴酒菜,还有两个枣饽饽。
亲家上门不能慢待,趁其喝茶空,二妯娌前去请大嫂帮忙。大嫂家里过年的东西也所剩无几,就让她去找二大爷帮忙,并告诉“二大爷会陪客”。
二大爷明白了二妯娌的来意,满口答应,说到时候我一定把客人“陪好”。快晌午了,二大爷上门了。吃菜敬酒聊天,二大爷陪客人以水代酒无话不说,十分融洽。酒过三巡,二大爷就吩咐上饭。
端来的是一个腊条笊篱盘子,上面放了一个凉囫囵饽饽,另外还有一个热好的饽饽,切了三刀分为四页。

二大爷用筷子夹了中间一页给客人,说:“亲家趁热吃。”而后自己用手将边上的一页掰下一半,又说,“别攀我岁数大,老了吃不了多少,你年轻,使劲吃。”
客人大老远地来到这里,实在有点饿,手中的一页饽饽很快就要下肚了。二大爷一看,把手中剩下的饽饽邦一下子塞在嘴里说:“我吃饱了,你慢慢吃,大新正月,谁家过年都吃得油囔囔的。”
客人一听,觉得自己若吃得多了就会丢人,只好放下了筷子。
亲家走后,二妯娌心里美了,立刻去嫂子家报喜,说二大爷也真会陪客,酒席只用了一页半饽饽。这说起来是一个笑话,其实反映的是过去真实的生活条件。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如果生活富裕,谁不想让客人吃好喝好,得个好口碑呢。
而如今,条件好了,招待客人不用发愁了,但亲戚之间的走动却也少了。
(本文作者:隋建国,1946年生人,籍贯栖霞大花园村,从教数十年,退休后致力于民俗文化收集和研究,著述颇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鼠年到!教你做鼠形胶东大饽饽
胶东大花饽饽
萌哒哒的胶东美食!有才,就是这么任性!
简简单单才是生活, 平平淡淡才是真, 纯手工无添加的, 胶东大饽饽推荐给你
胶东花饽饽,蒸出来的“艺术品”
传统相声——50 化蜡扦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