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真名士自风流——拜访中国翻译界泰斗杨宪益先生散记 | 贡发芹

戴上耳机听更嗨!



01

杨宪益晚年旧照

2008年6月初,受明光市政协指派,我偕同许永宁先生到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查找资料,我因此顺便非常荣幸地拜访了我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文化史学者、红学家和中国古典诗人、当代中国翻译界泰斗杨宪益先生。

杨宪益先生, 1915年1月10日(农历乙卯年11月27日)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盱眙(盱眙历史上一直属于安徽,1955年划入江苏)鲍集镇梁集村。1934年天津英国教会学校新学书院毕业后前往英国牛津大学莫顿学院学习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学、中古法国文学及英国文学。一到牛津,杨宪益就参加了中国学会并被选为学会的秘书, 1937年起当选为学会主席。抗日战争时他与吕叔湘、向达等友人在伦敦华侨中作救亡工作,出版中文报纸,决心打败日本学会。1940年,杨宪益荣获英国牛津大学希腊拉丁文及英国文学荣誉学士、硕士学位,回国任重庆大学副教授。1941至1942年任贵州贵阳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系主任,1942年至1943年任成都光华大学英文教授,1943年后在重庆北碚及南京任编译馆编纂,1947年把在重庆北碚时所写的文史考证文章编辑成一个集子,由卢前(冀野)起名为《零墨新笺》,是为“新中华丛书”的一种。后来在解放期间又写了一些,于1949年解放后把后写的这部分编成一集,自费印了100册,名为《零墨续笺》。1983年6月三联出版社将《零墨新笺》和《零墨续笺》合起来出了一本书,名为《译余偶拾》,印刷9500册。

1953年,杨宪益由南京市编译馆接管组组长、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调任中国外文局(原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专家,长期担任外文出版社外文版《中国文学》主编,1979年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与夫人戴乃迭(1919—1999,英籍华人学者)夫唱妇随合作,共同把中国的方块字翻译成欧洲的洋字母,手段堪称是中国第一。翻译中国古典小说戏剧有《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聊斋选》、全本《儒林外史》、《关汉卿杂剧》、《长生殿》、《牡丹亭》、全本《红楼梦》、《老残游记》等以及现代喜剧《白蛇传》(京剧)、《打渔杀家》(京剧)、《柳荫记》(京剧)、《秦香莲》(京剧)、《搜书院》(越剧)、《十五贯》(昆曲)、《白蛇传》(京剧)等,均先后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此外,还将屈原的《离骚》、《古代寓言》、《宋元话本选》、《唐宋诗歌散文选》、《资治通鉴》(部分)、《鲁迅短篇小说选》、《鲁迅选集》(一、二、三、四)、《阿Q正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小说选》、《王贵与李香香》(李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白毛女》(贺敬之、丁毅)、《阿诗玛》、《三里湾》(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赵树理)、《暴风骤雨》(周立波)、《风云初记》(孙犁)、《原动力》(草明)、《朱自清散文》、《下一次开船港》(严文井)、《红旗谱》(梁斌)、《百合花》(茹志鹃)、《荷花淀》(孙犁)、《青春之歌》(杨沫)、《边城》(沈从文)、《芙蓉镇》(古华)等中国文学作品及相关史料《中印文化交流史》(金克木)、《中国文学简史》(冯沅君、陆侃如)等译成了英文,介绍到了国外,先后达百余种,计数百万字,成为使中国古典文学最早走向世界的先驱。1978年,杨宪益先生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学术委员,1985年,被推荐位为全国政协委员。是民革中央委员、中国百科全书编委、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作协理事。

02

在中译英的工作之外,杨宪益在50年代还翻译了一批西方古典戏剧作品,他直接从希腊文译出了古希腊戏剧大师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鸟》、《和平》,从拉丁文译出了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凶宅》,翻译了肖伯纳的《卖花女》、《凯撒与克里奥佩特拉》、和《匹克梅梁》(以上几部书除《卖花女》外在90年代都作为经典译作重新出版,其中《鸟》列为中央戏剧学院学生的必读书)。他还翻译荷马史诗《奥德修记》、法国中世纪的名著《罗兰之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牧歌》。据杨宪益说,这些工作只是他全部工作总量的几十分之一。

杨宪益集翻译家、文化史学者和中国古典诗人为一身,和夫人戴乃迭的翻译合作模式更成了千古之“绝唱”。他们珠联璧合的合作使他们双双获得了“译界泰斗”的美誉,他们不仅创造了翻译史上的奇迹,更用一生成就了一个传奇。

作为主要译者和执行主编,杨宪益、戴乃迭共同支撑1951年创刊的英文版《中国文学》杂志近50年,自1951年创刊以来,这份刊物一度是中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的唯一窗口。60年代初,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其间曾一度中断,最后于1974年完成,于1978~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文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上述各种译本在国外皆获得好评,并产生了广泛影响。1993年香港大学授予杨宪益先生名誉博士学位。他还写有英文自传体传记《白虎星照命》,意大利文译本书名为《从富家少爷到党员同志》,中文译名《漏船载酒忆当年》,2001年4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作为“百年人生丛书”出版,薛鸿时译。其他著作还有《银翘集》、《译余偶拾》于2006年5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再版,印刷6000册。

03

我多年来很想拜访杨宪益先生,寻求他的指导和帮助。拜访杨宪益先生并非只是仰慕其大名,而是他与我十数年来专心研究的中国近代著名历史人物、皖籍清封疆大臣、明光市三界人吴棠(1813—1876)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自1990年以来自费数万元查阅了一档、国图及京、皖、苏、川、豫等地图书馆、档案馆,一直在搜集资料撰写《吴棠评传》一书,已出版35万字《吴棠史料》一书。因吴棠是杨宪益的外曾祖父,我很想请杨宪益先生为我的《吴棠评传》题写书名。带着这个目的,我和许永宁先生及我的千金贡树艳一行于2008年6月17日拜访了我仰慕已久的杨宪益先生。

下午14时20分,我们从国家图书馆文津楼出来,游北海公园,出北门,沿西大街西行50米,过马路,拐进南官房胡同,16时来到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小金丝胡同6号杨宪益先生住处。按了两次门铃,一个50岁左右男士开门迎接,我问这里是否杨宪益先生府上,我们是从家乡过来拜访送书的,那男士说欢迎,并把我们引进客厅。客厅南面是玻璃墙,光线很好,南东西三面各有一排布沙发,中间是一个茶几;背面东首有两个旧式单人沙发,中间一个小茶几。杨先生就仰卧在北面东首沙发里,正在接待一个来访者,有一男一女年青人作陪。来访者见我们来了,就主动告辞,称过几天再来造访杨老。那两个年轻人也同时离开上楼了。

我进屋第一眼就认出了杨老,正是一个月前,我在电视里央视“大家访谈”栏目中见到的杨老,就上前说:“杨老,我们是安徽来的,冒昧来拜访您!”杨老很客气的说:“欢迎,欢迎!”

坐下来后,我介绍身份和来意,奉上我编著的《吴棠史料》一书,指着吴棠两个字说:“杨老,您知道这个人吗?”杨老接过书说:“知道一些,了解不多。”“他是您老祖母的父亲,当过封疆大吏,四川总督。”“知道,小时候听说过。”“那您现在手边有没有吴棠的相关资料?”杨老说:“没有。我不大关心家事,我妹妹杨敏如知道的多一些。她是北师大教授退休的。”我说,我从网上看到,杨敏如(1916.7—),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我国著名学者,诗词专家,主要从事宋词研究,民盟中央第七届委员,第五、六届妇委会副主任。著有《中国古典名著时尚读本——宋词百阕》、《南唐二主词新释辑评》、《红楼梦讲读》、《未名湖情节》等。九十高龄,还能走上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与文化传媒学院共同举办的“国学大讲堂”担任系列讲座之“东坡词略讲”的主讲。前几年,北师大还特地为她举行了从教67年暨90寿诞座谈会,一千多人参加了,盛况空前。“您妹夫罗霈霖是我国著名学者、物理学家、两院院士。”杨老说:“是的。她家住三里河,我把地址和联系方式给您。”说着将他教人把他原来的老通讯录找来,我接过来想自己翻找,因全是英文,我看不懂,只好交由他找到告诉我,我记下来。

吴棠与杨宪益先生的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杨老的成长也与自己的祖上有密切关联。

04

杨宪益的高祖父杨殿邦(1773-1859),字翰屏,号叠云,嘉庆十九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史书上说他“天资聪慧,善书画,工诗词古文,精武术骑射”,先后任顺天乡试同考官、河南乡试正考官、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詹事府詹事兼顺天府尹、山东乡试正考官、贵州按察史、山西布政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仓场总督兼户部侍郎,道光二十四年任漕运总督,在沿海抵抗外国入侵有功。咸丰年间从淮安南下,在扬州东北面邵伯镇一带阻击太平军,被太平军打败,清廷将他罢官,在军中戴罪作战,令福济取代他的职务,咸丰9年卒于军中,恤赠太仆寺卿。著有《菜香小圃诗集》、《心太平居文集》等。杨殿邦与吴棠是同乡,是吴棠长辈,对吴棠关爱有加。吴棠五次赴京参加礼部会试,有三次就住在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杨殿邦府上,杨殿邦将吴棠“招留京邸,饮食教诲,日课诗文,并勖以远大之学”,其中道光二十年庚子科会试的房师荐卷,但终与进士檫肩而过,于是就留寓阁学杨殿邦府邸,准备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会试,这次再获房师荐卷,但仍旧与进士檫肩而过。道光二十四年会试不售,参加大挑一等,得道光皇帝召见,奉旨以知县用,分南河,在河道总督杨以增(1787~1856)手下候补,此时杨殿邦已改放漕运总督,与杨以增同驻淮安。杨殿邦与杨以增曾同在翰林院和贵州为官,关系密切,且两人又都是林则徐的好友。吴棠在杨以增手下候补实在是吴棠的幸事,吴棠两年候补结束就被杨殿邦“招入节署,习吏事”,也就是招吴棠入漕运总督府为幕僚,学习怎样做官。不两年,吴棠就由杨以增举荐,由候补改为实授知县。所以吴棠一直视杨殿邦为恩师。

杨殿邦只有一子杨鸿弼,早逝。咸丰九年杨殿邦病逝后,地位显赫的杨家开始败落。杨鸿弼有子8人,长兄杨士燮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弟弟们生活和支撑杨家门面的重担。但不久杨士燮娶了吴棠的女儿吴述仙为妻后,杨家很快有了转机,再次兴盛起来。吴述仙成了杨家的长嫂之后决心帮助夫君及弟弟们读书进学,在杨士燮的带领下和吴氏的大力资助下,杨氏八骏发奋读书并参加科考,杨家出现了安徽历史上两个五子登科之一的好事:杨士燮(光绪甲午进士)、杨土晟(光绪壬辰进士)、杨士骧(光绪丙戌进士)、杨士琦(光绪壬午举人)、杨士铨(光绪癸巳举人)。

吴棠

吴棠是杨宪益先生的祖母吴述仙的父亲,杨宪益先生的祖父杨士燮,选顺天府副贡,中举人,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恩科会试中二甲第 62 名进士(同科二甲进士共132 名)并点了翰林,授工部主事,升监察御史,出知嘉兴府,官至浙江巡警道、禁烟督办,与浙江巡抚冯熙(曾任凤庐道和安徽巡抚)是同年进士;三叔祖杨士晟,与蔡元培是同年进士;四叔祖杨士骧(1860—1909)字萍石,号莲府,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中二甲第 22 名),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保道员,补直隶通永道,擢按察使,钎江西布政使,先后深受李鸿章、袁世凯的赏识,曾与吴棠之子、直隶道员吴炳和同在袁世凯手下为官,后任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赠太子少保;五叔祖杨士琦(1861—1918)字杏城,是杨家未中过进士的高官。由报捐道员总办关内外铁路事宜,是袁世凯心腹谋臣、袁世凯长子袁克定上司,曾为袁世凯洋务总文案献,农工商部右侍郎,邮传部大臣,钦差大臣,上海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总办,政事堂左丞,参政院参政,系吴棠长兄吴检的女婿;叔祖杨士铨情况不明;八叔祖杨士骢(1870--?),是候补四品京堂,广东补用道,京奉铁路总办,放山西巡盐道,民国初年当选多届众议院议员,与袁世凯系亲家。

杨宪益的父亲杨毓璋(1872—1920),字霁川,也是兄弟8人,杨毓璋居长,其父杨士燮思想开明,倾向洋务派,崇尚西学,让8个儿子分别到英、美、法、日本各国留学深造。杨毓璋早年留学日本,后来担任天津中国银行行长。

05

杨宪益与夫人戴乃迭

正如杨老所说,他不大关心家事,当然对吴棠也就了解不多。不过,他毕竟还是与吴棠有关联的。为此,我递上我编写和创作的《吴棠史料》、《浅唱低吟》等3本书请他指教,他说:“不敢当,抽时间一定好好看看。”我提出请杨老为我正在撰写的《吴棠评传》题写书名,他说:“我手不行,长时间不写字了,做不到。我给你们签个名吧,题书名的事,你还是去找我妹妹杨敏如吧,她还能写。”说着杨老帮我和许永宁分别签了名,边签边说:“我手不行,就签简体字了,可以吗?”我们连忙说可以。原来他给人签名都写成“楊憲益”,现在都写成“杨宪益”了。这时我才想起,一家资料上介绍过,杨宪益先生近来身体欠佳,2003年下半年,患了一次脑血栓,他的右手握不了东西,行走也不那么方便了。从此,在医生劝告下,他戒了酒。这个终生“情有别钟烟与酒”的人,告别了喝了一辈子的烈性白酒。只有心爱的香烟陪伴他这个90多岁的老人了。如今,我不远千里前来请他题写书名,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于是我们提出合影,杨老欣然同意了。这时正好那两个年青人从楼上下来,杨先生就叫他们给杨老和我、许永宁照了两张,我提出单独和杨老照一张,杨老同意了。

随后,我主动向杨先生介绍了明光市的发展情况:明光傍于千里长淮下游,位于皖东北缘,处于凤滁之间,居于江淮分水岭之上,京沪大动脉、104国道穿城而过,为南洛高速和建设之中的杭徐高速、蚌淮高速的交汇处,是南北枢纽,苏皖通衢,1994年撤县设市,其前身是国民政府1932年的嘉山县,再向前追溯就是安徽省盱眙县,盱眙属于泗州,杨老祖籍泗州就是今天的盱眙,他对此非常感兴趣。虽然已是94岁高龄,但是非常健谈,思维敏捷,思路清晰,丝毫不乱。他平易近人,非常随和,平等待人,没有任何架子。

我说:

“杨老,盱眙是您的故乡,我们明光绝大部分是从盱眙划分出来的,明光也应当是您的故乡。”

杨老对此肯定地说:

“那是,那是。”

那天,杨老兴致很高,主动向我们介绍了他二妹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杨苡情况,杨苡(1919—),原名杨静如,著名翻译家,译著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永远不会落的太阳》、《俄罗斯性格》、《伟大的时刻》、《天真与经验之歌》,著有儿童文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妹夫赵瑞蕻是著名诗人,翻译家,外孙女赵蘅是一位著名画家。同时他又介绍说,他现在住在小女儿杨炽(1949-)家。我说:“您小女儿不是在美国吗?”他说:“刚回来的。刚才那两个年轻人,是我小女儿的女儿和他的男朋友。”

因杨老唯一的儿子杨烨(1942-1979)由于精神失常,已于1979年在英国自焚身亡,我怕触及杨老的伤痛,就没敢深入谈及他的家事。于是我把话题转到央视专栏大家访谈上,聊及了杨老一生丰富的经历,走过了多个不同的时代以及相关情况,盛赞他为新中国翻译事业、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所作的前无古人的卓越贡献,杨老很谦逊地说:“算不了什么。”

06

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担心杨老身体吃不消,就主动提出告辞,并提出让刚参加高考不久的千金贡树艳与杨老单独合影留念,杨老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最后我们与杨老一一握别。

离开后,千金说,杨老比我爷爷还大20多岁,但看上去很平常,不像举世闻名的大家。我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告诉千金,让人一眼就看出来是大家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大家,让人一点看不出来是大家的人往往才是真正的大家。可能杨老真正让人敬重的地方就在这里。

2008年6月18日初稿  

2009年6月28日修改 

作者简介

贡发芹(1965年10月—),笔名亚鲁,贡晖,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明光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研究方向:明代历史人物朱元璋、近代历史人物吴棠、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当代文学。

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历史学会会员,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滁州市散文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有诗集《蹒跚学步》、《浅唱低吟》、《柔声细语》、《轻描淡写》,散文集《帝乡散记》(38.8万字)、《帝乡散忆》(42万字)、《故园乡愁》(30万字),史学专著《吴棠史料》(35万字)、《明光史话》(40万字)、《史林拾荒》(35万字)、《明光人文概览》(16万字)、《明光政协史》(二卷)(上、下册,115万字,主编)、《嘉山县志》(80万字,点校)等作品集22本。

 

更多推荐
北北 | 楚客多巴胺(绝句小说)| 朱兴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生价值——浅析苏秦的价值观 | 秦德著雪魂(绝句小说)| 朱兴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冯骥才:书房门上的傩面
《杨宪益中译作品集》
徐啸《闲扯儒林》|第十一回: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杨司训相府荐贤士
人格的魅力——写在《想念杨宪益》出版之际
文学评奖忆故人
《发生在北京中山公园内的武林故事》作者:刘敬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