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挂钩帮扶整村推进 开发扶贫富民强村
挂钩帮扶整村推进  开发扶贫富民强村
 
张亚平


  江苏省姜堰市大伦镇东徐村位于姜堰市东南角,地处黄桥革命老区,辖16个村民小组,704户农户,农业人口2032人,劳动力1017人,耕地面积1968亩。三年前,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因村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来源而成为有名的经济薄弱村。自2004年全市挂钩帮扶活动开展以来,东徐村巧借全市挂钩帮扶工作东风,与挂钩帮扶的市纪委一道,立足村情实际,共谋发展大计,以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施设问题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工作为抓手壮大发展村级经济,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东徐村先后被评为姜堰市“文明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村”、大伦镇“三个文明建设工作先进村”、“招商引资工作先进村”, 2005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96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 13 万元,一跃成为大伦镇的经济发展强村。

(一)深入调研,切实谋划帮扶思路

2004年,根据市委安排,市纪委(监察局)挂钩帮扶大伦镇经济薄弱村东徐村。为了准确把握被帮扶村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挂钩扶贫开发工作,姜堰市纪委(监察局)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东徐村,通过座谈调研和蹲点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东徐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等基础设施情况、发展优势和薄弱环节等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会同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确立了近、中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帮助制定了“东徐村经济发展十年远景规划”和以“双增双改(即村级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增加、生产条件改善、生活条件改善)”为目标的“东徐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明确从2004年起,每年帮助村落实1个增收发展项目或兴办一个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使村域经济总量年增长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实现村级收入增加,达到或超过3万元,农民收入增加,达到所在镇平均水平。扶持村完成危桥、险桥改造任务,完成通村公路建设任务,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大病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5%以上,实现生产条件改善,生活条件改善。

(二)夯实基础,着力构建发展平台

要得富,先修路。东徐村地处大伦的西北角,地理位置相对较偏,几年前村内无一条象样的道路,群众行路难,真是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尤其是下雨天,群众更是怨声载道,路都难走,更别谈招引项目,引来投资,发展经济。市纪委(监察局)与东徐村结成帮扶对子后,恰逢全省统一部署镇村公路建设工作。市纪委(监察局)和东徐村两委会抢抓机遇,结合东徐村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及早规划、部署,及时安排、启动,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长4公里、宽3.5米、厚16公分的通村水泥道路建设任务。在完成通村道路建设的基础上,市纪委(监察局)一鼓着气,会同东徐村进一步明确了村组道路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围绕组组通大道的目标先后投资10余万元,以提高道路技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为重点,使骨干通道基本实现了水泥硬质化;以提高村组道路通达深度和广度、扩展完善村内道路网络为目标,修建了干线道路,形成了村内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初步搭建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帮扶单位又帮助该村疏浚主干河道1200米,建设水利泵站3座,有效改善水利环境,提高了农田灌溉能力,为东徐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及村容村貌的改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有效打破了制约该村发展的诸多“瓶颈”。

(三)招引项目,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经济薄弱村经济之所以薄弱 ,低收入农户收入之所以上不去 ,关键在于缺乏具有支撑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项目 ,通过引进财源、税源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带动当地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才能从根本上脱贫致富。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当市委明确市纪委(监察局)和东徐村结成帮扶对子后,双方单位领导在充分调研后就很快得出这样的共识:挂钩帮扶必须抓住招引项目这个关键,牵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市纪委(监察局)领导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放弃节假日,与村干部一道千方百计寻求信息,走南闯北跟踪洽谈。当得知本村一能人在外地准备投资办厂时,他们多次上门,以亲情、乡情、诚心和耐心打动老乡,拍板承诺帮助解决具体问题,2004年引进外来资金500多万元,兴办了泰州中纤管道设备有限公司,2005年正式投产,年纳税销售1000多万元,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100多人。发展经济,引进项目,必须有良好的载体的做支撑。近几年来,他们通过单位挤一点,职工捐一点,社会筹一点等办法,先后筹措资金30.8万元,新建标准厂房一幢,同时修缮东徐村原有厂房,对外出租;协调6.8万元安装变压器一台,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条件。去年该村厂房出租等各项租金收入达13万余元。

(四)多措并举,帮扶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在帮扶东徐村发展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同进 ,为了进一步提高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水平 ,促进早日脱贫致富 。市纪委(监察局)的41名工作人员每人挂钩帮扶东徐村的1户纯农户(贫困户),通过扶志、扶技、扶项目、扶实事等措施,围绕“511”帮扶目标(即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每户有1个二、三产业或规模种养业项目,输出或转移1个劳动力,最终纯收入达到或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并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帮扶。参加帮扶的市纪委(监察局)工作人员,立足农户实际,以当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帮扶农户发展家庭养殖业,有31个家庭形成了规模养殖,稳步增加了农民收入。市纪委栾立平书记帮扶的刘兴圣家庭蛋鸡养殖规模达到2000只,年收入达到4万元,随着家庭经济的发展,该户先后翻建了楼房,娶了儿媳,全家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市级机关工作人员还利用他们社会关系多、信息来源广等优势想方设法帮助贫困农户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转移(输出),先后有260人掌握了致富技能,输出富余劳动力149人,使他们加入了城市建设大军的行列,每个劳动力年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小农生活,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改善了生活质量,彻底走出了生活的低谷。据调查统计,2005年,市纪委(监察局)41名工作人员首轮挂钩帮扶的41户纯农户(贫困户),年人均增加纯收入880元,对照“511”目标,有20户实现脱贫目标,脱贫率达48.8%,年均脱贫率达24.4%

几年来 ,姜堰市通过市四套班子领导牵头挂钩帮扶经济薄弱镇 ,市级机关单位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 ,市(镇)机关所有工作人员挂钩帮扶低收入农户的“三级联动”帮扶 ,有效地推动了经济薄弱镇、村的整体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完善考核,把经济薄弱镇、村的扶贫开发工作继续深入健康地向前推进,谱写富民强镇、富民强村新篇章。

200612月《中国扶贫与就业》杂志第24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绝不允许对扶贫救助资金“揩油”
广东省纪委通报5起问责典型问题
[转载]村里来了纪检人——定边县纪委监察局精准扶贫工作侧记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有哪些
【扶贫监督走一线③】确保每一个项目、每一笔资金落实到位
邛崃市临济镇扶贫及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