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州作家】马新臣:派 饭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939】  

派  饭

河南商丘   马新臣

我哼着那个黑脸的唱腔,一蹦一跳地回到了家。正在厨房里忙碌的母亲端出来一个黄色的搪瓷碗,满满的一碗黄豆。母亲说:“去您娃爷家,换两块豆腐去。”说着把碗递给了我,并嘱咐我:“可要小心点,不要把豆子弄撒了哟。”“咱家没有来客啊?”我疑惑地说。“一会儿,戏班里有个人来咱家吃饭。”母亲微笑着说。

当天上午,我们家屋后坑塘北岸的土岗子上,搭了个戏台子唱大戏。比我们学校操场还大的干涸的坑塘内,席地而坐的、坐小板凳的、蹲着的、站着的、还有骑在树上的,到处都是人,十里八村的人们都赶来热闹了。我和一群半大的伙伴们坐在前面的斜坡上,就在戏台子的下面,看了整整一个上午。那个脸黑得像锅底一样的包青天,声音嘶哑的老憨腔气势汹汹的样子,吓得台下妇女怀中的小孩子哇哇直哭。那个楚楚动人唱得悲怆恸地的秦香莲,把很多妇女老太太都看哭了。我也气得想上台一把抓住那个忘恩负义的小白脸,把他的头摁在铡刀下,咔嚓一下子结果了他。

母亲一说有戏班子的人来吃饭,我顿时明白了,村长又给我们家派饭了。我像领到了圣旨一样,端起搪瓷碗,满心欢喜地跑开了。不知道戏班子哪个人来我家,我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要是那个穿着一身黑袍走起路来威风凛凛憨腔能震塌房顶的黑老包来我家,我恐怕害怕得不行呢!

派饭,一直以来是我们村约定俗成的规矩,几乎每年我们家都有一两次。放电影的,唱大戏的,说书的,剃头的,只要是来我们村搞服务的外村人,村大队部就会为他们指定管饭的人家。一定要让他们吃饱吃好,是我们村每一户人家的宗旨。乡亲们很喜欢招待这些客人,能轮上一次派饭是一种荣耀。乡亲们的热情是真诚的,总是拿出家中最好的饭菜招待他们。不过,派饭也是有讲究的,家底紧张的人家、老年人独自生活的人家和小孩子多的人家,村长是不会派饭的。那年代,人们的温饱问题才算基本解决,这些家庭往往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哪还有能力招待他人呢。

其实,我很喜欢派饭。每一次来我家的派饭,母亲都会为客人备两个菜。就连最普通的豆腐,也是我家较为奢侈的菜。我们村没有集市,只有几家豆腐作坊和一家卖卤肉的。家里来了客人,往往都是用自己家的黄豆去豆腐作坊换上两块豆腐和一些黄豆芽。家里的鸡蛋也是我家招待客人最常用的菜,这可是我们平时舍不得吃的美味,它是母亲用来换取油盐酱醋的本钱,也是母亲走亲访友的礼品。在平日里吃不到的东西,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才能借机美美地享受几口。而让人垂涎三尺的卤肉,也只有过年时父亲打肉做年菜,我们才能吃到的。

除了来我们村送服务的人员由村长派饭外,对于来我们村做生意的外乡人,我们村也是一样热情的招待。有一次,一个江湖医生来我们村卖药,在我家不远的一个街口摆起了摊,摆出来的药有的是树根,有的是骨头,有的像虫子,也有的像小动物排出来的粪便干。这些看起来让人感到恶心的东西,听这个人讲得头头是道,好像每一样都是根治痼疾的神药,像说书人一样滔滔不绝,让围观的人听得入了迷。最后,有几个年龄较大的大爷大娘还买了他的药。

到吃饭的时候,母亲把那个人叫到了家里吃饭,母亲特意为那个人炒了一盘番茄炒鸡蛋。这个我们平时都舍不得吃的东西,现在却做个给一个陌生人来吃。看着那个人吃着香喷喷的炒鸡蛋,我十分的羡慕,口水都流到了自己的面条碗里。

母亲说,你的父亲常年出外干活,经常去当地人家吃饭,人家都是好生招待的,这些外乡人出来东奔西跑的,生活很苦的,他吃了这顿,下一顿不知道哪里能吃得上呢?我似乎有些理解母亲的做法,但心里上总是感觉自己很委屈。

虽然人们不富裕,但人们的生活精神很乐观,互帮互助的风气很浓厚。多少年过去了,老家的派饭,给了很多的外乡人温暖,也给村里带来了积极向善的良好风尚。

如今,我们村变得富裕了,很多家庭都盖起了两三层楼,开起了小轿车。希望家乡面貌变美变好的同时,继续把这种良好的风尚一直传承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庆德 | 成长的岁月(九)——过年
李明君《扫墓》
豆腐韭菜这样做,我家一周吃7次,每次都要多吃一碗饭,太香了
豆腐和韭菜这样做,我家一周吃8次,每次都要多吃两碗饭,太香了
豆腐韭菜这样做,我家一周至少吃3次,每次都要多吃一碗饭,太香了
风水故事:凶地变福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