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新时代的家乡学生们(一个自强不息奋斗者的肺腑之言。编辑注)
文    卢正家

       今年又一个毕业季,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向了新一线城市,这些新一线城市有西安、成都、武汉、长沙、郑州等。由此我想到了表侄,年初,表哥想让表侄来江南一带工作,但是又担忧高昂的房价。尽管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但是还是不能说服他们父子俩下定决心。表侄成都本科毕业后,留在成都做英语培训工作,一只缺乏改变现状的勇气。由点到面,家乡的学生们,他们的前途又会怎样呢?作为过来人,希望他们走出农村,全部成才,少走弯路。


王家边村 细湾(摄影 卢世高)
记忆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家乡的发展一片欣欣向荣,主要以农业、畜牧业、养蚕、经济林为主,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顶峰。那个时候王家边村小学每届有二十多个学生,外出务工者也很少,大多数父辈们一直在慢慢传授给下一代基本的农业技能。进入二十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务工,给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一部分在家成了留守儿童继续上学,大部分随父辈外出务工了,因为在朴实的父辈们的眼里,外出务工一年可以挣不少钱回来,而读书一年要花不少钱。而这些务工者外出进入大城市后才发现,教育水平受限,劳动技能不足,大部分只能从事一些基础的体力劳动。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但我们不能埋怨父辈,因为中国绝大部分农村都如此,时代的变革,父辈们措手不及。当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涌入大城市后,他们发现这个陌生的城市,竞争是何其残酷,他们的教育水平是天生缺陷。少数务工者做成了私企老板、个体经营户等,但他们何尝不知,教育水平不足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进一步的发展。
家乡的学生们的教育问题一直堪忧,一方面是教育资源不足,另一方面家庭条件普遍不太好,还有受外出务工者衣锦还乡的刺激,随时有辍学的可能。虽然近年来教育普及率逐渐提高,但是面对城市学生们的竞争,他们的优势何在呢?如下文,给家乡的学生们以及他们的父辈们一些肺腑之言,希望这些学生家长重视教育,希望这些学生们脚踏实地成才。

王家边村 卢家冲湾(摄影 卢世高)
(一)关于读书的问题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做一个节目访谈时说过,除了高考,你竞争得过富二代吗?这是对高考不公的直面回击。的确,家乡的学生们,除了读书,你们竞争得过城市的学生吗?城市的学生已经不再是养尊处优的花花公子,他们享有优良的教育资源和家庭条件,近年来出国留学比例逐年攀升。这给家乡的学生们形成了巨大的压力,未来他们将直接面对面的竞争,优势何在呢?除了读书和高考,没有其他选择。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应该明白,自身读书少,导致现在在大城市不能享有更好的高薪工作,那么下一代不能再走自己的老路了。不能再抱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古训了,这些学生们走出农村的唯一希望是读书。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学生和家长都会重视教育问题,但是学生和家长只要有一方出现松动或犹豫,很容易发生辍学。还有一部分就是,家长忙于挣钱,忽视了学生们的培养和教育,导致学生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后面升学考试被刷。不管哪种情况,根源是学生家长的对教育问题的不重视,以眼前利益牺牲了学生们的前途。城市学生们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超过了80%,如果家长和学生还在犹豫读书问题,试问,这些学生们的未来在何方?前些年教育部部长袁部长曾经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保证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大学,所以现在的经济问题不再是教育的拦路虎。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非常巨大,从高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到义务教育,只要你愿意上学,学校的大门向任何人敞开。

2018年上海展览馆
(二)关于高中和中职的问题
出来很多年了,我不熟悉麻城的中考政策,但是据说国家划定的普高和中职的比例为1:1,这个比例在全国通用。假设这个比例在麻城也适用,那么至少有一半的人能进入高中,剩下一半的人是不是意味着不再读书了呢?不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也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起码在学生们进入社会后,还能有一技之长。其实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考上了高中,这些学生们进入高中后,绝不部分都能接受高等教育。第二部分是成绩处于高中和中职分界线附近的学生,毫不犹豫地,只要有那么一点机会,都要去上高中,哪怕是民办高中,因为进入高中后,高考升学率接近90%。第三部分是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千万不能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或许羡慕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因为一旦进入社会,你就会为当初没有继续读书付出沉重的代价,在竞争激烈的城市,你举步维艰。现在有很多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还有一部分是五年连贯制的职业教育。不论是高级中学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接受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学技能,还将学会做人。
记得当年初中一个李家山村的女同学,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高中,去武汉读中职,十多年过去后,目前是深圳一家美容院的老板,超过千万的资产了。我想如果当初没有去武汉中职学习一技之长,或许很难有今天的产业,起码不会那么顺利。所以家乡的学生和家长们,不要拿成绩不优秀当借口,关键是是否有继续接受中职和高职教育的决心和勇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起码能有谋生的一技之长。在中考后这个十字路口,外出务工很容易,困难的是学生和家长们,是否有勇气和魄力作出正确的人生抉择。
(三)关于理科和文科
近年来高考政策又回归统一的趋势,3+1+2的高考模式被各省采用。这种高考模式表面上是取消文理分科,发挥学生特长,实质还是要学生在文科(历史)和理科(物理)之间二选一,而且这种模式在高中第一学年内就要做出选择,这是继中考之后面临的第二个十字路口。大趋势是学霸们都选择了理科(物理),成绩一般的学生们都选择了文科(历史);而且男生大部分选择了理科(物理),文科(历史)班级女生偏多。这是极度不科学的,而且发挥不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国内的市场经济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很多行业还是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这种经济形态决定了市场极度需求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而经济社会还未达到高度发达的阶段,经管类偏文科的人才一直不温不火。整个社会的形态决定了市场的需求,而高等教育的体制是严重滞后市场经济的,大学只管培养人才,不管就业和适应市场经济。造成了目前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而偏文科类的人才一直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给高中的学生们敲响了警钟,而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缺乏对理科和文科的正确认识,草率地选择了本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文科或理科。
曾经记得大学招生时,很多偏文科的专业是招收理科生的,比如法律、新闻学、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而绝大部门的理科专业不招收文科学生的,比如工科类、理科类、医学类,这类专业占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个人并不是歧视历史类的文科,而是从教育部列出的红牌专业,以及各种高校的就业率数据来看,偏文科的专业就业率比理科差很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一趋势很难改变。所以,学生和家长一定要从大局出发,理性地看待文科和理科分科的问题,不管选择了什么,终归要接受市场的检验。邓爷爷说的对,不论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高中分科,不论文科还是理科,就业是唯一的标准。
关于高中选科的问题,身边的例子太多太多。总结一句话,理科方向可以轻松转到文科方向,但是文科方向基本不能转到理科方向。儿时的同学学了文科的新闻学专业,现在从事地产广告,我相信如果当年选择了理科,其实他可以做的更好。还有邻居学弟当年本来是学理科的,大学专业是偏文科的会计。包括我自己,大学是纯工科自动化专业,现在转行成了偏文科的法律行业。近年来,还有很多家乡的学生们因各种原因还是读了文科,我就建议他们大学去学会计,这个烂大街的专业起码不愁就业问题。
(四)关于大学、专业和就业
高考的体制是公平的,有利于选拔人才。但是高考的制度存在弊端,那就是让家长和学生们去挑大学选专业,特别是农村的学生们,缺乏对大学和专业的正确认识,普遍都是盲人摸象,尤其是在信息相对封闭的前些年。记得十年前,大学专业分的非常细,看到密密麻麻的专业名称,学生们只能看专业名称猜内容,看哪个好听就选哪个。另一方面,对大学也是明显的倾向,北京、上海、沿海城市和一线城市才是首选。但是国内的市场经济和国内的地域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上文说的一样,不管挑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就业是唯一的标准。现在城市遍地都是大学生,如果你没有根正苗红的大学和专业优势,你又有多少竞争优势呢?

北京大学正门
首先是大学重要还是专业重要,这个问题或许存在较多争议,但是在我看来,这是最没争议的选择题,肯定是专业重要。虽然我不苟同别人说的中国就两种大学,一种是清华北大,另一种是其他大学。但是我要说是除非像清华北大武大华科这种985类型的高校,其他大学的区别真的不太大,区别大的反而是大学的专业,不同的专业在大学里的待遇天壤之别,选一个好大学还不如挑一个好专业。或许不同的大学的文化和氛围是有差异的,但是当你走进象牙塔才发现,不同的专业在大学参差不齐,重点专业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从大学的专业配置来看,比如西北工业大学的三航专业,不仅有院士级别的教师授课,更有更优质的人脉和资源支撑,学生根本不愁就业。三峡大学的水利工程专业,毕业前就会被预定。从就业市场来看,目前和一些同行交流如何招聘人才,众多的简历中第一眼看的就是专业,专业不对口没有一丁点机会,在专业对口的基础上,才会去看看该应聘者的工作经历。今年有一则新闻比较轰动,浙江的一位考生放弃清华的机会,选择哈工大的航天专业,我相信这以后是常态,不仅是学生个性和特长的体现,更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专业才是一名学生以后立足市场的吃饭家伙。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
农村学生和家长普遍对大学和专业认知不足,身边的例子太多太多。记忆犹新的是高中一位同班同学理科女生,她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还有河海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华中农业大学的会计专业,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些学生都是没有选择到该大学的优势专业,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才的浪费。还有一些学生赶时髦挑选了一些比较“高大上”的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至少在我们那一代的学生中,男生挑选电信专业,女生挑选国贸专业,这种选择遍地都是。结果是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转行了,现在发现电子信息工程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典型的四不像专业之一,市场上根本没有很多对口的行业。
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评估的是一流大学和一流专业,这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告诉公众,哪些是优势高校,哪些是高校的优势专业。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在顶层设计上开始引导学生去选择优势专业,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这对学霸们是个好消息,学霸们可以明目张胆地挑一流大学的一流专业,一流专业不仅有更高的保研率,更有优质的市场口碑,未来就业的路顺风顺水。对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专业也同样重要,一旦选择了不合适的专业,未来在就业市场就悲剧了。大学只是学生未来之路上的一个驿站,专业才真正决定了学生的未来走向。
在选大学和专业之间,个人推荐了选专业,那么究竟选择哪些专业呢?现在的信息非常发达,我想家长和学生都能查得到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就业红牌专业,这些都是一个大的方向,告诉你尽量避免去踩到红牌专业。以理科为例,计算机类、电子类、通信类都是热门专业,这主要是和国内的互联网和通信产业非常发达有关,华为、小米、BAT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人才需求巨大,不用担心就业问题。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分数去抢一些热门专业,还有一些通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比如机械类,这是一个通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各行各业都接受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还有一些细分行业内通用性较强的专业,比如:自动化类、电气工程类、金融类、会计类等,避免进入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轨的专业:生物类、化学类、工商管理类。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语言类、经管类的专业一直都是就业的老大难,比如历史专业的学生除了教育行业很难有其他的就业机会了。会计学虽然是一个烂大街的专业,但是和机械类专业一样值得推荐,起码的就业不成问题,而且最关键的是就业面广,基本能通吃经管类行业。公共管理、经济学、财政学等理论性很强的专业,除了考研,就业非常困难。最后说一下细分行业医学和师范,这两个行业有其特殊性,一般都是单独招生,学生必须有兴趣才可以选择。但是根据经验来看,医学和师范不受农村学生欢迎,因为这两个行业基本都是得考研,尤其是医学类。虽然市场上一直不温不火,但是个人还是推荐学生和家长可以考虑,尤其是女生,毕竟这是一个相对稳定、安逸的行业。个人当年也差点学医去了,如果再选择一次,我会毫不犹豫地学医。十年前黄牛贩卖火车票,十年后黄牛贩卖医院的门诊号,14亿国人的终生健康全靠医生了。社会竞争的残酷性是学生和家长无法预估的,也只有学生真正进入社会走向市场后才能体会得到专业才是学生生存的基础。
最后说一下地域因素,地域因素对大学影响非常大,对学生的就业影响也非常大。去年爆出黑龙江鹤岗市每平方一千元的房价,这只是一个起点,今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受地理、环境、气候、经济多重因素的影响,北方经济每况愈下,南方经济逐渐蒸蒸日上。每年高校毕业生用脚说话,大部分都奔向了南方。之前看到过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留在北京的比例只有35%,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下降,反而深圳、上海的比例逐年上升,顶尖高校如此,普通高校也一样。我工作出差去过北京、深圳、广州、成都等地,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环境、经济等,感慨颇多,让无数学生梦寐以求的北京,已经不适合学生上学、工作了,反而南方城市的朝气更宜居。

苏州金鸡湖黄昏
报考大学和就业,不建议去北方,这里的北方,是秦岭淮河以北的西安、郑州、济南、北京、天津、东北,首选为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地,次选长江流域的南京、武汉、成都等地。这里要说三个点,首选为什么要东南飞,北方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气候环境等不如南方,当你习惯了南方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环境,突然进入北方整天灰蒙蒙的城市时,瞬间一刻也不想呆。其次是不建议去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推荐新一线或二三线城市,原因很简单,你没有足够的资本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安家。农村学生普遍家庭条件不太好,即使你是武大华科这些985的硕士,想要在一线城市安家立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家长可能觉得在北上广深一些城市工作是一件很体面的事,但是其中的酸楚只有学生自己明白。东南沿海的新一线城市或二三线城市,更宜居,更适合工作、生活。即使工作十年,能在上海、深圳买房的同学依然屈指可数,但每年还是有数以万计的学生来寻梦。更开放的市场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吸引了更多的学生,但是同样,更高的房价;没有家里的经济支持,若干年后依然在漂泊。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苏州园林雪景
最后,说点题外话,不管你读哪个大学,学哪个专业,终究要进入社会接受市场的挑选和社会的考验,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大学不是混日子的,是需要你上进求学的,尤其是农村学生,每一笔钱,都是家长的血汗钱,可以说,学生的求学之路,更像是家长的一部血泪史,珍惜吧,家长挣的每一分钱都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好多学生读的是民办大学,每年学费两万,更是要家长的命。这里建议学生利用寒暑假出来做一些社会实习,不为挣钱,就为让学生体验家长挣钱的艰辛和社会竞争的残酷。如果在大学期间不上进,无忧患意识,真正进入社会后和“三无人员”又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在逐年提高,和欧美国家一样,国内的优质资源和经济一样都在流向城市,包括教育资源。之前看到,清华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逐年下降,有人就感慨以后再无寒门学子。优质教育资源都流向城市,试问,农村学生的出路在哪里?而农村学生面临学生和家长的双重考验,只要一方犹豫,就有可能丧失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机会,这种局面的确很让人揪心。虽然国家的政策在倾斜,比如最近看到麻城市民营企业一对一帮扶贫困大学生的活动,这种形式很值得点赞,政府在努力,同样家长和学生更应该努力,珍惜机会,毕竟很多学生都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废话真多,也很啰嗦,最关键的是很多人不一定认同上述观点,不要紧,总归还是能帮助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哪怕仅仅一个。毕业十年的经历,告诫后辈们,希望家乡的学生们少走弯路,每个学生都能走出农村,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埋骨何须桑梓地,家祭无忘告乃翁。在外拼搏的乡亲们,不管你是何等的成功人士,请你们挤出一点点时间,关注一下生你养你的家乡,请你挤出一点点时间,重视下一代学生们的教育。

卢正家 
原 王家边村六组细湾(二斗半)31号
现 江苏苏州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专利经理
苏州欢迎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三文科: 学小语种? 选这30所特色大学, 毕业薪水过9千!
高考志愿: 20个“文理科”都可以选择的专业! 填报必备!
2019年全国大学热门专业排名前9名(文科 理科)
穷人孩子学理科 富人孩子读文科-凤凰新闻
高中学理科,大一调剂到文科专业,每天很迷茫怎么办呢?
凭什么!大学专业居然还有“鄙视链”?你的专业在哪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