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州作家】龚广涛:旧年龙灯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902】

旧年龙灯

河南南阳        龚广涛


话说:
 爆竹声声星月灿,
 梅花点点山河妍。
 祥龙吐珠腾云海,
 瑞狮戏球跃穹天。
 金桥铁锁开媚景,
 阆苑琼楼合影烟。
 春风送暖开鸿运,
 国泰民安美乐园。

舞龙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表演,也叫玩花灯,舞龙灯。每逢元宵佳节,全国各地,都有舞龙玩灯习俗。


明未清初,南阳城北磨山脚下,山西洪洞移民龚氏一族在此建村立业。几百年来,他们把舞龙玩灯民俗不断发扬广大,以其花样新颖的玩龙舞艺,引领风骚的独特风格,粗狂奔放的淳朴激情闻名四方。

龙是中华民族的希冀图腾,龙与天下龚姓有不解之缘,从共工触倒不周山始,共姓头上冠龙成龚,龚姓人就沐浴着龙的恩典赐福,龚氏一族热爱龙,崇尚龙,始终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载,“龙,其形有九,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在龚氏一族心中,龙是仙,龙是神,龙具有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消灾除弊,赐恩举福的万有神能。

龚氏一族自山西洪洞移民龚河村,开疆拓土,繁衍生息,风调雨顺,万事胜意,认为这都是龙的庇佑。因此,新春佳节舞龙灯成为代代不俗的传承。

每年腊月,不管农忙农闲,龚氏族人都会早早在村周的七大竹园看竹,选取制作龙灯的竹材。竹子必须是五年以上的老竹,竹材有粗有细,有高有低,如若选中,不管是族人那家的竹子,不管选用多少,都是无偿奉献。取竹当日,族人会身穿新衣,腰勒红丝带,头裹黄绸布,带上鞭炮,手捧红缎,将缎子布系在所采竹子之上,敬上高香,点燃鞭炮,以寓竹林日日茁壮,年年繁茂,然后,隆重请回所用各种龙竹。

龙灯的制作是一项技术活,往往带着神秘的色彩,制灯期间,须斋戒三日,方可制作。族人龚振甲,龚殿甲,龚腾彩,龚腾霨,龚腾辉是龙灯的制作高手,不论是宽窄竹片竹,粗细竹杆竹枝,在他们手中,都能编织出长短适宜,粗细适中的园筒龙骨龙架龙头。


族人龚振甲、龚殿甲最善长编扎龙头,历年所扎龙头都是式样新颖,栩栩如生。扎龙头是一项费时费工而又非常精细的编扎工艺,龙头所用竹片难劈,只能用利刀慢削,刀工不熟,常常伤手是司空见惯的事。成品竹片不能太软,更不能太硬,太软太薄容易折断,太硬影响灵活舞动,全凭熟练技术的自我经验感觉操作。

扎编龙头首先要选取最好的竹杆为龙杆,竹头一劈四辦,上套柔软适中竹圈,做为龙头的中心支点。然后,以龙嘴开始,扎编龙头形状,龙头有多种样式,龚河所舞龙灯,属黄龙一种,龙头带角,最为难扎。居族中老人讲:扎制一个龙头粗胚,就要一个星期时间。粗胚扎成,还要经过细腻的龙头布帛缝裹、上染、过光、上彩、描绘环节。最后一道工序是龙眼点睛,一双炯炯有神的硕大龙睛,开点是收官之作,点睛不是等闲之人所为。据说,龚河村北十里地的谢庄村,有一位龚河开村十一代族人龚荣华,他是民国时期为黄龙点睛最多之人。龚荣华,燕京大学毕业,民国官至河南省电厅厅长。其次,小龚营村的龚愿忠也是为黄龙点睛较多的族人之一。传说他曾在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过,民国时期任南阳潦河区区长,他们都是当年龚氏家族的显赫人物。

龙架分多个单元,族人的传统世俗是要单不取双。据传,这是龚氏老家山西制作龙灯的传统风俗。所制龙灯为十一节,节节相环,环环相扣,衔接如织,灵活紧凑,若加龙头,为十二个吉祥数字,既不违背单数风俗,又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份。而更有深层寓意的是代表着当年龚氏家族已传之第十二代广字辈,象征着后代人丁兴旺,才俊辈出。龙身每节七尺八寸,代表着族人在第七代和第八代时龙灯已经兴盛,每节直径二尺四寸,代表着一年二十四个农历节令,象征着龚氏族人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每节龙骨,都有村北两个秋树林的秋木干材做龙肚底板,并有十字秋架支撑龙骨圆笼,寓意千秋万代。柔软的竹篾和薄板密扎融为一体,甚是坚固,每节龙肚底板还安插一根三尺长的木棍,做为舞龙人的把手,把手与底板之处设置一凹型钉字蜡台,晚上舞龙时点燃蜡烛,蜡光透过龙灯彩皮,熠熠生辉,五艳六色,光彩夺目,煞是好看。

据族人传说,龙灯蜡烛是特别制作,因舞灯时间很长,一般蜡烛根本不能使用。族人龚保中是一位制蜡高手,每年腊月,他都会在安皋集市上购回一些老黄牛牛油,五垛山压榨桐子生油和松香,带回家中用生铁铸锅熬制。经过反复煎熬,炼成浓稠膏状,倒入胳膊粗的青竹筒内,在未凝固之前,中央插入一根通节细竹,在细竹孔中插进几根灯草,然后再取出细竹,油膏会马上把灯草凝固中央,这样,几根灯草为捻的蜡烛就制成了。夜晚龙灯舞时,蜡烛一燃,光芒四射,不易熄灭,经久耐用。这种制蜡工艺,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龚氏族人参加大炼钢铁,修建范庄水库,叶湾水库晚上挑灯夜战时还有使用。


龙架龙骨制成以后,用白色绸布裹缝龙衣,完成龙身的初步制作,族人龚瑞堂,龚居堂是传统的龙身绘画人,绘画龙衣的颜料为红、黄、青、白、黑五种色彩,打底为纯黄色,黄色,乃帝王之色,是声势显赫,荣华富贵的象征;黄色,代表着至高无上龙的神圣尊严;黄色,给人们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黄色颜料,第一次略为浅涂,第二次各种颜料相间,重为深涂,然后再重描金银两色鳞片。据说,红、黄、青、白、黑五种颜色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行,龙身五色相间,光彩绚丽,龙鳞金铠银甲,熠熠生辉,活龙活现,甚是吉利瑞祥。

龙灯制成以后,人们将其护送到村东小庙,小庙据说建于宋代,是人们烧香求神,顶礼膜拜的重地。庙东曾有街市,后经战火焚毁,但地下残砖碎砾随处可见,幸存的庙宇门前有众多龙头荣誉石碑,内有开阔的厅院。院内院外,苍松翠柏,阴翳蔽日。前院正中,是一座完整的两层神楼,朱红艳赤香木门,精雕凸镌顶天柱,乾坤不倒杉木梁,厢式阔步登天梯,青砖倒扣琉璃瓦,五脊六兽龙凤脊,神楼两层,稍显娇独,但与其它寺庙楼宇风格相比,毫不逊色。解放前,曾做过中华民国乡政府办公用地,几代龚氏族人曾任乡长,治理一方。解放后,亦做过新中国乡政府办公用地,名曰大叶湾乡人民政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时,神楼还巍然屹立,曾是小庙小学办公用楼,更是龚河村一大古迹景观。楼后是二进大院,龙灯就安放在后堂之内,以示尊崇。

元宵节舞龙之日,人们着节日盛装,云集小庙,在小庙前堂置神坛高香,请出龙灯,举行隆重的黄龙点睛开光仪式,众人三叩九拜行祭拜大礼。仪式结束,舞龙队以五彩龙旗为先导,锣鼓开道,号角伴奏,鞭炮齐鸣。舞龙队伍族人有数十人,第一批十几人为主舞人,舞龙是一种大量消耗体力的活动,因此,需要一批替补队员随时上场接力。队员上穿黄色对襟排扣舞龙衫,下穿金色舞龙灯笼裤,足登赤色跷头舞龙靴,腰扎红色锦绣丝带,头裹橙黄丝帛。龙前一人手持舞龙竿,舞龙竿上挚绣球,名曰舞引。舞引前导,队出庙门,浩浩荡荡,欢声雷动,直达庙西村东老龙潭旁老龙头上。

老龙头远近闻名,地势奇特,巧夺天工,是藏风聚气的一块突兀高地。高地形似一尊龙头,气势磅磗,昂首向天。北连蜿蜒而来的龚河东溪,南接塔子山下蜿蜒而至的流沙小河,与近在咫尺的老龙潭汇就了无数美丽的神话传说。高地上有经磨历劫,斑剥沧桑的古榆,人们传说是老龙潭龙王的龙角;高地下有郁郁葱葱的芭茅荆蔓,人们传说是老龙潭龙王的龙须;两岸有挺拔高耸,光怪陆离倔强峥嵘的瑰柳,人们传说是老龙潭龙王的龙鳞。老龙头高地地面平坦开阔,四面迎风朝阳,大有龙气腾腾升九天之祥瑞神韵,少雨缺水大旱之年,北上南召县五垛山三潭祈雨的始发地,也是人们平常祈祷龙王风调雨顺的祭祀地。

舞龙队伍到达老龙头之前,龚河族人早就在此就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几棵古榆枝杈上垂吊着无数鞭炮,一直连到地面,只待龙灯一到,鞭炮燃起,震响连天,舞龙队伍,龚氏族人,附近村庄看热闹的邻人,一齐跪拜在老龙头高地上下左右,隆重虔诚祈祷,口中皆为神龙佑护词语。同时,族中老者用祀瓶灌满潭水,用柳枝点洒龙灯全身,人们认为,只有洒上龙潭圣水,仙气则灵,祈求保佑龚河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幸福安康。


老龙头祭拜完毕,天色渐晚,舞龙队伍沿河而下,几十米的龙灯在无数火把辉映下一路向西,倒映在河水中的龙灯灯影宛如一条彩龙在水中遨游。水中,岸上,两条巨龙恰似孪胞,栩栩如生,左右盘旋,一路向西,直达龚河村南的麦场。

麦场,原是清朝道光年间东庭书院的射圃场,后为人们四季农作物辗转打理的广场,面积十分庞大,麦场四周和村边,皆植槐树。据说,槐种是开村始祖龚三元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带来,是龚氏族人山西迁徙根脉的永恒纪念。槐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传说,自开村祖爷始,每家添丁,都要植上几棵槐树增喜。龚河满村的槐树,是十几代移民人血脉传承的见证,每棵大槐树上,都挂上了家家户户元宵佳节特制的彩灯。据族中老人讲,龚河村周边谢庄、叶湾、小龚营、郭油坊、兰庄等村庄的龚氏宗亲,会送上各种各样的彩灯,单谢庄一支的龚文英、龚文明、龚文跃、龚文理、龚文瑞等宗亲,他们每年都要送上几十盏式样新颖的彩灯和几支高跷,旱船,以示庆贺。

夜幕下的龚河村,天上皓月一轮悬,地上花灯挂无限。那花灯,恰似仙女散花锦绣地;那花灯,犹如银河繁星瀚。近处瞧,彩灯映月百倍璀;远处望,明月辉灯千倍璨。这正是:观不尽九天银河星桥,望不断正月火树银花。


方形灯,园形灯,老槐高挂;六棱灯,八角灯,五彩纷呈;花鸟灯,鱼虫灯,春夏绘就;木雕灯,竹编灯,灯架高擎;雪花灯,梅花灯,婆娑魔姿;老虎灯,狮子灯,栩栩如生;诗情画意山水灯,鲤鱼飞跃龙门灯,三请诸葛卧龙灯,八仙过海神仙灯,三英大战吕布灯,还有那戏说关公战秦琼。

麦场东,彩灯挂挂映圆月;麦场西,彩灯串串耀灿星;麦场南,彩灯行行照大地;麦场北,彩灯排排射苍穹。

龚河人,聚簇簇,挤拥拥,笑呵呵,喜盈盈,乐陶陶,欢腾腾。满村满场人声鼎沸,笙歌阵阵,锣鼓喧天,真可谓火树银花月如水,星桥云锁戏春风。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吟唱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更有那唐伯虎的“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此情此景,正是龚河族人元宵夜的真实写照!

在春歌一曲满如海,灯火万家夜似昼的夜晚。龚河族人沸腾了,龚河村周边的邻人沸腾了。麦场上下,村边河旁,观灯赏月的人们热闹非凡,大家披星戴月,济济一场,欢声笑语,响彻云天,广阔的麦场,简之就是人的海洋,灯的世界。龚河族人舞龙队伍在阵阵牛皮战鼓,青铜大锣,紫金双镲的击打声中隆重出场,把元宵之夜欢乐推向高潮。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是龚河族人舞龙队最优美的传统行进乐,旌旗先导,锣鼓开道,舞龙队员都是龚河族人的彪形大汉。表演时舞龙队员由龚氏族长统一安排,身高者为龙头舞者,依次高低间隔排列,龙尾舞者也是青壮大汉,起舞时有高低错落优雅动态之美。舞龙队伍在龙珠的引导下,各个舞者手擎舞龙棒,伴随着响彻云天的铿锵乐器,通过人体运动优美身姿变化,引起龙身游走飞动,完成龙舞中游、穿、腾、翻、滚,戏的造形套路。龙随鼓起,舞伴鞭炮,看似黄龙腾云驾雾,望如飞龙星河穿越,灯游龙卷,飞腾跳跃。忽儿高耸,恰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犹如拨海劈波。腾挪跌宕,蜿蜒曲弯,十几名大汉把几十米长的黄龙舞得风生水起,活龙活现,金龙抱柱,黄龙过海,飞龙升天,九龙归位。整个麦场,龙灯和各种彩灯忽飘忽转,忽明忽暗,大家看得眼花缭乱,分不清东西南北,辨不出天上地下。人们拍红了巴掌,喊哑了嗓门,蹦疼了双脚,招酸了双臂,耀晕了双睛,通宵达旦,尽情尽兴,蔚为壮观。龚河舞龙人不负重望,不断展示着扭、挥、仰、跪、跳,摇地激越奔放,别具一格,传统浓郁的地方色彩展现淋漓尽致。一场舞龙,几十名队员不断相互替换,尽管是初春乍寒潦俏,穿着单薄黄龙衣,大家也是汗流浃背,热气蒸腾,那种淳朴、天真、可爱的舞龙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龚河龙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龚氏一族大人小孩,妇孺老幼,仍能朗朗脱口而出龙凤呈祥,龙韬虎略,龙章秀骨,龙腾虎跃,龙翰凤雏等很多龙的成语,龙的俗语。

龚河人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宅旁有古老弯曲粗壮的龙槐,村周有七大竹园茂盛的龙竹,族中老人有古色古香的龙头拐杖,家中老奶有髻发的金银龙钗,村东有拔地而起的老龙头,老龙头下又有神秘莫测的老龙潭,从而又诞生了二龙戏珠,二龙闸水,九龙闹龙潭等很多神话传说。


龚河族人后代,也有很多以龙字命名的,如华龙、龙华、广龙、龙广、如龙、龙如、梅龙、业龙、勋龙等。写起来龙飞凤舞,看起来吉人天相,听起来大福大贵,说起来大吉大利。

龚河村的古老建筑和近代房屋大都含有龙脊,龙椽,龙翅等建筑装饰风格,就连村东小庙庙门之外,解放初期,还矗立着纪念龚氏先辈知名人士的一排排,一座座龙头石碑。当今,在村东北边上河处,解放初期修建的龚、连灌区之首,还埋压着无数块龙头荣誉石刻。那华丽的龙词,那动听的龙语,那吉祥的龙名,那精巧的龙饰,那古老的龙碑,那凤舞的龙刻就是龚河龚氏族人世代与龙共舞的象征。

龚河人热爱龙,敬仰龙,崇拜龙。解放以后,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的巨龙一次次腾飞。新时代的龙腾,给龚河人带来了勃勃生机,繁荣昌盛。龚河人始终以龙的传人而自豪,而骄傲。党恩永存!善德永驻!

这真是:
 婵娟暮色灯辉煌,
 沙河两岸月如霜。
 庙门神地腾云起,
 龙头高坛祭拜忙。
 晋槐枝虬舞龙夜,
 箫曲笙歌醉麦场。
 百门千锁夹道空,
    银花火树彩八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姚村龙灯
千年(国遗):杭州河上龙灯胜会
洗马花灯看不够,巴河舞灯耍狮等你来!
这位龙头老大不登场,新年就没算过完
闹元宵,云赏灯!足不出户感受东阳龙灯魅力
元灯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