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记忆:一方风生水起的水库

文:南丰后人

图:来自网络

近来,天天宅在小城斗室的家里,诗人海子的一首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常常跳将出来,就连梦中挥之不去的——也是老家一方桃花盛开的水库。

我老家的西北角是一个大山坞,1958年,人民公社大办水利那会儿,山坞口拦起了堤坝,因而,到1960年代我出生以后,这里便以“桃树坞水库”之名著称方圆。

水库的尾巴上有一块平地,村上建起了一幢泥瓦屋,那里就成了接受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公房。后来,村里为了发展林业,也好让“城里人”的知青们干点轻巧活,就在水库尾部的山排田里育起了树苗。这里又被冠以“林场”之称。于是,每每清晨黄昏、花前月下、春夏秋冬,三三两两的男女知青就是这里的一道划时代的风景。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是在上初中之后就随大人们进水库砍柴的。林场就成了我们歇脚的最佳场地。捱到暑假,我们一班同学拿上砍刀、柴冲就往水库里赶,到了林场总要待上一会,一则歇力乘凉;二则还可在林场周围“偷”摘桃李瓜果之类,因为这个时候“场主”往往正在午睡呢。

等到山上一担柴火挑下来的时候,我们又会靠在林场的泥墙上稍歇,聆听着知青们说着城里的“官腔”。当然,最惬意的还要算一担木柴挑到水库大坝以后,大家衣裤一撂,光着身子争先恐后地跳进水库游泳了。

  

水库三面环山,大坝面朝广袤的田野。每到秋冬干旱季节,水位因灌溉所需慢慢下降了,水库尾部就会露出一块块较为平缓的泥地,这个时候,水库脚下的村民们就会抢着去种萝卜、白菜等短季节庄稼,到来年水库蓄水时,也好“捡”点收成打道回府。

我和我老父亲,属于比较本分的庄稼人,往往只能到地力略瘦而又地势略高的山沿上,去开垦新地。一个冬天过去了,山地只整理出一角,可挖出的柴根有一大堆,正好解了家中缺柴的燃眉之急。

到了来年的春上,又去挖山不止。记得好多回电闪雷鸣的傍晚,我独自一人还在挥舞着锄头,那空旷将黑的山坳,现在想来也有些许后怕。不过,那时是充满希望的,因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可以自由地种着自留地了。

  

中学毕业之后,我回到了桃树坞水库的脚下,开始了与父老乡亲并肩作战的历程,因此与桃树坞水库更加难解难分了。

那时,山上的经济林木和山脚下的集体山地都已分到一家一户管理。所以,一年四季大家都围绕着库区奔忙着:早春,踏着泛绿的山沿来到库区,把芝麻、麦种、薯苗播插;夏秋,踏着绚丽的晚霞,把沉甸甸的果实往家载返;冬季,走在库中金黄的泥路上,又把勤劳的牛羊追赶;只有到了腊月年关,尝着库里的鱼、烧着库里的柴、享受着库里的山货美味时,方才把库区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回味无穷。

  

岁月无情也有义,桃树坞水库始终坐不改姓,行不改名,而库区林场的“场主”却换了一茬又一茬。

轰轰烈烈的知青们一个个像候鸟般地返到城里成家立业,他们当年育苗培植的林木如今长成了参天大树;村里依靠这些林木资源已经把贫困的帽子丢进了水库;水库脚下的村民也因为条件的改善,做饭也大多不用烧柴,取而代之的是用上了干净快捷的液化气。如今,库区内种地的少了,砍柴的少了,飞禽走兽来了,养鱼养牛羊的来了,一个山水相依、生态环境优美的桃花源出现了。

  

库区的生活就是这样波澜起伏。回首往事,在那里,曾经有小兄弟因洗澡魂兮西去;在那里,曾经也有我劳作留下的创伤;在那里,更有我和父老乡亲的期盼!

粗略算起来,我离开家乡外出谋生已有30余载,有关桃树坞的印象逐渐在记忆中有些淡忘,但它毕竟伴随了我20多年时光,得一闲暇,我真的要去看看这朝思暮想的桃树坞水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知青当年在京山——新市篇·天王(2)
知青记·难忘旧时光 / 张锐(原野)
“老知青”易中天、柴春泽的记忆——我们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美丽的狮子堰是我家
天津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姐姐哥哥们的知青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