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汉王朝的芒砀情结

文:冠 乔

芒砀山位于苏鲁豫皖交界处的永城境内,由保安山、鱼山、夫子山、僖山、铁角山、黄土山等十三座山头组成,主峰海拔不过157米,但却是整个豫东平原的制高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是这座既不陡峭、又非雄奇的普通山丘,却见证了暴秦灭亡的硝烟和烽火,蕴藏着大汉兴盛的荣耀和繁华,充满着匪夷所思的诡秘与神奇,使其周身都长久地散发着挥之不尽的氤氲、弥漫着醇厚浓烈的气息。

一、王者陈胜的归葬地。

公元前209年,在芒砀山东南不远的蕲县大泽乡,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向世人喊出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并在陈地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张楚”,陈胜被拥戴为王。

正当农民起义军逼近秦都咸阳节节胜利之际,起义军内部却混进了居心叵测的贵族,加之强大的秦军反扑,战事失利,陈胜不得不带着一部分官兵退到下城(今安徽涡阳)。

起义失败后,陈胜被其车夫庄贾杀害,声势浩大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功亏一篑。不久,陈胜的部下吕臣力挽狂澜,攻下陈城,收复失地,杀了庄贾,才得以将陈胜的遗体安葬于芒砀山下。

据《资治通鉴》载:“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苍头军,起新阳,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葬陈王于砀,溢曰‘隐王’”;《水经注》也有记载:“山有陈胜睹秦乱,首兵伐秦,费终厥谋,死葬于砀。”

尽管陈胜、吴广起义只进行了三年多时间,但却坚定了草根英雄刘邦敢于向执政者发起挑衅的勇气和信心,刘邦历经磨难建立大汉王朝之后,怀着对陈胜的景仰之心,每年都去芒砀山陈胜墓以猪羊祭祀,并按照王侯的待遇,派30户丁役守冢。概因此故,司马迁的《史记》仍然把陈胜列入“世家”之列,比照“王者”的规格列传评述。直至今日,芒砀山西南麓的丁窑村,还承认他们是当年守墓人的后裔。

这里建造了一座叫做“陈胜园”的景区,墓冢前有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的亲笔题字“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园内青松翠柏,蓊蓊郁郁,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波澜壮阔与历史沧桑。

二、高祖刘邦的发迹地

无独有偶,正是这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陈胜归葬之地,却也成就了另一位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成为大汉王朝的发迹之地。

秦朝末年,秦始皇在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之后,纵目四顾,唯我独大,于是产生了懈怠和享乐思想,横征暴敛,不恤民情,天下百姓怨声载道。当时的刘邦,只是沛县泗水亭长,在带领民夫去陕西骊山为秦皇修筑陵墓的路上,“到丰泽西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原从者十馀人。”

刘邦见还有十余人愿意跟随自己,非常高兴,与众人喝酒之后,连夜赶路。有一人被派往队伍的最前面,打探情况,不一会回来告诉刘邦:“前面道路上有一条大白蛇,正好挡住去路。”此时刘邦已喝得有点醉了,趁着酒劲叫道:“英雄壮士,岂怕一条小蛇不成!”于是手持宝剑冲上前去,一剑将白蛇砍为两段。后遇一老妇人在道边哭泣,方知此白蛇乃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所杀,而刘邦就是老妇人口中的赤帝之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刘邦斩蛇起义”。

刘邦窃喜,以“赤帝之子”自负,追随者自是景仰畏惧,于是举兵造反,杀回沛县,自称“沛公”。

后秦国派人捉拿,为躲避杀身之祸,刘邦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说来也怪,无论刘邦怎么藏身,其夫人吕雉总能在芒砀群山中找到他,说是有祥云紫气一直在高祖头上盘桓,秦始皇也断定“东南有天子气象”,恐江山不牢,江山易主,曾三次东巡,想灭掉这“天子气象”。可见这芒砀山确是“龙腾于野”的风水宝地。

如今芒砀山主峰南麓的汉兴源景区,建造了一座刘邦斩蛇碑,黄色琉璃瓦的六角亭下,有一巨型石龟,龟上碑高两米,每当夜幕降临,用灯光直射碑体,那石碑却倏忽不见,只见一尊金光闪闪的古代帝王像矗立眼前,头戴金冠,身穿盔甲,腰系玉带,足蹬高靴,两目炯炯,直视前方,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天下奇观——刘邦斩蛇碑。

三、大汉王朝的兴盛地

由于芒砀山所处的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地理位置,历代汉朝皇帝都视其为起家的根据地,芒砀山所在的领地称之为梁国,认为这里可以借祖宗阴德庇佑,可以占据芒砀山之王气,又兼具人杰地灵之优势,把族内优秀的人物分封于此,负担刘氏汉家的守望之责。自梁孝王以来,先后有刘姓八代九王在此地分封。

西汉文帝时,其最宠爱的儿子,也就是汉景帝的弟弟刘武,就被分封在这里,史称梁孝王。

刘武是族内公认的贤才,才华横溢、雄才大略,颇有君子之风,在平定“七国之乱”时指挥若定,功勋卓著。汉景帝也因此给予他最优厚的待遇,孝王入宫则陪侍景帝同乘步辇,出宫则同车游猎,到上林苑去射鸟兽,梁国的侍中、郎官、谒者只须在名簿登记姓名,使可以出入天子殿门,和朝廷的官员没有区别,梁孝王的梁国也因此成为最富庶的诸侯大国,国力空前强大。

梁孝王刘武礼贤下士,很快吸引了枚乘、邹阳、庄忌、司马相如等一大批名士,“从梁王游”,他在梁国国都的商丘建造了“三百里梁园”,《西京杂记》记载:“梁孝王好营宫室园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百灵山,山有肤寸石、落猿岩、栖龙岫,又有雁池,池间有鹤洲、凫渚,其诸宫观相连,延亘数十里。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这个兔园,就是后人称作的梁园,至今在商丘仍有平台、朱台、三陵台、清凉寺等许多遗迹,著名的《子虚赋》《梁王菟园赋》《七发》等文学名篇,成为大赋一体的发轫之作,都是在这里创作而成的。

与此同时,刘武经过反复勘查,决定将芒砀山这块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的生命归宿,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成了规模浩大的建筑墓群。

梁王陵墓群斩山作廓,穿石为藏,结构复杂,气势恢弘,宛如地下宫殿,其工程之浩繁、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墓内出土的汉代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及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更堪称稀世之宝。其中,梁孝王王后墓纵深210米,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大石室陵墓,墓内客厅、卧室、壁橱、粮仓、冰窖、马厩、兵器库、厕所等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在梁孝王墓和梁孝王王后墓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名曰“黄泉道”,是梁孝王和梁孝王王后死后灵魂幽会的通道,后人所谓“命泉”或“黄泉道上无老少”之说即源出于此。僖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做工精细、质地纯正,历经2000余年仍润泽依旧,被列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柿园汉墓壁画以青龙、白虎、朱雀等四神为主题,四周衬托缭绕的云气和绶带,画艺精绝,气势磅礴,被称为“敦煌前之敦煌”,其中所出土的容貌秀美、栩栩如生的断臂仕女更被称之为“中国的维纳斯”。

四、汉梁文化的发祥地

无论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的梁园,还是这“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的汉墓群,其价值均已超越了它们的自身。如果仅仅是一所纯粹意义上的建筑物和墓群,就无法想像其长时间风吹雨打、逐渐销蚀之后的力量之强劲,甚至于两千多年后还依然散发着不尽的氤氲。要解释这种现象的产生,那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自身蕴含的文化能量在发挥着作用,也许只有文化才会不为风霜所撼,以无形的力量传播。文化不倒,人们心中的芒砀山就永恒地存在。

汉梁文化的形成,一是因为其所处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作为地处中原腹地的商丘,一派茫茫平原,四季气候分明,承东望西,衔南扼北,物丰产富,崇文尚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打天下的首选根基。特别是在秦汉时期,过南岭即称荒,越山关即称蛮,唯有中州平原是富饶之地。因此,人们对这里充满着深深的向往,那些对江山社稷虎视眈眈的一代英雄,更是梦里也放不下这里的一草一木,而万年造化形成的芒砀山,也为他们用武藏兵提供了天然屏障。

同时,秦汉时期的芒砀山,“闭关则两河锁钥,设险则西楚咽喉”,部分区域属于楚地,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当时楚王刘交封地的徐州,也与芒砀山遥遥相望,加之刘邦本人即为楚人,在家族的基因遗传中,不可避免的带来楚文化的元素。从现今梁王陵墓中出土的陶俑中,也清晰地看到楚文化的烙印,正是在芒砀山这样独特的区域内,才促成了人类的聚集和交流、文化的包容和交融,才促成了汉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才使汉梁文化呈现出更加丰富的多样性和扩张性。

汉梁文化的形成,二是因为其所处的独特的历史环境。从梁孝王个人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轨迹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作为文化遗存的丝丝脉络。梁孝王刘武作为孝文帝的爱子、孝景帝的兄弟,神勇过人,屡立战功,深得汉帝信任,《史记·梁孝王世家》载:“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道‘千秋万岁后传于王’”。同时刘武对母亲窦太后又至孝,“孝王慈孝,每闻太后病,口不能食,居不安寝,常欲留长安侍太后”。“太后亦爱之,赏赐不可胜道”。按照当时汉王朝帝位传承的规矩,既承秦制,又未完全效仿。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龚留柱认为,秦制的一个根本特征即废分封、立郡县,汉却未能完全效仿,刘邦搞的是郡国并行的双轨制。在这种情况下,窦太后和梁孝王似乎有了一种争取继承帝统的本体论的根据,他们自以为这是一种正当合理的要求,不完全是私心作祟的结果。即便汉景帝即位后,刘武仍然有“兄终弟及”的可能,最有可能成为现实的一次是,当时“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刘武一直没有登上汉王朝的权力顶峰,对此,刘武郁郁不乐,景帝也心怀愧疚,只能从物质和待遇上给予兄弟照顾,“梁孝王入朝,景帝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

汉梁文化的形成,三是因为其所处的独特的人文环境。一种文化的形成,不可能是孤立的,追寻它的源头,也不可能是空穴来风,总是有着文化的延续性和思想的传承性。据载:芒砀脚下曾经是孔子的故乡,他曾经在夫子山避雨晒书、演礼讲学,此处的“石崖滴翠”是永城古八景之一,同时,芒砀山四周还相继产生了老子、庄子、墨子等思想大家,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头脑。可以这样说,当时的芒砀山一隅,不仅盛产物质产品,而且盛产精神产品,这就共同支撑了鲜明地域特色的汉梁文化。

综上,芒砀山独特的地理、历史、人文积淀,对汉梁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使汉梁文化在萌芽、成长、成熟等各个成长过程中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又因为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使汉梁文化在豫东文化板块中呈现出另类的个性特征,这些,也是汉梁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耀眼的闪烁点。因此,探讨汉梁文化,无论对于芒砀山还是永城及其周边地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高山无语,文明无垠。芒砀之巅所耸立的汉梁文化高峰,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触手可得的历史遗迹,更重要的,它还带给了人们源源不绝、延亘千年的人文情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省世界最大的地下宫殿
世界最大的地下宫殿在河南,多少人不知道
名胜|河南·芒砀山旅游区
汉民族隆兴之地——鲜为人知的永城芒山访古纪行
来这里?即能玩又能了解汉文化的发展史
“华商之源”——商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