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窗 || 高晓涛 || 漫说黄葛树

乔延凤——著名诗人,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诗歌报》原主编,《溪云斋》特邀顾问。

漫说黄葛树

作者:高晓涛     版面:豆丁

在重庆生活得久了,会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一些事物。

比如无论冬夏春秋都有满眼的葱绿,不像北方的冬天,满目尽是荒草枯木。比如四季都有花开,一波连着一波,从小寒到谷雨,八气二十四候,只需按照“始梅花,终楝花”的花时花序去赏花即可。

再比如一种很具重庆特质的树——黄葛树。

最初关注这种植物,是在暮春时节,行至街头,忽见人行道上黄叶纷飞,那些脱离了枝头的黄叶毫无声息地在半空划过一个又一个弧度。不多时,地面上已经积满了落叶。一位清洁工正在费力清扫着,一阵风吹过,刚刚扫过的地方又有了厚厚一层,急得清洁工只跳脚。

多年来的认知都是“秋风扫落叶”,而此时正是明媚的春天,眼前这落叶潇潇的场景着实令我诧异。再细细观察,看那紧挨着的两棵树有一棵的叶子已经落了大半,而旁边的一棵却自顾自地发着新芽,全然不管旁边的树木放肆的颓败。

一旁的先生说,这就是黄葛树,它的落叶期不定,且是边落叶边发芽,生命力可谓极强。

我一下对这种别具性格的树木产生了兴趣,并时常留意和观察起身边的黄葛树。

黄葛树大都茎干粗壮,树形奇特,且植株的寿命极长,据说有记载寿命最长的黄葛树有四百余岁之久。我见过最古老的黄葛树是在铜梁,这棵三百多岁黄葛树是由两株相互分离的古树在生长的过程中合为一体,又在半空各自分离并向天空舒展,共同形成一把硕大的绿伞,为过往的人们遮阴蔽日。

向远望去,这颗奇树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走近端详,它枝杈密集,树叶茂密,叶片油绿光亮。站在这样一棵写满岁月痕迹的苍老古树面前,抚摸它如刀刻过般的老树皮,难免不让人浮想联翩。它是何人栽种?几百年来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两颗树又是如何生长在一起?答案无从知晓,正如我们无法回到三百多年前的过去一样。

因为这两树合体的奇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对热恋中的爱人,于是这颗树就有了‘情人树’,“鸳鸯树’的美称,这是大自然造就的奇迹,两颗树彼此纠缠又相互分离的姿态让人不由联想到舒婷的诗句: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有人说,看了黄桷树,才懂重庆人。重庆作家黄济人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巴人自然生存环境糟糕,但是他们有黄葛树那种进取精神和生存本领,尤其像黄葛树的根,不为任何条件所限,向各个方向进取。可以说,每一棵黄葛树的根,都连接着一个重庆人的神经。”

细究起来,这样的说法很能引起共鸣。重庆是山城,少不了石堡坡坎,无论是村口老巷,还是岩壁石墙,不管给它多大空间,不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少量的根系置身土壤中就能成长,它见壁爬壁,见墙攀墙,甚至能撑破石头,或是干脆把石头牢牢包裹住,形成“崖上黄葛”的奇观。

我就曾在重庆的梁平看到过一棵奇特的黄葛树,它的根顺着一楼生根一直长到三楼。还有两路口那颗生长于崖壁的黄葛树,在媒体的渲染下据说已成为了“网红”,被各位摄影达人们拍摄成摄影作品后而广为流传。

还有被称为重庆最美街道的中山四路,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黄葛树是绝对的主角。它们形态优美、郁郁葱葱地掩映着那些充满年代感的老建筑和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浓浓的树荫让过往的人们更为贴切地感受着重庆人的闲适生活和慢时光。

大多重庆人对黄葛树都有着特殊的情结,有人说是因为黄葛树的身上寄托了太多重庆的人文情怀,每个重庆人都少不了留下些黄葛树下儿时的记忆。就好像爷爷奶奶辈儿的龙门阵和故事都是在黄葛树下摆起的一样。这样的一种链接还体现在和黄葛树有关的地名上,主城有黄葛坪、黄葛园、黄葛塆、黄葛堡、黄葛街,主城区以外以黄葛来取名的地方就更多了。

看过媒体报道的一位对黄葛树痴迷的重庆人的故事,一位叫周衡义的退休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在全国范围寻找和拍摄黄葛树,留下了8000多张影像资料。在这些照片里,重庆的黄葛树占了主流。

一座城市的植物生态除了与气候特点和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重庆雾大,潮湿,夏季更是出了名的酷热难耐,而黄葛树喜光,耐旱,耐瘠薄,有气生根,适应能力特别强,也恰恰是应了川渝地带独特的气候,正因如此,黄葛树能够扎根重庆,重庆人亦喜栽种黄葛树。无论公园湖畔、还是草坪河岸,无论是风景区,还是居民住地,它既能绿化环境,美化生活,还能提供给人们游憩、纳凉的场所。尤其是那些在逆境中求生存的黄葛树,更是天生有种浑不怕的拧劲和乐观,这也正是重庆人身上所具有的。

这种能映射出重庆精神之美的还有另一个代表——山城棒棒军。

棒棒军是重庆独有文化符号,他们存在和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史。这些鲜活立体的劳动者,大多是憨厚老实、缺乏谋生技能的农民兄弟,凭借着一根一米来长的竹棒和棒子上系着的两根青色的尼龙绳,他们沿街游荡揽活,靠体力谋求全家人的生活,这份劳作看似卑微,但作为个体的他们却是极有骨气地生存于天地间。这种不甘贫穷落后积极进取的态度正如黄葛树一样,代表着这座城市市民坚韧乐观的性格———栽在哪,就活在哪。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象征着这座城市不可摧毁的精神。

尽管在如今城市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下,棒棒军已经开始走向消失的境地,人们却不会忘记那些在抗战中冒着日机狂轰滥炸,用肩挑背扛的原始运输方式将大量人员和物资由宜昌抢运到重庆的棒棒军的壮举。

“山城棒棒军”凭借勤劳的双手劳作,不卑不亢,积极乐活,重庆市民享受便利,对棒棒们更多的是友好、认可和尊重。这样的一种共生共存与相互扶助,除了重庆,别处鲜有。

黄葛树亦如此,似乎它就是为这座城市而生。

作为外省人,与其说我喜欢黄葛树的亲民与坚韧,不如说喜欢重庆人的耿直与达观。一株株看似不起眼的黄葛树身上寄托了太多重庆人对这座山城的情结,它总在不经意间唤起我的乡愁,让我想永远和黄葛树一起,与这个叫重庆的城市呼吸与共,共生共长。

作者简介

高晓涛,一个热爱文艺的公务员,居于重庆的陕西人。写诗歌、散文,偶尔写小说、歌词。喜欢音乐和旅行,喜欢按照自己的态度生活。宁可抱香枝头老,不做黄叶舞秋风。

入斋云映溪,闲坐心悠然。

在这里,我用自己的方式不停的写你,你没有清晰的面孔,可我确信着你的存在。

特邀顾问:乔延凤

顾问:李立  冯岩 

王相华   铎木  项见闻

    总编:风剪云

    主编:雪馡儿

制作:豆丁    校阅:馡豆

朗诵嘉宾

水晶·简、天宝宝、李磊、三月、杨娟

随缘用稿:

随缘投稿溪云斋,作品需原创首发无烦扰,与斋结缘篇勿起他意,扰心责自负。稿费由赞赏产生,发文七日为限,限期内稿费70%与您,30%留于斋用,低于十元及七日后续赏皆作斋用。为鼓励创作和文学宣扬,凡期内阅读量满五百者赞赏稿费增加10%,阅读量每增加五百稿费上浮10%,直至全额发放。如有朗诵的作品,赞赏稿费平台留用30%后,余60%归作者,40%归主播。

投稿微信:lbau786

稿件确保原创首发,纯文本方式发送,并附150字以内作者简介,三日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据说,每个重庆人都到过你们村头的黄桷垭!
黄果树为何物?
草木有心 | 重庆黄葛树:一边死亡,一边新生
川江记忆( 7 ):黄桷树——导航标
满城黄葛树金灿灿 重庆的春天像秋天
明明是春天,重庆街头却黄叶成堆如同秋天,你知道为什么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