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纪事:舅妈背上的那个小女孩(一)

文:蒋雪花

图:来自网络

最近两天,我有点感冒,并且还有点小咳嗽。但生意仍然在继续,搬货,做饭,打扫卫生一样不误。因为我不是那种矫情的女人,因一点头疼脑热的就一睡不起,或者啥也不干了。我吃个药片就顶过去了。

每忙完一些活的我,总感觉疲惫不堪,无精打采。会时不时的坐下歇会,就在我坐下的空档里,望着店前川流不息的车子,还有一些母亲牵着自己孩子的手边走路边讲故事的温馨画面,一一全部都映入了我的眼帘。特别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正趴在妈妈的脊背上贪婪的享受着母亲臂膀的厚实,温暖与甜蜜。不知道为什么我把她们目送了很远,很远,直至消失在路的拐弯处和人群中。

不知为什么,她们使我想起了我的一个舅妈。我的舅妈她当年就是这样背我的,背了我很多次,很多次。她虽不是我的母亲,但她却给了我母亲般的温暖。

我的舅妈她是我三舅的妻子,外地人,离家千里之遥。在她23岁那一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嫁给了我的三舅。她善良,朴实。身高一米六多一点,微胖,黄皮肤,双眼皮,长有一对标志性的小酒窝。一笑起来,隔壁三家两家的邻居都能听得到,爽朗且甜美。是个性情中人,所以说人缘特好,自然好运也就时常光顾于她。

她今年六十三岁,几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一个比一个孝顺。自从我嫁到外地之后,与她见面的机会自然也就少了很多。一年能有一次都不错了。

前几天时她说她想我了,拿着个智能手机不会玩,还特意找邻居帮忙,终于“找到”了我这个外甥女了。她的此举让我感到实在羞愧,因为做晚辈的我太“失职”,我自己抱怨自己咋不主动经常问候一下舅妈呢?她一向是那么的爱我,关心我。

舅妈家离我家十多里地,在我村西北方向,我的整个童年基本上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在那片热土上有我无限美好的人生历程与回忆,但这之中也不乏夹杂着一些苦涩的痛,难愈合的伤。我相信它们将影响着我的一生,挥之不去,掸之不掉。

我的母亲她因着一颗善良,纯朴之心,顾及着家人,顾及着姊妹。按照家人的安排嫁给了我的父亲,其实这并不是他的意愿。但女人一旦嫁出去,特别是有了孩子之后,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必须走下去,哪怕你知道前面的路上有太多的泥泞,沟壑,甚至是有坍方。走穿了鞋,磨破了脚,无论你摔倒了多少次,身上有多少伤,流过多少泪,都要坚强的走下去。

我感觉这已经不止于身心的折磨与蹂躏,它是精神上的一种桎梏与枷锁,想挣脱,想逃离,却被现实的鞭子,抽打的遍体鳞伤,命在旦夕,还要打起精神,用尽身上的最后一丝力气,也不要向命运妥协和屈服。活着,一定要坚强的活着。因为我的母亲说:“她还有我这个可爱的女儿。”我就是她眼前的那一颗发光的金体,是我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与动力,尽管在大众的眼里这样的日子是没法过下去的。

从我懂事起,我知道我就是母亲她那儿的一个精神支柱,我就是她黑暗之路上的一盏明灯,我就是她需要的那一件柔和而又温暖的小棉袄。在温暖着她,也照亮着她人生之路前进的方向。

所以说,从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朦胧的认识后,我就立好了誓言,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做母亲的乖乖女,一定要做她可以遮风挡雨的那把伞。而我能做到吗?父亲他说我是个不中用的女孩。我自己告诉自己咬紧了牙关也要挺过去,男孩能行的,我要竭尽全力的做到。

我以一个女孩的身份,要扮演着男孩的角色。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自己能不能做到父亲心中的那份希冀。于是,他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在河里逮了鱼,哪怕天再热,为了能换点钱,我热死渴死也要背回家。

不记得有多少次蛇皮口袋的鱼血水,湿透了我的衣服,濡湿了我的背。回家拿起水瓢,仰头灌上半瓢井凉水后。我告诉母亲说:“明天我还要继续,只要能换回点钱。”

在我14岁时,父亲让我学摇机子轧场,尽管我有那么几分小怕,但我学,只要您认为我行,只要您不与母亲吵架。在我上初中时,尽管我也像班里的其她女孩一样爱漂亮,但我宁愿穿着表姐捡给我的旧衣裳,从来不去向您索求什么。

为了更节约钱,我宁愿一天只吃两顿饭。还记得在我十岁多点时,您说看学校可以挣点小钱,并且还可以挖点学生的粪便,让地里的庄稼长得更旺。星期天时,我不光为您帮忙架车把,还争先恐后的帮忙挖。尽管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可我不嫌脏,也不嫌累。我说:“您累了就歇会”,于是,您说到河里看看鱼网。我说:“行”。您尽管给我说,指给了我一个树底。可我自从您走后一刻都没停。

我知道,也懂得育棉苗的大粪要晒干了好。于是我一人挖,一人装车,不知拉过了几平板车后,晾晒满了操场的南小半边,您才回来,尽管邻家的姑姑路过时,她急忙从自行车上下来。喊着我说:“雪花,快放下,让你爹干,这不是女孩干的活”。但我对着姑姑笑了笑,说:“姑姑,没事,我干得了”。

我在上海打工的那一年,其实我的工资不比她人少,但我还是尽量的省。甚至是吃别人剩下的饭菜,我不觉得苦,因为我知道家里还要建三间东屋。我在尽最大的努力,为家多添上几个钱。

有一年春天,我12岁,河里的鱼很多,可也正好赶上栽棉花。为了让父亲您安心的逮鱼,也能让母亲卖鱼卖的放心一点,我晚上抓紧时间在15瓦的灯泡下做作业。因为我已计划好第二天一早我就要去地里栽棉花,由于妹妹和弟弟年龄都比我小那么多,我不去指望着他们能帮我什么忙。从刨坑,挖苗,丢苗,到栽苗,全由我一个人完成。

在大南地里的麦垄中,家家都在赶着栽棉花,而他们栽棉花都是各有分工的,刨坑的刨坑,丢苗的丢苗,栽的栽,互相都有照应。而我呢?孤身一人,由于我家的那块地里有一个埋着我爷爷的坟头,刚开始时我有点小怕,会时不时的站起来,往后看看。那是一块二亩六分的地,我要像蚂蚁一样一点一点的“啃食”。

那个时候我就在想,一定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父母干活。由于干活心切,我定下的目标很大,一个上午我有一半的时间是刨坑,然后就是挖苗,丢苗,等把这些工序干的差不多了,太阳已快正南了。那怎么办,老天刚给浇的水(雨水),要不然土就干了,栽的苗就不容易活啦。再说苗怎么办,不栽上就会干死掉。

别人家的大人带着孩子都开始回家了,而我怎么办?自己告诉自己栽啊,还能咋办?于是我蹲在麦稞里,拼尽全力的栽,蚯蚓,蚂蚁都是我的伴,尽管我是有点害怕蚯蚓的。也顾不了那么多啦,邻家的大娘看到麦棵在晃动,就喊着我说:“雪花,我儿,走吧,别栽了,回家吃饭去”。我说:“大娘,您先走吧,我再栽会”。

眼看着别人都陆续回了家。而我呢?看着眼前的这些棉苗心里有点发急。和我同样大的几个发小从我地头经过,她们跟在大人的屁股后喊我,回家了,回家了。还干啥?下午再干吧。而我呢?感觉不行,我必须要栽下去。地里的人越来越少了,由原来的热闹和呼喊,变的越发的安静。

布谷鸟和鹌鹑的叫声一声高过一声,麦浪的翻滚似乎一浪强推着一浪的向我袭来。这时的我,有点小怕。但我骨子里的那份较劲在逼着我的手和脚,干下去,一定要干下去。因为唯有这样父母们才能少吵架,我心才能安慰。后来,是母亲,解救了我,就在上一年,我回老家时,又谈起了此事。母亲说:“雪花这孩子从小就会体谅人,是她的骄傲……”

是的,还记得那一年我到地里砍棒子秸,刚吃过中午饭,我就去“打前战”。挨边地里刚埋了一个没有经过火化的五保户,那一会儿地里还没有多少人。忽然间,一个乌鸦正好从我的头顶飞过,一声凄厉的惨叫。我顿时毛骨悚然,且又看不到一个人影。内心的恐惧,头脑的发蒙,我没了魂似的,拼了命的往地头跑。但我的心里还是在安慰自己,没什么,只要能帮父母干到活,父母们就不会吵架了。

我知道我是在帮父母分担家里的活,不如说是为了让他们少吵架,不要走离婚这条路,好以给我一个完整的家。这样的想法早就在我一个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那种心灵上的创伤,那种只有自己才能懂的心情,我相信只有身陷其中的人才深有体会。

母亲和父亲的结合,确实是典型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从母亲当年的照片上我看到了她当年的漂亮,朴素大方,甚至从她的模样上能读懂她的善良,纯朴。她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是我外婆九个孩子之中的老七。没有进过学校,一字不识。

当年的父亲是奶奶三个孩子中的老大,出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读过两年小学。因爷爷偏重于喜爱男孩,虽是穷苦的农民之家,但却是以穷人的命,让他过着富家子弟的那种“优渥”生活。纵容着他长大,他说要什么,大人不吃不喝也要满足他,家里的农活他想干就干,不想干就随他便。焦了芝麻,炸了豆的大农忙季节里,大家都抢收抢种,个个忙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脚好像永远没有沾地的时候。

而他呢?悠闲自在的抽着旱烟,看蚂蚁上树。他不急,他一点都不急,仿佛他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不需要吃粮食的人。油瓶倒了,该倒。就算是天塌了也事不关己。该到河里逮鱼就逮鱼,哪里凉快哪里蹲。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的这把剑影一下子从他的身上划拉过去了三十多年,和他同龄的伙伴们的孩子都会打酱油啦。他还是奶奶爷爷中的“宠儿”。当时叔叔有了一家人了,一家三口过的和和美美,幸福满满。

有福的人不用愁,命中注定的东西别人想拿都拿不走,想得都得不到。于是他遇见了我善良,美丽的母亲。她巧手慧心,聪颖贤淑。在结婚之前,母亲并没有见过父亲,我的外爷爷和一些他的邻居先看了看,打听了一下的。两地相隔十多里路,外婆家在西北方向,而爹的家在东南。想从别人嘴里打听到真话,不容易,在那一会儿,我村上的人的嘴都如粘上了万能胶似的,想让其开口说真话,你得去先撬开他们的嘴。

我的外爷爷他一生为人和善,处事干脆利索。看了一次我爹,仪表堂堂,不论是身高还是相貌都没得说。是个能出庄稼力的男人。又看了一次我爹的家,虽感觉穷了点,但能接受,想着必竟是庄稼人,于是就把这门亲事定了下来。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起母亲和棉花》 高天瑞斌作品
父亲的背
月牙儿
父亲节专题‖怀念我的父亲
【散文天地】高晓丽 | 阳光玫瑰
寄给父亲的一封信||李东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