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化安山下的那座坟茔

文:甄承民

图:来自网络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前不久,远方的老连长邀我去江南"战友聚会"。

当兵30年,不曾上过战场,无尺寸之功,难扬名立万,虽说留下些许遗憾,可我与那些曾朝夕相处的战友却是一往情深,至今难忘。"今宵自有经年约,何暇闲情送巧来。"国庆刚过,金风送爽,十里荷花正艳,三秋桂子飘香,幸运的我欣然踏上了开往江南的列车。

老连长家居浙东的一座小城余姚,可你千万别小瞧了它。余姚地处宁绍平原中枢,四明山之门户,它是江南一块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的宝地。王安石夸赞曰:"山如碧浪翻江去,水似青天照眼明。唤取仙人来此住,莫教辛苦上层楼。"

余姚自古名人雅士辈出。汉代高风亮节之士严光严子陵,初唐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虞世南,明朝著名心学大师、教育家、军事家王守仁,明清之际著名学者、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被《世界文化名人录》收编的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先生,更是现代余姚人的骄傲和自豪。

美好时光倏忽即逝,两天后战友陆续依依离别,我却提出去拜谒黄宗羲的请求。老连长自是高兴陪同,且善始善终。锦绣江南,山水如画;历史古城,名人荟萃,我为何对黄宗羲情有独钟?

众所周知,岳飞、文天祥,是千年不朽的民族英雄。可近年来,岳飞、文天祥却被请出了教科书,不再是民族英雄。这事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老百姓义愤填膺,学术界争论不休。

我曾想,中华民族五千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至于那些华夷之辨、家国之别、宗教之异所引发的爱恨情仇,三言两语你还真说不清。可我是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拥趸和坚定支持者。

退休之后,秋色正浓,身心正好,我希冀"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行成于思,从不同的视角,最小的入点,剝茧抽丝,来诠释那些传统的忠君之事、爱国之情,用笔重树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形象——至少是在我的心目中!

为此,我陆续写了《鱼藻轩》、《杏花方冢忆阎公》、《燕赵秋风话悲歌》和《朔漠青冢忆昭君》等文章。今天到了浙江余姚,黄宗羲的老家,我怎么能放过拜谒了解这位明朝的遗民士子、抗清英雄的难得机会?

黄宗羲生于公元1610年,汉族,今宁波余姚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陕西李颙、直隶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儒",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黄宗羲逝后,葬在故乡余姚城东南十公里的化安山下的龙山东麓,现属陆埠镇十五岙村。在老连长的安排引领下,我们驱车先贤墓地,很快就进了化安山区。

化安山位于四明山北麓剡湖岙,三面青山环抱,景色宜人,因可与嵊县剡湖媲美,故史称剡中。只见青山绵延,林木葱笼,鸟语花香。跨越山岙间的淙淙小溪,穿过修竹掩映的农家小院,不闻柴扉有犬吠,独见孤山守翠竹。啊,秀美静谧的山水园野,让人心旷神怡。

转过一个小山包,忽见一片建筑映入眼帘。老连长说,这是龙虎草堂,是黄宗羲隐退后著述立说的地方。龙虎草堂处于龙山和虎山相连的谷地,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草堂粉墙四合,黛瓦骑檐。草堂前有台门,门楣上镶嵌砖雕"龙虎草堂"四个楷书大字。

进得院来,脚踏石铺甬道,直至草堂。草堂是具有清代浙东地区山野农舍风格的硬山顶平房,砖木结构,五开间。举首四顾,草堂周围绿草如茵,花木扶疏,恬静幽雅,与周边的山川河流浑然天成,确实不失一处潜心著述的好场所。

导游小姐说,原龙虎草堂曾毁于两次火灾,眼前的这座草堂是余姚市政府于1995年在纪念梨洲先生逝世三百周年时,在原址上重建的。

据介绍,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宗羲京城科举名落孙山,回到余姚家中。十七年明亡,江南沦陷,许多仕明忠君之士或以身殉国,或退隐山野不仕新朝。当然,认贼作父者也不乏其人。

然而,一介无权无位的士子文人黄宗羲却高高举起抗清复明的义旗。他变卖家财,毁家纾难,召集600余青壮年组成"世忠营",响应当地抗清义军,坚持斗争数年之久。后来不幸兵败,遭清廷三次通缉,遂潜回老家余姚。在抗清复明的希望破灭之后,黄宗羲保持了"朝不坐,宴不与"的亡国士大夫气节,深居龙虎草堂,专心著述。

说话间,我们缓步走进草堂,只见窗明几净的展厅,分别陈列着介绍梨洲先生生平和著述的文物和图片,让我大开眼界。

导游介绍说,当年的草堂就在我们站立的地方,那时侯的化安山区人迹罕至,野兽出没,处境危险窘迫。但黄宗羲不忘故国前朝,不废当世之务,无论酷暑严冬,孜孜不倦地搜集整理史料,从事著书讲学事业。

正如他在诗中所描述:"五十栖迟一老生,残书破砚日纵横。深山雪合无人迹,终夜风来只虎声。"黄宗羲在草堂先后撰写了千古名篇《明夷待访录》、《易学象数论》,编辑了卷帙浩繁的《明文海》。康熙二年至十八年(1663-1679年),梨洲于慈溪、绍兴、宁波等地设馆讲学,他的学生、友人不断来龙虎草堂问学、造访,这里一度成为浙东学子的向往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逐渐趋于稳定。清政权为了笼络人心,康熙十七年(1678年),朝廷诏征"博学鸿儒",延请黄宗羲出仕为官,但黄坚守遗民气节,不为名利所动,转请学生力辞不就。

十九年,康熙皇帝命地方官"以礼敦请"黄宗羲赴京修《明史》,并令地方官抄录黄宗羲所著明史文稿送交史馆。这时的黄宗羲又以年老多病而坚辞。但为了传承汉文化,尽忠故国前朝,黄宗羲还真动了心机,在策略上退了一步,让其子黄百家和学生万斯同赴京参与修撰明史。

不过,他仍坚持自己的原则操守,让他们不接受任命,不接受俸禄。他还抓住这一难得机会,参与修纂《浙江通志》,汇编刊刻了为明朝殉国的先师刘宗周先生的《刘子全书》,并为之作序。

他在晩年所写的回忆录,以及许多碑文诗词中,一再歌颂和表彰那些在抗清斗争中英勇不屈、慷慨死节的人物如张惶言等,表达了黄宗羲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政治压迫的不屈形象。公元1695年8月12日,久病不起的一代先贤黄宗羲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5岁。

老连长说,化安山不仅是黄宗羲隐居著述的地方,也是黄氏墓地所在。墓地就在虎山北坡,很近。我们伴着飒飒西风、潇潇秋雨,徒步而行,转眼间来到了那儿。站在墓园前的清溪小桥上,居高远望,墓区一览无余。

老连长就是余姚人,转业后在市宣传舆论机关工作多年,化安山不知来过多少次,情况很熟。他就按照方位,由西向东,作了现场介绍,如数家珍,生动形象,让人印记深刻。原来,黄宗羲和他的父亲黄尊素死后都葬在这里,两墓相距200米,西东相望。还有,黄的许多亲属死后也葬在化安山。难怪梨洲先生有"剡中十亩埋荒地,树树松林作怨声"的诗句。

说到黄宗羲的墓地,老连长还讲了一个十分生动感人的故事。黄梨洲先生79岁时,在化安山自找墓地,宫筑生圹。他还告诫儿孙,死后就用平时穿的衣服入殓,"一被一褥,安放石床,不用棺椁,不作佛事"等,其用意是痛心明亡,不仕新朝,"期于速朽,而不欲显言其故也"。黄宗羲还为自己墓前望柱拟就对联:不事王侯,持子陵之风节;诏钞著述,同虞喜之传文",更体现了梨洲先生高尚的士子情操。

边走边聊中我们就来到了黄宗羲墓地。只见墓地坐西面朝东南,正面山墙形似荷叶,用条石错缝叠砌。墓碑直竖,上面镌刻着"黄氏梨洲先生墓"七个隶书大字。

黄宗羲墓文革时被毁,后来余姚市政府在原址上根据原貌修葺,被省政府定为省级保护单位。后来家乡的人民又按照先贤当初的遗愿,在墓左侧开辟梅园,植梅三百余株,在拜坛下开挖荷塘三处,建石亭一座,进一步营造了化安山的自然环境,凸显了化安山的人文内涵,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人来此祭奠拜谒、观光旅游。

不仅如此,余姚、宁波两级政府还先后把黄宗羲墓园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多机关、学校等单位常年组织干部、学生来此瞻仰凭吊,接受爱国主义洗礼教育。

“老连长,请教个问题,国家有关单位都把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雄请出了教科书,你们还把黄宗羲遗址遗迹等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给老连长递了支烟,点着,我抽空问了句。

老头深深地吸了一口,稍停,缓缓地说:"其实,余姚人民当初也经历了一个思想统一的过程。"

平心而论,黄宗羲作为一位士子名人,在国破山河碎的历史时期,做得还是不错的。不过,也有杂音。早年有人批评黄宗羲"晚节不终",说他让儿子和学生参与清廷主持的修《明史》活动,他还说了一些歌颂清朝与皇帝的话等。

老连长接着说,对这些事情的认识,我们不应该站在一个明朝遗老的立场而感情用事,而应该与时俱进。就说黄梨洲晚年,清朝入主中原已经四十多年,疆域越来越大,统治越来越巩固。康熙皇帝也是个明白人,开"博学鸿词"科网罗人才,设明史馆修撰《明史》,做了许多满汉融合的事情。

在这种历史时刻,黄宗羲作出了一种与时俱进的积极选择!黄宗羲作为一个亡国遗民,不仅在国难当头之时举义旗,上战场;而在新朝立国将近半个世纪的时候,眼见复国无望,他却在坚持遗民气节的同时,想方设法为拯救汉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确实难能可贵。梁启超曾对黄宗羲此举作出积极评价。马叙伦则说,黄宗羲是秦以后二千年间"人格完全,可称无憾者"的少数先觉者之一。

当然,还有人说,新中国成立后,多民族的国家已然形成,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何况清朝已经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正朔,如果继续把一位明朝的遗老作为复明抗清的英雄而歌功颂德,显然不合民族团结的大局。

说到有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话题,老连长拉我坐在在甬道边的石凳子上,抽了口烟接着聊起来。

历史上的这类事情,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可能三言两语说得清、道得透。就明清交替的那个历史时期,现代民族国家并未形成,人们对国家的概念还十分模糊。即便这样,清军入主中原就是入侵行为,是另一种性质的矛盾。它不同于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的军阀混战,也不同于明朝皇帝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之间的阶级斗争。特别是清军建政时期的那些杀人盈野、血流成河的行为和事实。

当然,还有后来长达二百多年民族歧视政策带来的恶果,我们必须坚决地反对和斗争。同样的道理,那些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为了人民的利益做出积极贡献的先贤,如岳飞、文天祥和黄宗羲等就应该大力讴歌颂扬。

今天,国家实行"多民族国家一家亲"的政策,就是引导人们要不计前嫌,包容为怀,用发展的眼光向前看,把多民族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然而血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牢记历史,不忘苦难,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有希望与未来!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国家观,世世代代不忘中华民族那些屈辱的历史,大力宣扬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光辉事迹,黄宗羲等名人士子的忧国忧民情怀,对群众进行不间断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做,不仅没错,还应该大张旗鼓,理直气壮,持之以恒。

送走老连长,车站的钟声深沉悠长,连续响了十次。已是中秋深夜,我却没有丝毫睡意。轻轻推开宾馆的窗户,清风徐来,小城仍然是流光溢彩、车水马龙。十层宾馆楼的脚下,滔滔姚江东流水,恰似从茂密葱翠的灌木丛中涌出,在霓虹灯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地奔向大海。

整洁典雅的滨江广场仍然是街舞婆娑,情侣双双……啊,余姚,美不胜收的江南不夜城,"全凭着劳动人民一双手,画出锦绣江南鱼米乡";当然,还有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伟人、英雄们不懈的追求,无私的奉献!

记得文学家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是的,一个有未来的人,不能没有信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遥望南天,苍穹无际,闪烁繁星,化安山早已不见了踪影;可在我的脑海里,仍然萦绕着化安山下那座残荷听雨的青青坟莹,龙虎草堂上那盏橘火如豆的小小油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苍苍文艺】人文|黄宗羲:梅花独立正愁绝
宁波十五岙村,低调但有文化底蕴,黄宗羲曾在此讲学,梅林成网红景点
黄宗羲
“骑行四明山 徒步燕窝古道”日记(22-03-24)
【浙江】余姚化安山联
黄梨洲先生墓地:通德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