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界】万七顺:浅唱低吟徽州行

No.140

浅唱低吟徽州行

                   江西浮梁     万七顺                 

沿着熟悉的路,看着熟悉的风景,和着一群相识不相识的驴友,又一次开启了徽州之行。

初秋,蓬勃了一个夏季的生命,已不再那样恣肆和张扬,内敛与平静写在每一个生命的脸上。稀稀落落的黄叶,青黄相间的田野,高高的天空,辽远的野旷,都在写意着秋天。

屯溪,是我们此次的一个行程。屯溪,徽州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徽商之源,是徽州人引为豪的地方。徽商行遍天下,他们的意念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他们的梦想就是从这里起航的。淅淅沥沥的秋雨,浇湿了一家家老屋顶,一片片黑瓦变得颜色深黑,更加透出岁月的久远。滴滴秋雨也淋湿了这条有着厚重而悠远历史的老街。老街商铺林立,人流不息,极为繁华。屯溪老街依山傍水,主要是由一条直街和三条横街,十八条小巷组成。直街是老街的主干部分,横街和小巷犹如枝叶,向两边分散开来。老街的布局如一条干流,汇聚了无数条支流。这条老街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她坐落在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交汇之处。老街上座落着南宋、明清等不同朝代的古代建筑,街上人物活动丰富而又各异。用的、吃的、穿的、玩的各种商店交错分布其中,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声音在这里随处可以看到、听到,成为一幅生动鲜活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这条古老街市与北京国子监街、平江路一同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老街的许多店面经过了整修,新貌中依然透着古朴的味道。街面上一块块长而宽大的条石是原汁原味的,从这些条石上走过的人已是不计其数。厚厚的条石被南来北往的人,在流经的岁月中,踩的光滑而斑驳,有的地方由于过于着力,已破损凹陷。雨水的渗透映出了石头的底质,暗红的,似滴落的血凝固着,凝固着岁月,凝固着沧桑。街道弯曲着向前,石板路也弯曲着一路伸向远方。这条不宽也不长的老街从久远走到今天,不知见证了多少故事,故事一定是丰富而生动的,如同老街上密密的商铺,琳满目的商品。

初秋的雨似春天,濛濛的,一直下着。来自四方的游客逛街的兴致一直不减,他们走着、看着、询问着、品尝着,把整条老街烘托得热闹非凡。一群群游客,行人涌动着,让人感觉,这条老街从来都没有打烊过。也许是三江之水给屯溪老街注入了永恒的动力,让她生生不息。浓浓的商业气息和着雨水氤氲着,吸引着一批批前来参观,游玩的客人。身处其中,如在一个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只是那鲜明的徽派建筑,还有极具地方色彩的食品和口音,告诉人们,这是屯溪,这是徽州。

与屯溪辞行,我们踏上了雄村之旅。

车在山路上行驶,我们渐渐远离了繁华与喧嚣,扑面而来的是大山,是久违的宁静。濛濛秋雨,一路伴随我们,车内、车外都显得格外安静。

雄村是徽州的一个很小的古村落,地域只有一个多平方公里,人口大约三、四百人。小小村落,沿新安江上游渐江段东岸而建,呈南北走向。走进村后,便见一亭,上有一幅对联:“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小小雄村,何以敢出此狂言。我慢慢走进雄村,走进雄村的历史,去追寻其中的答案。

据记载,雄村有八百年历史,是个聚族而居的村落。元末,曹氏家族入迁此地,从此便在这里扎根,繁衍,壮大,述说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创造了一个个辉煌。

雄村,依山傍水,一条清澈的渐江从村边缓缓流过。村内竹树环绕,簇簇翠竹,棵棵青樟形成一片片阴翳,村落显得格外清幽。一栋栋徽派建筑被掩映其中,显得古朴而雅致。沿岸,竹树中夹以无数桃花。试看春临雄村,色彩缤纷的桃花将绵延数里,当会形成十里红云的盛景。在翠竹与青樟的映衬下,朵朵桃花更加色彩明丽,楚楚动人,风光旖旎。

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雄村这块好水土滋养了曹家,也让小小雄村可以当之无愧地雄居在徽州大地上。

有史为记,仅明清两代,曹氏家族就出了54位举人进士,他们入仕为官,其中名宦当推曹文埴、曹振镛父子,他们二位官至尚书。曹文埴自幼熟读经书,25岁考中进士,在内廷为官多年,官至户都尚书。其子曹振镛,从小受到家庭的严格教育,刚成年就考中进士。曹振镛秉其父性,从小也非常勤奋刻苦。关于他苦读的经历,雄村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曹振镛读书时,性情顽劣,毫不用功。其姐见此,内心着急,并力劝弟“你若不读书,将来何以登堂入仕,承继父业?”曹振镛当时年少气胜,挺直胸膛对姐姐说:“他日我为官,且胜吾父”。姐姐听后,进一步激他“你若为官,我当出家千里为尼。”弟弟曹振镛见姐姐立下如此誓言,便发奋攻读。后果然金榜题名,在朝为官,深得嘉庆皇帝赏识,擢升为工部尚书。道光皇帝继位后,任命曹振镛为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并赐建府弟,权倾朝野。其姐为不食言,立言出家,曹振镛苦劝无效,又怕姐姐在千里之外孤苦伶仃,便借“隔河千里远”之意,在雄村对岸建了一座慈交庵供其姐修行。如今,慈光庵仍掩映在雄村对岸的青山之中,而这篇故事也一直流传在岁月的烟尘中。听来,令人唏嘘不已。当年孙权劝学劝出了一代名将吕蒙,而曹振镛姐姐劝学,却劝出了一代名臣。只是苦了姐姐,而荣耀了曹氏家族。

曹氏家族历代名臣辈出,雄村历代人才济济。人称“宰相故里”,“一品雄村”,确实“所在为雄”。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雄村这些英才步入仕途,有的名震朝野,而他们都是起步于雄村的竹山书院。

在地城面积只有一个多方公里的狭长雄村,竹山书院就占地五千多平米,是小小雄村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在土地资源极为稀缺,向大山要粮,以大山为家的徽州大地上,能让出这么一块广阔之地建书院,应该说是一个奢侈,也足以体现徽人对读书,对文化的重视。

竹山书院建于1759年,系曹氏家族的私家书院。书院竹树环绕,亭台,楼阁分布其中,环境清雅,确为读书经学的好地方。院中碑文刻字甚多,都以励志,劝学为主,处处溢满浓浓的书香气息。坐于亭中,立于阁前,秋风徐来,竹叶声声,仿佛在聆听大师们的教诲。书院正厅,由曹氏家族名宦曹文埴所撰写的对联:“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这幅劝学励志之联,激励无数曹氏子孙刻苦攻读,呈现出“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壮景。

如此规模宏大,读书风气日盛的竹山书院,成为曹氏家族一代代走出大山,济世经邦的摇篮。竹山书院内那八面玲珑,飞檐画栋,气宇轩昂的文昌阁上的一幅对联:“扶君臣朋友之伦心悬日月;证圣贤豪杰之果道在春秋。”充满俯视天下的气势。书院由当时富甲一方的两淮八大盐商之一的曹堇饴在弥留之际嘱咐两个儿子所建。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徽州人认为,惟有读书人仕,求取功名,方为人生之荣耀。‘‘四方之业,惟仕为上’’,这一点,在雄村体现的最为明显。也正因如此,徽州大地上上演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耕读故事。

屯溪,徽商之源。雄村,宰相故里。徽州,是一个文商并举之地,而尤以文为重。徽商举国闻名,富甲一方之人多矣。但徽州人看重的并不只是财富,他们经商,很多人都是为读书入仕,济世经邦这一信念做奠基的。因而,在徽州,常看到祠堂、书院这些传经授典之地。如果说,徽州人从商是一条求生积富之路,而读书经仕则是一条升迁发展之路。徽州人真正看重的不是财富,而是读书经世,“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儒学思想同样也深深地影响着徽州人。所以徽人才会那样执着的在读书这条路上走的那样坚决,那样感人,那样辉煌。我想,如果徽州人只是一味的经商累财,除了给徽州大地带来繁华之外,还会带来些许浮躁和浅薄。而对于读书的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对于经学济世理念的崇拜,则让徽州大地多了一份沉稳厚重而盈满灵秀之气。我想这正是徽州大地的迷人之处,魅力所在。

初秋的日子里,在微微的秋雨中,在清浅的时光里,一路跋山涉水,行色匆匆,领略着徽州的好山好水,也品读着徽州内涵深远的文化底蕴,乐哉!幸矣!        

作 者 简 介

作者:万七顺

万七顺,江西浮梁人。从事于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爱好旅行,摄影,文学。作品散见于《浮梁文艺》,《旅游报》,《瓷都晚报》,《景德镇日报》。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顾问:刁仁庆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景自卫
 
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 
范荣振 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 
杨乐才 曾权伟 孙光旭 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 王新谱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投稿时,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婺源篁岭
竹山书院谱春秋 徽商志存圣贤
徽州屯溪老街
在中国书院散步—竹山书院的兴衰沧桑与徽派园林建筑的艺术特色(解说词)
游走在夜晚的“清明上河图”里
徽州人念念不忘的屯溪老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