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三味诗社 || 大赛获奖作品集(1)
userphoto

2022.06.30 山东

关注

《大赛获奖作品集

——xiyunzhaichupin

大赛获奖作品集

(1)

北京三味诗社

编者按为提高北京三味诗社群友创作水平,促进群友进步,创作群先后6次组织群友参与全国诗歌征文大赛写作。欣慰的是,先后有十多位群友“摘星”。为鼓励群友们再接再厉,现将历次获奖作品归集,以作纪念。

一、诗歌万里行举办的首届开甑杯国际华文诗歌大赛

获奖项见闻、南木子、张广超、吴相兰


在富顺,我把一株再生稻比拟为母亲

项见闻

民是国基,谷为民生

吃饭是天大的事

米粒再小,也承载着国之大者的重量

在富顺,选择一株再生稻抒情

我更愿意把她比拟为母亲

以此表达,对一株稻谷的敬重

这人间,谁都不能否认

最伟大无私的是母爱

如果不是母爱,谁会选择泥里水里

风里雨里,再一次重生

一株水稻的分蘖、扬花、抽穗、结实

生长的过程,堪比我乡下的母亲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母亲如一株水稻

把一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儿女

当我们兄弟像一粒粒稻子

能把薪火传承时

母亲已随着季节的更迭,没入了泥土

母亲一生谦卑

谦卑得如一株俗称的抱荪谷

混在人群中,分辨不出她的身影

她却用一碗碗母味的醇香

给予了我们生存的底气

像一株富顺的再生稻,母亲

一生真诚自然,不含虚假的成份

以至她去世多年了,还成为

人们口中的地理标志

儿时,母亲常常叮咛我们

要珍惜粮食,她说

糟蹋粮食,是有罪过的

现在,我吃饭时

始终坚持,把碗里扒得一颗不剩

我唯恐不珍惜一粟一粒

就成了糟蹋粮食的罪人

简介:项见闻,“北京三味诗社”服务员,中国《财经文学》总编助理。

我和我的父亲,是再生稻另外的样子
南木子


四川、自贡,富顺再生稻
拉长了生命的纵深
用一粒粒稻菽的小,滋养了一方方人

在末秋到来之际,她们再次
分蘖,抽穗,成熟
再一次,像一位父亲
为儿女,奉献出自己毕生的全部

这让我想到袁隆平,想到
那些种稻为生的乡亲
他们用一滴滴的汗
灌溉出一年年秋天的丰盈

这让我想到我,和我的父亲
再生稻,是我们一生另外的样子

简介:南木子,原名李光镜,重庆市巫山县作协会员,《新诗高地》杂志执行主编。有诗发表于《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林》《生态文学》《散文诗》《青春》《奔流》《辽河》《金山》《中国青年报》《中国企业报》等刊物。

拾起故乡再生的黄金
张广超

每次回到故乡,拾起一粒粒
再生稻大米,多像拾起乡亲们
花开的季节,这一年一度的丰收
每一步惊喜,都在数亿计的
米粒中摇晃,甚至背负着
袁老生前亲笔题字——
富顺,再生稻之乡”科学的升级

中稻收割。腋芽萌发
抽穗、结实、成熟,一粒粒
穿上黄金甲的发光体
托举着两片嫩叶穿越时空的光阴
带须的足尖抓紧这方热土
于渺小中,翅膀越长越硬
拼命塑造出生命的再次重生

抚摸,田野上每一粒再生稻穗
倾听,故乡河流永恒的潮汐
一季一度轮回里
盛大而茫然的金黄
如阳光下不断传递迷底的信者
有昂首向着天涯
有低头俯视大地
极像当年我参军离乡的模样

简介:张广超,四川自贡人,军旅多年,居于北京。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歌月刊》《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飞天》《解放军报》多家刊物媒体。荣获中国诗歌学会2021年优秀学员奖。

重生的猜想

吴相兰


凡重生的,皆美好


如涅槃的凤凰,蹈火而生
从火焰中取得人间的吉祥
如泥下的蚯蚓,被根系误斩
两截的身体,各自安然返回人世

富顺的人,供奉天、供奉地
借一方方稻田,瓜瓞绵绵
富顺的水稻,从断枝处重新长出头颅

十月秋风里,对着旧身子

扬起沉甸甸的笑意

普罗大众的我们,呱呱坠地,顺序而长
不同于神鸟、昆虫和稻谷

有断而再生的勇气
只在一粒粒米连绵看顾下
过完富足,而不自知的一生

简介:吴相兰,女,重庆秀山人。“北京三味诗社”秘书长,执行社长。作品散见《中国企业报》《诗探索》《诗选刊》《诗歌月刊》《中华文学》《江河文学》《辽河》等报刊和平台。



二、《星星》诗刊举办的行走宽窄之间主题征文大赛

获奖:谷玲玲

光阴窄

谷玲玲


等不及反悔,老人回不到少年
来不及准备,谁的人生都是第一次走
光阴窄啊,容不得大摇大摆
我小心翼翼扁着身子穿过
它便一口吞噬了我

简介:谷玲玲,笔名清影,江苏溧水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小说学会会员。




三、诗歌万里行举办的首届白茯美杯全国诗歌大赛

获奖:项见闻张广超周长青


白茯美,修复我对生活的自信

项见闻

不要用奢侈为白茯美验明正身

它并非如你所想象的那样

只是一款美容健康新品的代名词

如果一年前你看到我,便知道

我的热情,早已被生活挥霍一空

一棵皱纹百褶的老树,那是我之前的样子

皮肤枯燥、黑眼圈、失眠……

身体种种的不适和折磨,让我表情麻木

看到日子落满尘灰,也会无动于衷

爱人说,你应该像我一样,试试用白茯美

修复细胞,找回你当初的样子

必须承认,尝试是最实用的美学

白茯美的功效,如春风几度化雨

润肤无声。我原本坎坷不平的脸上

自信,正在照亮每一寸土地

简介:项见闻,“北京三味诗社”服务员,中国《财经文学》总编助理。

白茯,一切源入花开之美
张广超


白茯,一切源入花开之美
每一粒藏于晨暮、天地
像闪光的星星
落入女子的唇间
此刻,她笑了
目光里长出了爱情的翅膀

白茯,一粒源入日月之精灵
茯苓、白芷引入月的柔
枸杞、山药引入日的烈
如一朵似开非开的玫瑰
玫瑰花开
梳妆镜前女子笑了

又是一个轮回,草木重生
我悄然走进茯苓园的拐弯处
百次弯腰,轻轻拾起
茯苓叶上甘露
每拾一滴,女子的笑声
就多一次在耳旁
回响不断

简介:张广超,四川自贡人,军旅多年,居于北京。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歌月刊》《北京文学》《上海文学》《飞天》《解放军报》多家刊物媒体。荣获中国诗歌学会2021年优秀学员奖。



白茯美——中国妈妈
周长青


抿一口白茯美
松树的气度就撞一次心肺
枸杞适时举起热烈的皮鞭
赶走体内顽疾
气度翻过洪水倾泻的枯枝败叶
从女人眉间钻出
女人的面颊开出了一朵花

真见过一种行走的白茯美
十钱亘古的明月,一两藤蔓的柔骨
加解毒安神的茉莉
兑生活的苦水熬煮
熬成叫“胡曼莉”的膏剂
专治人间黑色的伤疤

丽江几百个孤儿只需轻轻一舔
整个人间就到了春天

简介周长青,湖北荆州人。诗作散见《中国企业报》、《荆州日报》、《荆州晚报-垄上诗荟》、《宿迁日报》、《速读》、《监利文艺》等。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举办的,建党百年诗歌大赛一等奖,荆州作协举办的首届监北文学奖二等奖。现于武汉某生物技术公司从事销售。




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的银杏杯全国诗歌大赛

获奖:吴山、林洁王红梅

父亲,是一棵银杏树
吴山


女儿从电子科技大学发来照片

她抱着一棵银杏树
金黄的叶子衬托出她的甜美
让我想起儿时,我抱住父亲双腿的样子

我的父亲也是一棵银杏树
他的根须一生扎在故乡的土地

用一年四季的辛勤养育我们
教我像树木一样,挺直身子做人
父亲一生的时光都是叶子
后来他老了,所有的叶子也归于尘土

而我是父亲萌生出来的新芽

我的女儿也是,看见她
仿佛父亲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

简介:吴山,湖南永州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延河》《奔流》《湘江文艺》等刊物发表作品,入选多种选本,获多种奖项



故乡的银杏树
林洁


多少年了,我很少回头
那棵银杏已高过故乡的屋檐

它一边落叶,一边看我长大

看我走远,从绿到黄

又从黄到绿
杏仁的瞳孔里,绽满火


我知道,只要一碰

就会有泪一样落下来

而它仍然挺立着
就如我们的生活和命运,必须挺立着

简介:林洁,笔名婉君,“初春二月”会员,湖北恩施,有作品散见《诗歌月刊》《校园文学》《辽河》《作家报》《小诗界》等纯文学期刊。偶有作品获奖。



银杏
王红梅

又是一年银杏染秋色
朗朗读书声传扬校训
让收获和付出在霜花里胶着
像每次返校时母亲的叮咛
又像卡紧父亲喉咙不能呼吸的哽咽
那么多记忆,长满枝丫

从绿到黄,随季节厚重
像烈日下尔自纳凉的扇子

像那年与你走进图书馆共撑的雨伞
视频倒带时,还是最像翩跹的鹅黄粉蝶,一只一只
随秋风绽放金色年华,落地无声却拨动心弦
又如三尺讲台上那絮絮叨叨的寄语,绕耳经年
一句句,明艳成一叶书签
定格立人楼与一行银杏树的夹角
与难舍的心结一起,荡漾在湖边
泛黄在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纪念册扉页

剃度为活化石,安然沐浴岁月迷香

简介:王红梅,云南省作协会员。诗文散见《诗选刊》《星星》《诗歌月刊》《延河》《人民日报海外版》《青海湖》《世界日报》《中国企业报》《启明星(校园文学)》《玉溪》等刊物、报纸和网络平台。



五、枣阳文联举办的第二届桃花杯第二届华文诗歌大赛

获奖:项见闻

花海枣阳,惊艳了时光

项见闻

在诗经的幽深处回眸,那一朵朵桃花

亦真亦幻,绽放在枣阳的枝丫上

春天由南向北,铺展成枣阳百里花海的走廊

蜜蜂、蝴蝶、蜻蜓——

这些村庄的自然景象

是枣阳生态最美的证词

春风万里,衔接古今

在一片片姹紫嫣红的留白处

给人留下巨大的遐想空间

刘秀故里、古人类遗址、九连墩战国楚墓、白水寺

历史在这块土地的眉心

点上一颗颗粉红的朱砂痣

惊艳了时光

唐梓山,万年风采依旧

那个背井离乡的人,此刻眼含泪水

释怀了小小的乡愁

百竹园里,时间停靠在了竹杆上

骨节为一方山水,一座城,作了最好的解语

中国汉城诠释包容之心

那些福禄寿喜,马头墙,木雕窗花

隔着年代,为新时代立身

请命

我是真的已记不清,枣阳花海是开在三月

还是四月。分不清今夕何夕

时空交错中,有人身穿唐装,有人身著汉服

在前世,我想我一定是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在枣阳花海,有位女子面对三千桃花

她拈花一笑,又罗秀迎风,款款而去

我看见她眼里有桃花

有流年,有枣阳花海,千年不变的风骨

简介:项见闻,“北京三味诗社”服务员,中国《财经文学》总编助理。

END

 溪  云  斋

特邀顾问:乔延凤

首席评论家:北乔

顾问:梁永利  刘晓平  项见闻

总编策划:风剪云

特邀主播:安心

朗诵嘉宾:水晶·简  天宝宝  李磊  三月  小暖

致谢友情支持雪馡儿  豆丁 夕眉  翡儿

合作媒体:《几江诗刊》《也是文学报》《齐鲁·福建文学社》头条《蓝色海洋诗社》《北京三味诗社》

随缘用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届“左龙右虎”杯国际诗歌大赛】评委:管用和、胡兴武、吴梓谷简介
漫话文学襄军丨雪潮
【雷池诗社】雷社群诗友作品选(6)/常凯红/陈玉兴/李嫣/李年顺
【世纪金声征文大赛】徐锡 | 组诗三首
《华中文学》现代诗 ‖ 从一片落叶中 感知自身的轻重
第五届“诗词中国”大赛北京西山诗社诗友获奖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