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难以割舍的家乡情怀|邓巧明

难以割舍的家乡情怀

      文/邓巧明

“一转眼,阔别家乡已有五十余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相信这眼前所有的一切都是真的,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这是我陪大伯大婶游览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城东工业园以及金松新区后,两位老人家在返回西安时发出的感慨。

说起大伯,埋藏在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的一生勤劳、俭朴。1968年2月,大伯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5月跟随大部队奔赴越南参加抗美援越,1970年7月接上级指令回国,而后又响应祖国号召开进襄渝铁路的建设现场陜西紫阳段,那里没有公路,都是羊腸小道,在这里翻过一座山需要三到五个小时,战士们扛着武器和行李,行动非常缓慢,步行三天才到达目的地。大伯当时是班长,到了目的地,无粮无菜,他自己动手带领战士们用泥土筑墙,搭建临时住房,吃的粮食,要跑到离营地八十多里路的县城去背,五十斤重的一袋粮,两个人背一袋,因山高坡徒,还要在途中过一夜,来回两天两个人背一袋粮才返回连队,生活非常艰苦。大山里面买不到任何蔬菜,有时一天也吃不上一点青菜,都是咸菜为主,地方供应的粮食,百分之九十的是粗粮,吃的是小米和包谷馒头,好多战友为了填饱肚子,都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直到两年后,大伯所在连队自己修通了公路,生活才得到改善。在整个工地建设期间,连队的战士们都只顾埋头做事,顾不上自己的家属和子女,把所有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祖国。1984年1月,部队集体转业编入铁道部十二局,大伯和他的战士们从此告别了军旅生涯。大伯也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但部队留下的优良传统一点都没有丢下,生活中每天坚持早起、锻炼身体、整理内务、买菜做饭,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几十年来如一日。

现在,大伯大婶已经年逾古稀。都说年纪越大越容易回忆过去,而这次他们回来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只要一坐下来大伯和大婶都会回忆过去的那些往事,所有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都是那么清晰,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身临其境。与其说是两位老人家记性好,倒不如说是对家乡松滋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怀。

大伯大婶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但是他们总是牵挂着家乡的亲人。每年都坚持回家探亲,这次回来我陪大伯大婶游览了稻谷溪湿地公园、城东工业园、金松新城区,每到一处我都会仔细讲解新的变化,偶尔他们也会想起以前的情景。据大伯回忆那时候城区只有两条主街道,并且路况很差,街边房子陈旧,且无公共设施。如今,城区面积越扩越大,道路越来越宽,街道越来越干净,公共设施越来越齐。

当我们来到稻谷溪城市湿地公园时,留给大伯的印象是面积大、环境美、设施齐。看到园路弯弯,清水环绕,稻溪印象三块景墙时,大伯问我,为何取名为稻谷溪,我解释道其寓意为:“稻花飘香,溪水潺潺。”大伯听后更是赞叹不已。随后,我们又来到城东工业园,我如数家珍地向大伯介绍近年来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特别是白云边酒厂,是我们家乡的龙头企业,大伯也回想到当时白云边酒厂衰败的时期,当听到我说白云边酒厂入库税金在2017年度达到8.4亿元时,大伯深情地说道:“家乡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我也常喝白云边。”

最后,我们驱车来到金松新区,大伯更是激动不已,我告诉大伯新区的建设早在2016年就开始谋划,集于行政、商业、商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区,建立新城区目的就是为了拓展人们的生活空间,让城市的人居生活更美好。大伯由衷地感叹道:“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几乎赶超了我所居住的城市,我要常回家看看。”

不仅仅是大伯大婶深深地牵挂、依恋着家乡,所有在外工作的松滋人也深深地牵挂、依恋着家乡,这就是难以割舍的家乡情怀。

(作者单位:松滋市新江口镇中心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碾 米
空村纪行
一个轮回转世的故事
96岁台湾省老兵给湖南侄子打电话:我现在没有钱,你还养我吗?
金松论道
家乡情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