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那些年母亲“抹袼褙”做的布鞋

大家都在看

看到邻居都卖光了,孙大娘急哭了,看到“愚伯”来了,孙大娘笑了

【感受欲罢不能的味道】实拍:村西头的二大伯和他的78棵苹果树……

【说的太对了】中国最好的苹果产在哪里?答案竟然是丰县!

——————————————————————

文:云中锦书

母亲刚走的那几年,从来不敢回忆有关母亲的点点滴滴,每次想起都会心疼几天,这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接受了失去母亲的现实。

有关母亲的一切,也总是很清晰的在我眼前一遍一遍的回放,即便是母亲惯有的一个小动作,也会让我沉浸里面,感慨半天。母亲每年抹袼褙和做鞋子的情景,这几天总是不时的从左边跑到右边。

 以前的生活条件不好,没有像现在这样方便,随时都可以买到美观大方称心如意的鞋子,小时候每年过了年初二之后,母亲就要在午饭后,端出来她的针线筐,准备给我们几个做鞋子。

做鞋子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先抹袼褙(用不穿的旧的衣服,撕成大小不一的或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布块,再用浆糊平整的粘在一起,附着在案板或者门板上晒干,是做鞋子必不可少的辅料),用挺括的袼褙才能撑起来鞋面,鞋底也是用几层袼褙,边沿沿上鞋口,再用线绳一针一线纳起来的。母亲每年冬闲时都要抹几案板的袼褙,等开了年为一家人做鞋子用。

平时略有闲暇时,母亲总是说,大空没有,拾掇不起来活,就撕点铺衬(就是抹袼褙所用的布块) ,都整理平整,用布条捆扎好,放在针线筐里待用。等攒够了不下十几捆这样的铺衬后,就可以用来抹袼褙准备做鞋子了。

在某一个不用下地干活的有阳光的早饭后,母亲会烧上半锅开水,用水瓢和上一瓢面糊子,边往锅里倾倒,边用勺子搅动,等看着粘度适中,再烧上一把火,浆糊就做好了。

这时案板和门板悉数都要上场,先把案板斜立起来,靠在院子里的一棵梧桐树上,首先要在案板上刷上一层浆糊,然后先用大块的铺衬黏上去,花花绿绿的粘满一层后,母亲用手刮下来附着在上面多余的浆糊,然后再刷一层浆糊,再黏上去一层铺衬,如此反复的几次后,一案板的袼褙就做好了。两个人把案板抬到得太阳的地方,暴晒几日,袼褙就像焦饼一样酥脆,这样用针缝起来才不吃力,被摘下的门板也是如法炮制。

母亲的针线筐里,总是放着那本16开的旧书本,书本里面隔二蹦三的夹着一家人大大小小的鞋样子,有时看到别家孩子穿的鞋很精致,有样式,就拿一张旧报纸去那家替鞋样,回来就把替来的鞋样子,用针线粗略的和准备做鞋面的布缝在一起用剪刀大致先剪下来,记得那时大人的鞋子一般都是用的黑色带斜纹的咔叽布做鞋面,小孩子一般都是用平时大人做衣服剩下来的零碎布做鞋面,实在凑不够鞋面,靠鞋的前头可以用半圆的一小块布凑上,既美观还充分利用了布料。

鞋底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是清一色的本色白棉布,几层袼褙比着鞋底样子先剪下来,再用斜着剪下的一寸宽的白色鞋口布,围着鞋底包一圈,鞋底上的鞋口,可以不用线缝,先准备好半碗浆糊(可以直接用面粉和水勾兑),直接把鞋口的一头用针别在裤腿上,一手扯紧鞋口的另一头,直接用筷子往上均匀的抹浆糊。

然后再把剪成鞋底样子的袼褙转圈粘牢,一层一层的袼褙粘好鞋口后,斜立着放在窗户台上晾晒,等干透后,就可以几层袼褙合在一起,下边用一层比鞋底大一圈的白布包紧鞋底最下边的那层,鞋底的最上边一层,就舍不得用新布,一般用不能再穿的旧衣服剪制,这样鞋底的材料都准备好了。

纳鞋底的活,母亲不舍得放在白天干,都留在晚饭后,收拾好锅碗瓢盆,安顿我们几个都睡下后,母亲才凑着油灯,一针一线的纳鞋底,有缝不过去的,就借助老虎钳夹过来,然后再哧啦哧啦的,用力把一根长长的线绳拉过来。每缝过去一针,母亲就会把针尖在头皮上划一下,母亲谓之曰是gao油。在我的记忆里这个印象最深,因为我总是担心母亲会划伤头皮,但是不太会做针线活的母亲,却一次都没有失手过,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很难理解。

缝制鞋帮,鞋子上的吊带,这些都是细致活,母亲都是放在白天完成。邻居大婶子爱到我家来串门,手里还端着针线筐,母亲递给她一个小板凳,俩人边聊着天,边干着手里的活计,大婶子不识字,从小就学会了做饭,做鞋子这样的活计,是母亲相当崇拜的老师,时不时的指点母亲一二。

母亲总是像小学生一样,照着大婶子的指点认真的去做。等到该做午饭的时间,大婶子会站起来,伸个懒腰,出一下身,由于长时间的盯牢手中的活计,估计眼酸疼难忍吧,用双手上下不停地搓着脸颊,还不忘着重的揉揉眼,由于不敢直视太阳,所以总是斜着往天上看一眼,嘴里说着,天地(老家的土话,对太阳的尊称)正南了,该揍饭(土话做饭)喽。站起来只管走,针线筐也不端走,准备午饭后还要继续重演上午的节目。

记得我读四年级的那个寒假,和同龄的小伙伴相约学骑自行车,那时家里的自行车都是大架的,前面带横梁,对于小个子的我们来说,能牵着它走,一只脚放在脚踏板上,顺就着路的下坡,能溜上一圈就算不错了。

但是我不满足于现状,和最要好的俩小伙伴,去家后打麦场上学骑,因为个子太小,坐在车座上够不到自行车的脚踏板,就死劲往下伸腿用脚尖勉强刚能扒到脚踏板,有时想省力就从自行车大梁的下面,掏腿去骑。一个寒假下来,母亲刚给做的一双新的花布鞋,在大拇脚趾那个位置,竟然被我用自行车的脚踏板磨出一个洞来。

一向对我们慈爱的母亲,虽然心疼我的新鞋,但是却没有斥责我,而是用颜色相仿的一块布帮我补好。我的小伙伴就没有我这么幸运了,她的虽然是一双旧鞋子,烂的窟窿还没有我的大,竟然被她的母亲手里拿着火棍,追着跑出家门好远的打骂。

做成一双新鞋,从抹袼褙,到纳鞋底,缝制鞋帮,再到鞋底和鞋帮缝制在一起,要花费不少的心思和时间,那时的我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母亲的劳动成果,在学骑自行车的几天里,竟然把母亲新做的一双鞋子几乎穿报废,母亲却没有表现出一星半点的生气,母亲的脾气真好,换成我,我是绝对做不到这样的。

一转眼几十年都过去了,我偶尔和孩子躺在床上聊天时,说起我小时候的这些事,孩子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根本不能理解,一双鞋子竟然要经过这么多的工序,一度表现出诧异和不解。

现在的日子好了 ,大人小孩都不用穿手工做的布鞋了,母亲却走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卓延顺散文】我的千层底布鞋
「写作坊·美文」上官建国|母亲做的布鞋
李文:记忆中的千层底布鞋
记忆丨针针线线慈母情——乡村记忆之四
【行走在乾县】农家的千层底布鞋,满是母亲的记忆
【柴柯】布 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