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想要看懂电影《夺冠》和陈可辛的“女排精神”,先要弄懂这些事

比人们预期的要早了几天 ,陈可辛的《夺冠》赶到国庆档之前的9月25日在全国上映,不过,与原来的春节档比起来,这个姗姗来迟并没有影响观众们对这部体育题材影片的观影热情。

自上映以来,《夺冠》将上映41天的《八佰》换了下来,顺理成章的登上国内票房日排行榜的头把交椅,这并未出乎大众的预料。

然而,对于这部以诠释“中国女排”精神为主旨的作品,高关注与高期待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它是票房爆款的坯子,也是诸多争议的焦点。

从叙事到人物、从节奏到格局,从全片的真实性到某个固有的提法,这部一开始就风光无限、到后来遭遇诸多风波的电影作品,在影评人和观众们心目中,引发了太多讨论与热议,甚至与诺兰的那部《信条》比起来,该片收获到的两极分化的评价更胜一筹。

争议背后,反映出一种现象:对于中国女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对于传承和发扬了40多年的女排精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与其说我们是在对《夺冠》这部影片进行评价和讨论,不如说,是对中国女排这个特殊的群体,带给我们的记忆与认知的评价和讨论。

正因为中国女排的影响力太广泛、太深远,以郎平为代表的女排姑娘们人生经历太特殊,才让这部本该限定在电影艺术评价体系中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可避免的要与民众们充沛的感情、独特的记忆与自豪的心态相互交织和作用。

本来,《夺冠》绝非一部简单意义上的体育电影,也绝非狭隘意义上的《郎平传》,更不是一部单纯的主旋律商业体育电影。

自它正式立项、对外宣布的那一刻起,就必然会引发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夺冠》包含了太多的东西,不止是情怀和感情,也不止是时代变迁与精神传递,几乎我们所能想象到的一切关于中国女排的时代背景与运动要素,都可以和应该在这部影片体现。

取与舍,是摆在陈可辛面前的大问题。

陈可辛的《夺冠》到底讲了什么?

从电影的层面来说,它用巩俐饰演的郎平与黄渤饰演的(陪练)教练之间,亦师亦敌亦友的人物关系为主线,串联起三场颇具象征意义的重要比赛和老中青三代女排姑娘,旨在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排精神”的发展与传承,进行具象化、艺术化和情感化的展现和表达。

因为《中国合伙人》等“以小见大”的类型片,取得了口碑票房双丰收,也因为对人物和感情独到细腻的表现手法,更因为能够敏锐的把握时代的脉搏,并用艺术化和商业化的方式表现出来,陈可辛确实是当初的那部《中国女排》,最合适的导演人选之一。

同样是出自香港导演之手,与那部将爱情事业双丰收、吴京遇险动作戏作为实际看点的《攀登者》比起来,《夺冠》要规矩的多,也更富深意,然而,很多观众还是简单粗暴的把《夺冠》看成正经版的《攀登者》,把陈可辛当成加强版的李仁港。

对集体主义和举国体制的表现,对郎平、(黄渤版)教练心路历程的描写,对新一届女排主力队员离队的西方价值观式解读,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自说自话、流于形式的陈可辛。

至于人物口型对不上、支线剧情断档、个别人物可有可无等问题,其实都算不得什么了。

对了解这部影片从《中国女排》的片名改为现在的《夺冠》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人和事的观众来说,片中刻意不提教练、老女排队员的名字等诸多细节处理,与其说是为了突显主人公和故事主线的艺术加工,不如说是在多方博弈与妥协之下的某种必要产物。

从电影本身来说,故事结构较为完整、主要人物观贯穿始终、基本上复现了历史记忆与时代情怀,让跨越了30多年、涉及到三代女排姑娘的《夺冠》,保持着较高的可看性。

《夺冠》不是纪录片,它需要符合现代电影的规律,用电影化的语言讲故事,用真情实感打动观众,这就需要在艺术化与真实性上做出取舍。

《夺冠》选择了用关键比赛做“加法”,这是陈可辛精明之处的体现。

三场比赛,是中国女排发展历程的缩影,分别代表了国争光的辉煌、面对冲击的争议与脱胎换骨的决心。

第一场,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号称”打不烂、摧不垮“的日本女排,被更加顽强、勇敢、拼搏的中国女排击败,正式确立了“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

第二场,北京奥运会女排比赛小组赛,不仅是美国女排技高一筹,中国女排暴露出失误多、网上无优势、强攻打不死等长久以来的问题和劣势,而是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比赛中失掉那种“敢打敢拼、永不言弃”的自信的集中体现。

第三场,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四分之一比赛,处于劣势的中国女排之所以狠狠咬住并取得最后胜利,就是重新找回了“踏实、顽强、团结、拼搏“的老女排精神,重新找回了舍我其谁、勇攀高峰的自信。

陈可辛对感情渲染做“减法”的做法,也是值得玩味的。

正因为中国女排这个集体太可爱、太感人了,无论比赛训练,还是人物经历,只要在细节上稍加艺术化处理,都能让有记忆、有经历的观众感同身受,流下激动的泪水,但那样做毫无意义。

虽然也安排了很多常规意义上的煽情桥段,毕竟,厚积薄发的艰辛与的敢打敢拼的辉煌之间的鲜明对比,是天然的情绪出口,但《夺冠》在整体上是较为克制的,它更多的关注于人物的成长和突破,关注于女排精神的诠释与传承。

陈可辛眼中的“女排精神”究竟为何?

先抛开片头那句“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片中吴刚饰演的老教练、黄渤饰演的(陪打)教练,以及巩俐饰演的郎指导,都在潜移默化的用语言和行动,告诉观众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排精神,以及我们为什么要传承和发扬女排精神。

敢打敢拼赢得自尊,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崭新面貌,女排的姑娘们做到了,然而,我们也有过彷徨与反复,也经历过失败与伤痛,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女排记忆,它展现了一个有韧劲、有信心的中国女排。

从女排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到锐意改革的决心与信心,中国女排走出了一条自尊、自信、自我发展、敢于创新的精神路径,这绝非是一场比赛的输赢、一个荣誉的取舍能够比拟的,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在逆境中决不放弃、在低谷中坚持拼搏、在挫折后勇于奋起的集中体现。

虽然在整体表现和主旨表达上,《夺冠》是不完整、点到即止的。

至少,陈可辛并没有陷入李仁港式的魔幻、刘伟强式的平庸,当然,他本可以做得更好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曝《中国女排》电影女主角已敲定!影后饰演郎平
最燃的女排精神,全在《夺冠》里
是陈可辛和巩俐成就了《夺冠》,还是《夺冠》成就了他们?
《夺冠》导演陈可辛:“我们不是模仿秀”
《夺冠》首映票房破亿!巩俐被赞神还原郎平!国庆电影档全面复苏
巩俐可以“高仿”演郎平,郎平自己演不了郎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