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州作家】乐悠悠:逮蝎子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638】

逮蝎子

河南南阳  乐悠悠

我小时候,经历过可多可多的稀罕事儿。说经多见广,不敢自夸。

蝎子,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只是,逮过蝎子的人恐怕很少。

我逮过蝎子。至今忆起,那个清晰劲儿,好像就在眼前,仿佛刚刚发生,
那么的亲切、难忘。

七十年代以前,农村很原始,房是土坯墙,下雨泥巴路,点灯用油,耕地用牛。农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轮回,年复一年。古典的原野里,农耕文明一代一代传承。农业生产从不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化学产品,完全是自然生产的有机农业,有机农产品。这种原生态的环境,始终保持着农村的生态平衡,保留着生物多样性。人与蝎子、壳包虫(土元)、蜘蛛、蝎虎(蜥蜴)、马虎儿、燕鳖虎(蝙蝠)、燕子等,同居共室,相依为命,听着吓人,但共生共存,相处无忧。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我也相信,同年代过来的人,不用多说,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逮蝎子,正是由于这种乡村天然的环境,为我们生活在农村的娃儿,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更吸引人的是逮蝎子可卖钱,换回了作业本、墨水、铅笔等学习用品,有时还可买本连环画册,为家庭解决燃眉之急。逮蝎子,在我的人生过往中,留下了辛酸而又快乐的印记。
 


逮蝎子,季节性很强,主要集中在盛夏酷暑的三伏天。放了暑假,小暑连大暑,“热在三伏”,天气闷热闷热,坐着浑身直冒汗。那时农村还没用电,晚上村庄一片漆黑,树叶纹丝不动,热得人们透不过气儿。正好是蝎子出来乘凉,吃虫觅食,开始了它最活跃、生命力最旺盛的时期,这也正是我们农村孩子逮蝎子的最佳时机。

蝎子昼伏夜出,喜暗,喜潮,怕光,好静,不好动。气温在35~39℃时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晚上8点至12点活动频繁,到翌日凌晨2~3点钟便回窝栖息。这种活动
规律一般都是在无风天,而在有风天气蝎子则很少出来活动。

掌握了蝎子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我们就利用这个酷暑季节,开始抓捕蝎子。

逮蝎子的主要工具有煤油灯、夹子(镊子)、大口玻璃瓶,这些都是自己动手制做的。找个带盖的墨水瓶,用洋铁叶剪成略大于瓶盖的圆形铁片,在铁片和瓶盖逢中处各钻个小圆孔,再用洋铁叶卷个灯芯管,插入瓶盖孔中,让灯芯管上的圆铁片盖在瓶盖上面,这样不至于把瓶盖烧烂,起到保护瓶盖的作用。然后在瓶里倒入煤油或柴油,灯芯管内穿入棉线绳或布条做灯捻,油灯就做成了。为了防风,还可以用铁丝制做个手提的小灯笼,四周糊上白纸,不止被风吹灭。夹子找两个筷子长短、一厘米宽的竹片,竹片一头用刀割成45度的斜角,一头用绳子将竹片绑牢,绑绳前在两个竹片间夹个小棍儿,便于张口,还有弹性,夹子也制成了。盛蝎子最好用大口玻璃瓶,四周光滑,爬不出来,瓶子可以到大队卫生所去找,在瓶口槽里栓个绳套,手提更方便。照明最理想的是手电,可穷人家的孩子谁有钱买啊!
 


逮蝎子一般俩人结合,一人照灯,一人一手提瓶,一手拿夹子。再者二人一起,在黑灯瞎火的夜晚也能相互壮个胆。当然,蝎子卖钱收益,每人各半。

吃罢晚饭,天黑下来了,我们带上工具,身穿长袖、长裤,头上裹个纱巾,以防被马蜂蛰扰。这时我们深入到蝎子出没现身的地方,就开始行动,与蝎子展开搏斗!

野生蝎子生性凶猛,毒性十足。俗话说:“蝎子屁股不敢摸”“毒如蛇蝎”,说明蝎子会蜇人,和它的毒液人人害怕。有时一不小心就会被蝎子蛰伤,轻者疼痛难忍,需要紧急处理,尽快拔出毒刺,挤出毒液,上部捆扎,减少毒液扩散。同时用牙膏或风油精涂抹,减少疼痛,红肿几天后症状消失。重者可出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抓紧找医生治疗,以防不测。蝎子蜇人不分地方,手指、脚趾、肚子、胳膊等人体各器官,它都喜欢。蝎子的天敌,是鸡子,不管是小鸡还是大鸡,先把蝎子啄个半死,然后直接就吞下去,美餐一顿。

我老家地处宛东平原,那里的空气、湿度,非常适宜蝎子生长繁殖,个大体肥,母蝎产子多。特别是那时农家房子多为土坯墙,最多前墙窗户的下部用砖头垒个“下窗平”;有的用砖仅垒八层墙跟脚,因为农村有个说法,雨水从房檐落到地面叫“澎七不澎八”;富裕的人家垒个“迎风山”,或者“砖裹檐”。房子一般坐北朝南,四周都是土坯墙,为蝎子的生息环境提供了自然优越的条件。

逮蝎子绝对是个技术活,有许多巧门需要掌握。熟练的人,有经验的人,逮的就多一些。蝎子有钻小缝的习性,喜欢生活在土坯的墙缝里,房子越老,蝎子就越多些。天一黑,我们就在房子周围的墙缝里来回找,有时发现一个,心情非常高兴,但蝎子对响声非常灵敏,稍有点动静,就又钻进了墙缝,心情又非常沮丧。但要做个记号,一会儿再来,几个回合,最终把它逮住。夹蝎子的时候,要夹尾巴,不要夹肚子。因为,夹肚子容易把蝎子夹死,蝎子一死就不值钱了。
 


逮蝎子也有要领,即静、稳、狠、准。静,就是要静下心,屛着气,动作不要大,响声要小;稳,就是不慌不忙,眼观坯缝要仔细,看到蝎子不慌张;狠,就是夹住蝎子要狠,以防攻击,以防逃脱;准,就是夹时要准,放入瓶时要准。这时蝎子拼命挣扎,但已晚了,把它放进瓶子里,大功告成,心里美滋滋的。有时不小心,蝎子从夹子上滑落跑掉,记着千万不能用手去逮,若被蛰伤,得不偿失。这不是我总结的“逮蝎经”,那时的农村娃儿都很懂。

捕捉的蝎子有大、有小,全是野生的,有时会遇到一个大母蝎子,脊背上背了很多很小很小的蝎子娃儿,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都会连同母蝎一起放生,留下“后生”,待到明年长大了再逮。如果把母蝎子逮了,小蝎子失去母爱就会死去,明年蝎子就少了,这个道理大家都很明白。

伏天的晚上,逮蝎子的人很多,村庄上到处都可看到星星点点、忽明忽暗的灯火,一晚上能碰见几拨人,都在围着蝎子转。有的是兄弟俩,有的是父子兵,投入都很专心。那微弱的灯光,在漆黑的夜晚与我同行,它照亮了我的人生,照亮了我为生机而去勇敢前进的步伐。

逮蝎子,并非一帆风顺,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漆黑的夜里,走的路都是高低不平的坎坷土路,同时到处还布满荆棘。那时农村房子周围喜欢种植陈刺、柘刺、酸枣、刺槐、葛藤等植物,一来当院墙,二来可为土坯墙遮蔽风雨。回想着,每天晚上都有被酸枣刺和其它野刺藤扎伤的可能。有时遇到马蜂窝,我们只好绕着走,有的马蜂攻击性很强,我们只好蹲下来躲避。最可怕的是遇到长虫,身上的汗毛会立刻竖起来,鸡皮疙瘩布满全身,感到浑身冰凉,真可谓毛骨悚然。但我们那儿长虫一般不是毒蛇,不咬人。蛤蟆、癞肚经常碰到,这些虽然不咬人,但很搁意人(恶心人)。有时,会突然听到几声夜猫子(猫头鹰)的叫声,划破夜空,浑身麻麻的,不是滋味。还会经常看到远处会游动发光的东西,好像是火星子,在空气中跑来跑去,影影绰绰,我们那儿人叫它“鬼火”,听着就有点心怯,但实际那是一种会飞的昆虫,叫萤火虫。有时突降暴雨,淋得像落汤鸡一样。这样的惊魂,不时都会遇到。天长日久,习以为常,早已见怪不怪,胆子早都炼成了,大家心里都是很快乐。
 


逮蝎子,这是一个极考验耐心的活,性子太急了不行。但我总觉得也要靠运气,有时一个墙缝能逮两三个蝎子,有时转得头晕眼花,一晚上一个也逮不到,最多的一晚上能逮一二十个。逮蝎子是老家的传统习惯,尽管我们年年逮,但怎么也逮不净。现在想来,面对这是喜是忧,不可预测的收获,为逮一只蝎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蝎子,学名叫全蝎,又名全虫,是节肢动物,中医称为“五毒”之首,是贵重的动物性中药材。全蝎具有祛风、
止痛通络、攻毒、散结的功效。蝎毒以治痛症而著称,广泛使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对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惊痫、风湿、抽搐痉挛等疑难杂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蝎子是特种经济动物,那时供销社土产门市部和中药店都收购。记得是按只计价,一般每只五分钱,忙活一晚上的收获,也就是块二八角,在当时这也是不小的收入,大家还是挺高兴的。

蝎子
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是很好的滋补保健品,油炸和泡酒是最常用的食用方法。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蝎子,多是人工饲养。一些高档的酒店、宾馆常有油炸全蝎作为美味佳肴。

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农村昔日的土坯房,早已被钢筋、水泥、砖结构替代,蝎子已失去了生存空间。特别是化学农业的兴起,蝎子被这强烈的有害气体熏染而绝迹,在我的老家再也看不到那野生天然的蝎子。蝎子,你去了何方?你是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你是生态平衡的使者,你曾陪同我度过了童年时代,你是我人生中抹不去的记忆。


投稿须原创首发,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蝎子的医疗作用,怎样养蝎子?
“墙上加墙家败人亡”是何意?农村建房有何讲究 网友:老话要听
难得一见的农村土坯房,60后、70后看了都想哭,又见炊烟升起
家里怎么养蝎子
女孩把木夹子“拆开”粘在瓶盖上,真是个聪明的应用,我也学会了
就读这篇┃心底老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