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知常香玉入党难,邓小平严肃道:河南不好解决就由中央直接解决

常香玉从艺一生,演出了上百部剧目,塑造了花木兰、白娘子、李双双等众多经典形象。

常香玉不仅技艺精湛,而且还是一名爱国艺术家。抗美援朝期间,她辗转全国各地义演180场,筹集费用捐献战斗机。

然而因为丈夫的缘故,常香玉多次申请入党遇到难题,最后邓小平严肃地表态:“河南不好解决就由中央直接解决。”

常香玉这才如愿以偿加入党组织。

常香玉

贫家女成长为豫剧大师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出生于1923年。

虽然父亲张茂堂也算是河南巩县小有名气的豫剧演员,但是每场200贯的演出酬劳依旧很难养活一大家子,因此常香玉从小就不得不跟着奶奶外出要饭以维持温饱。

当父亲嗓子坏了无法登台时,家里马上就面临揭不开锅的困境。此时,摆在9岁的常香玉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给大户人家当童养媳;二是学唱戏,继承父业。常香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戏。

在旧社会,唱戏的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面对亲友的反对和族人异样的目光,张茂堂毅然卖掉了仅有的房子,举家前往新密投奔常姓朋友的豫剧戏班,并让女儿认朋友为义父,改名为“常香玉”。

张茂堂望女成凤,他用近乎残酷的方法来训练女儿。每天清晨,常香玉就要去河边练嗓子,白天练劈腿、下腰、翻跟头等基本功。

常香玉

为了让双眼更加有神,晚上还得盯着香头练习目光。如稍有懈怠,张茂堂对她轻则斥骂,重则棍棒相加。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常香玉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经过一年的艰苦训练,常香玉已经能胜任小生、丑角、武生等多个角色,开始在庙会中登台演出。10岁的常香玉小小年纪就开始养家糊口了。

但是张茂堂并不满足于现状,她带着女儿拜周海水、徐双槐、翟燕身等人为师,主攻花旦、青衣表演。常香玉生性聪明,能吃苦,加上有名师指点,她的表演水平开始突飞猛进。

1935年,常香玉在《曹庄杀妻》中饰演焦氏一角,令人刮目相看,成为了开封著名的豫剧戏班——太乙班的主演。

她几乎每三天就要登台表演一次,每四天排一场新戏。

戏曲

张茂堂见时机成熟,开始自己当老板,与朋友创办了“中文戏剧研究社”。经过精心排练,推出了豫剧《西厢记》,常香玉成功地饰演了崔莺莺一角,她融合了豫东、豫西的唱腔,让人耳目一新。

常香玉因此一炮走红,成为河南家喻户晓的豫剧新星。她所到之处,观众如云,场面极为火爆。张茂堂也凭借《西厢记》赚得了不少的收入。

俗话说,艺无止境,常香玉走红后并没有迷失自己。她不断地摸索、探讨豫剧的表演方式,她在豫剧唱腔的基础上,吸取京剧、黄梅戏的一些特点,博采众长,融会创新。尽管当时有人对此有些非议,但常香玉从来没有放弃尝试。

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唱法,开创出了一支新流派。因此,常香玉作为豫剧常派创始人,人称“豫剧皇后”是名至实归的。

常香玉

常香玉爱国义举受尊敬

常香玉不仅具备出色的表演天赋及技巧,难能可贵的是,她还有一颗爱国为民的心,因此,她逐渐地赢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和尊敬。

1938年,国民党炸开了黄河花园口大堤,中原大地顿时一片汪洋,上千万百姓流离失所。正在陕西演出的常香玉得知消息后,连续举行了10天的义演,为家乡募捐赈灾。

其所募集的款项竟然超过了河南省长和山西省长同期的筹款,当时,河南民众流行着“两个省主席,不如一个常香玉!”的说法。一时间,常香玉成为了巩县老乡的骄傲。

常香玉出身贫穷,她深知底层百姓生活的不容易。因此无论是在达官贵人的豪宅,还是在普通的市井村落演出,她都是把“戏比天大”当作从艺信条,只要往舞台上一站,就要对得起观众的票钱。

常香玉

正是这种严格要求,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常香玉的威望渐涨。

1948年,常香玉在西安创办了“香玉剧社”,让更多穷苦人家的孩子有了新的出路。

新中国成立后,常香玉的演艺事业走上了康庄大道,声望更是如日中天。她亲身经历了艺人地位新旧社会两重天,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她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支援志愿军的热潮。常香玉得知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但是因为缺少空军的支援,造成了严重的伤亡。

常香玉心里很难过,经过几天的思考、打听后,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捐献一架飞机给志愿军!

常香玉

一架战斗机需要十几亿元旧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常香玉是一个敢想敢干的女子,她毫不犹豫地开始了行动。

她首先卖掉了剧社的卡车,以及金银首饰等值钱的物品,加上多年攒下的积蓄作为经费,然后率领剧社成员开启了巡演筹款之路。为了没有牵绊,常香玉甚至狠心地将3个孩子全部送进了托儿所。

常香玉巡演团从西安出发,在半年时间内行程过万里,足迹遍及华中、西北、华南等地。共演出了180多场,平均每天演出一到两场,观众达到数十万人次。

所到之处,舞台下座无虚席,当常香玉登台一曲《花木兰》开嗓,场下观众掌声雷动,大家被常香玉的爱国精神所感动,纷纷解囊捐款。

叶剑英

时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的叶剑英以身作则,当场捐赠了50万元旧币,并为常香玉题下了“爱国艺人”四个大字。

1952年2月7日,“抗美援朝总会”收到了常香玉风尘仆仆送来的15.2亿元善款。用这笔资金购买的战斗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这架米格—15战斗机如今仍陈列在北京市航空航天博物馆内。

常香玉的义举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大家都被她的爱国热情所感动。彭德怀总司令夸奖常香玉是“真不简单啊!”。

毛主席得知后也专门接见了常香玉,认为她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壮举,大家要向她学习。

常香玉

邓小平出面解决入党难问题

1953年,常香玉作为慰问团第五团副团长,带领剧社赴朝演出。她不惧危险,深入前线为战士们演出,在朝鲜半年多的时间内,香玉剧社在硝烟中慰问演出了近200场。

临别时,战士们用敌人的飞机残骸做了一个飞机模型送给了常香玉。常香玉一直珍藏着这枚特殊的“勋章”。

经历过一次次考验过后,常香玉的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高。

她目睹了无数的共产党员为了建立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着,于是迫切地想成为共产党组织的一分子。

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常香玉入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她郑重地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尽管常人都认为常香玉思想进步,贡献突出,完全符合入党的条件。

常香玉

可是她入党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顺利。几次谈话过后,就没有了下文。

1956年,常香玉担任了河南豫剧院首任院长。她将香玉剧社的资产和现金全部交公,并且将800元的工资标准改成了300元,她严格地按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为人民不断演出新剧目。

可是眼看着戏曲界的知名演员程砚秋、梅兰芳、红线女等人相继都入了党,而自己的入党大事却毫无进展,常香玉的心中不免有些着急和忐忑不安。

原来,并不是常香玉本身的条件不够格,她入党遇阻的根本问题出在丈夫陈宪章身上。

作为一名漂亮的豫剧明星,常香玉受到许多人的追捧,但是她在对待婚姻方面有自己的原则:一是不嫁官员,二是不作小妾,三是对方要尊重唱戏这个职业。

常香玉等人

曾经有个旧官僚想强行纳常香玉为妾,常香玉以吞金自杀抗争。因为有着这个“约法三章”,常香玉的婚姻大事耽搁了下来,21岁的她在旧社会算得上是一名“剩女”了。

1944年初,常香玉随剧团在宝鸡演出期间排演了一出新戏,依照惯例邀请当地的文艺人士前来点评。中州小学校长陈宪章的发言极为专业、中肯,顿时就吸引了常香玉的注意。

在随后的演出中,陈宪章总回出现在舞台下面,就这样,郎才女貌的两人渐渐由熟悉而萌生爱意。

可是,陈宪章当时已有妻女,张茂堂夫妇自然坚决反对这段恋情,并将戏班迁往了汉中。

常香玉等人

为了达到“约法三章”的要求,陈宪章狠心与妻子离了婚,于1944年底将常香玉明媒正娶回了宝鸡。陈宪章除了小学校长的职务以外,还有一个国民党宝鸡市三青团分部书记的身份,正是这个头衔成为了常香玉日后入党的最大障碍。

其实陈宪章与常香玉结婚后,已经辞去了国民党的所有职务。

1947年,陈宪章还因为帮助中共地下党组织而蹲过国民党的监狱。

陈宪章辞职后全力帮助常香玉打理豫剧事业,经典豫剧《花木兰》、《白蛇传》等作品的剧本都是出自于陈宪章的改编和创作。

常香玉的巡回义演也得到了丈夫的鼎力支持。可以说,常香玉能够达到演艺事业的高峰,成为我国“五大戏剧名家”之一,与“贤内助”陈宪章在幕后默默无闻的付出是分不开的。

常香玉等人

在得知入党受阻的原因后,有人劝说常香玉和陈宪章离婚,毕竟陈宪章档案上的“历史污点”是没法抹去的。陈宪章得知原委后,不想连累妻子,也主动提出过离婚。

可是,常香玉不想与相濡以沫、共同经历了风雨的丈夫分手,因此坚决拒绝与丈夫“划清界限”。她入党的事情也就走入了死胡同,被搁置了下来。就在常香玉开始失望、心灰意懒之际,她入党的事情意外有了转机。

1960年2月17日,时任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邓小平来到河南视察,所到之处,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他在郑州视察完国棉四厂等单位后,专门去了一趟河南豫剧院看戏。

两年前豫剧电影《花木兰》在全国上映,常香玉已经成为了当时红遍全国的电影明星。演出结束后,邓小平接见了常香玉等演职人员,并进行了座谈。

当邓小平了解到院长常香玉竟然不是党员的情况后有些意外。

邓小平

邓小平认为常香玉为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并且积极追求进步,不能因为丈夫的三青团历史遗留问题而将她拒之门外。何况,陈宪章的事情已经过去10多年了。

邓小平十分重视常香玉入党的事情,他当即找来了河南省委负责人,要求尽快排除障碍,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严肃地表示:“河南不好解决就由中央直接解决,我来当她的入党介绍人!”

邓小平直接将了河南省委的军,一方面是让当地引起重视,另一方面是表明了中央的态度。回到北京后,邓小平和彭真等人还专门打电话来过问此事。

当地党组织十分重视,专门开会抓紧落实,有了邓小平的指示,困扰常香玉多年的障碍迎刃而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60年5月4日,37岁的常香玉站在庄严的党旗下宣誓,正式加入了中国共党。

常香玉

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在邓小平的直接关心下,常香玉多年的夙愿终于变成了现实。她激动万分,浑身充满了干劲和能量,全身心扑在剧院的工作上面。常香玉是最早一批提出 “走出剧院,深入基层”的戏剧工作者。

她带领剧团去偏远农村演出,让更多的群众能欣赏到精彩的豫剧。

毛主席听说后,专门安排常香玉进京会演,并表扬了她下基层的举动。

1977年,常香玉出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和丈夫一起培养豫剧后备人才,为豫剧的发展和传承竭尽全力。

随后,常香玉当选了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她在全国积极推广豫剧,为豫剧从一个河南的地方剧种走向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常香玉

成为党员后,常香玉一颗热心公益的心有增无减。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常香玉在文艺界率先响应捐款救灾的号召,积极组织募捐,并带头捐出了自己所有的存款。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长江洪灾……众多国家大事件当中,常香玉都开展了全国巡回义演,她不顾年事已高,坚持亲自登台表演,风采不减当年。在“西部母亲”、“关爱残疾儿童”等公益项目中,也少不了常香玉积极奔走的身影。

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河南举行了农民工进京建设奥运场馆誓师大会。而此时常香玉已经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但是在接到河南政府的邀请后,常香玉毫不犹豫地从病床上爬起来,回到家乡演出。

常香玉

常香玉的唱腔依然饱满,表演依旧精彩,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生的谢幕演出。

演出结束后,常香玉被热情的观众们围住合影,她强打着精神与乡亲们亲切交流,全然看不出这是一名身患绝症的80岁老人。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结束了传奇的一生。她在临终前再三叮嘱女儿:“一定要把党费交齐!”一个月后,国务院追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9年,常香玉先后被评为“最美奋斗者”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尽管常香玉与世长辞多年,但是人们依然怀念着她。

常香玉的后代除了儿子以外,三个女儿后来都从事了与豫剧有关的工作。继孙女小香玉则完全继承了她的衣钵,虽然产生了一些风波,但好在豫剧唱腔的精华总算是后继有人。

常香玉

常香玉一生经历坎坷,她凭着一股“谁说女子不如男”不服输的劲头,从一名弱女子成长为一代梨园大师和戏曲界的一座丰碑。

她不仅因为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和经典的戏曲作品受到观众们的喜爱,更缘于她有一腔爱国热情和以艺术服务于人民的高尚情操。

正如常香玉所说的:“我爱豫剧,我爱观众,我更深爱祖国!”

这样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自然会受到人民的尊敬。邓小平亲自出面解决常香玉的入党难题,更是体现了党组织对她的关心和认可。


参考资料

李春发,《一代豫剧大师常香玉入党始末》,党史文汇,2012年1月27日;

彭冲,《爱国艺人常香玉:戏里戏外都是“花木兰”》,新京报,2021年8月6日;

李向红,《人民艺术家常香玉》,陕西法制网,2021年6月4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9年常香玉因丈夫无法入党,邓小平对领导用激将法,结果如何?_【快资讯】
59年邓小平到河南,得知常香玉入党困难:河南不解决,中央解决
常香玉
豫剧皇后常香玉:难忘她催泪而伟大的岁月,她去世后子女怎样了?
为支援抗美援朝,她演出半年,捐款15亿元买了1架米格-15战斗机
女演员拿出全部身家给志愿军捐飞机,惊动中南海,毛主席:了不|常香玉|高级将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