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范荣振:又见槐花开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放飞文学梦想
关注

图片选自网络

又见槐花开

See also Flos sophorae immaturus

文/范荣振

喝一壶老酒 让我回回头

回头啊望见 妈妈的泪在流

每一次我离家走

妈妈送儿出家门口

每一回我离家走

一步三回头

······

喝上这壶老酒啊 我壮志未酬

喝上这壶老酒忠孝两难求

喝上这壶老酒那是妈妈你酿的酒

千折百回不回首啊

我大步的往前走啊

——陆树铭《一壶老酒》

榆钱落了,地上铺满一层枯萎的素白。寂静的北国胡同里,于一树浓荫下,忽然闻到一种熟悉的淡淡的馨香。一抬头,竟发现胡同里的老槐树不知何时已开满了槐花,花瓣层层如碎玉,纷繁地点缀在一团浓绿的枝叶之间。这年老的槐树,竟和我故乡的槐树是那样的相像:一样地峥嵘不屈,一样的青翠欲滴,一样的繁华似锦......

不闻故园槐香早已三十余年,此时远在北国,我忽然想念故园,想念那开满槐花的村庄,想念那一树馨香。

如果说人生是一副长轴的山水画卷,中年便是一条汹涌奔腾的大河,少年便是汇入其中的一弯曲折激越的清流小溪,童年则是它身后的一泓汩汩喷涌的静泉。无论是我们荡舟其上,或是劈波之中,亦或是泊岸小憩,我们永远难忘的便是那蝶舞泉边,或鱼翔浅底的细沙柔石般的年少记忆。记忆是一本无字的书,里面只有插图,层层封印着我们最初的印迹,如印象派大师的画作,模糊中透着一种孤独冷清的美,它更像是一首没有歌词的旋律,留给人的却是无尽的宁静与想象空间。

我生长在豫西农村,那一片宽阔的湍河流域的黄土地,孕育着我童年诸多沉重而又苦难的回忆。这回忆如一坛老酒,时常在中年的胸中徘徊,在喉间流淌。使我我感受着童年的各种忧欢,各种凄苦。儿时的我和村里的大多数小伙伴一样,基本都很坎坷与清苦。八十年代的故乡农村依然还很贫瘠。小伙伴们常常为怎样吃饱不饿而挖空心思,绞尽脑汁。

放学后,偷偷去别人家田地里掰个玉米,悄悄回去带进邻家的烤烟楼子里烤熟吃,亦或在自家排红薯母的土堆里扒出一个又苦又酸的坏红薯,然后用削铅笔的小刀去掉皮当馒头来吃,当水果吃,总之你当什么都行,没人管你。只要你愿意,只要不饿就行。

我六七岁的时候,爱跟着邻居的一个二哥在一块儿玩,他那时候大我七八岁,家里面姊妹比较多,也经常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他和我非常要好,饥饿的时候总让我回家里偷馒头吃,我那时也很仗义,常常趁母亲不在家悄悄溜回去,在自家不多的几个馒头中偷出一个来和他分吃。吃完馒头后他赞美我一番就带我出去耍耍,给我讲几个故事,我就高兴半天。然而偷毕竟是偷,更何况这又是惯偷,逮着“一户人家”照死的偷。于是不久就被母亲发现了。

一次晚上回家,母亲看着黑灯瞎火地走进屋子的我,没好脸色地说道:“你还知道回来呀,我还以为谁家管你饭呢,下午你吃馒头了么?”“没有,我没吃”我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母亲看了我一眼冷冷地一笑:“咱这馒头难道自己带腿跑了?”我什么也没说,悄悄端碗饭跑黑影里吃去了。

第二天黄昏,他又让我回家偷馒头,这次我说什么也不肯了,立场相当坚定。他最后黔驴技穷,无奈地说带我出去吃“烧烤”,我考虑了一下,将信将疑地答应了他。

稍微准备一番,我们便一起向秋季的田野里出发了。到了野外,他让我在远处一条干涸的深沟里面等他一会儿,他则像联邦情局的特工一样,机警地用眼睛扫了一下四周,然后在不知谁家的黄豆地里薅了一大捆子青黄相间的黄豆秧子扔在我面前,又从四周捡了一大堆干柴,然后他掏出一盒干瘪的铁塔牌火柴,在沟底把那一大堆干柴干柴点着,待火势完全着起来,他把那一捆子黄豆秧慢慢铺在上面。

过了一会儿,大火渐渐慢慢变小,到最后冒着白色的淡烟雾。烟雾散去后,沟底便露出一张硕大的非洲兄弟似的黑笑脸,仿佛是嘲笑我们俩一样,他也不在乎,吩咐我脱了外衣把地上的灰烬扇去,然后我们俩蹲在一堆黑色的草木灰的残渣旁捡豆粒。捡了一会儿,又热又累,索性不捡了,我们俩决定连草木灰与黄豆粒一起带走。于是我们把全身上下所有的口袋里都装满了洋溢着豆香的草木灰,然后一起高兴地回家了。

吃这一顿“烧烤”的代价是,我们俩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灰,没有一个地方是干净的,到了家,自然是遭到大人的一顿责骂。

童年的时光,大部分在这种苦涩与沉重度过,所以,一生之中,我对苦难有着深厚的记忆,你看到的是文字,而我看到的则是一串一串泪珠浓缩的一个个幻影。

记得有一年的三四月份,自从交了皇粮后,家里已经不剩下多少麦子了。春季来临,常常食不果腹。那时候我正上小学一年级,白天上课常常饿的头晕,放学后,就想赶紧回家吃饭。吃饭时,锅里通常是多半锅青菜,剩下的是微乎其微的一点面条,那是母亲亲做的手擀面,母亲常常只吃青菜不吃面条,不多的面条基本都是留给我们姊妹三个吃的。而我们每天依然很饥饿。那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常年一个人忙前忙后,一年当中忙的几乎没做过凳子。所以哥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照顾弟妹,替母亲分忧,凡事不愿让父母操心。努力做好弟妹的榜样,完成母亲的心愿。

这一年,听说生产队承包的鱼塘要到期了。因为各种变故,水塘里到期的鱼没人管,谁有能耐谁捕到算谁的,村民们在一片安静中刹那间都忙碌起来,纷纷结网,准备捕鱼的各种工具。哥为了改善家里的伙食,也悄悄加入到村民发疯捕鱼的行列当中。他前几天放学后,找来一根大拇指粗的竹竿,用家里的废旧铁丝做了一个三尖鱼叉。又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细心打磨出三个锋利的细尖,期望能够捕到我们可以改善生活的鱼。

过了一天,疯抢塘鱼的时刻终于到了,全村沸腾。十多岁的哥哥拿着他自制的鱼叉,带着我也加入到那莽莽的捕鱼大军队伍里,我们俩来到水塘边的时候,水塘的四周早已围满了黑压压的一大帮带着各种渔具的成年村民们。细心的哥担心鱼叉被鱼拖走,就在鱼叉的末端栓了一根细线,这样既可以控制鱼叉又不影响捕鱼。我们俩忙前忙后,一条鱼也没捕到。只见到大人们高高兴兴兴高采烈地满载而归,天黑时分,我们感觉已经不能再捕到什么鱼,哥就提着那精心准的鱼叉和我一起回了家。

进了屋子,母亲问我们可否捕到鱼,我们俩垂头丧气地摇摇头,没有说什么。母亲说“我知道你们俩捕不到什么鱼,但今晚我们可以吃蒸洋槐花。洗洗手吃饭吧!”

哥将信将疑地看看我又看看母亲,然后走进老屋的地锅前掀开锅盖,果然发现一团浓浓的蒸汽之后,小小的铁锅上面盛开着一朵巨大的“白牡丹”(一种用槐花和面粉混合做的食物),这白牡丹上面好像是落了一层细小的洋槐花,仿佛这槐花才刚刚落下,整个老屋洋溢着春日的芳香,如春暖花开,而又开在我家,那景象我至今记忆犹新。

而我看了看哥,什么话也没有说,哥也没有什么言语,母亲却微笑着给我们姊妹三个每人盛了一大碗槐花糕,那天晚上我们吃得很香。

母亲身材并不高,我不知道她那时是怎样才弄到那些洋槐花,要知道那个年代,槐花盛开的季节里,村里的男女老幼是争先恐后的抢着钩取洋槐花的,家里面有会爬树的人弄起来会更容易。后来才知道,她为了钩取洋槐花,一只手拿着根并不是很长的拴着镰刀的竹杆(家里没有长竹竿),一手提着凳子和筐子,四处跑着钩取下锅的洋槐花。

在我知道这些后,便每天放学后悄悄地一个人练习爬树,为了练习爬树,我的裤子总是爱开线,小伙伴们一学就会的东西,在我却是万分的难。我练了很久,始终没学会。我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太笨了。这件事严重地挫伤了我的自尊心。直到今天,当我看到会爬树的人,依然会心生敬意,因为那东西在我童年的心里真的是太难了,心里面一直认为它必是一门高深莫测的技艺,所以每当我看到会爬树的人,心里便相当地尊敬他们,因为他们的这门技艺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太深刻了,太触及我的内心世界。因为苦难的生活,因为坚强的母亲,中年的我只要看到爬树这个词,整个人就又会辗转回到童年,回到那段落满槐花的苦难岁月。

苦难的生活,是人生伟大的老师,它教你成长,促你成熟,使你感受和领悟生活,理解和懂得父母为支撑一个家庭所要付出的种种艰辛与不易,以及明白作为男人所要肩负起的各种责任与担当。

母亲,没有高深的学问,甚至几乎不认识多少字,但她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她那坚忍自强的性格,几十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指导着我们。她的各种优秀品质也早已一点一滴的滴汇在我们心里,使我们明白了生活,懂得了她的不易。她用自身的行为诠释了中华儒家文化的精髓,中华母亲的各种优良品德。在我的心里,母亲就是一部活的国学经典。

而今,漂泊京城,步入中年行列的我,深切感受到作为儿子与父亲的这两种角色的中年男人的不易:“上孝敬奉养父母,下照顾幼小。”这种历史传承性的角色的转变使我觉得自己很欠缺。让我有一种深深的愧疚感。尤其是个人家庭的震荡,使自己觉得更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兄长,天下有诸般难人,最难的却往往是男人!

如今,行走在这北国的胡同里,站在这开满槐花的年老的槐树下,在这春日的一树芬芳里,我的心不禁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回到那洋溢着槐花香味的老屋,回到了母亲身边。

2018年6月23日于首都国际机场国门商务区北

作 者 简 介

作者:范荣振

1980年代人,生于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五湖村范庄40号,邓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网名:彼岸花开,自幼爱好文学,尝于喧嚣的尘世中,煮字生烟,依文开花,与文寂落,现工作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微信号:frz19770605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主编:张静

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须先关注《中州作家文刊》微信公众号。凡投稿者视同作者授权发布,来稿必须是原创首发。作者校对后再投稿,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四月槐花香
洋槐花
又到槐花飘香季(散文)
殷世明|【散文】五月槐花香
【乡情乡事】老村老树老槐香 | 散文 徐善义
品茗图文|槐花 洋槐树 老槐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