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悠悠,难忘家乡的红高粱,难忘当年的青纱帐

文:张克习

图:来自网络

以前,我的家乡曾经大面积种植红高粱。那时种植红高粱,一不是为了拍电视剧或电影,二不是当作什么旅游景点,纯粹是因地制宜、为了口粮。

在我的家乡一带有农谚说:“清明断冻,谷雨断霜”和‘’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言下之意,谷雨是霜冻出现的最后时间线,从这以后可以放心地进行春种了。红高粱是紧跟这一时令播种的春季作物,否则秋天就可能接不上口粮。

红高粱是典型的春种秋收的作物,它耐贫瘠、耐旱,常常在山坡地、以及土质比较差的地块种植。

我家乡的红高粱,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管土质多么贫瘠,每棵高粱杆,每一节都是笔直的,并且往上一节高过一节:不管土质多么贫瘠,它结出的每个穗头都饱含带有美好寓意的红色;不管土质多贫瘠,每棵高粱杆都外表光滑、质地密实,闪烁着硬朗的风骨。

红高粱的幼苗叶片尖尖的,长势也不猛,乍一看很不起眼,即使长出了四、五片叶,其个头还不如同期生长的野草大呢,唯有从幼苗的根部紫红色方能识别它。所幸春天野草少,否则就很难把它和杂草区别开来。有鉴于此,在红高粱幼苗很小的时候,一旦地里有杂草也只是用手把杂草剔除就可以了。

等到红高粱幼苗放出十来个叶片,长到七八公分左右高时,就要给红高粱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间苗了(俗称耪高粱)。

这可是非老把式不能胜任的活。要求,一是跨步尽可能大,这样可以在地里少留下脚窝,以免把地踩硬了;二是绝对不能乱了脚步,否则就容易踩着高粱苗;三是锄头要轻放轻拉,入土要浅,锄头前迈的幅度要小,否则松土就会把高粱苗埋掉;四是间苗、定苗最关键,高粱苗的行距是由耩子垅宽决定的,株距则是由耪地的人决定的,大约间隔六十公分左右留一棵苗。

俗话说:“稀麦、稠豆哄死人”,高粱留苗要遵循黄豆留苗的定律——宁稀勿稠。否则刮风下雨就会引起高粱大面积倒伏,导致绝产。在决定留苗之后,要用锄头的一角在所留苗的根部周围挖窝,让根露出土层,以便让太阳晒根,挖窝这一过程,要不是气定神闲就容易把苗锄掉了。

红高粱的根,除了最底部的老根外,其余的就如花生的果针,高粱苗拔节后靠近根部的两三节,每节周围都会长出一层根,晒根能使根粗壮,粗壮的根就象花生的果针那样扎入土层的深处,这样高粱长高后,再下雨刮风时也不会倒伏了。

等到高粱苗长到过膝高,要进行最后一次中耕除草、定苗了,从那以后天气就要就要进入雨季了。伴随着几场雨,一望无际的高粱苗眼见“噌噌地”往上窜,直到窜到二米多高并拔穗为止,这时候壮观、美丽的青纱帐就呈现在人们面前了。

追逐打闹是儿童的天性,记得那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在割草的间隙,互相追逐、打闹,打着、闹着就跑进高粱地里嬉戏、捉迷藏去了。

为了不让对方轻易捉到自己,藏的一方用高粱叶子编成一个圈,并在圈的周围上下,再插上些许高粱叶子,然后把这个圈往头上一套,这样人的上半身就伪装得与周围环境浑然天成了。

稍微藏得深一点,对方就只能闻其声难见其人了:雨后在高粱地里玩捉迷藏是要有点窍门的,因为下雨后,无论你走到哪里,往往会留下脚印,这样即使你伪装得再好,顺着脚印就能很快地找到你。

为此,聪明的小伙伴在跑进高粱地时,除了蹑手蹑脚外,还要拣高地走,这样就不会留下明显的脚印,对方就不会很快找到你;有时为了整对方,以释放平时的不满,竟然搞起了恶作剧,——有意高声大嗓地向对方喊话:“藏好了吧?我马上进去捉你去了,你要藏得深点啊,要不一下子把你捉住,就不好看了……”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煞有介事地说着,一边往家里跑,把小伙伴撂在青纱帐里不管了,结果那个小伙伴由于藏得太深,自己在里面迷失了方向,出不来了,只得哇哇大哭……

当高粱穗头泛红,说明高粱开始上粮食了,不久生产队就号召男劳动力到高粱地里打秫秸叶子。这样,一来,秫秸叶子可以用来喂牛;二来,改善高粱地的通风、采光,使秫秸杆子长得更结实,硬朗,避免倒伏;三是减少过多的叶子与穗头争养分,增加高粱的产量。

记忆里,奶奶曾给我们讲村东头大奶奶随丈夫打秫秸叶子的故事——“有一年刚下过大雨,天一放晴,大奶奶就随大爷爷去高粱地里打秫秸叶子,没想到,大爷爷东走西走打秫秸叶子一点事也没有,大奶奶则寸步难行,走一步陷一步,直到双脚深深地陷进泥窝里不能自拔。

大爷爷看到大奶奶这种囧象,不但不安慰、不出手相助,而且还责怪起自己的老伴来了 ——真没用,我怎么没事?”殊不知,大奶奶是个典型的小脚,同样松软的泥地,肯定小脚比大脚更容易深陷泥潭。从此以后,在我们老家一带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进高粱地里打秫秸叶子一律都由男劳动力来完成。

立秋前后,高粱进入成熟期,高粱穗红得象关公的脸,每一穗高粱犹如一个火把,风一吹,一只火把推摇动另外一只火把,进而一片火把推动另一片火把,这样推来摇去,大片大片的高粱地就呈现出了风吹红霞涌的壮观景象。

立秋要到了,奶奶就开始念叨:“快了,立秋三天镰刀响。”言下之意就是立秋过后我们就可以收高粱了,有粮食吃了,就不会挨饿了。其实每年我都发现,立秋过后从没有马上收高粱,真正砍秫秸收高粱总在立秋过后十天或八天左右的样子。具体收获时间因光照强度不同、闰月与否等有关。

收高粱时,也是男女老少齐上阵。男劳力负责把高粱砍倒,码成一铺一铺的;妇女老人用专门用来签高粱的刀子把高粱穗头和秫秸分开,然后再把秫秸最上头无节的那一段、俗称头节高粱莛子的截下来,留作自家用来穿胚子和做笊篱;穗头左右搭接捆成捆,由小孩搬到一起等待平车装运。

高粱收获后,秫秸分给各家各户用来盖房子作屋笆、铺床,或做房间里的隔断(俗称簸帐子):规整的穗头人工脱粒后,穗杪用来扎炊帚,其余的穗头用牲口拉碌碡磙子脱粒,穗杪用来做扫地的笤帚;高粱米,除了作口粮外,它还是制造优质淀粉的原料,把少量高粱米和绿豆掺入红薯中生产出来的淀粉,做成粉丝特别滑爽,并久炖不糊烂。

尽管高粱浑身都是有用的东西,但是,由于时代的进步,农村盖房甚至烧柴也不再需要高粱秫秸了,高粱秫秸的落寞如同芦苇一样,它们脱离了这个时代前进的轨道,人们美好生活的舞台不再有它们的一席之地。再加之高粱产量低,高粱米口感差,所以,在我的家乡就不再种植红高粱了。

有的地方大面积种植红高粱要么是为了营造景观,要么是为个别酿酒厂作订单式生产高粱。

岁月悠悠,高粱作为口粮的时代与我们渐行渐远,但是我不会忘记,家乡的红高粱曾给我温饱,助力我走过那段艰苦的岁月,青纱帐曾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欢乐。

今天,我吟咏家乡的红高粱,不仅仅是它有美好的寓意,或可作为文学物象能升腾文人的诗情画意,更重要的是它包涵一种人格精神——耐得住贫瘠,树得起高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难忘家乡青纱帐
高粱红了
高密的红高粱及其它
​ 高粱礼赞 山泉月
【山东】丁尚明|大地上的红高粱
家乡的芦稷 | 李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