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啦闲呱 | 王桂田

“啦闲呱”,是皖北地区的一句土话,往高雅点说,就是面对面聊天,广东人叫“吹水”,北京人叫“侃大山”,上海人叫“个三五”,东北人叫“唠嗑”,虽各地叫法不同,但其实就是人们之间的互相交流。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聊天方式,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没现在这么丰富,电脑电视也没出现,仅有的有线广播,也还是早中晚那三个时间段才会播放一会儿。

那时候,外出打工尚还没兴起,一个村庄的人们,基本上都是被圈在村子里地。农村实行的还是集体经济,那时候的皖北农村,农忙时,人们便会为生产队出工干农活,大家聚集在一齐劳动,但到了冬天时,地里无活可干了,人们只得赋闲在家,这时,他们就会去土坯墙跟前或是柴禾垛旁的太阳下,去“啦闲呱”,那“啦闲呱”的人,也都是一聚就是一大片。

那时候人们“啦闲呱”时,基本上都是斜靠在柴火垛上,或是坐在柴火垛上掉下来的柴禾上,尽管冬天北风劲吹,寒气逼人,但有那大大的柴火垛遮挡着寒风,太阳也会把向阳的这面晒得暖洋洋地。这样的好地方,不光人们喜欢去那里晒太阳“啦闲呱”,家养的动物们也喜欢去那里,柴火垛上躺地有,似乎永远睡不醒地懒猫,人们旁边会趴着那些“装模作样”故作温顺地狗儿们,柴火垛周围还会有家养的鸡儿们在那里奋起双脚拼命地挠着,想挠什么,鸡儿们往往还会故弄玄虚,对你“保密”。

那时候人们“啦闲呱”的基本内容,无外乎家长里短,奇闻趣事,以及“道听途说”的各种传闻,真伪无人在意,只是啦出来大家知道罢了,碰到啦出“稀奇古怪”的呱时,人们还会开怀大笑,笑得柴火垛上,半睡着的猫咪都会被惊醒,骨碌着两眼,好奇地打量着人们。

那时皖北地区的农村人鲜有喝茶地,但烟却抽得却特别厉害,“啦闲呱”时基本上都是叼着个烟袋,极个别不叼烟袋地人,也会用废旧书本纸自卷烟抽,所以“啦闲呱”的人多了时,那一片都会被他们抽得烟雾缭绕。遇到自己有话要说时,他们便把烟袋从嘴里拔出,平端在手里,说过话后,赶紧再塞进嘴里,“普拉普拉”地狠抽几口。这样的“啦闲呱”,有时也会吸引得前后村的人前来参加,那来的人依然是嘴里叼个烟袋,但胳膊上这时就多了个挎着的粪箕了,啦到得意时,有时也就不走了,“啦伴”家里萝卜白菜一炒,还会咪两口。

也许是“啦闲呱”时锻炼出的口才,那时候的农村人,基本上都是“自来熟”,十分健谈,两人相遇了,无论认识不认识,都会“打招呼”客套一番,若是离自己的家较近时,还会热情地留人家吃饭,尽管那只是“虚情假意”,但却也让那被留之人,心里热乎乎地。

这样的“啦闲呱”却也十分诱惑人,有时挑担卖豆芽豆腐的这些小生意人,往往走到“啦闲呱”的人堆跟前,便就会停在那里,参与了他们的“啦闲呱”,这一停却也忘记了自己是卖豆芽豆腐地了,偶然瞥见自己的菜担子,才回归自己,但已耽误了好多时间,就在那人为自己担子里的的豆芽豆腐十分发愁时,这时人们还会把那豆芽豆腐“分而换了”。那时候由于人们的经济条件还不是太好,现钱都是很紧张地,所以那时所谓卖豆芽豆腐地,都是用豆子来换的,若是认真起来,这些卖豆芽豆腐地人,应该叫“换豆芽豆腐地”。

由于“啦闲呱”是随心而说,想说什么任意而为,这样也能约束了那时人们的个人行为,因为人们生怕自己的不当言行,会成为人们“啦闲呱”时的热门话题,为不让人们说自己的闲话,也就处处循规蹈矩了,这“啦闲呱”此时也就成了规范人们言行的“道德场”。

“啦闲呱”的场所,也是不固定的,阴天或者下雨下雪天,柴火垛跟前没太阳,不暖和了,人们还会转场去生产队里的牛屋里去啦。此时,牛屋里会升起一堆篝火,人们边烤火边“天南地北”地拉着闲呱,倒也十分惬意。

夏天,天热时,人们这时“啦闲呱”的场所,便会挪移到大树的树荫下了,此时“啦闲呱”的“大老爷们”们,基本上都是赤裸着上身,一条大裤衩吊在腰间,黝黑地脊背,让蚊虫都在迷惑得不知从哪里下口。这样的“啦闲呱”场所,妇女们一般是不参与的,因为男人们的那着装,实在是让人看上去不雅。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时也是会开会的,主持会议地自然是生产队长,但生产队长的三句话过后,会场就又变成了“啦闲呱”的场所了,并且是更加热闹地啦了,因为有了会议的题目在那里。

那时候,每到吃饭时,母亲便让十来岁的我,去“啦闲呱”的地方,去找父亲来家吃饭,有时那“啦闲呱”的地方离家又远,都得走上好大一会儿,才能找到父亲,气得我就在那里想“这么小的一个小村庄,白天干活,晚上睡觉,有什么好啦的”,反正我们是不想听他们的啦呱,但父亲吃好饭,碗一丢,却就会又去了那地方。

如今,农村再想找出那个时代“啦闲呱”的场面,便也很难能再找到了,很多年轻人搬到街上或城里,去住自己的封闭世界了,即使还有个别没搬走的年轻人,也都是和自己的手机“啦闲呱”了,那一代参与过那种盛大“啦闲呱”场面的人,有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有的老得卧病在床了,纵有三两个还健在的老人,他们依然还会围在一齐,拉着闲呱,但再也拉不出过去那种氛围了。

那种盛大的“啦闲呱”的场面,被那个时代彻彻底底地带走了。

作者简介

王桂田,笔名:文海钓客,于宿州市第九中学工作。系中国乡村杂志社,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安徽省诗风诗社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2019年度宿州文学奖获得者,2020年度诗圣杯全国诗词大赛优秀奖获得者,2021年度安徽省邮储杯散文奖获得者。退役军人,当过兵,打过仗,参加过老山者阴山地区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位从战火硝烟里走出的诗人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火垛上烤红薯,操作非常秀
招远老南乡:农村又一景,柴禾垛上长蔬菜,您见过吗?
好吃的柴火豆腐
去安徽必吃的6道美食,道道经典,本地人最爱,外地人难忘
百姓传奇:乡村小生意人(作者 箫笛)
东北民俗十大怪 第二怪:大姑娘叼烟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