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邓联欢:回眸奋战在“陆、海、空”的那些时日,年轻人看不懂!

文:邓联欢     

在生命的历程中,总有一些往事在我们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尤其青春岁月中那些独有的生活磨砺,每每想起总让人心动不已,也许那就是多彩的人生固有的痕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高考还没有恢复,我高中毕业后回到老家参加了生产队的积肥专业队。

当时,正是“百废俱兴”之际,小麦亩产一二百斤,全社会都在为农业增产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青年积肥专业队便是一个重要举措。那时流行一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的谚语。于是,从大队到小队,从集体到个人,都千方百计积肥。我们大队喊响一个口号:向“陆、海、空”进军。所谓“陆海空”,就是土地上、水里面、树枝上。一切可用来做积肥的原料都拿来为集体所用:地里草、老宅院子的土,水里各类杂草,树上的树叶。那时候,人们忙着积肥的时间恐怕比干其他农活的时间还要多。也许年轻朋友你无法理解那时人们的折腾与疯狂,让岁月穿过时空把那些积肥的故事讲给你听吧。

家家户户“地道战”

在那特殊的时期,我们的村干部与贫穷作斗争真可谓绞尽了脑汁。当一切积肥原料都被最大限度开发之后,领导们从“院里土,地里虎”一句俗语中找到了突破口,当即召开全村动员大会,挖老宅子里土,作为肥料上地。在农村,在许多人还有迷信思想的背景下,把每一个院子挖成坑,的确是一件难事。

那时候,盛行“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何况与人斗?大会小会宣传,大队干部、小队干部、党员、民兵责任包干,村中心高杆子上四个喇叭面向村庄四周,从早到晚,一边震慑,一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说取土种地的重要意义,强调思想不通,落后阻止的严重后果,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再加上与个别“拧筋头”(就是今天的钉子户)交心谈话,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基本达成共识,院子不全面挖坑,以开沟的形式取土,依据院子宽窄不同开两到五个沟,每个沟深一米宽九十公分。于是突击队带头,走进家家户户,平板车、大镐、铁锨等工具齐上阵,因为一些老宅子时常挖出古钱、古器具,每一个参与劳动的人们心中都有一份期盼,希望能挖到自己心仪的东西。

劳动是辛苦的,可男女老少斗志昂扬,兴高采烈,干劲十足。十天之后,成果颇丰:院子里沟壑纵横,很像电影地道战情形;田间地头堆满了院子的土。在整个过程中,戏剧性的插曲还真不少:有老头子铺一张席子躺在大门口,满口机关枪似的说些难听的话,试图阻止积肥突击队进院子;有老太太披头散发挥着拐棍乱打,口里骂卷连天,企图让那浩浩荡荡的队伍知难而退;装疯卖傻、倚老卖老,心想凭借年老体弱保住自己的一生为之骄傲的老宅。由于开沟太多,一时来不及回填,好多人家卸下门板铺在沟上,做饭上工要过几道桥;几乎每天都有小孩、老人掉在沟里的传闻。面对条条沟壑,家家户户在打一场“地道战”。

场院牛棚“烧烤城”

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村村寨寨在打一场造肥、积肥、保肥的人民战争。从冲破重重阻力挖老宅子,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肥料有多重要。尤其大粪(人、畜的粪便)交到队里能换取更高的工分,工分多了年终分配获取的利益就更大。于是,总有人冒着被批斗的危险,夜间到生产队的养牛的场院偷集体收购的大粪。

为防止小偷,各生产队都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在一个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的秋天,我和本家一个叫联文的弟弟接受了生产队派给的看场院大粪的任务。当时我们队的场院布局是:堂屋一连八间,养着几十头马、骡子、牛等牲口;东面是四间起了脊的敞棚,北面两间放着喂养牛马的饲料,南面两间放着一些工具。粪池在院中央,除北面、东面有房子,其余都是没有阻拦的开阔地,贼偷易物,看管颇有难度,我们有一种“临危受命”之感,那时年轻气盛,为了不辱使命,我们只有恪尽职守。虽然是秋天,可是场院里依然蚊蝇阵阵。

我们便在敞棚最南头铺了一张床,吊上蚊帐,安了家。为了震慑我们俩一个带着练武的红缨枪,一个带了把大刀,每天黄昏我们便开始舞刀弄枪,也许是我们的虚张声势起了作用,我们接过之后,场院里不再少粪。在相安无事的氛围里我们怡然自得,每天练完之后,便开始烧烤,烧毛豆、烤玉米、红薯、豇豆等等。

当时,农村生活水平很低,有时还吃不饱,可我们住在场院牛棚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听着秋虫的吟唱,看着袅袅的炊烟,闻着豆薯的香甜,吃着自己随心所欲的烧烤,在清风的抚摸下,放眼遥远而神秘的旷野,喊几声自己喜欢的样板戏,小日子过得真是充满诗情画意。敞棚后面我们挖了三个用作烧烤的土锅,燃烧的灰烬到处都是,因我们保肥有功,队长明知我们经常烧东西吃,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我们格外放纵。俗话说“大意失荆州”,渐渐地我们胆子大起来,烧烤之后的处理也越来越随意,终于有一天差一点酿成大祸。

那天,吃跑喝足,我们睡得很晚,在一片呼喊声中惊醒。出于责任意识,我们从床边随手抓起刀枪,正要冲出去,被旁边的火光惊呆了。救火的人群把我们团团围住,一阵拼命的扑打、浇水,把火扑灭了。队长让我们站在他面前,开始了严厉的训话:你两个胆大包天,知道不,烧了敞棚,引着堂屋,烧死大牲口,我们队就完了;等派出所把你们抓去,吃八大两吧!从个人声誉到集体利益,从责任到违法乱纪,上纲上线,絮絮叨叨,足足训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只有低头认罪的分,无以辩解。想想自己罪有应得,都是烧烤惹的祸。回眸我们的生活,多少次因教训改变轨迹,教训如果能走在生活的前面,人们必然能少犯过错,人生又能平添多少幸福啊!

河里渠里“捞惊恐”

如火如荼的积肥运动,把本地空中(树叶)、陆地(老宅土)能开发的资源基本用完。下一步终于该“下海”了,我们队的劳力全部出动,每三人一辆平板车,向河网密布的近邻山东鱼台进军。

我们一组由本队经验最丰富在我们邓氏家族辈分又最高的景明二爷带队,我和贞友做他的左膀右臂。一大早,我们带好干粮,迎着朝霞兴致勃勃出发了。景明二爷是出了名的段子手,满肚子都是古代宫廷诡谲、征战杀伐、才子佳人、神话传说的故事。再加上他绘声绘色、喜怒哀乐地配以肢体语言的演绎,直讲得我俩如痴如醉,徒步行走的痛苦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不知不觉我们来到鱼台一个叫张堰的村庄,我们沿着复新河山东段向北走,找到一个支渠,水不太深,清澈见底,水中藻荇交横。我们一看绿莹莹的水草,顿时精神抖擞跃跃欲试。

这时,贞友提出一个问题:水里有长虫(蛇)吗?我怕!我双手一拍,大声说“我有办法”,于是我满带书生气的讲了“震动与声传播”的物理学原理,明确告诉他俩用这种办法驱赶,不会遇到长虫。接着我们选好地势开始下水,老天爷真不给面子,我只捞了两把水草,就抓住了一条蛇,我“嗷”的一声冲上岸去,他两个也随声跑了上来。没有捞到水草,捞的满是惊恐。怎么也找不到《关雎》中“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意境,惊魂未定中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再也不敢下水。好在老把式景明二爷见多识广,关键时刻,能稳定军心,老人家胸有成竹的说:不用担心,天无绝人之路,“海”里不行还有陆上,你们看那地边上各类草长得多高。

于是,我们便到地边薅草,於地与沙地就是不一样,那草又高又壮,没多久我们就装满了车。在渠畔稍事休息后,我们吃了干粮,到渠里捧着喝了水。那水甜滋滋的,那时水多清澈啊!渴了,沟渠的水随时能喝。当时条件是艰苦的,可大自然给了我们绿色的丰厚的馈赠。

回眸这些奋战在“陆、海、空”往事,至今感慨万千。在今天都是难以理解的,可是历史的硬盘内必有存储。不打开看看,也许有一天,我们的生活更新换代了,没有放在云盘,就真的无法找到了,留在生命历程中的是满满的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邓葛弯,父亲向往的地方
《白杨树下》 作者:刘善民
梁光月原创散文丨场院
翻开80年代生活的记忆:胖婶
麦收
散文:一季青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