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守孩子,你的成长不孤单|刘杨

留守孩子,你的成长不孤单

/ 刘杨

“留守儿童”,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新语汇,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折射的却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这群名叫“留守儿童”的孩子,缺少了父母亲情的陪伴。然而,在陈店小学,他们在学校和“代理父母”的陪伴下,也有了欢乐。

我接触的留守学生,有很多都是单亲家庭。长期的观察,我发现他们有以下共同特征:卫生差,女孩子会有头不梳脸不洗就来上学的情况;学习丢三落四,一会儿没书,一会儿没笔,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迟到现象较为严重。每次看到他们气喘吁吁地赶到教室,想要批评他们,想到眼前是一个没有父母陪伴、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他们的表情神态总不是那么欢快,我能体察到他们心里的压抑;他们的脸上,时常流露出思念父母的情绪。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父母不在,只有老师来“补空”。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聊天,多和他们谈心。每每说到父母,他们都会异常兴奋,瞬间又满脸的低落。我让他们明白,父母只是暂时的离开自己,外出打工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如果自己在家听话,好好学习,父母在外就能安安心心地工作,这样学习和生活就不会发愁。我经常提醒他们勤换衣服,并学着把脏衣服洗了;教会女孩梳理小辫。

雨天最是扰人心。每逢天阴下雨时,父母就会送来雨伞,这就是留守孩子最孤单和失望的时候。我从他们凝望父母接送同学的眼神里,读到了羡慕,读到了感伤。这时,我总是把雨伞和他们一起用,有时也让有伞的同学一起撑伞。

帮孩子们解决一点小困难,点燃的是亲情缺失后的信心和希望。像孩子们没书没笔时,我会掏点零钱让其自己去买。在我的言传身教下,同学们也都乐于帮助他们。一次听说一个学生的奶奶因为孩子做不来作业自己又无法辅导,孩子急得大哭了。于是我让邻座的小伙伴和他们在一起共同完成作业,这样对他们起到带头的作用,做不来的还可以互相问问。日久天长,还真改变了他们不交作业的坏毛病。也勤换衣服了,有时作业做不完也一直熬到深夜,话语间可感觉出孩子的心理不再孤单。是集体的温暖伴随着他们成长,让他们知道身边有老师,有同学,有亲人,自己不是孤单的,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担心的是安全。周末是不是听老师的话没到河里捞鱼摸虾,是不是喜欢到河里游泳,是不是跟陌生人讲话,是不是喜欢到郊外去玩耍,找不到回家的路,是不是打雷下雨时是否能找到合适的避雨处,自己煮饭时用电是否安全,这些问题,都牵着我敏感的心。每次上学,我都会问一问孩子在家的生活;每次放学,我都会就这些问题一一交代。我始终以为,对他们的成长,别嫌弃自己婆婆妈妈,平平淡淡,这才是真真实实。

教育从心开始,用心迎接每一位孩子,用心做每一天的教育。与这群孩子们在一起,我想起了我读书时的场景,妈妈对我生活的关心,大姨对我学习的耐心教育,老师对我的细心辅导,这都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学生时代就和他们是一样的,只是他们没有父母的陪伴。父母缺位了,教育不能打折。这就需要老师,把留守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教育他们,陪伴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留守儿童的特殊背景,决定了学校成了孩子们最依恋的地方。这群留守学生每次打完了晚间下课铃,活泼点的学生就唱着歌,说说笑笑回寝室,文静一点的学生收拾好书本,回寝室,高年级的班干部做黑板报,值日生打扫教室卫生,作业没有完成的学生都在教室加紧整理作业,一天的学习就这样结束了。他们过得是如此的充实和开心,他们开心过,笑过,受老师批评哭过,摔倒了哭过,但是,学校却是他们成长的乐园。六年级毕业生毕业留影,孙老师总会叫我去和孩子们留影纪念,我都欣然答应。孩子们的六年时光度过了,留下来的回忆和与对母校的深深的不舍都留在了镜头里。每年艺术节,毕业班的孩子们的诗朗诵的激情,都使我感动不已。他们即将离开母校,对母校的深深的眷恋都融入在他们诗歌的情感里。

在陈店小学,有我们勤奋工作的每一位教职工,有老师们一颗永不褪色的爱心,使得留守儿童的成长,从不孤单。

(作者系松滋市陈店小学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论文(共10篇)
用教育改变学生命运,阜阳龙沟村这名残疾校长坚守乡村学校24年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
教育漫谈之留守有辛酸更有快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渴求:送吃送穿不如聊聊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