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本清源话渔梁

江西吉水人也,渔梁廖氏二十八世,庄公直系二十一世孙。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踏入渔梁村,至今已满四十个年头。这四十余年来,从渔梁、到宁都、到河南、再到全国,从庄公、到崇德公、再到河南叔安公,用胡迎建老师的话来说:“多年来孜孜不倦,爬梳于故纸堆中。廖族之人事,遂能了若指掌。”感谢胡老师誉言。

              ——廖幹忠 

                                 20224月于厦门

正本清源话渔

内容点评

本文对渔梁廖氏祖源、基祖、世系、蕃衍、谱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判,实属不易!大作形成不易,史料翔实不易,资料来之不易,遍访收集不易,斟酌考证不易,辛劳奔波不易,实乃幹忠会长心血之作。纵观本文,共有五节,其统编正文标题颇具吸引力,带有权威性;后面四节,每节亦有小题,写法以先摆史料记载论述和出处,尔后加以归纳与结论,真相与缪误鉴别分明,极具说服力!

                          —— 渔梁廖盛清老师 

渔梁,地处吉水县城东、恩江北岸,距吉水县城七公里,依江而居,背靠中华(名)山,隔江瞭望则是蜿蜒起伏的山丘松林。站在中华名山上俯瞰渔梁村,犹如一个“竹木排”,排头朝东、排尾向西,好似停靠在恩江北岸边。这里!古时,吉水一故家,是庐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重要的陆路和黄金水道处 ;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进军赣西南,创建中央苏区,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扎营驻防,留下了红色足迹;今天,省道、国道、高速公路和京九铁路纵横交织,直达全国,堪称历史文化名村之典范!

一、沧海桑田一故家

渔梁,也称鱼梁,各有典故。渔梁,典自“授人以渔”,即“在县东二十里,里人设渔梁于此,以取渔,故名。”这就是“渔梁滩”、“渔梁”村的来历之一;而“鱼梁”则出自“锦鲤驮梁”的传说。虽然是传说,但“龙头鲤鱼身”的(木制)“梁托”是实在的。前人取“鱼梁”之名,也许有其深邃的寓意或愿景吧!正是“喜淮王古训恩江授渔长昌盛,欣御史遗祠锦鲤驮梁永瑞祥。”据考,古时的渔梁村,也叫渔梁堡,行政隶属折桂乡、二十三都。

】:

“渔梁”、“鱼梁”,字面都不错,都有它的典由!仅以“寓意”而言,“鱼梁”优于“渔梁”。“渔梁”,体现的是生态、原始的农耕村庄;“鱼梁”,反映的是官宦的簪缨家族;故“渔梁”,“文水一故家也。”“渔梁”与“鱼梁”,因立意的差别,其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家族思想及愿景,也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今人不必过于纠结,顺其自然就好! (廖幹忠语)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永丰人、状元刘绎曾撰文云:“恩江之水至乌江,属吉水。迤下二十里为渔梁,其流始大畅,又踰其道里之半,始入文江,汇于章贡。丰之苇杭者或上溯或下沿,咸必由之。而陆之毂击肩摩,胥道出此以渡而济。乌江为一小集,自()丰治至是五十里,过者必憩焉。考廖姓之盛,于前朝如恭敏,勋名震耀一时。厥后衣冠相继,世有闻人。近则科名渐不如昔,而士农商贾各安其业,旧德先畴,家声弗坠,依然文水一故家也。”

】:

 以上所引述的刘绎状元公之言,摘自其所作《吉水乌江廖老七十寿序》。

 “文水”,即吉水。

—☉ — — ◆ — — ☉—

传统的渔梁·廖氏庄公祠堂,始建于()成化年间(公元1470——1475年),坐北朝南,占地1200平方米,前后三栋、两大天井、三樘大门,九十九根大柱子,石鼓、石马、石羊、石鹿、石狮、石麒麟成双成对,八块较大的长方体石柱组成了一个碑林,堪称吉安第一;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廊前、堂内依次悬挂着“尚书第”(御赐)、“廖氏庄公祠”、“忠节堂”(御赐)牌匾,方圆百里难有第二;尤以“鱼梁”(梁托),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神奇的传说,不失为中华一绝。相传百年一遇的洪水都淹不到“忠节堂”。据百余岁廖周氏老孺人生前回忆:“连接祠堂上栋天井与中栋天井之间的地下涵洞里常有两只老金鸡带着无数小鸡在天井里时隐时现。如果族人遇见这种景象,就意味着渔梁村当年是风调雨顺、添丁进财、吉祥丰收。”

红色的渔梁·廖氏庄公祠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1930年夏起)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此驻防,红军将士在“忠节堂”内开会、举办活动,研究“打土豪,分田地”,开辟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建立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创建中央苏区和反“围剿”等事宜。1970年政府曾拨专款修缮林彪的故居和修建“红四军军部纪念馆”。

】:

1970年——19719月,吉水县革命委员会拨款到渔梁村建设“红四军在渔梁革命活动历史陈列馆和林彪旧居”,由当时插队在渔梁的上海知青担任讲解员。1971年“9.13”事件发生后停馆。其文史资料,县党史办、县档案馆可查。

今天的渔梁·廖氏庄公祠堂,历经倒塌、拆除、重建的巨大变化,更名为“渔梁·廖氏宗祠·桂兰堂”,正昂首挺立、雄姿勃发……

】:

渔梁古村,有廖氏宗祠和廖氏庄公祠。宗祠建在前,属家庙,为廖氏族人祭祀先祖及红白喜事之用;庄公祠造于后,属封官祠,是明成化帝为表彰廖庄公忠节勤政而拨专款建造的庙祠。宗祠坐南朝北,背靠恩江,面向中华(名)山,为今“村文化活动中心”所在地;庄公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70——1475年)坐北朝南,背靠中华(名)山,门对恩江河流,廊前广场紧挨恩江河堤,这里既是重要的水路码头,也是(县)城东陆路的重要驿站。2021年度族人在庄公祠旧址改建成廖氏宗祠。

二、庄公声名耀千秋

廖庄,字安止,号东山,生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宣德五年(1430)庚戌进士,八年(1433)癸丑改庶士,历事六科;十年(1435)乙卯授刑部给事中。正统五年(1440年)庚申持节册封周王奉命赈灾陕西饥民多全活,正统八年(1443)癸亥与御史张骥同署大理寺,逾月授左寺丞;正统十一年(1446年)丙寅升南京大理寺少卿,逾二年(1448年.戊辰),被诬下诏狱,事白得释。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七月上疏代宗,请善待上皇、优待皇储,景帝阅未终疏,搁过一边;次年(1455年.乙亥)因母丧,赴京关给勘合,旨东角门朝见,触起景帝旧嫌,饬杖八十,谪定羌驿丞。天顺初(1457年.丁丑)召还,时母丧未终,复遭父丧,特予祭葬;命起复,仍官南京;五年(1461年)辛巳擢礼部右侍郎、阶嘉议大夫,七年(1463年)癸未调刑部,进通议大夫。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引咎请老,上不听,以奖大节,特升刑部左侍郎。逾年(1466年.丙戌)卒,赠尚书,谥恭敏。

廖庄自喻:“身不甚长,貌亦鄙野。居仁不能,守义不舍。其荣也,迁大理寺之卿;其辱也,受西门角之打。然忠心是在乎朝廷,故虚名遂闻于天下!”

明成化帝赠(圣)谕:“古人之学,将以行之,后人之学,徒以利为。公学之勤,始之幼龄,登科入仕,资以显荣。诏求直言,常谈何益?良药苦口,足以愈疾。亲亲一疏,辞严义正。人伦既厚,天顺其意。彼独何人,迎合从谀,闻公斯言,宁不愧悚!挺挺大节,谆谆升谕。赠官赐谥,式昭异世。”                    

据史籍载,朝廷曾为庄公在渔梁立“大节坊”、在二十三都立“进士坊”、“尚书坊”。因廖庄之荣,明(成化帝)(公元1466---1470年间)廷追封廖庄的爷爷(与贤)及廖庄的爸爸(孟素)为“刑部右侍郎”,还拨专款在渔梁建造了一个很大的祠堂——“廖氏庄公祠”,御赐“尚书第”、“忠节堂”匾额。

】:

庄公卒于(公元1466年)任上,“卒之日,无以为敛,众钱助其丧。”庄公清廉一生,逝世后才享有旌奖殊荣。

《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清·陈廷玉等撰)、《明史演义(第三十七回)(蔡东藩著)、《中国历代名人大辞典(献征目录.卷四六)(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廖氏通史》、《西江志》、《河州志》、《吉水县志》等史志书籍都对庄公的生平事迹作了记载。

     吉水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南(州)兴建“进士博物馆”,庄公尊享一席之荣。

】:

吉水县进士文化园,公元201710月开建,2020929日开园,院内设“进士博物馆”。

甘肃省定羌居民,为庄公“建祠立碑,'刻公小影’。”并把庄公的《自喻》刻于碑阴。

— ☉ — — ◆ — — ☉ —

《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宜念祖宗创业之艰难,思所以系属天下之人心,……赠尚书,谥恭敏。……吾无愧吾心而已。卒之日,无以为敛,众钱助其丧。”

】:

·陈廷玉等撰《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

《廖恭敏佚稿》·一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其劲节孤忠,足以震动一世。”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五 集部二十八 清·永瑢、纪昀主编

明赐进士嘉议大夫大理寺正卿兼经筵讲官薛瑄,因与庄公“同朝为官知其为人”,于景泰五年1454年)甲戌十二月撰《渔梁廖氏家谱序》。

明朝赐进士嘉议大夫资治尹南京礼部左侍郎章纶,因与庄公“生同志,死同传”之故,于天顺四年(1460)庚辰十一月撰《渔梁廖氏家谱序》。

明朝赐进士朝议大夫南京国子祭酒前翰林院侍讲同修国史兼经筵讲官吴节字兴俭,因与庄公“'同年’考取进士”之故,于天顺四年庚辰(1460年)十一月撰《渔梁廖氏家谱序》。

明朝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知制诰商辂为庄公撰写《墓志铭》,中议大夫太僕侍卿直文渊阁余谦书丹,奉正大夫礼部郎中吴谦篆盖。

 明朝李茂撰《送廖翰林庄归省》:“琐闱几载侍清光,褒勅荣膺返故乡;双佩五更辞凤阙,扁舟两月到渔梁;紫泥照户鸾廻影,彩服趋庭雁列行;莫恋山家梧竹好,蚤期振彩向朝阳。”

 清咸丰辰明经进士、侯选训导廖鸿超公撰联:“知无不言中丞声明满天下,进必以道少卿正直抗当朝”。其下联正是赞颂庄公的刚正不阿。

《中国廖氏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978-7-219-10366-1“上册,第121页”,“明朝廖氏——落日余晖中的闪光”之章节,就庄公“倡节义于南宫”之美誉作了全面的叙述。

《百家姓书库.廖(家族文化)》李侨、张之花著,其中有联赞:“肇侯封于德庆,倡节义于南宫”。其下联即赞颂庄公的忠孝节义。

古代廖氏史籍载:(庄)公莅官,恪大理明允,志在复储位、扶纲常,致以死谏,杖谪不恤,均此移孝作忠之心,以抒其成仁取义之素,而无负读书中秘夙志。

古代廖氏史籍载:世彩堂双峰书院至今不朽!明则有大理寺少卿讳庄者,剳请景帝笃亲亲之道,忤旨被谪,恬不介意,后起给事中,风节凛然。他如!孝行名高,忠烈册着,与夫仙姿落落,卓绝一时,著述彰彰,显耀当时者,不一而足。

     庄公裔孙幹忠,撰联以敬仰:北郭文章光辉四海,南宫节义美誉千秋。

】:

上联赞“廖氏文化先驱”东汉的扶公,下联颂明朝“忠孝廉臣”之庄公。

三、源远根深追崇德

()梁廖氏祖源,《自叙》

渔梁,吉水一故家也!

明朝天顺四年(公元1460)岁次庚辰冬月望日,庄公撰《渔梁廖氏家谱引》:

按廖氏在高辛时,有国曰飂,其君名叔安,子孙因以为氏。又曰文王之子伯廖,封于湖南其嗣以字命族,然其详不可考。汉有北郭先生,蜀有廖立,其裔也。唐天宝之乱,廖氏避地散处不一。五代时,马氏据湖南略地,得廖氏欲尽杀之。或曰:马得廖当肥遂释而用之,如光图是也。然宗族多居江南,若处州其一也。其后有曰:子璋居处州之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五代汉隐帝时,仕为镇国大将军,生子八人,第七子希岩仕宋为吉州刺史,今吉之廖多其裔也。希岩生子七人,第七子仲荣,至道年间来居赣之虔化县即今之宁都也。仲荣生七子,长子德崇任抚州之宜黄令,德崇生子三人,长子文宥,居宁都之上麻田,咸平二年卒,立新安寺,以为时享所。文宥生子六人,第五子锡,娶谢氏,景祐三年迁抚州乐安之芳草。锡生子四人,宋元丰八年,长子良器徙吉水之木栅,次子良材迁吉水之老山,第三子居于新干,第四子仍居芳草。南宋时,木栅之裔,曰:盈,徙居渔梁,是为渔梁始祖。木栅以上至子璋世系,明者,以有老山谱也。木栅以下至于渔梁谱,遭兵焚,故世系莫详焉;惟盈以下,详其世系者,有渔梁之代图,又祖父相传之审也。夫因生以赐姓,因氏以命族,其来尚矣。然生乎今世,而欲考姓氏于千载之以上,亦已难矣。故吾谱必自盈始者,谨其所知者耳。昔苏老泉作《苏氏谱引》,曰:“观吾之谱,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盖以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如途人,然其初,则出一人也。夫知期初之出于一人,宁不油然兴孝悌之心,而相亲、相爱、且保、且恤哉。”老泉之言不诬矣!吾作是谱,廖氏而知期初之出于一人,以兴起其孝悌,不至亲如途人者,则贤矣!或否焉?非吾族属也!谱当出之廖氏子孙,其尚勉之!其尚勉之!

明天顺四年1460岁次庚辰冬月望日  

                           嗣孙庄谨识

】:

 原载《西江志》卷一百八十六·艺文(三十八——三十九)和《渔梁廖氏族谱》。

 本序文,断句:廖幹忠,校审:王水根。

以上之庄公《谱引》,给后世主要传达了六个方面的信息:

1.廖氏祖源。

“按廖氏在高辛时,有国曰飂,其君名叔安,子孙因以为氏。又曰文王之子伯廖,封于湖南其嗣以字命族,然其详不可考。汉有北郭先生,蜀有廖立,其裔也。唐天宝之乱,廖氏避地散处不一。”

2.廖氏先祖,从浙江松阳到江西庐陵(吉水、新干、万安)的迁徙过程。

“然宗族多居江南,若处州其一也。其后有曰:子璋居处州之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五代汉隐帝时,仕为镇国大将军,生子八人,第七子希岩仕宋为吉州刺史,今吉之廖多其裔也。希岩生子七人,第七子仲荣,至道年间来居赣之虔化县即今之宁都也。仲荣生七子,长子德崇任抚州之宜黄令,德崇生子三人,长子文宥,居宁都之上麻田,咸平二年卒,立新安寺,以为时享所。文宥生子六人,第五子锡,娶谢氏,景祐三年迁抚州乐安之芳草。锡生子四人,宋元丰八年,长子良器徙吉水之木栅,次子良材迁吉水之老山,第三子居于新干,第四子仍居芳草。”

其世系连贯图子璋——希岩——仲荣——德崇——文宥————(字辈)——

3.渔梁廖氏祖源。

“南宋时,木栅之裔,曰:盈,徙居渔梁,是为渔梁初祖。”

4.渔梁廖氏族谱,曾遭兵焚。

“木栅以下至于渔梁谱遭兵焚,故世系莫详焉。”

5.渔梁廖氏祖源,以老山谱为准。

“木栅以上至子璋世系,明者,以有老山谱也。”

6.“祖源”叙述,可能存异。

“然生乎今世,而欲考姓氏于千载之以上,亦已难矣。”

】:

江西省,兴国县:竹坝、高兴、桐江;永丰县:西山、南坑、茶园楚溪、凹子背、均村泮溪、隆坪、里溪、敖园、埠头桐林坊;泰和县:上模、水槎;赣县:马坑、新圹、坛头湖田垅;万安县:高潭口、弹前、社子背、大窝子、荷树凹等二十三地(公元1996年冬月)联修族谱,载明了“希岩、仲荣、德崇、文宥、锡”五公的出处与情形:

宁都崇德公传兰阶、兰芝、兰得三子。兰芝生子三:长光禄、次光尧、三光景。光禄公,字德崇,任抚州宜黄县令,后升任汀州节度使,生子二:长德超、次德迁。德迁公生友程、友麓。友麓公生希岩。希岩公,字昌岐,任吉州刺史,后升工部尚书,生十子:宽、仲荣、金、全、璋、紫、绶、钦、显、銮。仲荣公,南宋兵部尚书,生子三:长子元崇,次子、三子外徙未详。元崇公,字承德,号光程,任瑞金校尉,生子三:长志兴,次文世,三文英。志兴公、字文宥、号道南、抚州宜黄令,居宁都上麻田户居东一里桃枝八甲,生子六:长、次、三、四、六子未详,五子名十一郎、字锡。公,娶谢氏,景祐三年迁抚州乐安之芳草,生子四:长良器徙吉水之渔梁;次子良材徙吉水之老山;三子良栋徙新干之长排,今五云(万安)之城北皂镇即其裔也;四子良玉仍居抚州之芳草,生子三:长巨卿、次名卿、三硕卿。名卿公因官泰邑,而家于城西。……各肇基业,虽支分派别,固实共本同源以下是“光禄”位下之嗣孙也。

其世系连贯图——兰芝——光禄(德崇)——德迁——友麓——昌岐(希岩——仲荣——元崇(光程)——志兴(文宥)——锡——(字辈)——

认为:以上之载,把光禄、光尧公两个支系的子孙错记乱接,还以讹传讹!正印证庄公之言:“然生乎今世,而欲考姓氏于千载之以上,亦已难矣。”

 查宁都廖氏族谱载:昌歧公,六承事、字昌歧,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丁卯,任兴国县令,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庚辰受封礼部尚书;配万氏、朱氏、杨氏,生十子:廖宽、廖荣、廖金、廖全、廖璋、廖紫、廖绶、廖钦、廖显、廖銮。

 锡公,即邦锡公。宁都、芳草、老上谱皆证明,邦锡公,是“光尧——德隐——友福——昌信——善(信房)——元季”公的后裔。

 据闻,今有乐安邦善公后裔(△△),续修邦公世系谱时,将“希岩、仲荣、德崇、文宥”四位加在了邦善公之上,以满足“邦善……昌信”公“一代'25至30年’”的需要,真是不嫌乱矣。

《老山廖氏族谱》等史料,叙“渔梁祖源”

经查看,

1.宁都县石上镇招江村廖氏“崇德——兰芝——光尧......昌信”公世系《谱》;

2.吉水县(邦善公)老山(郁寰堂)、醪桥(翰溪)廖氏等多村廖氏“崇德——兰芝——光尧......昌信.....邦善”公世系《谱》;

3.吉水县(邦锡公)老山(远源堂)、白水(木栅)、白沙(正伦堂)等村廖氏“崇德——兰芝——光尧......昌信.....邦锡”公世系《谱》;

得出,“邦锡世系.渔梁支系”的来源,如下:

七十九世 崇德公生兰阶、兰芝、兰得;   八十世 兰芝公生光禄、光尧、光景;

】:

 崇德公,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庚子中明径(相当于进士)登第,授江西虔化县令。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壬子擢升宣州刺史。

兰芝公,唐高宗总章元年(668)戊辰中进士。

八十一世 光尧公生德宏、德隐、德忠;   八十二世 德隐公生友福、友祯;

】:

 光尧公,唐景龙元年(707)丁未登进士,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庚戌任兵部侍郎。

 德隐公,赠通谏大夫。

八十三世 友福公生昌信;   八十四世 昌信公生安(仁房)、寿(义房)、宣(礼房)、春(智房)、善(信房)

】:

昌信公,唐懿宗咸通元年(公元860)庚辰受封户部尚书,是位活了103岁的老寿星。

八十五世 (信房)生元季;   八十六世 元季公生邦善、邦锡。

八十七世 邦善公,崇德公九世孙,善堪舆,于宋乾兴元年壬戌(公元1022年),由赣州市宁都县麻田迁徙抚州市乐安县金竹乡芳草村象形下居住。

八十七世 邦锡公,崇德公九世孙,字履规,善词赋、以忠厚传家,生宋天禧元年丁巳(公元1017年)三月二十二卯时,于宋景佑三年丙子(公元1036年),由宁都县麻田迁入乐安芳草象形下居住;后见芳草人烟稠密、住基窄隘,遂于宋熙宁六年(1073)癸丑迁移吉水三十一都(今之螺田镇)鹰嘴岭下老山村居住,是为老山始迁之祖;至若芳草产业原是邦善公子孙照管;殁宋元符戊寅(公元1098年)十月初十日申时,葬永丰县二十六都人形;配谢氏生子四:良器、良才、良升、良位。长子良器公,迁徙本邑之木栅;次子良才公,居老山;三子良升公,迁徙至新干县长排居住;四子良位公,后返居芳草。

八十八世 良才公,崇德公十世孙,居老山。邑庠生,名珏、行念四郎,宋皇佑元年己丑(公元1049年)二月十三日巳时生,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公元1131年)十月殁,葬三十四都伏舡形戌山辰向,配张氏生子七:会诚、会昌、会武、会云、会明、会龙、会高。

八十九世 会昌公,崇德公十一世孙,生子五:道志、道南、道吉、道挥、道进。

九十世 道南公,崇德公十二世孙,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己丑七月生生子盈,父子迁徙本邑折桂乡(今之乌江镇)渔梁村立基。

】:

 九十一世(渔梁二世)盈公的出生年限,大约在宋绍兴初年即公元1133年前后。

 道南公、盈公(父子)立基渔梁的年限,估约在宋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前后一段时间里。

与渔梁廖氏祖源有瓜葛的宗族

1.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白水镇木栅村(今下车村)、螺田镇老山村(源远堂)

庄公曰:“锡生子四人,宋元丰八年,长子良器徙吉水之木栅,次子良材迁吉水之老山,……”“南宋时,木栅之裔,曰'盈’,徙居渔梁,是为渔梁初祖。”“木栅以下至于渔梁谱遭兵焚,故世系莫详焉。”“木栅以上至子璋世系,明者,以有老山谱也。”

庄公上面所言,传递了两个信息:木栅之裔盈,为渔梁初祖;渔梁祖源,以老山谱为准。

老山谱告知:渔梁肇祖是道南公,不是盈公,盈公是道南公之子。道南是良才公之孙,不是良器公之孙,准确的说,是良器公的侄孙。

】:

① 据(今)吉水县白水镇下车村《廖氏族谱》载:“邦锡公由抚乐芳草迁吉折之老山,其子良器于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由老山木栅徙居下车,……” 良器公,邦锡公之长子,宋景佑三年丙子(公元1036年)五月十六日辰时生,宋建中一年辛巳(公元1101年)八月初九日未时殁,葬本都六家车盘龙形、坐东向西,配吴氏、继配张氏,生子三:大邦、大国、大贤。”

 查下车村《廖氏族谱》世系,从二世起,历“大、世、居、希、君、仁、彦、龙、钦、可”十代字辈,均无与“渔梁”、“盈”、“庄”有关的资料记载。显见,渔梁的祖源不在木栅。

③ 今下车村尚存“木栅世家”(古)牌坊。木栅或许就是下车,仰或“老山”与“下车”之间还有一个“木栅”,只是时间久远,难以考证了。

2.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长排村、峡江县鹏溪村。

(1)97世廖凝公,字熙绩,行六,号南岳先生,唐僖宗中和二年壬寅(公元882年)四月初八寅生,宋太祖乾德二年甲子(公元964年) 十月十九日亥殁, 享年八十三岁。与夫人卢氏魏氏仝葬新余崇敖乡崇信里璜头岭。(唐时属岭南道,即今广东连平县),善讽吟有学行,十岁咏白诗,人咸敬异,后与兄廖融同隐湖南衡山南岳三年。仕南唐间,授彭泽令,迁连州刺史,唐乱,弃官不仕,归隐嵩山,採地于新余璜头岭之原。娶卢、魏二氏,生三子:廖康早逝、廖应、廖庸。

(2)98世应公、庸公,以流随水言之,分上下院派,应公为下院派,庸公为上院派,两院子孙蕃衍昌盛,断自南岳以下,凡十有四世,分十一派,若嵩山、罗湖、莲花、魁步数世之间。

—— 廖应公,由嵩山分罗湖、莲花。现居住在汀溪、潭溪、凌溪、湘乡、娄底、嵩阳、长宣、万全、漕坑等村廖氏属下院派。

—— 廖庸公,由嵩山分绵山,绵山分社园,现居住在峡江县仁和、砚溪、戈坪、桐林、水边、金坪、福民等地廖氏属上院派。传至100世孙廖惟声,行四郎,官大理寺丞,生唐开元庚辰年(公元740年),殁建中辛酉年(公元781年),葬唐州桐柏山,娶胡氏,生四子:思撤、克顺、克让、克敏。101世思撤公幼子廖德义,于宋治平四年(公元1064年),由嵩山徙居长排土库门首桂花树下,是年克让公的儿子思忠、思明也徙居于此,三公实为“排溪”始祖。相兴各祖,其祖而分房别派,散处四邑,共计23门,均系凝公嫡派。越传105世廷杰公、106世绍祖公、清杰公、俊杰公、安显公编列五派。即:廷杰派、绍祖派、清杰派、俊杰派,安显派。五派支分世系:廖廷杰,生三子:六益、六德、六行,支分坊牌为分房始祖,坊牌即为廷杰公派;廖绍祖,生六子:坤、仲仪、颜高、德安、孟芳、季芳。五子无传,长子坤支分土库、田螺、狮门、新屋、桥头、乌骥、塘边、店内、孙坊、何林;次子仲仪公支分塾源口;三子颜高公支分老屋、对门、腰湖、横峰;四子德安公支分鹏溪;幼子季芳公支分吉水渔梁;悉为“绍祖公派”。

】:

上述所提,第97世廖凝公出生于公元882年,第100世廖惟声公出生于公元740年,第102世廖德义公出生于公元1064年。显然记述有误,也不符合社会规律。

 据新余廖文斌宗贤来信言:……凝公回故里数年后,卒葬新喻县北璜缑岭下(南阳),即图山村北坑家族墓地(1984年墓地已毁),享寿83岁(谱记864——945年,又据954年一道皇诰,推拟在870——960年间生卒),身生三子:长甲(娶新喻宋氏,公早亡无嗣)、次应、三庸。凝公次子应公,后徙本邑东南之嵩山村居,(依河水流势)号下院(地处现姚圩镇西南与南安乡交界处);三子庸公,后徙本邑东南之罗湖村居,(依河水流势)号上院(位处现罗坊镇西南之绵山处),两村地相距20里许。

 显见,新余、峡江、新干等地的(凝公后裔)族谱记录,也存在不小的差异。

又“砚溪镇鹏溪村廖姓”载:廖溪隐、廖渭隐兄弟,于宋庆元间由新干长排徙居舍园,斯时原名双溪,因改造时,适有鸟若鹏,搏风而至,更名鹏溪,为鹏溪基祖,鹏溪支。后廖渭隐由鹏溪分居吉水县渔梁村。”

(3)峡江廖氏资料载:“廖庄,(生卒不详),仁和官田土库人。明宣德(公元1430登林震榜。”及《长排建修通津桥记》:“……,余与长排之廖同宗,名庄、字安止,祖籍鹏溪,迁居吉水,今南京刑部侍郎、素乐道人善,故喜为之记。明成化元年乙酉洪岁十二月(1465)赐进士出身南京刑部侍郎崇愚弟庄谨题”

】:

“廖庄,(生卒不详),仁和官田土库人。”这个记录,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不过“余与长排之廖同宗,……”这句话,倒是道出了祖上确有之渊源,而不是所谓的“攀附”关系。

从以上峡江史料来看,吉水渔梁廖氏祖源,则是来自峡江县廖氏“绍祖公派”。

但实际上,吉水县渔梁的祖源,是来自吉水县老山,(老山廖氏的祖源来自宁都),并非来源于峡江县鹏溪。不过,老山廖氏肇基祖邦锡公的第三个儿子良升公,由老山迁徙新干县长排;而峡江县廖氏凝公系史料,也资证与吉水渔梁廖氏及廖庄公有关联,这说明两者之间确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这种关系的历史线索无从考证罢了。

3.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匡坊嘉会堂。

     庄公于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为本邑(今吉安市)万安县城北廖氏修谱,作《原叙》:

“……子璋家浙之处州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仕后五代汉隐帝,为镇国大将军,生子八人,第七子希岩仕宋为吉州刺史,今吉之廖多其裔也。希岩生子七人,第七子仲荣,至道年间,居赣之虔化令,即今之宁都也。仲荣生子七人,第三子光程任虔之瑞金尉。光程生子七人,长曰德崇,任抚州之宜黄令。德崇生子三人,长子文宥,居宁都之上麻田,咸平二年卒,立新安寺,以为时养所。文宥生子六人,第五子名曰锡,娶谢氏,景祐三年迁抚州乐安之芳草,生子四人,长良器徙吉水之渔梁,次子良材迁吉水之老山,三良栋居于新淦之长簰,四良玉仍居抚州之芳草。今蕃衍五云者,若城北、若皂镇、若汉夏,近城为乡,在乡为里,派衍各一处,要皆良栋、良玉之裔也。……”

其世系连贯图:子璋——希岩——仲荣——光程——德崇——文宥————良(字辈——

】:

(1) 吉水渔梁:其世系连贯图:子璋——希岩——仲荣——德崇——文宥——锡——良字辈——

(2) 万安城北:其世系连贯图:子璋——希岩——仲荣——光程——德崇——文宥——锡——良字辈——

(3)虔(州)庐(陵)二十三地联修:其世系连贯图:——兰芝——光禄德崇——德迁——友麓——昌岐希岩——仲荣——元崇光程——志兴文宥——锡——良字辈——

(4)通过对“吉水渔梁谱、万安城北谱、'泰和.万安.永丰.兴国’二十三地联修谱”之先祖世系的比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都存在以讹传讹的问题。

(5)吉水老山《廖氏族谱》载:邦锡公,妣谢氏,生子四:良器、良才、良升、良位。万安城北《廖氏族谱》载:邦锡公,娶谢氏,生子四:良器、良才、良栋、良玉。良升与良栋,良位与良玉,又是一字之差,当以老山谱为准。

    4.广东省河源市上郭廖氏

4.1 河源市上郭廖氏的历史资讯与分析

(1)河源廖氏望族也,出汝南之后世,为江西赣州府兴国县衣锦乡六十二都三僚人,此则昉于唐僖宗里儇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也。祖讳国玉者,擅地理之术、洪武己酉,客游邑之上莞,见山水风俗之厚,遂家之。恳田而耕,娶妻育子。

—— 摘《河源廖氏族谱序》明嘉靖戊戌(公元1538年)冬十二月上浣之吉

(2)《汝南原衍》(·咸丰十一年

江西兴国三僚廖氏世系:————以贤————

广东河源上郭廖氏祖源世系:————以文——国玉——仲义——智公……,(祖源自兴国三僚)

江西吉水渔梁廖氏祖源世系:————以和——————庄公……,(祖源自兴国三僚),

—— 摘《汝南原衍》(公元1985年.广东河源柳城廖氏銮喜、集旺等主编)

】:

《汝南原衍》(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版)载:一世昉公生以贤、以文、以和。以贤仍住(赣)兴国县衣锦乡;以文之子国玉(1344——1393年),擅地理之术,明洪武己酉(1369年),客由邑之上莞,见山水风俗之厚,遂家之。以和迁徙(赣)吉水县渔梁滩,五世孙庄,由庶吉除授刑部左侍郎,殁赠尚书、谥恭敏。

(3)昉公生于宋保祐四年(公元1256年),卒时间不详,葬虔州兴国衣锦乡方石岭虎形,坐西朝东,妣谢氏孺人,诰封一品夫人,生三子:以贤、以文、以和。

因为昉公世传以下以文、国玉、仲义、智公四代都是拿着罗盘……,游行山水的地理风水先生。

……至南宋昉公(公元1256年)……

—— 摘自廖△△《河源怀金里东门廖氏族谱》发书仪式致辞

4.2 江西宁都、乐安、吉水廖氏的历史资讯与分析

(1)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昌信公第五子信房之(长)孙邦善,看到该处(黄泥排)住户越来越少,即携子日昉(懂地理风水术)到处找迁居地址,行至乐安芳草地,见此处风水尚佳,即着手准备搬迁。至公元1136年邦善公率最后一批子孙离开了黄泥排,自此之后,再没有一户完整的廖家人前来此地居住。

—— 摘廖运堪《宁都廖氏崇德家族源流》(第90页)

(2)吉水县邦善公后裔谱载:79世崇德生兰阶、兰芝、兰得。80世兰芝生光禄、光尧、光景。81世光尧生德宏、德隐、德忠。82世德隐生友福、友祯。83世友福生昌信。84世昌信生安(仁房)、寿(义房)、宣(礼房)、春(智房)、善(信房)。85世(信房)生元季。86世元季生子二:邦善、邦锡。87世邦善,行复三郎,擅长风水堪舆术,于宋乾兴元年壬戌(公元1022年)由赣州市宁都县麻田迁徙抚州市乐安县金竹乡芳草村象形下居住,娶丁氏生子日昉。88世日昉,名聪、行念六郎,娶曾氏、生子三:元轩、端四郎、端六郎。89世元轩生仕兰。90世仕兰生光彻、大五郎、小六郎。91世光彻生仲德、四朝奉、正清卿。91世大五郎生德元(外出广东)。92世仲德生元宪。93世生廷干、廷器、廷俊、廷老。

(3)吉水县邦锡公后裔谱载:邦锡公,元季公次子,字履规,善词赋、生宋天禧元年(公元1017丁巳三月二十二卯时,于宋景佑三年1036丙子,由宁都县麻田(今之肖田乡黄泥排村)迁徙(抚州)乐安县芳草村象形下居住;后见芳草人烟稠密、住基窄隘,遂于宋熙宁六年1073癸丑遁迹(吉安)吉水县鹰嘴岭下老山,配谢氏,生子四:良器、良才、良升、良位。

】:

① 昉公,名字上的差异:河源谱称“昉”公,宁都、乐安、吉水谱称“日昉”公;

② 邦锡公,“从宁都迁徙芳草的时间”有差异:公元1136年(宜黄“仁房”谱),公元1036年(吉水“信房”谱)。宁都运堪会长认为:“各地宗族续谱时,一般会比较认真地对待本房的资料,而旁支(系)的资料就不要求那么精准了。”“我资料上所载之1136年,是我从'仁房’谱上摘抄的。'仁房’谱”在记录'信房’的资料时可能简略,而时间又近千年,可能有误。应该以'信房’自己的记录为准。”

③ 邦善公生辰不详,邦锡公生公元1017年,与日昉公是叔侄关系,由此推算,日昉公的出生年份应该在公元1050年前后。

④ 河源廖氏“昉”公的出生年份是公元1256年(河源廖△△宗贤提供的资讯),与宁都、乐安、吉水族谱资料提到的“日昉公”,从时间(年限)上来看好像没有什么交集,但从两者“上下几代都是……罗盘……的地理风水先生”这一点来看,加之与吉水廖庄公的关联,应该说宁都、乐安、吉水、河源所谈到的(日)昉是有历史渊源的,况且上面所述的时间(年份)本来各地就有差异,不排除某一地方有传讹的现象。

⑤ 前面已经论证过,“吉水渔梁廖氏的祖源,来自吉水县老山”,故来自兴国三僚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4.3 江西兴国三僚廖氏的历史资讯与分析

(1)廖氏堪舆理论体系,在宁都初步形成。

三僚派·昌复公(支)世系:——光禄——德迁——友麓——昌复——明公——十九郎——,(迁兴国县三僚)

三僚派·昌岐公(支)世系:——光禄——德迁——友麓——昌岐————三郎(三传)——通公——克谦————,(迁兴国县三僚)

三僚派·昌信公(支)世系:——光尧——德隐——友福——昌信……禄舍——,(迁兴国县三僚)

抚乐芳草·昌信公(支)世系:——光尧——德隐——友福——昌信——(信房——元季——[邦善——日昉]——,(迁乐安县芳草)

—— 廖运堪《宁都廖氏崇德家族源流》、《中国廖氏通史(宁都篇)》

】:

① 据宁都谱传:三僚派·昌复公(支)世系:十九郎公,是宁都崇德公第8世孙。三僚派·昌岐公(支)世系:邦公,是宁都崇德公第11世孙。三僚派·昌信公(支)世系:禄舍公,是宁都昌信公第14世孙,是崇德公第19世孙。

② 据“'三僚开基祖之一’邦公”之后裔书生宗贤来信所云,则与宁都之述又有不同之传载:

83友麓公任兴国县令,妣刘氏赖氏生子三:昌岐(礼部尙书),昌復(工部尙书),昌盛(户部尚书)。

84世昌復,系友麓公次子,妣夫人周氏生子:明。

85公,任興州府知,三僚开基祖之一,妣夫人周氏生子二:禄舍、壽舍。

84世昌岐公,系友麓公长子,行四 承事,封礼部尚书,妣夫人万氏生二子:宽、荣,继夫人朱氏生子四:金、全、璋、紫,继夫人杨氏生子四:绶、厥、显、銮(武昌太守)。

85世銮公,妣夫人谢氏生子三:三郎、四郎、五郎。

86世三郎通春秋三传号好古轩,乡人称廖三传,妣曾氏生通。

87世通公,字絜矩,精仆杨阴阳术,奉旨授大唐都监,夫人陈氏生子三:长克敬、次克诚、(讳瑀、号伯禹、又号平庵居士,通仆都监,杨筠松青乌字言遂精一具术,别号:金精,)三克谦。

88世克谦公妣李氏黎氏生子五:十八郎、十九郎(邦)、二十郎、二十一郎、二十二郎。

89十九郎公,名,妣罗氏、严氏,由宁都湖坊营里迁居兴国三僚,为三僚开基祖之一。(当今堪舆泰斗、百岁寿翁厚基宗长为邦公之后裔。)

三僚大宗祠“墩睦堂”为“友麓”公祠,明公和邦公的共同祖宗。

 廖清涛教授来信指出,“87世通公,……夫人曾氏生子三:长克敬、次克纯(讳瑀,……别号:金精仙人,)三克谦。”克诚(兴国谱称呼),克纯(宁都谱称呼),一字之差!还待后续考证。

(2)廖氏堪舆理论体系,在三僚发扬光大,并成为中国廖氏传统文化的先进代表。

廖氏堪舆理论与技术,自唐朝起世代传承,成为中国廖氏传统文化的金字招牌,规划“十三陵、故宫及五个朝代的皇宫皇陵”,均被载入国家历史。唐朝到清朝有五个朝代的皇帝先后钦封廖金精、廖禹、廖均卿、廖文政、廖炳、廖绍定等十三人为堪舆国师;唐朝到民国期间,堪舆明师三十四人。

当今世界堪舆泰斗、当代堪舆明师、御封国师世家的直系后裔第二十九代传人、百岁老宗长厚基家中,至今尚保存完好的(古)《廖氏族谱》。

综述:河源市廖△△宗贤“《河源怀金里东门廖氏族谱》发书仪式致辞”所言:“昉公先朝祖应接81世光禄房系88世廖克纯即廖瑀宗支。”其证据非常不充分,道理也十分牵强。

】:

据廖△△宗贤提供,河源廖氏先祖“昉”公的出生年份是公元1256年,也就是南宋宝祐四年。经比对,应该是宁都崇德公第101112世孙。既为三僚堪舆明师,“葬虔州兴国衣锦乡方石岭虎形,坐西朝东,妣谢氏孺人,诰封一品夫人,生三子:以贤、以文、以和。”其身世不凡,不至于三僚廖氏族谱会遗漏,如上述唐朝以来国师、明师的大名都有记录在案。

宁都“堪舆理论体系”构成者之一的“邦善——日昉”父子,因不属于“堪舆三僚派”,故被历史遗忘,倒是事实。

5.江西省吉安县永和南山廖氏

(1)祖源。

湖广光化县古巷廖氏源流总图汇:阳(显宦)——良木(名士)——巍兰——(进士位、至知州)——大任(大守)————遇春、逢春(兄弟题名)————懋修——公佐(布正)————梦龙——殿拨——长灿(巡抚)——谋道(进士、副总)——亮诺(副总)——鸿儒(知府)——若元——月郎(谕教)——德徽(进士御史)——孔昭(进士御史)——宗懿——帝锡(训导)——步堂(运官)——丕臣——斯羽(进士知府升六部总政)——志坦——兆兰——重器(守府)——(察院)——广载——(隐士、名士)——君仰(公卿)——大璞——思明(知县)——大川(翰林学士)——万镒——鹏万(解元)——纯甫——于陵——仲求——如钟——开榜(进士)——调声(主簿)——邦珍——登云——必柔——协韶——受性——(尚书)——佩玉(廪贡,肇基庐陵南山)

】:

这个祖源,有别于宁都、老山、渔梁《廖氏族谱》。余也是第一次所见到。

(2)肇基祖。

佩玉公,庄公三子,字篆珂、号璨三,专治易经,邑庠生补廪贡元,宋祥兴二年己卯(公元1279)三月二十八日丑时生,殁失考,葬本里倒地纱帽形坐西向东。娶陈氏,生殁葬失考;继曾氏,宋德佑二年丙子(公元1277)四月初十日巳时生,殁失考,同葬夫畔,生子二:怀瑾、怀瑜。怀瑾生子茂,子茂生以德,以德生盛才、巨才,盛才生克配,克配生子三:其椿(长房祖)、其杞(二房祖)、其枢(三房祖)

佩玉公,乃吉水渔梁廪贡,设教庐陵永和欧阳氏族,闲游至南山,见其地舆灵秀足肇基业,后因卜居于斯而立籍焉。

】:

庄公,渔梁八世,公元1403—1466年,官至刑部左侍郎,赠尚书,谥恭敏。(官方文献载)

佩玉公,庄公三子,生公元1279年。子(佩玉)比父(庄)早125年出生,这样的记载是不能成立的。

佩玉公,“自元至治三年癸亥(公元1323年)由吉水渔梁偕陈、曾二氏同迁居庐陵永二都南山立籍焉。”佩玉公,在庄公未出生的81年前,就迁徙庐陵南山立籍,这样的记载是不能成立的。

(3)蕃衍。

自佩玉公(一世)起计,至2014年正月初一日已发展到35世。

】:

据粗略了解,渔梁村从肇基祖一世起计至2014年正月初一日已发展到27世,其中庄公为渔梁8世;尚若永二都南山基祖为庄公之三子,则属渔梁9世,原则上永二都南山总世系应少于渔梁8世,也就是说南山廖氏自佩玉公起应该在20代左右,而南山廖氏已经发展到35世,比渔梁多了15代,显然悬殊太大。

(4)谱序。

《湖广光化县古巷廖氏兼庐陵永和永二都南山源流考》,赐进士出身,……文江解缙拜撰,皇明嘉靖三十二年癸丑(公元1553年)冬月。

】:

解缙,(公元1369—1415年),洪武十二年进士,明朝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解缙逝世后139年(即公元1553年),不可能为南山廖氏撰写源流考,显然记述有误。

综述:永和南山《廖氏族谱》所述的“祖源、基祖、世系、蕃衍、谱序”五个方面,与宁都、老山、渔梁《廖氏族谱》之所载,差异特别大。

6.江西省信丰县.县城南门城下廖氏

万安县枧头镇枫林村与赣州府信丰县.县城南门城下合修《廖氏族谱》,其中载明“信丰县.县城南门城下廖氏”为吉水渔梁庄公之后裔,其“渔梁一世盈公至七世庄公以下……世系”,

与余目前掌握的渔梁古籍资料相符,而且有往下繁衍的世系代数及内容。无独有偶,前两年广东河源廖来欢宗贤在河源某微信群上收集到(上述)“渔梁一世盈公至七世庄公以下(两、三代)世系”,这说明渔梁廖氏(庄公)后裔早已往赣南方向繁衍发展了,只是具体的分布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

盈公,实为渔梁二世;庄公,实为渔梁八世。

)渔梁廖氏,源远流长

庄公曰:渔梁祖源,“……明者,以有老山谱也。”

1.老山·德邦堂祖源。

——崇德——兰芝——光尧——德隐——友福——昌信——(信房)——元季——

2.渔梁·桂兰堂世系。

90-1 

   ——善(信房)——元季——邦锡——良才——会昌—— 

道南

—— 会昌公次子

道南讳汉,字伯玉,行志三。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己丑七月生,殁葬未详,即渔梁始祖也;娶妻刘氏,生、殁、葬未详。生子一:盈。

91-2

   ——元——邦——良——会——道——

—— 道南公之子

公,渔梁二世。行百一,南宋时,自老山徙居渔梁,生、殁失考,葬本里墓聚。配李氏,生子一:重正。

第92-3世  ( 第93-4世 (福)  第94-5世

第95-6世 (  第96-7世 ( 

97-8  (      

     ——能(重)—— 永(福)——远(卿) ——绵(与)—— 长(孟)——

        

—— 孟素公次子

公,字安止,号东山,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生,宣德五年1430庚戌中进士,成化二年1466丙戌殁,赠“尚书”,谥“恭敏”。

第98-9世      第99-10世 鸿    第100-11世    第101-12世   

第102-13世    第103-14世 怀   第104-15世    第105-16世   

第106-17世    第107-18世    第108-19世    第109-21世   

第110-21世    第111-22世    第112-13世    第113-24世   

第114-25世    第115-26世    第116-27世  

117-28   

】:

幹忠,吉水县西园继志堂裔孙,为渔梁28世孙。

第118-29世    第119-30世   第120-31世    第121世-32   

第122-33世    第123-34世    第124世-35    第125-36世   

第126-37世    第127-38世    第128-39世    第129-40世   

第130-41世    第131-42世    第132-43世    第133-44世   

第134-45世    第135-46世    第136-47世    第137-48世   

第138-49世    第139-50世    第140-51世    第141-52世

第142-53世    第143-54世    第144-55世    第145-56世   

第146-57世    第147-59世    第148-60世    第149-61世   

第150-62世    第151-63世    第152-64世    第153-65世   

第154-66世    第155-67世    第156-68世    第157-69世  

第158-70世    第159-71世    第160-72世    第161-73世   

第162-74世    第163-75世    第164-76世    第165-77世   

第166-78世    第167-79世    第168-80世    第169-81世   

第170-82世    第171-83世    第172-84世    第173-85世   

第174-86世 耀   第175-87世    第176-88世    第177-89世   

第178-90世    第179-91世    第180-92世    第181-93世   

第182-94世    第183-95世    第184-96世    第185-97世   

第186-98世     第187-99世     第188-100世    第189-101世  

第190-102世    第191-103世    第192-104世     193-105世    

第194-106世   第195-107世    第196-108世    第197-109世   

第198-110世    第199-111世   第200-112世    第120-113世   

第202-114世    第203-115世    第204-116世   第205-117世   

第206-118世    第207-119世    第208-120世    第209-121世  

第210-122世    第211-123世   第212-124世   第213-125世   

第214-126世   第215-127世    第216-128世

】:

第(97——128)世行辈,由廖世赋老师、廖幹忠共同研究编著。

四、渔梁故家永光辉

1.祖源迁徙,寻踪迹。

从渔梁廖氏肇祖起,追根溯源,一朝一代,所走过的每一步脚印,……《中国廖氏通史》“第二章.廖氏播迁篇065-070页)”都作了详细描述。

2.源流世系,尊长幼。

从渔梁庄公起,共九十七世先祖,始于叔安公,每一代先祖赫赫在列,其生、殁、葬及婚配、子嗣,……《中国廖氏通史》“第三章.廖氏典型世系篇084-091页)”都作了详细记载。

3.音姿容止,播馨香。

著名国大师廖振南宗长精心勾画(绘制)“渔梁.桂兰堂”上系列祖像,共三十四位,其中:

正面像

渔梁·桂兰堂:廖兰公、廖宣力公、廖宣庆公、廖庄公、廖孟素公、廖孟良公、廖与贤公、廖盈公、廖道南公;

老山·德邦堂:廖邦锡公、廖邦善公;

宁都·崇德堂:廖元季公、廖昌信公、廖光景公、廖光尧公、廖光禄公、廖兰得公、廖兰芝公、廖兰阶公、廖崇德公;廖延春.延龄.延邦公、廖彦聰.彦光.彦邦公、廖子璋公、廖化公、廖扶公、廖伯高公;飂叔安公、颛顼帝、黄帝。

同时,聘请吉安瓷板画工艺名匠,煅制瓷板水墨画像。

专题艺术像

廖庄公“忠节”像、廖盈公“躬耕”像、廖崇德公“公正廉明”像、廖子璋公“出征”图像、廖化公“出征”图像、廖扶公“德教”图像。

】:

 廖振南大师,前后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廖氏名祖像赞集锦》的编绘,历尽辛苦,功德无量,名芳千秋!2021年期间,原本打算在画完这些祖像之后,去意大利看望儿子、女儿,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未能成行,不久生病住院义乌治疗,直至2022324日逝世,就再也没有回到他文成老家的那个画室!廖幹忠驱车前往大师老家吊唁,并赠联以缅怀:“犹师犹友犹相挹;共画共诗共致知。”

 吉水上车明馨堂肇祖廖信芳画像,吉水老山郁寰堂肇祖廖国奇公画像,赣州市上犹、崇仁廖统公像画像,同为廖振南大师手笔。

三十七位名祖画像,皆配有廖氏知名诗家、书法家,如:廖世赋、廖清涛、廖文斌、廖建梁、廖文伦、廖青林、廖盛明、廖改清、廖思勤等宗长撰写、挥毫的像赞诗。

如此盛举、盛况,百家姓氏难有第二!正如湖北鄂州廖世赋宗贤作《水调歌头·吉水渔梁堡》所云:

    吉水渔梁堡,正本已清源。

    名垂青史光耀,像赞集奇观。 

    祖系松阳迁徏,声望庄公彪炳, 

    脉络了其然。 

    进士尚书坊,族誉永流传。

    文犹茂,诗方雅,画非凡。

    和衷共济,挥洒墨宝出毫端。 

    凝聚宗亲智慧,追忆先贤足迹,

    乐此倍欣欢。 

    协力丰碑树,典籍绽霓环。

— ☉ —— ☉ — —  — — ☉—— ☉ —

】:

 历史资料

1.廖庄公的诗文

 崇桂示诸生

家住恩江江头上,轩窗幽绝面清流。浇愁须仗樽中酒,伴醉偏宜水际鸥。泉石烟霞供啸傲,功名富贵任沉浮。年来开说霜沾发,一饮还能一石不?

谒文天祥祠

丞相祠堂在富田,我来拜谒正残年。旧时节操存松柏,终古丘坟锁雾烟。宋主可怜奔向海,文山尤自耸擎天。大明为雪腥膻耻,留得孤忠百世传。

】:

以上庄公诗文,散佚于地方志及谱书中,由吉水县乌江镇滩头村李竹教老先生搜集。

2.吉安万安县竹山《廖氏族谱》谱序

庄公于天顺三年为万安县竹山廖氏修谱,作《原叙》;

粤稽廖氏之得姓,不一其说,究之世远,无徵详不可考。吾宗族多居江南,若滁州(注:应为“处州”,不是“滁州”。)其一也。其后有曰:子璋家浙之处州松阳县顺义乡诚信里,仕后五代汉隐帝,为镇国大将军,生子八人,第七子希岩仕宋为吉州刺史,今吉之廖多其裔也。希岩生子七人,第七子仲荣,至道年间居赣之虔化令,即今之宁都也。仲荣生子七人,第三子光程任虔之瑞金尉。光程生子七人,长曰德崇,任抚州之宜黄令。德崇生子三人,长子文宥,居宁都之上麻田,咸平二年卒,立新安寺,以为时养所。文宥生子六人,第五子名曰锡,娶谢氏,景祐三年迁抚州乐安之芳草,生子四人,长良器徙吉水之渔梁,次子良材迁吉水之老山,三良栋居于新淦之长簰,四良玉仍居抚州之芳草。今蕃衍五云者,若城北、若皂镇、若汉夏,近城为廂,在乡为里,派衍亦各一处,要皆良栋、良玉之裔也。独是地隔,则势涣,势涣则情离。若非谱牒以联属之,不几,同气至亲视如秦越乎!予闻之谱牒之作,原以别亲疏、序昭穆。非同宗而妄引之,嫌于滥收;实共祖而歧视之,失于刻薄。今观是谱,诚能“宗其宗而不杂他人之宗,祖其祖而不忘其出之祖。”吾故喜而为之引。至若子璋以前,概从其略者,缺所疑也。子璋以后,不厌其详者,述所知也。昔老苏作谱牒引,曰:“观于谱,而孝悌之心油然而生,此何谓哉!盖以一人相生相传,递而至于千百万人,原其初则出自一人也,知其初之出自一人,有不相亲相爱,油然兴起孝悌之心哉!”老泉之言,诚不诬矣!后之观是谱者,因流而溯其源,由支而探其本,将孝悌既尽,忠义自生,有不家声丕振而世业长存者,族之子孙尚其勉之!尚其勉之!

         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乙卯

          大理寺少卿宗人名庄谨识

】:

本序文,断句:廖幹忠,校审:王水根。

3.《长建通津桥记》(原载江西省《新干县志》)

庄公于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洪岁十二月为新干长排,作《长排建通津桥记》:

新干长排,距大江一望许,有溪当四方往来冲要,源远流深,人苦徒涉。正统间,里人尝舆梁以济之,顾未四三年,已不知其几更易。

天顺壬午岁,乡之诸君子相与谋曰:是水当涉者众,桥以木非悠久计,莫若以石易为。但功侈费奢,非一力所能就。且非得人以总司其事,则亦涣散无属,事不克济。于是佥以廖君孔蔓等为劝首,诣普安寺,请静极上人贮财总理,而远近施财助费者,举无吝色。不旬时间,获钱若干。乃命石工严石事,甃两傍以锢岸基,石二墩以破水势,作三拱以便流,自出水至转拱处,若干石重垒相贯如环而固拱,皆磡以石而平如砥。其高若千丈,其广若千尺。工始于天顺甲申之二月,讫于成化乙酉之十一月。焕然新洁,确然坚堆,非惟徒行者免于病涉,而车舆往来亦幢匕无虞矣。因题之曰:通津。

欲立石以记其实,故来京师征文于予。匕惟修桥梁以济涉,实王政之先务也,为有司者尚鲜克为,今诸君子与上人,既无禀禄食,又无言责寄,皆能捐己赀,罄己力,乐而为之,是可谓能为人所不能为也,可谓能积阴骘而足兆报于天也。嗟夫,天之于人,惠迪影响,昔人有编竹为桥以渡蚁者,尚获厚报,况今诸君子与上人,发财聚石为桥以济人,宁不有以获天之报乎?《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信不诬矣。故凡有功于是桥者,悉载其名氏于碑阴,以昭厥报,以垂不朽。

余与长㵺之廖同宗,名庄,字安止,家吉水,今南京刑部侍郎,素乐道人善,故喜为之记。

时维 明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洪岁十二月 吉旦

       赐进士出身南京刑部侍郎宗愚弟庄谨题

】: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古称:新淦县。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界埠镇长排村,古称:长㵺村。

 孔蔓:廖孔蔓(公历1404——1471年),长排廖氏康房第二十五世裔。

 通津:通津桥,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界埠镇长排村委窑前村窑前河上,今尚存,《新干县志》有记载。

本文由新干县廖佃儿宗贤、峡江县廖建江宗贤提供。

4.同治年间,状元刘绎为渔梁廖吉水乌江廖老七十寿序

恩江之水至乌江,属吉水。迤下二十里为渔梁,其流始大畅,又踰其道里之半,始入文江,汇于章贡。丰之苇杭者或上溯或下沿,咸必由之。而陆之毂击肩摩,胥道出此以渡而济。乌江为一小集,自丰治至是五十里,过者必憩焉。此余童时岁科试所常经之道也。

自官京师,由翰林乞假归养,不复作远游。惟白鹭青原当道以讲席见属,岁必五六次往返,如是者十余年。乌江有茶馆,每肩舆过,辄止饮于此。主人廖姓者,渐与稔,至则致殷勤焉。或日旰仆痡,恒假以下榻,为具蔬置酒,相与话桑麻,叙闾里疾苦。因知其族系渔梁云。

考廖姓之盛,于前朝如恭敏,勋名震耀一时。厥后衣冠相继,世有闻人。近则科名渐不如昔,而士农商贾各安其业,旧德先畴,家声弗坠,依然文水一故家也。自丙辰丁巳连年横遭寇乱,村落市集半付凋零。余以简书倥偬,驰驱郡省,每经行故道,辄不胜沧桑之感。过廖老,则茗烟冷寂,巢栖靡定。相见之下,慨然身世之遭,欷歔郑重,情意转殷。年来风尘稍远,牵萝补茅,重理故业。再宿其馆,而廖老亦渐老矣。问其年,与余齐岁,并知其竭貲助饷得邀奖。叙有子男五,长习骑射就试,次读书有成而不禄,叔季皆世农业。斯亦乡之长者已。今年秋,冢嗣因族谱方修,乞言以寿其老人,且藉以垂之家乘。

余方迁居在丰之巘山下,山口有瀑布曰“白水亹”。逶迤而入恩江。相传为渔梁廖姓山水初脉。是说也,吾未之信然。以余与廖老邂逅相觌,遂为东道之主人,作二十年交际,至是竟以翰墨为缘,将传之后世。知余有倾盖情,不可谓非山水之渊源为之作合也。于是乎为之序。

注】

清.同治六年(1867江西永丰人刘绎(状元公),是年七十岁,举家迁居在巘山下航陂村。为吉水乌江岸边一位开小茶馆的廖老七十寿辰作序。

 历史图片

1.吉水县.老山《廖氏族谱》“世系”页

[ 第十五世 ]

八十七世 邦锡公,生宋天禧元年丁巳(公元1017)三月二十二卯时,于宋景佑三年丙子(公元1036),由宁都县麻田迁入乐安芳草象形下居住;后见芳草人烟稠密、

住基窄隘,遂于宋熙宁六年(1073)癸丑迁移吉水三十一都(今之螺田镇)鹰嘴岭下老山村居住,是为老山始迁之祖;配谢氏生子四:良器、良才、良升、良位。长子良器公,迁徙本邑之木栅;次子良才公,居老山;三子良升公,迁徙至新干县长排居住;四子良位公,后返居芳草。

[ 第十六世 ]

八十八世 良才公,崇德公十世孙,居老山。邑庠生,名珏、行念四郎,宋皇佑元年己丑(公元1049)二月十三日巳时生,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公元1131)十月殁,葬三十四都伏舡形戌山辰向,配张氏生子七:会诚、会昌、会武、会云、会明、会龙、会高。

八十九世 会昌公,崇德公十一世孙,生子五:道志、道南、道吉、道挥、道进。

[ 第十七世 ]

九十世 道南公,崇德公十二世孙,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己丑七月生生子盈,父子迁徙本邑折桂乡(今之乌江镇)渔梁村立基。

】:

按宁都《廖氏族谱》排序,良器、良才、良升、良位公,位列崇德公系第88世。

2.吉水县.木栅“木栅世家·科第流芳”牌坊

[ 正面 ]

明朝天顺四年(公元1460)岁次庚辰冬月望日,庄公撰《渔梁廖氏家谱引》,其中有云:“南宋时,'木栅’之裔,曰'盈’,徙居渔梁,是为渔梁初祖。”

吉水县白水镇上车村委会下车自然村之村口处,于今尚存“木栅世家·科第流芳”牌坊,其牌坊正、背面分别镶嵌“科第流芳”()匾和“木栅世家”(青砖)匾,始建年份已无从考证。

据吉水县白水镇下车村《廖氏族谱》载:“邦锡公由抚乐芳草迁吉折之老山,其子良器于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由老山木栅徙居下车,……” 

从“下车”的“木栅世家”牌坊和《廖氏族谱》内容来看,古时的“木栅”,应该就是现今的“下车”;仰或“老山”与“下车”之间还有一个叫“木栅”的地方,只是时间久远,难以考证了。

[ 背面 ]

吉水县白水镇上车村委会下车自然村,“木栅世家·科第流芳”牌坊,背面镶嵌“木栅世家”(青砖)牌匾。

[ 背面 ]

“木栅世家·科第流芳”牌坊,背面全景图。地处吉水县白水镇上车村委会下车自然村之村口。

3.吉水县白水镇上车村委会下车自然村小组《廖氏族谱》页

[ 谱序.影印件 ]

邦锡公,于宋熙宁六年1073癸丑,由抚乐芳草迁吉折之老山,其子良器于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由老山木栅徙居下车,迁徙源流斯固记载之,不遑奚俟妄举。

】:

抚乐,指抚州乐安县;

吉折,指吉水县折桂乡。(历史上的“折桂乡”老山,即今之“螺田乡”老山村。)

4.吉水县白水镇上车自然村《廖氏族谱》页

[ 廖庄公画像.影印 ]

(摘录于上车《廖氏族谱》第二十二页,背面为廖庄公“自喻”)

八十七世 邦锡公,配谢氏生子四:良器、良才、良升、良位。八十八世 良才公,仍居老山,配张氏生子七:会诚、会昌、会武、会云、会明、会龙、会高。八十九世 会昌公,生子五:道志、道南、道吉、道挥、道进。九十世 道南公,由老山迁徙本邑折桂乡(今之乌江镇)渔梁村立基。庄公为道南公八世孙。九十世 公,生子二:信茂、信芳。长子信茂,仍居老山,(今“源远堂”之祖);次子信芳,迁居三十都花园(今白水镇上车村委会曾家车自然村)肇基。信芳公之裔禄中、禄明,后分徙到(一溪之隔的)上车村立基。

5.“渔梁”之由来

[ 渔梁 ]  

“渔梁”,古史籍载:“在县东二十里,里人设'渔梁’于此,以取渔,故名。”

6.吉水县.渔梁“廖氏庄公祠”.旧景

[ 廖氏庄公祠 ]

(一)

正门.外景

传统的渔梁·廖氏庄公祠堂,始建于()成化年间(公元1470——1475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坐北朝南,占地1200百平方面米,前后三栋、两大天井、三樘大门,九十九根大柱子,石鼓、石马、石羊、石鹿、石狮、石麒麟成双成对,八块较大的长方体石柱组成了一个碑林;廊前、堂内依次悬挂着“尚书第”“忠节堂”御赐牌匾。相传百年一遇的洪水都淹不到,“连接祠堂上栋天井与中栋天井之间的地下涵洞里常有两只老金鸡带着无数小鸡在天井里时隐时现。族人遇见这种景象,就意味着渔梁村当年是风调雨顺、添丁进才,吉祥丰收。”

红色的渔梁·廖氏庄公祠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此驻防,研究“打土豪、分田地”,创建中央苏区和反围剿等事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七十年代政府拨专款修缮,并授“红四军军部纪念馆”匾额。

后年久失修而倾塌,……

[ 廖氏庄公祠 ]

(二)

大门口及前厅

当年成化帝御赐的“尚书第”匾额,就悬挂于此处的“飞檐斗拱”牌()楼上。2008年3月1日拍摄此照片时,门墩、石鼓、柱子底座(石墩),亦然尚在。

[ 廖氏庄公祠 ]

(三)

中堂左边厅及天井前

旧景依稀可见,规模可想而知。非皇上御赐,哪有此等规格?

[ 廖氏庄公祠 ]

(四)

中堂.大厅

当年成化帝御赐的“忠节堂”匾额,就悬挂在“中堂.大厅”的中央上方。厅后有宝壁,与寝殿(后栋)区隔。

[ 廖氏庄公祠 ]

(五)

堂内.木结构

木雕工艺,叹为观止!各种吉祥图案,应有尽有,数不胜数。其“龙头鲤鱼身”梁托(木鱼),不失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绝!

7.吉水县.渔梁“廖氏庄公祠”梁托

[ 龙头鲤鱼身 ] 梁托木鱼

“鱼梁”,出自“锦鲤驮梁”之传说!“廖氏庄公祠”的栋梁之间都镶嵌着“龙头鲤鱼身”的“梁托”,其独特的构思、精湛的工艺和神奇的传说,不失为中华传统文化(今称非物质文化)之一绝。

相传当年修建庄公祠时,木匠活出了差错:“祠堂的大梁,不知是木匠下错了料,还是有人做了手足。大梁短了一尺二寸,撘不到墙上。”而上梁的时辰已定,一天半日又很能找到如此上好的杉树来做大梁。族人急得团团转,在一筹莫展时,突然有人想到“之前,袁州分宜严嵩相府有'鲤鱼’做'梁’的事。”顿受启发,连忙恳请木匠师雕制了多个“木鱼”,“各以口衔住大梁,然后又以木栓栓牢”,使这根不合格的“大梁”得以救活,还获得了“鱼梁”的美名。

据考,“廖氏庄公祠”属“封官祠”,庄公卒于(公元1466)任上,“卒之日,无以为敛,众裒钱助其丧。”明成化帝为表彰廖庄公忠节勤政特拨专款为其建造庙祠。始建于()成化年间(公元1470——1475年)。

8.吉水县.渔梁廖与贤公的御封史料

[ 廖与贤公.御封“刑部右侍郎”荣誉 ]

与贤公,讳宪,号贤乐,以孙庄贵,初封大理寺左少卿,后赠刑部右侍郎,世为吉水士族。生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丙寅九月二十七日,卒洪武二十九年(1396)丙子九月二十有二日,葬里东官庄坪。

】:

明永乐十一年(1413)岁次癸巳冬十一月朔月,前文林郎知广西平南县事欧乡张硕撰《明故处士廖公与贤墓碣铭》。

9.吉水县.渔梁廖孟素公的御封史料.影印件

[ 廖孟素公.御封“刑部右侍郎”荣誉 ] 

 

孟素渔梁六世,以子庄贵,累封南京大理寺左少卿,赠南京刑部右侍郎,娶妻某氏,封恭人、赠淑人;夫妇生、殁、葬及墓表均失考。生子二,次子庄,官至刑部左侍郎,赠尚书,谥恭敏。

10.吉水县.渔梁廖庄公.进士坊.影印件

[ 廖庄公.“进士”荣誉 ]

古史籍载:“'进士坊’,在二十三都为廖庄立。”

11.吉水县.渔梁廖庄公.尚书坊.影印件

[ 廖庄公.御封“尚书”荣誉 ]

 

古史籍载:“'尚书坊’,在二十三都为廖庄立。”

12.吉水县.渔梁廖庄公.大节坊.影印件

[ 廖庄公.御封“大节”荣誉 ]

古史籍载:“'大节坊’,在渔梁为廖庄立。”

13.吉水县.渔梁廖宣力公的御封史料

[ 廖宣力.御封荣誉 ]

宣力公,渔梁九世,县学生,荫宛平县主簿,吉水县历史明贤之一,生、殁、葬及墓表均失考。

14.吉水.渔梁廖氏族谱序

明朝天顺四年(公元1460)岁次庚辰冬月望日,庄公撰《渔梁廖氏家谱引》

(一)  

梁廖氏家谱引》

(二)

梁廖氏家谱引》

(三)

原载《西江志》卷一百八十六·艺文(三十八 -- 三十九)和《渔梁廖氏族谱》。

】:

《渔梁廖氏族谱》所录庄公《渔梁廖氏家谱引》,与《西江志》卷一百八十六·艺文(三十八 -- 三十九)所载庄公《渔梁廖氏族谱序》,个别处稍有差异。

15.万安.竹山廖氏族谱谱序

庄公于天顺三年(公元1459)为万安县竹山廖氏修谱,作《原叙》。

(一)

《原叙》

(二)

《原叙》

(三)

以上影印件,拍摄于万安县匡坊廖氏嘉会堂《廖氏族谱》。

16.吉水.渔梁廖盛源先贤信件

2002年10月23日,渔梁廖盛源先贤给幹忠回信。

幹忠同志:你关心家谱精神,值得廖氏子孙永远学习,我愿全力支持,争取早日找到渔梁廖氏族谱,以便延续下去。

最后敬祝你早日找到族谱!

                             盛源敬上

                             2002.10.23

】:

廖盛源先贤,吉安市吉州区原退休干部。

17.新干县.通津桥

庄公于成化元年(1465)乙酉洪岁十二月为新干长排,作《长㵺建通津桥记》:

[ 新干.通津桥 ]

通津桥,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界埠镇长排村委窑前村窑前河上。庄公作《长㵺建通津桥记》收入《新干县志》和新干县、峡江县《廖氏族谱》。

】:

“长排通津桥”照片,由峡江县廖建江宗贤提供。

[ 新干.通津桥 ]碑牌

“通津桥”碑牌,位于今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界埠镇长排村委窑前村窑前河边、通津桥头旁。

】:

“长排通津桥”照片,由峡江县廖建江宗贤提供。

18.宁都廖氏崇德公祠(神龛).邦锡公“神位牌”

[ 崇德堂九世祖邦锡公妣谢氏.神位牌 ]

2017年11月5日农历丁酉九月十七日,宁都“崇德堂”九世祖·吉水老山“德邦堂”肇祖.邦锡公妣谢氏神位牌,在宁都崇德公祠登龛坐堂。

据老山《廖氏族谱》载:

八十七世 邦锡公,崇德公九世孙,字履规,善词赋、以忠厚传家,生宋天禧元年丁巳(公元1017)三月二十二卯时,于宋景佑三年丙子(公元1036),由宁都县麻田迁入乐安芳草象形下居住;后见芳草人烟稠密、住基窄隘,遂于宋熙宁六年(1073)癸丑迁移吉水三十一都(今之螺田镇)鹰嘴岭下老山村居住,是为老山始迁之祖;至若芳草产业原是邦善公子孙照管;殁宋元符戊寅(公元1098)十月初十日申时,葬永丰县二十六都人形;配谢氏生子四:良器、良才、良升、良位。长子良器公,迁徙本邑之木栅;次子良才公,居老山;三子良升公,迁徙至新干县长排居住;四子良位公,后返居芳草。

八十八世 良才公,崇德公十世孙,居老山。邑庠生,名珏、行念四郎,宋皇佑元年己丑(公元1049)二月十三日巳时生,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公元1131)十月殁,葬三十四度伏舡形戌山辰向,配张氏生子七:会诚、会昌、会武、会云、会明、会龙、会高。

八十九世 会昌公,崇德公十一世孙,生子五:道志、道南、道吉、道挥、道进。

九十世 道南公,崇德公十二世孙,宋大观三年(公元1109)己丑七月生,生子盈,父子迁徙本邑折桂乡(今之乌江镇)渔梁村立基。

】:

由廖幹忠(西园继志堂)、廖武(上车明馨堂)、渔梁廖道湖.道金(渔梁桂兰堂)、廖辉泰(明馨堂后裔.居永丰)、廖守东(万安嘉会堂)等共同倡办……

[ 崇德堂九世祖邦锡公芳名 ]

刊碑立石

宁都崇德堂九世祖·吉水德邦堂肇祖邦锡公的大名,刊刻在宁都崇德公祠左墙壁的石碑上,排九世位,列于其兄邦善公之后。

19.吉水县.渔梁廖氏宗祠.今景

[ 廖氏宗祠 ]

公元2021年度,渔梁廖氏宗亲筹集资金,在“廖氏庄公祠”原址上,兴建“廖氏宗祠”,于年底竣工,实现了族人多年来的愿望!遗憾的事,封官祠(廖氏庄公祠)变成了家庙(廖氏宗祠),而渔梁廖氏宗祠旧址,今建成了村“文化活动”中心,为廖姓、庄姓共使用。

】:

今渔梁庄姓,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由广东省△△地陆续迁入而居。

20.吉水县西园廖氏继志堂,敬送渔梁“廖氏庄公祠”匾额

[ 祖德流芳 ]

                       (书法 廖文伦)

吉水县西园廖氏为庄公后裔,顾名“继志堂”。中庸曰:“孝者,善继人之志!”继志,为孝子之事也。“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由此而推,前人有是志而后人继之,后人有是志而后人又继之继之,绳绳永继不替矣!

2022年1月28日上午十世整,吉水县西园廖氏子嗣向渔梁廖氏庄公祠,敬献“祖德流芳”(红木)牌匾,以示不忘其先欤果尔!

】:

吉水县西园廖氏,今为青原区富滩镇辖地。村后有上万亩森林,原属明成化帝旌奖廖庄公的封地,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划归吉安地区(国有)青原山林科所。

21.广东河源柳城县廖氏国玉东山公祠·佰福堂敬送渔梁“廖氏庄公祠”匾额

[ 同根同源 ]

                          (书法 廖青林)

2022年1月28日上午十世整,广东河源柳城县廖氏国玉东山公祠管委会委托吉水(庄公后裔)幹忠宗亲,向渔梁“廖氏庄公祠”敬送“同根同源”匾额

】:

2020102日,吉水渔梁廖道湖、道金等宗亲一行,代表渔梁廖氏向广东河源柳城县廖氏“国玉东山公祠·佰福堂”落成(庆典),敬送“同根同源”匾额

广东河源柳城县廖氏国玉东山公祠与吉水县渔梁廖氏庄公祠之渊源,已是多朝多代的事情了,今人一如既往遵循之,实属难能可贵!

《汝南原衍》(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版)载:一世昉公生以贤、以文、以和。以文之子国玉(1344—1393年),擅地理之术,明洪武己酉(1369年),客由邑之上莞,见山水风俗之厚,遂家之。以和迁徙(赣)吉水县渔梁滩,五世孙庄,由庶吉除授刑部左侍郎,殁赠尚书、谥恭敏。国玉公之子智公(1397—1445年),字尚素,号东山。

从渔梁廖氏族谱资料了解到,庄公,号“东山”,祖父大名“与贤。”

“以贤”、“与贤”,一字之差!(或许是广东、江西两地方言的发音之别);“东山”、“东山”,同姓同字。凡此种种,的确给后人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

22.旅加华侨廖燕平、廖卓辉姐弟俩敬送渔梁“廖氏庄公祠”匾额

[ 枫叶之根 ]

 (书法 廖青林)

廖燕平、廖卓辉姐弟俩,系广东河源柳城县廖氏国玉东山公祠·佰福堂后裔,身在国外,心系祖国,根留华夏,风范千秋!

为重建吉水渔梁“廖氏庄公祠”乐捐伍万元人民币,后嗣永钦!

23.吉安廖氏宗亲代表在吉水渔梁桂兰堂前合影

票决吉安廖氏总祠建设地址

2013年11月3日,吉安廖氏宗亲会在吉水县醪桥镇翰溪村、乌江镇鱼梁村召开“吉安廖氏宗亲会会员代表大会及其理事会”,会议由翰溪村世德堂、渔梁村桂兰堂共同承办。上午的会议在翰溪村世德堂举行,全会通过了“吉安廖氏总祠建设地址选定办法”;下午组织与会人员实地了解、查看“吉安廖氏总祠”候选地“翰溪”、“东溪”、“渔梁”的地理、交通、环境等情况,于傍晚时间聚集在渔梁桂兰堂由全体代表票决“吉安廖氏总祠”建设地,临近投票时分,“东溪”、“翰溪”村代表突然提出不同意11月2日常务理事会临时会议确认的“吉安廖氏总祠建设地址选定办法(代表无记名投票)”,以致票决进程中断。后经各方反复协商,最后确认以全体代表举手表决的方式多数决议。东溪村获安福县代表一人支持,翰溪村获吉水县上枫山村代表一人支持,渔梁村获得其他与会代表的全部支持,但是东溪村、翰溪村的代表仍然不接受举手表决的结果,会议于当晚二十点结束。

赣州市龙南县廖氏宗亲会的光南、冠华、海容宗长,见证了会议全过程。

        ——摘自《吉安廖氏宗亲会十年风采(2005——2015)》

24.吉安廖氏宗亲代表在宁都廖氏崇德公祠前合影

吉安廖氏总祠在渔梁,是“天人合一”的愿望

2014年10月2日,在宁都“廖氏崇德公祠”敬献“崇文尚德”匾额暨拜祖大典上,干忠会长代表吉安廖氏宗亲会,向摆放在祖宗神台上的红木箱里装进了三个“锦囊”,就“吉安廖氏总祠”的建造地址,拜请崇德公裁定。在一系列规范、严密的古式礼仪之后,众宗亲代表推荐吉水县水南镇的茂城宗贤向崇德公恳请“锦囊”。茂城宗贤仰望祖宗,虔诚叩拜,然后走向祖宗神台并从红木箱内取出一“锦囊”,当场打开示众,锦帛上写着:“兴建吉安廖氏总祠的条件和时机都成熟,同意建在吉水县渔梁村。”霎时,众亲为之欢呼!一致认为:“吉安廖氏总祠”建在渔梁,是“天人合一”的愿望。

——摘自《吉安廖氏宗亲会十年风采(2005——2015)》

】:

锦囊一:“兴建吉安廖氏总祠的条件和时机都不成熟,建议暂时缓建,留待后续再议。”

锦囊二:“兴建吉安廖氏总祠的条件和时机都成熟,建议在吉水县渔梁村之外另寻地址建造。

锦囊三:“兴建吉安廖氏总祠的条件和时机都成熟,同意建在吉水县渔梁村。

25.吉水老山廖氏宗祠.今景

[ 老山.廖氏宗祠 ]

祠堂,是一个家族兴旺的象征!族之灵魂,精神命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末来。善于继承,家族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传承和发展的根基。家族祠堂文化是家族的精神支柱,是涵养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 广东河源 廖忠波

              2022.01.25

千年古村·老山

历史上的“老山”,隶属吉水县折桂乡三十一都。“老山”,分“上老山”、“下老山”两个自然村,廖氏处“下老山”。

廖氏邦锡公,宁都崇德公九世孙,字履规,善词赋、喜书画,以忠厚传家,生宋天禧元年丁巳(公元1017年)三月二十二卯时,于宋景佑三年丙子(公元1036年),由宁都县麻田迁入乐安芳草象形下居住;后见芳草人烟稠密、住基窄隘,遂于宋熙宁六年(1073)癸丑迁徙吉水三十一都(今之螺田镇)鹰嘴岭下老山村居住,立“德邦堂”,是为老山始迁之祖;至若芳草产业原是邦善公子孙照管;殁宋元符戊寅(公元1098年)十月初十日申时,葬永丰县二十六都人形;配谢氏生子四:良器、良才、良升、良位。长子良器公,迁徙本邑之木栅;次子良才公,居老山;三子良升公,迁徙至新干县长排居住;四子良位公,后返居芳草。

良才公,于老山繁衍生息,配张氏生子七:会诚、会昌、会武、会云、会明、会龙、会高,后嗣子孙兴建“远源”祠堂,领“楼前房”。

】:

邦锡公四世孙道南(公)携子(盈公)于宋绍兴年间(约公元1160年前后)由老山迁徙渔本邑渔梁定居。

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邦善公第二十三世孙“国奇”公再由芳草移居老山。后嗣子孙兴建“郁寰”祠堂,领“竹山房”。

若干年之后,两房子孙,一起兴建“元季公祠”,挂“诚饗堂”牌匾,尊“宁都八世'元季’公”为“共主”,承“武威郡”祀。迨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文革”运动且长久失修而倾塌。

2021年4月25日(农历壬寅三月十五日上午十时整),两房男丁集资,在“元季公祠”旧址,启动重建廖氏祠堂典仪,于年底竣成。次年4月4日(农历壬寅三月初四日午时)(中)大门上方位挂上“廖氏宗祠”大牌匾,并在厅堂“神龛”上方位挂上“德邦堂”大牌匾。又择于10月1日(农历壬寅九月初六日)举行“祖神位牌”登龛坐堂大典之仪。

祠堂牌匾额

“大夫第”(书法廖改青)、“廖氏宗祠”(书法廖文伦)“德邦堂”(书法廖青林)

祠堂楹联

一、祠堂廊前牌坊

1.中柱联(书法廖青林)

    唐河湛澈,松阳焕朗,清武号天下;

    虔化钟灵,芳草茂青,德邦名世间。

】:

(河南)唐河(湖阳),廖氏始祖“叔安公”的发祥地;(浙江)松阳,显祖“从宪”公的发祥地;(江西)虔化,显祖“崇德”公的发祥地;(抚州.乐安)芳草,名祖“邦善”公的发祥地、名祖“邦锡”公的栖息地。

 “清河郡”、“武威郡”,“邦善”、“邦锡”公的祖上郡望。

 由“崇德”公,“邦善”、“邦锡”公,进而衍义为“德邦堂”。

2.边柱联(书法廖青林)

绵延吉水源流远;

巍峨老山脉络长。

】:

 吉水,既喻水、也指县。

 老山,既喻山、也指村,“德邦堂”所在地。

二、祠堂门联

1.中大门(书法廖文伦)

祠绍宁都,“郁寰”同日月;

堂开吉水,“源远”共乾坤。

】:

古之“虔化”,今之“宁都”,县名,隶属赣州市。

 “源远”,指“源远堂”(“良才”公,分堂号)。“郁寰”,“郁寰堂”(“国奇”公分堂号)。今由两堂子孙共同出资,建造“德邦”祠堂。

2.左大门(书法廖文伦)

福善锡祺铭祖德;

忠良国柱耀宗功。

】:

上联,嵌“邦善”公之“善”、“邦锡”公之“锡”,以彰显祖德。

 下联,前嵌“邦锡”公之子——“良”字班辈;次嵌“邦善”公之裔孙——“国”字班辈,以颂扬崇德公(世系)历代文经武伟的丰功伟绩。

3.右大门(书法廖文伦)

孝忠节义传家久;

礼乐诗书继世长。

】:

“忠孝节义,诗书礼乐。”廖氏“德邦堂”的文化之“魂”。

三、堂内联

    1.上厅堂

(1)神龛位柱联(书法廖青林)

德重恩弘,衷怀先祖功名昭日月;

邦兴族望,寄意后昆贤孝续春秋。

(2)中柱联书法廖盛明)

敦族德行天下远;

睦亲邦衍世间长。

(3)前柱联(天井边.书法廖盛明)

德政廉风绳祖武,

邦祠浩气振声威。

】:

 上联“德政廉风”,指以廖祟德公为代表的廖氏历代官宦(公仆)其清正的官场文化。

 下联“邦祠浩气”,指廖氏祠堂浩气凛然,文经武纬,世代昭穆!    

2.下厅堂

(1)堂柱联(天井边.书法廖盛明)

德韵贤风春似锦;

邦祯瑞日气如虹。

(2)堂柱联(大门处.书法廖改清)

溯源追远汝南郡;

赡郁冠寰崇德堂。

】:

 上联,前嵌“远源”分堂号,次嵌廖氏追古老的郡号“汝南”。

 下联,前嵌“郁寰”分堂号,次嵌宁都廖氏崇德公祠“崇德堂”牌号。

 寓意: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精诚团结,不忘根本。

老山之福

老山祠堂重建和对联佳句,是幹忠会长倾心付出和精心构思而成,再则还有这么多(宗亲)书法家(高手),在幹忠会长的斡旋下挥亳泼墨,真是“妙笔生花,各有千秋,尽显风采!”可谓“老山之福”!老山祠堂楹联内容显现了氏族渊源流长和历史文化厚重感,加上众多的书法墨宝笔势,可见在宗祠内固然那种祠堂肃穆文化氛围中,但又不失其中蕴涵了一种灵气与勃勃生机在跳动,这是书法作品曼妙珍贵

                           —— 渔梁廖盛清                                                                    2022.01.17于上海

26.人道亲亲,不忘根本

邦善、邦锡公(神像)回归故里

这一“跪”,感动天地!这一“跪”,孝传千秋!

“忠孝节义”!廖氏“德邦堂”上——不朽的“文化魂”。

老山廖氏宗祠.建造启动典仪

百善孝为先 

        人道亲亲,不忘根本。念天地之悠悠,

        叹时空之邈冥。追往古而兴怀,眷故土以长思。

                                    —— 廖承良

邦锡公赞

青松翠柏隐祥云,此老当为不老身。

开卷能增才与智,扶芝可益气和神。

福灯照耀前方路,桃蜜流沾后世人。

 孙绕膝前馨满苑,一枝蕃衍九州春。 

                        廖建梁诗文 廖盛明书法

26.浙江廖思勤宗贤题.赣州廖盛明宗贤书,《正本清源话渔梁》付梓

赠幹忠宗贤

数载寻珍淌汗珠,几多往事著成书。

繁星闪烁铮鸣迹,彪炳族经千古途。

                     ——浙江丽水廖思勤 撰                                2020514

】:

全文最后由胡迎建教授总审定,幹忠谨深表感谢!

专家及宗贤简介

胡迎建

胡迎建,祖籍江西都昌,出生于江西星子。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赣鄱文化研究所所长,江西省国学研究会会长,江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西诗词》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兼职研究员,南昌大学特聘教授,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廖氏名祖像赞集锦》编委会总顾问。

王水根

   王水根,江西省吉水县人,研究员,考古学家,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先后担任吉安地区文化局副局长、江西省博物馆任副馆长。

廖世赋

廖世赋,湖北省鄂州市人,副研究员。曾任中共鄂州市华容区委书记、中共鄂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鄂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鄂州市档案局长、中共鄂州市党史办主任、中共鄂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鄂州市老年书画家协会副会长、鄂州市张裕钊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廖氏名祖像赞集锦》副主编。

廖运堪

江西省宁都县人,中国武警闽宁德支队原副政委。《中国廖氏通史》副主编,《中国廖氏通史》总编审组主要成员。江西宁都廖氏崇德公祠管委会会长。《廖氏名祖像赞集锦》编委会顾问。

廖清涛

江西省赣南师范大学副教授,赣南师范大学老年书画诗词协会会长,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赣南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赣州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赣州市老年书画协会常务理事,赣州市老年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苏区精神研究会会员,《中国廖氏通史》副主编,《中国廖氏通史》总编审组主要成员,广东《武威廖氏》副总编,《中国廖氏通书》编委,《中华百家姓氏诗选(廖氏卷)》编委。事迹载入《中国廖氏通书》、《中国当代高校教授大典》、《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宁都人物志》等。《廖氏名祖像赞集锦》副主编。

廖思勤

浙江省云和人,退休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月刊》会员,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丽水市诗联学会会员。云和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云和县民乐歌咏协会副会长、秘书长。《云和廖氏宗谱》编委会秘书长、副主编。《廖氏名祖像赞集锦》编委会顾问。

廖文斌

廖文斌,江西省新余市人,部队干部转业,企业中层正科职务,政工师。新余市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散曲社会员,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廖氏名祖像赞集锦》编委会顾问。

廖书生

廖书生,江西省兴国县人,当代堪舆名师,国师世家第30代传人,中观国学《堪舆文化》首席导师,被《中国堪舆》纪录片剧组聘请为首席堪舆顾问,为山西省五台山显通寺规划改造寺门等,亲临堪舆规划的百家姓祠堂占一半以上,足迹遍布国内外,名字载入《中华传统文化专家智库》、《大国传奇人物·国学珍藏版》等。

  

胡迎建教授(江西省社科院)  王水根研究员(江西省博物馆)

廖盛清老师(江西吉水渔梁)  廖运堪会长(江西宁都)

廖清涛教授(赣南师大)   廖世赋老师(湖北鄂州)   廖思勤老师(浙江丽水   

廖忠波宗长(广东河源)   廖文斌老师(江西新余)   廖盛明老师(江西宁都

廖文伦老师(四川射洪)   廖青林老师(江西崇林)   廖改清老师(湖北孝感

廖书生宗长(江西兴国)   廖建梁宗贤(福建清流)   廖守东宗长(江西万安)   

廖建江宗长(江西峡江)   廖佃儿宗贤(江西新干)

                                廖幹忠

                        于厦门市同安区思明园

                                 202252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桂之光
吉水为什么被誉为“状元之乡”?从地名可窥一斑
旅游在吉安: 千年庐陵 文脉传承 走进吉水进士文化园
江西省吉水县主要的铁路车站之一——吉水站
走进宁都廖氏崇德公祠
美丽宁都,我的家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