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被口诛笔伐的国产商业大片,回头看却已成经典

2002年张艺谋的第一部商业大片《英雄》上映,超出预期的演出阵容,浓墨重彩的影像风格,创造神话的票房奇迹,引来的却是国内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的口诛笔伐。

有人说它太神叨、太玄幻、太矫情,煞有介事的讲了三层故事、谈了大音希声,最后不过是给独裁者始皇帝开罪的赞歌,是江郎才尽的张艺谋偷师王家卫、袁和平不成的拙作。

17年后回头再看,当年的《英雄》彰显了张艺谋蓬勃的野心,是他想象力与美学造诣的绝唱,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国产经典,是国产商业大片的里程碑。

《英雄》的艺术成就,在于大胆运用了张艺谋最拿手的色彩,讲了一个充满中国意境和东方智慧的故事。它漂亮、精致,宏大、细腻、感性、写意,将传统的动作戏与流行的暴力美学相结合,创造出一个不同以往的时空感受。

电影《英雄》是一个将象征手法发挥到极致的作品,与其说它是一部叙事的电影,不如说它更像是一首浪漫而悲凉的长诗。如果,按照诗意的角度去看《英雄》,会别有一番风味。

在《英雄》中,张艺谋大胆运用了他早已炉火纯青的色彩,将其升华为意境层面的表达。代表杀戮、欲望的红,代表止戈、平静的蓝,以及代表纯洁、虚无的白,渲染了亦真亦假的三个故事,回忆中的绿色蕴含了希望,大殿中的灰暗象征了绝望。

观众们看到的是色彩,却潜意识的接受了某种预设的情绪,当不同的色彩随着人物和剧情而相互践踏、碰撞,一种毋庸多言的情绪宣泄变得深刻内敛、水到渠成。

视觉是情绪的艺术,深谙视觉张力的张艺谋在《英雄》里,巧妙的运用了动与静的对比,进而表达出复杂的感情基调。用感情去推进故事,意在引导观众去思索、诘问,最后明示主题。

《英雄》里,台词惜字如金,这既贴合了古人的文化与风韵,又让影片给足了留白,目的是引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东方观念——悟。

常人总用悟性形容一个人的领会能力,在《英雄》中,绝世高手无名与残剑,通过一段仅存在于意念中的决斗,悟出了“天下”二字。

弹奏古筝的老者,用“武功琴韵虽不相同,但原理相通,都讲求大音希声之境界”的台词,直白的点名了残剑让无名悟出的那个“道”:英雄,要胸怀天下。这正应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东方英雄理念。

所以,本片最后,抛弃了儿女情长,闯宫刺秦王的残剑与飞雪,为道义弃剑自杀;抛弃了报仇雪恨,练就了“十步一杀”的无名,选择了为道义慨然赴死。

再说个浅显的事实,《英雄》之后,国产片似乎掀起新一轮古装视觉特效大片的狂潮,扎堆上映的伪大片,风头一轮盖过一轮,但真正被记住的却寥寥无几。

明面上,是天下攘攘为利往的相互踩踏,实际上,率先寻求自身艺术转型的张艺谋,给跃跃欲试的国内电影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

《英雄》从筹备、选角、拍摄到最后的宣发,充满了国际化的元素,给出了不同于同期国产电影的商业化套路,这是好莱坞商业片模式的中国化落地,是国产电影产业化运作的成功尝试。

为自己转型、也为别人趟路的张艺谋,是名副其实的国内影视产业化第一人,《英雄》也称得上艺术化与商业化结合下,新中国武侠类型片的典范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艺谋的国产大片《英雄》,其实是以古龙风格拍摄的,浓浓的古风
十五年后,再没人敢说它是烂片
国产大片能否拯救中国电影
十年红人谱:张艺谋每一脚印都是时代的关键词
本世纪中国商业电影三座里程碑,张艺谋、吴京作品在列
一年三部大片,张艺谋开挂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