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丰县宋楼镇姚庄村:既有大沙河畔的温润风情,又有古朴秀丽的靓影


图文:程守忠

丰县宋楼镇姚庄村,东靠清波荡漾的大沙河,下辖姚庄、李川楼、大张屯、小张屯,人口近五千人,农业生产以果品种植业为主。现在该村以姚庄村拆迁、发展新农村为试点,大力改造农村脏乱差的局面,为村庄呈现一个更好的局面和环境,而努力奋斗。

自宋楼镇向东,不足三公里,就到了宋楼镇姚庄村。


为了改变乡村较为落后的环境和局面,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姚庄村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全体村干部一起上马,以姚庄拆迁为试点,新农村建设拉开了序幕。


阵痛,是走向新生的必然阶段。拆迁开始了,这之前,在书记、村长的带领下,全体村委会成员,到底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才推动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村民们、乃至全国的老百姓,是最怀旧、恋老家的,但大家也深明大义,可见村干部工作到位,搬迁和拆迁,就会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一起努力,为了更好的明天。


再看一眼吧,以后,老屋的模样只能在照片中回味了。木头小方格窗户棂,是一个时代农村建筑的烙印。


村干部们,虽然面容平静,但做拆迁工作的艰难、疲惫,依然透露出来,他们分别是:刘守德、周建礼、赵新成、孙忠良 。


拆迁施工,小心翼翼。拆迁现场旁的豆角架,还好好的架着。拆迁进行着,正常的生活也不能乱了套。


越过拆迁现场看过去,老家的小巷分外迷人。


一簇簇山楂,像小时候聚集在父母身边生活的老家人,紧紧依傍,亲情依依。


多像一位浓妆艳抹的华丽新娘!


青核桃上,还有杨棉肆虐的痕迹。


和谐,是不需要刻意雕琢的。


孙厚平老人90岁了,老伴孙王氏也米寿(八十八岁)了。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祝福老人家!(茶寿:是108岁,“茶”字上面“廿”是二十,下面也可拆为八十八))老人家,还能忙于家务,是咱们年轻人的期盼啊。


老人说,还是住在这里好,能喂鸡,能养羊,多好啊。


拴着的小狗,有点孤独。


老人家告诉我:他们孙家,原来在城东三里井,后来搬到新范庄给孙树森种地。八路军十二团,在新范庄与黄体润(向东北不足三里,就是当时丰县国民党的首脑人物之一黄体润的老家——黑楼村,如今属于华山镇。)血战,他们就搬到姚庄村了,当时,只有几户人家。


不喂鸡,不养羊,还是农家的生活吗?当然,还是的,可是老年人暂时还拐不过来这个弯。


老太太说,俺们这些鸡,可听话了,下的土鸡蛋,俺家都吃不了。买的那些红皮鸡蛋,是啥呀,炒了吃,放多少油,也不香;这笨鸡蛋,不放油都香。


圈在笼子里,土鸡还是土鸡吗?去一家饭店吃饭,点了他们的特色菜:土匪鸡。问及老板,何为土匪鸡?老板说:土鸡而且会飞,就是土匪鸡。嗨!说白了吧:就是家庭散养的土鸡。就是画面上的!


明天再来,这些小巷就不见了。


村子中间,直通华山镇套楼的大路。


农家的小鸡雏,八月十五就长成了小笋鸡。羽毛鲜亮的小公鸡,正好长到斤把,炒辣子鸡,妙不可言。


大鹅,挺威武的,不是主人撵开,它们会上来扭人的。


老古董房屋,渐行渐远!


二层小楼,是如今农家盖屋的首选。


村卫生室。


年轻的医生,更值得信赖。右侧的小伙子遭遇事故,令人同情。


中间的是村支部书记李子龙,左王保华会计,右侧我的向导——孙忠良主任。他们在原姚庄小学前合影。


原姚庄小学旧址,而今学校撤销了,但记忆不老。


如今,遭遇拆迁的农户,搬了进来。


咱们村里的年轻人,向左,直通宋楼镇区,向右,通往毕楼村。


通往村委会驻地。


向前,先去李川楼村。


路东就是村委会。


村委会也是原小学的一部分。


村干部值班表。


如今,通往村里的道路,四通八达。


社会在进步,乡村也在发展。可能你置身其中,没有感觉到;仔细看一下,老旧的景象渐渐失踪。


老房子里,多半住着老年人。


老家的巷口,质朴而绵长,承载在多少岁月的洗礼。


不够精致,但充满诗意。


长短句迷人,七律也迷人,如崔颢的《登黄鹤楼》。老家正是如此。


更新换代、推陈出新,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谁也绕不过去。


老街依依。出门在外,就是遇到类似的街道,也会感到很亲。因为老家的街道为自己熟稔久了,久了,自然感情就深了。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就是这个道理。


这一条东西路,几乎直通子午河。子午河上,已经修好了桥,只等捅透李所楼村西的路,就到了宋楼镇区了。路多了,通透了,给乡村的发展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村里的小巷,是村里接到大路上的毛细血管。村庄的便利出行,毛细血管,功不可没。


小丫头,反坐的电瓶车上,很有范儿。


老家人,最亲切;笑口常开,古道热肠。


老家,最温润的巷口。看到你家了吗?


走过去,来到我的同学李敬民家。嫂子说,家里很乱,不值得拍摄;其实家庭里的烟火气息是让人感到最温暖的,特别是远方的游子。


漂亮的楼房,院子里的花草、电瓶车、竹梯子,屏风般的白杨树,都是老家最淳朴、动人的元素。


我同学、嫂夫人和咱们的小孙女。


敬民哥屋后,就是他叔叔李子信老师家。我们在一起教过书,李老师敦厚、善良,令人敬仰。他家的小楼也很漂亮。


燕子不入愁门,李老师家的电线上,栖落着两只紫燕,多么喜庆。


大门外的电线上,栖落了一排。川楼村,好地方。


客厅的上方角落里,有一方燕子窝,老燕子正在孵卵。


拍照片时,李老师要把睡衣换下来,穿上正装;我制止了,寻常的生活,才是最本真、可贵的。和睦的一家人,令人感到老家的温暖。


老家的巷口,几乎是千篇一律的;但是仔细品味,承载的积淀是各异的;这也是老家每一个村、每一条巷口的魅力。


水泥路、绿植、房屋、花卉,呈现出的是李川楼的风格,游子一眼就能看出来。


坑塘中,透出的气息,游子们,一眼就能辨别出来——俺村的!各回各家,各叫各妈,老家熟稔的一切,已经刻画在肋骨上,到哪里,也丢弃不了的。


我家就在坑塘前,到哪里,也不能忘记!亲亲的老家啊,眼睛湿润了。


熬制石硫合剂的锅灶、大缸还在。不知,快过春节时,还在这里杀猪吗?还有孩子们抢猪尿泡、钩猪蹄甲吗?


可爱的小狗,一点也不怯生。


小巷,直通家门口。端着碗吃饭,就能串门。


亲切,是内心透出来的情感。


老家的哲学,就是不能有闲着的地!民以食为天,地为食母!


一朵花的呐喊!


一朵花的灵秀。有温暖透出。


敬民哥在宋楼镇政府工作,工作之余,驮着小孙女下地锄草。勤劳,是老家人的风格。


最具有老家温情的街景,这六位老人,估计最小的也要超过八十岁了吧?紫燕栖落的地方,肯定人杰地灵!


还得拍一幅正面的!难得啊!


亲切,每一处都是如此。


感觉像假花,其实就是具有活力的花朵!


老家的花草,具有别样的风情。


给果树打药的三轮车、药泵、皮管子,谁家也不能少。那可是吃饭的家伙!


门前,就是苹果地。


苹果地头上的银杏叶,漂亮不?


夜景花(老家也叫甲桃子,掐了花捣碎,加入少许明矾,可染红指甲),老家的女孩子们,不知还这样做吗?见过她们买回来的工业指甲油,涂抹指甲时,透出的刺鼻气味,能冲人一个跟头!


记得有人告诉我,这叫彼岸花,或者是凌霄花;也可能都不对。


我还是不知道花名,但看了受用。


走出村庄,就是大路。


向南,直通大沙河镇区,最多三公里。


向东的小水泥路,直上大沙河。


大沙河外的边河,长满翠柳,老家的菜花,分外精神。


沿河观光路,向北连接322省道,可达徐州、丰县;


向南,可达大沙河镇区和二坝湿地。


洋槐花开的时候,整条观光路,香气袭人。


观光路是双向单行道,中间的隔离带上的花朵。


大沙河景观。


水天一色!


沿河观光路,最适合骑行,感觉是专我们骑行者修建的。


忍不住,还得拍一张。


从大沙河里骑出来,顺着这条田间水泥路,经过“河宋线”(沛县河口镇——丰县宋楼镇)。


向西,就是姚庄村。


向东,就是丰县华山镇大范庄村。


直走,有桃园和村庄。


果实累累。


云深不知处!


向北走不多远,西拐,就是大张屯村了。


村前边的四个儿童,说什么也不让我拍正面像。


大丽花开了,真漂亮。


小块的麦地,开镰了。地里的边角、沟坡上的,还得用镰刀割。割累了、热了,回家来,摘几根顶花带刺的黄瓜,以蒜泥佐之,加陈醋、香油凉拌,再调一盘溏心黄的变蛋,喝凉啤酒,美极了。多久没有体验这种生活了?


农家少闲月,关门合户多。


走到王启勇大哥家门口,还是没有人。老王哥,性情淑均,最有人缘,宋楼镇教育界都称呼他为“王真人”!


想问一问老王哥家东边的邻居,邻居也是大门紧锁。


门前,蜿蜒的小路,乡情依依。


村中的水泥路。


通往田野的小路,分外亲切。


老家,在和谐中静默。


王启华,老王哥的弟弟,他家也没有人。


对门晾晒着新麦。


多么拉风的翠竹林啊!


楼房很洋气。


村子西边的便道。


老爷子八十二岁了,还在锄花生地里的草。


老友董月廷老家门口的东西水泥路。


老家的大公鸡,分外威武。


笨鸡正在喝水。


门楣崭新的老当院,透着祥和和亲切。


家中的老妈妈,一辈子在老家。把老人家接到城里,他们还是不能忘自己的老家,一定得回来。


祝福老人家。


出门向西,就是小张屯了。


着一座曾经远近闻名的水塔,还在,但是,它已经退休了。


窄窄的小路,通往村庄里。


老人和孩子,你想到了什么?


老家,还是如此淳朴!


葡萄,爬满了院墙。


向北走,就是毕楼村了。


往南,就是河宋线。


回望小张屯。


姚庄村西,有河宋线经过,路两旁很繁华。

乡村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只有真正根植于乡村的人,才不会在人生的路上走失。

我们的姚庄村没有鲁迅笔下鲁镇的人生百态,没有沈从文笔下凤凰古城的美丽典雅,亦没有莫言笔下东北高密乡的厚重热烈。但她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故事却依旧让我心醉迷恋,永志难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除夕之夜|忆往昔 年味还是儿时的浓
慈母万滴血.生我一条命,还送千行泪.陪我一路行
真正的聪明人,说话有3种讲究
人生中永远不过时的---哲学短语(5)
老龄人必须明白的【事理-2​】
潘长宏教你系列健康生活方式(14)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