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 母 亲 做 馍

文:张  雅

小时候我最喜爱的便是看母亲在煤油灯下做馍了。那时生活一派贫瘠,老百姓常常缺吃少穿,更没有一点娱乐文化,晚上我除了到邻居家和一帮小孩子拉呱,回家来就偎在母亲身边,看母亲在橘红的灯光下幸福安详的做馍馍。我们吃计划粮,当时的主食多为面食,米很少,只是熬熬粥。母亲做乡村教师,放学后才能回家做饭,特别是晚上,要在办公室内备课、改作业,回来的更晚。她虽然辛苦,每当来到灶前便流露着欣喜的神色。母亲擅长做馍,喜欢和面粉打交道,把面粉和好面,做出各种工艺精致的美食。

母亲开始做馍了,她把面盆冲洗干净,舀两碗水,一瓢面,用手搅拌均匀,水和面的比例恰到好处,一块光洁的面团很快就能完成,“三光”的要求完全符合。传统的说法是和面要做到“三光”,既面光、手光、盆光,说的容易做起来难,但母亲和过的面真的是面光闪闪,盆光粼粼的,母亲满足于她的第一步。

第二步的工作是细致的,功夫在揉面上,在案板上撒些干面粉,用手揉搓成不黏手而富有弹性的面团,稍醒片刻后,成馍的毛坯,再细致地做成馍的形状。母亲什么馍都会做,比如发面有馒头,卷子,狗蹄夹子,蒸包,花老虎,过年吃的玉米团子;死面有葱油饼,油盐窝窝头,烙馍。

母亲最常做的是油饼和窝窝头,她把醒好的面分成几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一张薄片,撒适量盐擀进面里,转圈倒上豆油,面皮从各方折过来蘸匀了豆油,再撒上葱花,把面皮卷起来,掐成大小合适的剂子,再擀成圆圆的一张;煤球炉上,平锅里放豆油,火不能太大,火候到时上下翻动几次,不一会一张黄橙橙的香飘四溢的油饼,松软的摆在我面前,撕开,皮焦里软恰到好处。

那时吃油很吝惜,母亲常用猪油代替,香酥的程度更是无法言表。吃油饼既省时又满足油水,不需炒菜,凉拌些萝卜条、黄瓜之类的,或者吃一些腌制的腊菜、咸菜,都可以吃得啧啧爽口。大家通常吃死面饼子,油饼是奢侈品,偶尔看到别的小朋友手拿油饼,色泽、做工真的和我们无法相比,内容更没有我们的多层化,还充满了烟熏的味道。

母亲除了爱做油饼,还爱做油盐窝窝头,和做油饼一样,煤油灯下一下一下的擀好,撒上油盐花椒面,卷好,揪好剂子,捏成窝窝状,在蒸屉里蒸制。母亲的窝窝头柔软、筋斗,哥哥姐姐在外面上中学,全是窝窝头们伴着成长,母亲卖力的做着,每周两次的被带到很远的学校,她自慰的窝窝头里有油盐,足以填饱孩子们空虚的肚子。

烙馍更是项最精细的制作,这套绝活母亲完全掌握。烙馍的难处在于把揉好的小剂子烙成只有半毫米厚度的薄皮,面不能太软,软了烙起来会粘连,起皱褶,木轴卷不起来;面更不能太硬,硬面烙时费力,馍硬难吃。做这样的饭,时间上要布局合理,省时省力。

母亲先和好面醒着,再烧好一锅咸汤,汤好,便邀请父亲翻鏊子,自己带上围裙,坐在案板揉面、揪剂子,一个一个的烙,先是木轴和面皮沙沙的旋转,后来木轴会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烙馍像一块圆形的软布被搭在鏊子上,父亲一边烧火,一边翻馍,一边赞叹烙馍的平整均匀。母亲烙好馍最后总留下两块馍剂,和我及小哥各烙一只面鸭子,两只鸭子栩栩如生,嘴巴和眼睛活灵活现,没有腿,很像游在水中的样子,我和小哥得意的拿着,都舍不得吃……

耳濡目染,如今我娴熟的操作着母亲的工艺,艰辛岁月常在眼前呈现,母亲的馍馍,给我们带来一个温馨、幻想和快乐的童年。往事如烟,那些充满了勤劳、智慧和爱的馍馍,永远沉淀在岁月的深处,沉淀在我们的心底,让我幸福的回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聊斋俚曲集》饮食文化分析
烙油饼时,直接和面就错了!学会这几招,油饼香软有嚼劲
葱油饼的做法
“二十八 把面发”乌兰察布人来看看你家做过的油炸食品
老潼关肉夹馍饼皮和面配方?
跟舌尖黄老汉学做陕北地道黄馍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