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京都文艺》作者:​万龙生《读马君玠<北望集>序跋有感》总368期⑤2020年84期⑤

读马君玠

《北望集》序跋有感

作者:万龙生

刘福春是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员,全国有数的新诗集收藏家。尤其是民国时期的新诗集,不少已经很难找到,那些作者的名字也鲜为人知了。不是吗,马俊玠和他的《北望集》,不是经他介绍,我的确毫无所知。

原来马君玠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也是一位辛勤耕耘的诗作者。他从二十年代末开始新诗创作,其诗大都发表于《宇宙风》、《新诗》、《诗座》、《文艺复兴》、《文学杂志》等刊物。诗集《北望集》,1943年8月初版,桂林开明书店发行,为开明文学新刊之一种。收1935至1942年创作的《夜话》、《秋兴》、《远别离》等诗47题,分为《新生引》《南行集》《创世纪》3辑。有朱自清《序》和叶绍钧《跋》。

虽然我们也无缘再读到这些作品,但是通过刘福春引用的朱序、叶跋可以略知一二。

朱自清《序》说:“从前也读过马先生一些诗。他能够在日常的小事物上分出层层的光影。头发一般细的心思和暗泉一般涩的节奏带着人穿透事物的外层到深处去;那儿所见所闻都是新鲜而不平常的。他有兴趣向平常的事物里发见那不平常的。这不是颓废,也不是厌倦,说是寂寞倒有点儿,可是这是一个现代人对于寂寞的吟味。他似乎最赏爱秋天,雨天,黄昏与夜,从平淡和幽静里发见甜与香。那带点儿文言调子的诗行多少引着人离开现实;可是那些诗行还能有足够的弹性钻进现实的里层去。不过这究竟只在人生的一角上,而且我们只看见马先生一个人,诗里倒并不缺乏温暖,不过他到底太寂寞了。”“这本集子便不同了。抗战是我们的生死的关头,一个敏感的诗人怎么会不焦虑着呢?这本诗其实大部分是抗战的记录。马先生写着沦陷后的北平;出现在他诗里的有游击队,敌兵,苦难的民众,醉生梦死的汉奸。他写着我们的大后方;出现在他诗里的有英勇的战士,英勇的工人,英勇的民众。而沦陷后的北平是他亲见亲闻的,他更给我们许多生动的细节;‘走’那篇长诗里安排的这种细节最多。他这样想网罗全中国和全中国的人到他的诗里去。但他不是个大声疾呼的人,他只能平淡的写出他所见所闻所想的。平淡里有着我们所共有而分担着的苦痛和希望。平淡的语言却不至于将我们压住,让我们有机会想起整套的背景,不死钉在一点一线一面上。北平在他的笔下只是抗战的一张幕,可是这张幕上有些处细描细画;这就勾起了我那一番追忆。可是我还是跟着他的诗回到抗战的大后方来了。大声疾呼我们现在似乎并不缺少,缺少的正是平淡的歌咏;因为我们已经到了该多想想的时候了。”    

而叶《跋》则说:“我喜欢他的诗,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勉强的说,大概是他的意境我约略能够领会。世间原有各色各样的诗,也有各色各样的读者。读者的心跟某一些诗的意境相应,就喜欢了。跟某一些诗不相应,就觉着漠然,甚而至于完全不了解,但那些诗仍旧不失为好诗,要是本质确实是好的话。朱佩弦先生给马先生这个集子作序,末了一段说得最透彻,就为了这些个,我喜欢这个集子。原来我也是个不能大声疾呼的人,我也愿意把所见所闻多想想。像我这样的人想来不会太少,那么,这个集子流传出去,该不致有寂寞之感罢。”“马先生编定了这个集子,让我取个名儿,我就想着‘北望’二字。要说根据跟来历,自然是有,可是我最初并没有想着那些,我只觉得这二字还有些儿意境,说起来也响亮。”

马君玠原名马文珍,字君玠。1906年12月生于湖北武昌,1926年毕业于北平财政商业专门学校,1932年起先后在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图书馆工作。1946年随清华到北平,仍一直工作在图书馆。1997年4月20日病逝。此后他也再没有什么诗作。自然,没有读到这本诗集,我也无法对其做出什么评价。但是,从朱自清、叶绍钧的序、跋,我们可以得到应有的感悟

朱自清、叶绍钧二位都是中国新诗第一代大家。朱自清不必多言,他不但是诗人,更是理论家。新诗第一个十年的选本《新文学大系·诗集》就是由他主编的,其所写《导言》是新诗史上是重要文献。叶绍钧就是叶圣陶,他早年也是诗人,是新诗早期重要的八人集《 雪朝 》的作者之一,他也是出色的编辑家、出版家,为新诗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我绝对相信他们对诗的理解,他们的鉴赏力。

朱自清先生说:“能够在日常的小事物上分出层层的光影。头发一般细的心思和暗泉一般涩的节奏带着人穿透事物的外层到深处去;那儿所见所闻都是新鲜而不平常的。他有兴趣向平常的事物里发见那不平常的。”

——这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见人所未见,从而进一步言人所未言;诗的新鲜感、穿透力。

他又说:“马先生写着沦陷后的北平;出现在他诗里的有游击队,敌兵,苦难的民众,醉生梦死的汉奸。他写着我们的大后方;出现在他诗里的有英勇的战士,英勇的工人,英勇的民众。”

——这就体现了马君玠诗歌题材是随着社会、时代状况的发展而变化的。难以设想,哪位真正的诗人在抗战时期还能沉醉于风花雪月;同样,在当前中国处于同新冠病毒殊死拼搏之际,真正的诗人还会沉浸于个人的渺小悲欢,那是怎样的不合时宜啊!

叶圣陶先生说:“原来我也是个不能大声疾呼的人,我也愿意把所见所闻多想想。”

——通常诗不宜大声疾呼(注意“通常”二字),而诗人应该多见多闻,尤其是“多思”。如今要在网络上发表诗作太容易了。为诗者中,草率成篇者众。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不错,诗不同于哲学,离不开情思,但是有哲思的诗属于上乘之作。而哲思乃于深思后方能得之。诚然,电光火石,灵感附身,可以偶得佳作,但那毕竟可遇而不可求也。

他又说:“世间原有各色各样的诗,也有各色各样的读者。读者的心跟某一些诗的意境相应,就喜欢了。跟某一些诗不相应,就觉着漠然,甚而至于完全不了解,但那些诗仍旧不失为好诗,要是本质确实是好的话。”

——这段话说的是诗与读者的关系。第一层意思是,读者喜欢某些诗的原因,是因为与作者营造的意境“相应”;第二层意思是,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兴趣,所以对诗的喜好是不同的;第三层意思是,即使你不喜欢某些诗,也不能轻率地否认其价值,因为可能它也是好诗,只不过有违你的兴趣而已。但是我还要再加上一层意思,那就是:最好的诗应该赢得最广大的读者,直至战胜时间和空间,赢得古今中外读者的心。当然这样的境界远非一般诗人可及,然而对此,为诗者即便力所不逮,也应心向往之。当然这得经过时间的检验,而不能一厢情愿,甚至自命不凡。现在有些人急于自封“经典”,徒留笑柄,贻笑大方而已。

2020.3.21,海南文昌逸龙湾

作者简介

万龙生,湖南衡阳人,现居重庆。早年困顿,改革开放带来生机,实现人生理想。早已退休。现为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格律体新诗研究院院长,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诗学》年刊编委,《东方诗风》论坛名誉站长。毕生致力于格律体新诗研究与创作,颇有成绩。

(图文供稿:万龙生

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找到了共同爱好者而相得益彰!待如今,有风景则相携而赏,有心意则相印而通!高山流水遇知音,趣味相投,雅俗共赏,有文朋诗友一齐在《新京都文艺》欢聚,不亦悦乎?临沧海则思其深,看高山则望其远,立大地则叹其广,秀林于森,润田于心,悠然于心境,收获之快乐!花儿在阳光下绽放,鸟儿在蓝天上飞翔,文学爱好者在这儿展示才华!每一天的清风丽日 ,每一天的欢歌笑语,每一天的吟诗赏文,日子就是这般充实着的。从此,有您有我有大家在这儿赏心悦目,皆因之文艺欣赏与交流:风雅荟萃,博采众长!才情涌好诗,才华写美文,远与近宜相邻,古与今本贯通,而新时代则出新佳作!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新京都文艺》与文艺爱好者相约在每一天携手前行!

《新京都文艺》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来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仿古新诗派《先锋文艺》2112期(下)《远山》同题诗之《杏坛芬芳》
彭林祥:序跋写作佚事谈往
作者:黄元元《母亲》839期【新京都文艺】
碧野谈写作和人生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徐晋如访谈录
《言平广予集》自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