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暮年时分燃起的青春烈火,杨纳切克


杨纳切克(Leos Janacek 1854-1928)

捷克文豪米兰·昆特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足具诺贝尔文学奖的含金量,却被美国导演菲利普·考夫曼拍成了一部充满煽情、肉欲的电影《布拉格之恋》,不过影片采用的配乐却不落俗套,扳回一城。到底是谁的音乐能如此力挽狂澜呢?他就是在捷克能与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鼎足而立的作曲大师——杨纳切克。杨纳切克虽然在学术圈受到好评,但不少爱乐人士却是通过这部电影才初次领略他的音乐情调。

平凡前半生

杨纳切克(Leos Janacek),1854年7月3日出生于摩拉维亚东边的小村庄Hukvaldy,父亲是穷教员,家里一共有十四个孩子,他排行第九。六岁曾在乡村音乐节唱歌,十一岁被送到古老的布尔诺(Brno)市区的修道院随作曲家兼合唱指挥Krizkovsky学习音乐。十四岁时为了完成父亲遗愿,拿到政府奖学金后,改入“皇家教育学院”接受师资培训。三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杨纳切克返回修道院学校任教席并担任合唱团副指挥。既然决定走音乐之路,杨纳切克深深感到更高级的文凭有多重要,便向学校请假一年,跟朋友借钱,赴首都布拉格的管风琴学校进修,将三年课程在一年内学完。返乡之后改任师范学校音乐老师兼“爱乐协会”音乐总监,此时他写出了一些并不突出的管风琴合唱曲,而其内心最大的愿望是成立自己的音乐学校。

1879年冬,尽管已经跟钢琴学生舒兹索娃(Zdenka Schulzova)小姐订婚,二十五岁的杨纳切克不顾未婚妻反对,又向学校请假一年,到莱比锡音乐院和维也纳音乐院游学。在维也纳,由于教授批评他的作品太过学院派,从而放弃文凭,拂袖而去……

二十七岁,同舒兹索娃结婚,婚后生活相当幸福。此后二十年,杨纳切克致力于民俗音乐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努力将布尔诺的音乐水平提升到布拉格的层次。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不算成熟,还没有发展出独立的音响。偶尔能听到的“Lachia舞”就是此时的作品,全曲六段,包括婚礼之舞、烟雾之舞、锯子之舞等,旋律大都由乡村采集而得。Lachia是他的故乡,粗率的Lachia方言中的短句也成为其音乐语法根源的一部分。

《耶奴发》的蜕变

杨纳切克作曲成就的转折点是四十多岁时着手创作的歌剧《耶奴发》(Jenufa ,子标题是“继女”),此剧根据Preissova的剧本谱写,讲述一个未婚先孕的女子,其母为了方便她另嫁他人,在她生育后将孩子杀死弃尸,虽然被发现,女主角耶奴发仍在真挚的情感中得到重生。此剧1904年在布尔诺首演大获成功。十二年后,有乐评家偶然听到小地方的歌手哼唱《耶奴发》的选段,印象深刻,向国家歌剧院总监推荐被拒,仍请这位歌手来到布拉格当着总监之面演唱,终获肯定。1916年5月26日,布拉格的首演成了杨纳切克(六十二岁时)踏上国际舞台的里程碑,不久之后欧洲至少半数歌剧院上演过此剧。

在上述十二年里,杨纳切克还有两部值得介绍的作品:其一是歌剧《Broucek先生的远足》——兼具浪漫、温情与苦涩的作品,描述主人翁先梦游月球,后来又漫游到十五世纪的胡塞特战争;其二是管弦乐曲《塔拉斯·布巴》(Taras Bulba)——1915年动笔、1918年完稿,1921年才首演,此曲描写哥隆克领袖以及两个儿子的故事:一个儿子Andri爱上敌国(波兰)少女,被父亲处死;另一个儿子Ostapov被敌人抓住、处死,变成民族英雄;后来领袖自己也被捕,处以钉刑,临刑前预言同胞们的未来荣耀。

卡米拉的出现

一战期间,食物短缺,杨纳切克结识一位友善的古董商人斯托索(David Stossl),得到食物供给的帮助。后来他投桃报李,运用影响力帮助斯托索避免被驱逐的厄运。1917年7月,杨纳切克首次见到斯托索的太太——卡米拉(Kamila),她年轻、漂亮、神经质,是带有吉普赛风情的犹太人。杨纳切克对卡米拉可谓一见钟情,从此神魂颠倒。尽管卡米拉对他的热情常常持以被动反映;但杨纳切克一生最伟大的作品,却由她而灵感如泉涌。他给卡米拉写信中说,“只要我的作品里有纯粹伤感的温暖、真诚或热情的爱,那灵感都来自你。”

1917年,杨纳切克动笔写连篇歌集《一个失踪男人的日记》,1919年完成。这套作品除了卡米拉给他的灵感之外,也受到报纸上登载一位农夫放弃财产和家庭,与吉普赛女郎私奔的真实事件影响。全曲二十二首,由男高音主唱,钢琴伴奏;其中有两首附带女生合唱团;有三首配女低音。不少音乐学者认为,这是杨纳切克音乐的最佳入门选择。

四部伟大歌剧

1919年-1921年,杨纳切克创作完成歌剧《卡恰·卡巴诺娃》(Katya Kabanova),该剧描写一位因婆婆专权,丈夫罹难、身背外遇的女子,最后因良心谴责,在暴风雨中投河自尽的故事。

1921年-1923年,杨纳切克创作出歌剧《孤独的小狐狸》(The Cunning Little Vixen),叙述林务官捕获一只雌狐狸,未及时射杀而逃逸;曾某学校老师误认为雌狐狸是他暗恋的爱人。后来雌狐狸跟雄狐狸结合,生下小狐狸,为了让孩子能吃到偷猎者带着的鸡,雌狐狸被射杀,还被制成皮手套赠给自己的女人。次年,林务官在森林里看到了酷似雌狐狸的小狐,隐喻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1923年-1925年,杨纳切克又完成了歌剧《马克罗普斯事件》(The Makropulos Affair),描述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女子,三百年间经过四次不同化身。药效到期时,决定不再服药,终于长眠而获得平静。杨纳切克暗喻只有确定的死亡才能给予生命美丽与意义。

1927年-1928年,杨纳切克完成了最后的歌剧《死屋笔记》(From the House of the Dead),此剧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改编,描写政治犯Gorjancikov被关在西伯利亚集中营,教小囚犯Alyeya读书识字。Alyeya在圣经里学到,人应该去爱他的敌人,此外还刻画了狱中难友的心路历程。最后典狱长要求Gorjancikov释怀曾经遭受的酷刑,男主角被释放之后,集中营又恢复了以往的苦难。此剧全部都是男演员,但小囚犯Alyeya经常由女高音反串。全剧充满创意,兼冰与火的特质。杨纳切克也是唯一一个将陀思妥耶夫斯基苦难的精神世界化成音乐的作曲家,在总谱上他提着一句话,“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上帝的火花。”

耳顺之年的青春

杨纳切克将内心对卡米拉的渴慕,用两首弦乐四重奏表达的最为隐射:《第一号弦乐四重奏》,1923年10月30日至11月7日完成,灵感来自托尔斯泰的小说《克罗采奏鸣曲》。杨纳切克将原著里“婚姻被诅咒是真实自然爱情的毁灭者”用音乐表达的十分贴切,电影《布拉格之恋》曾选用过此曲做配乐。

《第二号弦乐四重奏》,1928年1月29日至2月19日完成,此曲有子标题“亲密的信笺”;或者可以说成“情书”。杨纳切克作曲时的确也同卡米拉通信,他在信中写到,“第四乐章将反应我对你所感觉到的苦恼…”而第三乐章是作曲家自认为旋律写的最优美的乐段。

此外,1924年,七十岁的杨纳切克写完了他最愉快的作品《青春》(Mladi),这是部木管六重奏曲。此时作曲家的创作能力依然虎虎生风。

1926年,另有两部杰出作品问世,《小交响曲》(Sinfonietta)以及《斯拉夫弥撒》(Glagolitic Mass)。前者是为布拉格体育节创作的,献给捷克陆军。仅小号就动用了十一支,是作曲家向故乡布尔诺的致敬之作。后者管风琴扮演重要角色,杨纳切克采用教会杂志登载的礼拜仪式顺序书写,他以为“Glagolitic”这个单词是代表九世纪“古斯拉夫语”的意思,所以称此作品为“斯拉夫语弥撒”,其实这个单词指的是“字母”或者“字体”的意思。此曲对他来讲非常重要,而新鲜的音响也令人兴奋异常。

辞世与地位

1928年8月12日,杨纳切克因为帮忙寻找卡米拉失踪的十一岁儿子,在森林里呆太久,不幸感冒引发肺炎,在布拉格病史,享年74岁。

杨纳切克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全部依靠他最后二十几年中创作的作品所建立起来,这些作品都受到人内在生命与悲剧命运所激发创作而成,内涵深沉。英国学者威尔森(Colin Wilson)认为,如果用严肃的深度来检阅作曲家的伟大程度,杨纳切克应该是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

唱片介绍

杨纳切克的音乐录音我们介绍以下几种:

第一,《第一、二号弦乐四重奏》——加布里埃尔弦乐四重奏(Gabrieli String Quartet)、Decca430295-2,另附斯美塔那《第一号弦乐四重奏》(来自我的生活)。

第二,《一个失踪男人的日记》——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合唱团/独唱者,DG427312-2,另附《小交响曲》。

第三,《斯拉夫弥撒》——肯培(Rudolf Kempe)指挥皇家爱乐/合唱团/独唱者,名师K·E·Wilkinson录音,Decca 425624-2,另附阿巴多年轻时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小交响曲》。

第四,《塔拉斯·巴卡》——杜赫尼亚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Decca430204-2,另一曲是德沃夏克的《第六交响曲》。

第五,《耶奴发》——Soderstrom/马克拉斯指挥维也纳爱乐,Decca 414483-2(2CD),Gramophone唱片大奖,爱迪生唱片大奖得主,企鹅三星戴花的名盘。

此外如果想进一步探索杨纳切克作曲家私密的内心世界,别忘了聆听他的钢琴小品集——菲尔库兹尼独奏的CD(RCA60147-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歌剧魅影-布拉格大提琴四重奏
探究隐秘世界的音乐“魔法师”
【作曲家——亚纳切克小传】转自:亚纳切克天堂纪念馆
经典名曲:布拉格大提琴四重奏《歌剧魅影》
历史上的今天——1841年9月8日,捷克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出生
【特别推荐】大提琴四重奏《歌剧魅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