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纪实:母亲和我的初中时代

文:缘来如此

图:来自网络

童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认识,中年的时候,才对母亲有了深深的理解。母亲在我们的初中时代就是一盏指明灯,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温暖和光明,还指引着我们人生最重要阶段的目标和行程,为我们一生铺上了充满阳光的大道。

我上初中的时候,农村土地改革,由大集体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常年不在家,我们姊妹三个分别上初中和小学,家里最需要劳力干活,但干农活的重担全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

大娘家三个男孩一个女孩子,都是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没有一个继续读初中的,一个个牛犊子般的正是出力干活的时候,所以包产到户后,大娘家种起田来如虎添翼,大娘一如既往的摆出她耀武扬威的派头“儿子多了就是管用,别指望着农村的黑乌鸦会变成金凤凰!”她指的是母亲支持我们读书的事。

奶奶更是对我上学的事一点也不看好:“女孩子家家的,认识几个字就够啦,有几个能上好的?”但在母亲心里始终坚定不移的认为,只有读书学习,才能改变一辈子呆在农村的命运,她总是不止一次的给我们姊妹说:“只要你们努力,有本事上到什么时候,我都支持你们读下去,一个个考上大学才是好样的!”那个年代的妇女,竟然盼望着自己的儿女将来都能上大学,有这样抱负和心胸真的难能可贵。

我们姊妹几个最后也如母亲所愿,相继考上大学并脱离农村,成为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佼佼者,这中间父母付出多少血汗和艰辛,在村里所有人眼里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村里教育子女的邻里总喜欢把母亲当成说教的榜样,走到哪,没有一个不给父母竖大拇指的。

一、我们的初中住校生活

初中三年的住校生涯,锻炼了我们自理和自立的基本技能,让我们掌握了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模式,更增长了我们融入集体和社会的能力,那段时光的所有苦与乐是终身难忘的。

学校在乡里的集镇上,离我们村有三公里的距离。晚上要上晚自习,住校的学生,每礼拜有一天的休息时间,让学生回家去带一些吃的和洗换的日用品。学生回家一次要带够一个礼拜的馒头和咸菜,馒头由学校用一个大蒸笼给学生们热一热。冬天的时候还好,馒头一个个只是裂开了口,炸开了皮;夏天的时候,有的馒头长了绿色的斑点,同学们也不舍得扔掉。

当年住校食堂的情形如今还历历在目,好像就像昨天刚刚发生过的样子。

清晨天刚蒙蒙亮,一声清脆的响铃,把学生从睡梦中惊醒,刷牙洗脸看谁神速,然后急匆匆的就去上早读。从宿舍里出来时,都不忘拎出装着馒头的各色网兜,打结时会把它做各种记号,然后放进食堂的蒸笼里。

早读后,从热腾腾的蒸笼里分辨出自己的网兜,有时难免会拿错,所以大家都争先恐后的瞪大眼睛瞧仔细,拿好后到食堂窗口打一碗稀饭,就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咸菜,赶快把早餐解决掉。早餐后还要记得把中午要吃的馒头再次丢进蒸笼里,忘记的话,中午只能啃凉馒头。

中午的那顿饭,每班要分成各个小组,每组七、八个人,大家每天轮流值日,负责从学校食堂的窗口端回一盆炖菜,然后分配到小组内每个人的碗里。

只要中午放学的铃声一响,饥饿的同学便蜂拥而至到食堂,刚抬出的蒸笼还冒着热气,也不顾烫手,就你挤我我挤你的抢先拿自己的网兜。

然后找个宽敞的地方占领地盘,围成一圈蹲在地上,把碗摆成一溜,中间留着放小组值日生从食堂窗口打回的热菜盆,值日生再把菜分配到大家的碗里,一般中午食堂提供的热菜有白菜粉丝,豆芽粉丝之类的,是一天中最丰盛的,尽管有肉的机会很少,但也是学生一天中最盼望的美餐。

晚饭和早上差不多,只是食堂窗口的稀饭变为咸汤。有时几片绿色的菜叶漂浮在上面,有时汤里掺了些中午剩下的豆芽头。

晚饭后,上两个小时的晚自习后,回到大通铺的二十人左右的宿舍里,拿好洗具,飞一般争相挤到宿舍前面的水龙头那里,尽快洗漱完毕,不然学生一多起来,还要排队等上一阵子。洗漱完,爬上床头,嘻嘻哈哈一阵子,说笑班里今天发生了什么新鲜事,或者把代课老师品头论足的过一遍,随着某人开始的打鼾声,便一个个慢慢沉入梦乡里。

二、母亲风雨无阻给送饭

刚开始住校的稀罕劲头一过,总在心里怀念母亲那香甜可口的饭菜。某一次回去的时候,向母亲吐槽种种食堂的糟糕情况,母亲听后郑重表示:“以后你们俩仅带三天的馒头,防止发霉变坏。每周三下午,我会骑车子给你们送一次干粮”。

初中住校的那几年,每周三傍晚,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雪泥泞,母亲都会按时出现在学校大门口,从未食言过。

母亲送干粮的同时,每次都会再带点各式各样她腌制的小菜,并叮嘱我们吃不了给要好的同学分一点,那时的条件谁舍得把好吃的分享给其他人,但母亲在我们小时候就培养了我们与人分享的优秀品质,所以我们宿舍的同学都吃过母亲的小菜,称赞母亲做菜有上好的手艺。

春天,勤快的母亲会在院子周围点上几颗架梅,不久嫩绿的叶子便爬满了墙头,夏天紫色的架梅花一簇簇镶嵌在绿叶中,秋天便结出一串串架梅角。炒架梅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

每当架梅收获的季节,母亲来学校时,总不忘用一个红色的搪瓷罐子,盛上满满一罐给我带来,外面用厚厚的毛巾包裹着,那时虽没有保温饭盒,但到学校的时候还热乎乎的。我便和哥哥美美的打了牙祭,母亲也总是千方百计想着法子改善我们的伙食。

三、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改变了学习态度

但自从离开家进了初中的大门,我和哥哥离开母亲的管教,便像笼子里放飞的小鸟,尽情撒开了欢。

我同桌是我们班时髦的班花娟,她居住在镇子上,父母是工薪阶层吃公粮的。娟总会给我带来很多新鲜的东西。八十年代正是港星盛行的时候,很多的经典都出自那个年代。

娟带各式各样的明星小贴画给我,我的小本子贴满了张曼玉、林青霞等大大小小的头像画;她还会给我传唱陈百强、刘德华、张学友的经典歌曲,一有时间我就把一首首歌词抄写在无数的小本子上,我的心思根本就没有好好的放在学习上。

哥哥是我们姊妹中最聪明的一个,但他入学后也是和镇上的几个同学打成一团,和他们经常一有机会跑出校园,去镇上打游戏。初一到初二,我和哥哥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只能算班级中等水平。

母亲对我们的成绩急在心里,但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她向来靠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来教育我们,没有合适的机会,她不会多说我们一句,她更不会像现在的家长管孩子: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再说平时我们住校,一周才回家一次,她就是想管我们,也够不着。

直到初二学期开学后的一个冬天,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和哥哥的学习态度。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天气很冷,有着浓浓的雾霾。到了中午,雾气越来越浓重黑暗,不一会就撒落起漫天大雪来,雪花飞舞,转眼间变成了一个白茫茫的银色世界。

我因为周末回家的时候,忘记带回一本同桌借给我的《射雕英雄传》,答应周一就还她,今天都周二了,她急着要,我害怕还晚了,她下次不借给我书看;还有我更担心母亲发现我藏在家里枕头底下的褥子里的书,所以下午一放学,我便不顾风雪交加的往家里赶。

回到家里一看,门锁着。这么大的雪,天已经有点蒙蒙黑了,母亲会去哪里?一问邻居,才得知妈妈中午就去责任田施肥了,以她多年种庄稼的经验,庄稼施肥要把握时节。她常说“小麦施肥的口诀是三施不如一底,年后不如年里。”所以看今天的雪可能要下不小,她便给五亩地的的责任田施底肥去了。

茫茫的雪越下越大,雾蒙蒙看不见人影。母亲怕耽误我们学习,再忙再累家里农活都是她一个人扛着,从来不让我们帮一把。

我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东地,但找不到自家的地边,便用小手掌卷成了喇叭筒,大声呼喊着”妈妈,妈妈......”空旷的原野上空回荡着我的回音。当我摸索着找到妈妈的时候,只见头顶着围群的妈妈几乎就是一个活动的雪人。我顿时惊呆了,扑向妈妈怀里,哭成泪人。

周末,趁我和哥哥回家,母亲谈起施肥这件事,觉得是教育哥哥的好时候,她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孩子们,我像你们这个年龄时,因为家里穷,只上到了小学六年级就辍学在家带你舅舅,不象你们这么幸运,可以有条件去读书,你们是不是要珍惜?要刻苦读书?

我虽然文化水平底,但我喜欢读书,更喜欢有文化的人。我千里迢迢远嫁到这里,也是喜欢你爸爸是个有文化的。孩子们,只要你们能好好学习,我再苦再累也供你们上学”,母亲说完流泪了,我们也从母亲的泪光中读懂了自己该怎么做。

自从母亲给我们上了这一堂生动的政治课,我们的学习劲头都提上来了。哥哥学习成绩由原来的最后几名,刷刷的都冲到班级前几名。我更是发愤图强,初三上学期,居然在期末考试中名列年级第一名,这是我想也没想过的。我们一个个成了优等生,有的入了团,有的当上班干部。我们变得越来越优秀,母亲也了结了一个最大的心事。

四、母亲是同学们眼中最伟大的慈母

在跟我相处友好的同学眼中,母亲是待她们也如同待自己女儿一般的慈母,现如今同学们见面或聊天,很多的同学都会问及母亲的情况,因为她们对母亲的印象深刻到难以忘记。

初中那几年,周末我和哥哥会经常带要好的同学跟我们回家。我的好朋友来的最多,班上的好朋友没到过我家的几乎没有。比如镇上的那位班花同桌娟。她到我家第一次,就喜欢上母亲做的饭菜,她说我母亲的做菜手艺是最棒的。

以致后来无数个周末,她都缠着我要跟我回家,母亲从来没有对同学们的到来反感过,总是拿出最丰盛的食物招待她们,因为她自己人缘好,也希望我们和所有的同学都是好朋友。

有一次周末娟跟我回家,脖子上围了一条镂空的白色三角巾,母亲围着她左看看右看看,晚上吃完饭,母亲给娟说借三角巾用用,我和娟说说笑笑洗洗睡了,也没在意母亲要它干嘛。

第二天一大早,当我睁开惺忪的眼睛,椅子上搭着一条鹅黄色和娟一模一样的三角巾,只是颜色不同而已。母亲看看式样,就用钩针一夜之间给我钩好了一条三角巾,我和娟惊讶的都楞了。从此班里都知道了母亲神一样的传说,尤其女同学们,有时会很羡慕的上前摸摸我那条鹅黄色的三角巾,发出啧啧的赞叹声,那条三角巾我一直围了很久很久。

初三的第一学期,我跟随学校附近同班好朋友雪姐去她家住,她成绩好,说我们一起做个伴,可以多讨论些学习,因为宿舍按规定时间及时关灯,想多看点书只能点蜡烛。所以我很乐意的搬离了宿舍。

住在雪姐家的日子,她母亲对我特别好,晚上回去,大娘怕我在学习吃不好,经常给我留些可口的饭菜,让我吃完再学习。我一直很感激那段时间她们家对我的照顾。周末一回到家,我就给母亲念叨她一家人的好处。

暑期,雪姐跟我到家里小住几天。母亲说“怎么看,你们都好像亲姐妹一样!”的确如此,多年来,我们姐妹到现在都一直情同手足。在我们家的那几天,雪姐最让她难忘的便是母亲给她做的一身衣服。

母亲是个讲究人,因为雪姐家人对我的好,她始终记在心里。她用尺子在雪姐身上量了量,第二天去城里买回来白底红花的确良和米黄色的布。裁裁剪剪,第三天我和雪姐穿上了一模一样的衣服,合体的花衬衫和百褶裙。那时候添一件新衣服很奢侈,我欣喜若狂,而雪姐更没有想到母亲把她当女儿一样对待,会给我和她做一身一模一样的衣服。

多年以后,雪姐在大上海拼打出一片天地,坐拥亿万资产。但她每年回老家,都不忘到母亲跟前问个好,因为她一直觉得,母亲当年给她的做的那身衣服,虽然不值多少钱,却饱含着慈母般深深的情意。

初中时代的温馨画面,是我储存在记忆深处的蜜糖,常常想起时如食甘贻。母亲的关切和潜移默化,也是我们从懵懂少年到奋进青年的动力,感谢母亲的通情达理,没有让我们体会过青春的叛逆,留给我们的只是温馨回忆。

因为有这一阶段的深深体会,才会让我们姊妹对生活的每一时刻都充满着爱,才会珍惜和感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才会有一双擅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和对生活浓浓的爱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个馒头 周秀英/文
我和三姐
海青 与食物相关的那些事儿【散文】
董晓英 | 半牙小小的咸鸭蛋
初中那三年
小时候北京的冬天-- 早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