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村落话黄嘴 | 左神州

花园湖闸口

在安徽省凤阳县东北角的淮河南岸有个古老的村庄——黄嘴村,她北依千里淮河,南濒浩淼的花园湖,东临蜿蜒起伏的丘陵,西揽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村落不算太大,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400米,“凤五公路”穿村而过,是凤阳县到五河县的唯一陆路交通要道,地势不可谓不重要。

据村里老辈人口口相传,这个地方从汉、唐时期就有人散居于此。我们左氏老家谱中有记载,说先辈们是明朝洪武六年从山西大槐树一带大迁徙来的,我们这里凡是脚的小拇指指盖甲是两半的,都是从那一带迁徙来的。据传是为防止迁徙到各处的亲友便于相认和防止近亲通婚,故意做的记号,不信你们自己查看一下。

据考证黄嘴先民最早住在淮河边的“老河坂头”(现小李台坝北)。因为那里地势高,临河靠水,有停船的码头,水路交通方便,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里,运输主要是靠船运,这也是先民们最早居住在那里的主要原因。

因为淮河几乎年年在“梅雨季节”,河水会暴涨,甚至冲出河槽,淹没周围农田,加之河水常年冲刷河岸,老河坂等高地渐渐缩小,为了安全,历朝历代沿河筑坝,黄嘴村民居住地在清末才逐渐越坝南移,百年后就形成了现在的黄咀村。原“老河坂头”到处是明瓦青砖残迹,似在向人民诉说着当年的历史。

村落里居住的人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最终形成以“左、李、朱、冯”四大姓氏为主,以及一些人数较少的如“王、张、潘、刁;崔、黄、陈、肖;周、郁、熊、曹”等十几个小姓氏组成的自然村庄。

根据我们淮河一带村庄命名的习惯,多以姓氏为主,靠河的多以“湾、台、洼”命名居多,前面加个姓氏,如巨湾、陈台、王家洼等;临湖的多以“嘴、庄、滩”命名的居多,前面加个姓氏,如刘嘴、周庄、胡家滩等等。至于我们的村庄比较特殊,即靠淮河又频临花园湖,那为什么叫做黄咀村呢,现在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我也曾走访村里九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的说法各不相同,甚至他们说,在他们的小时候,他们的爷爷奶奶们也没有给他们讲清楚过。

其实,为什么叫做“黄嘴村”,从当地黄氏的家谱中,发现这里面还是大有来历的。

据考证,在明朝洪武年间,有个连中“三元”的大才子黄观(1364--1402),祖籍池州贵池县(今安徽省池州市),黄观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升任礼部右侍郎(正三品),因在建文元年(1399年)看不惯燕王朱棣自持皇叔身份,嚣张傲慢,目中无人,入朝不拜君王。群臣畏其权势,皆不敢言语。独黄观书一联送与朱棣:上联是“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礼;下联曰:龙颜垂地,宫中叙叔侄之情”。朱棣看罢,面露不愉之色,因而对黄观怀恨在心。

后来朱棣发起“靖难”之变,起兵幽州(北平),数万大军直逼金陵(南京),并公布“文武奸臣”名单,黄观位列其六。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大军攻入金陵,黄观在长江上游督促各地都督、总兵派兵救援,当船行至安庆罗刹矶时,得悉惠帝已死,燕王登基坐殿。自知大势已去,遂投江自尽。

黄观虽已投江,但新帝朱棣仍余怒未消,黄氏九族受诛,亲朋遭难,谪戍者达百人之多。其中有一远支就被发配到凤阳府,落难于淮河南岸的一个临河小村落,看护河岸码头。此前这个小村落名字,也可能叫什么湾或什么嘴啥的,但自从黄氏后人发配谪戍于此后,当地人敬佩其先人黄观之忠勇,遂把村庄改名叫“黄嘴村”。黄观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得平反昭雪,追谥号“文贞”,黄姓一族从此得以扬眉。

据说自明万历后,至今约五百年,黄嘴村落之名,从没改过,真假与否,尚待后人考证。

现在的黄嘴村从解放初期的五百多人发展到如今的两千余人,全靠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黄嘴村在解放初期曾经属于五河县管辖短短几年,于一九五二年划分责任田时正式归属凤阳县管辖,至今再无改变。

黄嘴村曾经是黄嘴村小、黄咀村供销社、黄嘴中学、枣巷派出所、花园湖派出所、花园湖管委会、花园湖小学、花园湖中学、花园湖办事处、花园湖信用社等所在地,当年花园湖盛产鱼虾、螃蟹、芡实、菱角,黄嘴的涵闸就是有名的水产品交易集散地。八九十年代,这里早市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鲜活的鱼、虾、蟹;活蹦乱跳的鸡、鹅、鸭;葱翠碧绿的韭菜、青椒、黄瓜以及刚刚收获的芝麻、绿豆、豇豆等等,这些都是远路客人喜欢捎带的“土特产”。夜晚,成群的追新潮青年男女,提着双卡收录机,穿着喇叭裤,在涵闸的场地,夜光下跳着疯狂的“迪斯科”,引的河里鱼儿也不安分地跃出湖面,打起水花,这里当年素有“小香港”之美称。

黄嘴村以种植业为主,主产小麦、黄豆、玉米,兼种芝麻、绿豆、棉花等经济作物。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家家户户发展芦苇苇蓆编织业,一度夜里灯火通明,石磙压芦苇的声响此起彼伏,宛如一支支动听的劳动歌声,当年黄嘴的JDP绝对排在全乡第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化机械种植代替了人工作业,许多传统的手工业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们这里的苇蓆编织也不例外,在2010年逐渐无人编了,现在满湖的芦苇也变成了鸟群和鱼虾嬉戏的天堂了。年轻人纷纷走出家门,到远方发达城市,去打工、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徐州—明光高速公路

现在的徐(州)——明(光)高速公路大桥及合(肥)——新(沂)高铁从黄嘴村东穿湖跨河而过,如两条巨龙卧波,气势非凡;花园湖泄洪闸建在黄嘴与小溪集交界处,可吞万倾湖水,保障沿湖居住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二零一九年滁州市“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方案”公布,为人民安全计,把低洼处居民整体规划搬迁到安全区域。黄嘴村、花园湖村、牌坊村赫然在列。二零二零年枣巷黄嘴社区安置房开建,于二零二二年底第一批搬迁户入住,左苗官书记带头,成为社区第一家住户。社区第二期也将于二三年底完成,新社区环境秀美:漂亮的楼房,宽敞的马路,笔直的街道,靓丽的太阳能路灯,以及房前屋后绿色的草坪和各种果树、风景树展露新颜,花草争相斗艳。

村庄原有的房屋都会推平复垦。古老的黄嘴村,从此将甄漠于绿色的原野之中,或许还会有部分故土难离的一些老人,他们默默地守望着残缺的故园,直到老去的那一天。

古老的黄嘴村啊,那日夜奔流的淮河,那碧波荡漾的花园湖,那鸟语花香的田野,那迎风摇曳的芦苇,那家前屋后的果树和小菜园,那承载着我们童年快乐的弯弯曲曲的巷道,那朗朗读书声的校园,那朝阳和余晖下袅袅的炊烟......从此将离我们远去......

千古村落黄嘴,就只能存在回忆之中了。

2023年5月18日夜于黄嘴祖居地

作者简介

左神州,原名:左宗航。中国散文网会员,安徽省散文协会理事,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副主席,党委书记,凤阳作协理事,《东方文学》副主编,系《中外文化传媒》签约诗人,《中国乡村》杂志认证的乡村作家,有数篇文章、诗词发表在《滁州日报》、《新滁周报》、《凤阳文学》、《东方文学》、《深圳文学》、《楹联博览》、《中国乡村》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上。



来【深圳文学】分享故事、吐槽人生、展示诗文、抒发情怀;记录精彩,不负华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个人最强的底牌,不是财富,不是地位,而是……
人生活到极致,是学会清零​
三不管,五不惯,孩子长大有出息
《菜根谭》全书360句,最经典8句,最好背下来
《格言联璧》最经典8句话,最好背下来
事败皆因惰,人废皆因闲,家败皆因奢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