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韵八宝】中国年|周治香

文 / 周治香

太平盛世,人寿年丰。中国年,年年有今朝,岁岁换新貌。中国年,国泰民安享太平,丰衣足食乐逍遥。中国年,欢天喜地话团圆,载歌载舞庆新春。行走在年的尾巴上,不禁思绪如潮,感慨万千。

年的来历

你们知道大年三十为什么叫除夕吗?传说“夕”是一种凶猛的野兽,专吃人类,特别爱糟蹋漂亮的姑娘,人们恨透了它。一年的腊月三十,一个名叫七郎的猎人在猎狗和乡民的帮助下,射死了夕。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就把腊月三十定为除夕。

过年的时候为什么要贴红对联,挂红灯笼,放鞭炮呢?这也是有来历的。传说“年”是一种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一年除夕,村里来了一个白发老人,他住在一户老婆婆家里。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鞭炮声,“年”兽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促“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一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年的印迹

小时候,我生活在物资匮乏的六七十年代。没见过电视机、手机、空调,没吃过苹果、香蕉、梨,但年的印象是如此深刻,年的味道是如此难忘。

走进腊月,人们便开始忙年了。杀年猪,腌腊肉,灌香肠,再晒干收藏。腊月二十以后,家家户户开始熬麦芽糖,用麦芽糖做黄酥糖、芝麻糖、花生糖、姜糖。此外,还要用面粉做麻花子、穿花子和兰花根。我们家是大户人家,四个大人,七个孩子。每当做这些年货的时候,我们会全家总动员,着火的、掌锅铲的、揉面擀面的、做麻花穿花的,个个动手,忙得不可开交。最紧张的时刻就是切糖,必须把握时机,切早了既粘刀又易散,切晚了既硬又易碎。等到糖块冷却几分钟后,迅速下刀且要干脆有力。等到糖块完全冷却才能装袋储藏,否则,糖块就不酥了。这一天,我们可以尽情地吃,吃到牙齿软,吃到满口香。

做完酥糖,我们家还会炒花生、炒豌豆和炒苕米子。先前是由祖母来炒,母亲着火,后来是母亲来炒,我们几个女儿着火。炒之前先要把湿沙炒干,再把花生、豌豆、苕米子分别放进沙子里一锅一锅地炒,等到香气扑鼻的时候再用竹筛盛起来,筛出沙子倒进簸箕里,等它们凉透了再装进密封的塑料袋里保存。过年的时候,我们就用碗或盘子装出来品尝它们的香甜滋味,那咯嘣咯嘣的声声脆响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腊月二十四,我们开始大扫除。父亲总是绑着长长的扫帚打扫屋顶下的蜘蛛网,墙面上的灰尘,我们几个女娃扫地、洗杯子盘子、抹柜子桌子,整理房间,在墙上贴几幅年画,在门前贴上红红的对联,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

腊月二十七或二十八,我们家总要打一大锅豆腐。打豆腐前先要泡黄豆,再把黄豆磨成浆。推磨可不是一件轻松活,我们兄弟姐妹轮流上阵。推磨一般需要俩人,大的双手掌磨架,小的一只手帮忙推拉,磨架带动磨盘一圈一圈地转动,“吱吱呀呀”有节奏地唱着歌儿。喂磨的人动作要敏捷,磨子转一圈,就要用勺子舀一勺水和黄豆喂进磨嘴里。一大盆黄豆不用一个小时就变成了白白的豆浆。接下来就是摇包了,摇包其实就是将豆渣和豆汁分离。紧接着就是煮豆汁,水开以后要加冷水压一压泡沬,三开以后就可以盛到簸缸里了。最后一步是参石膏水,盖上锅盖,等待大约十分钟后,豆腐就凝固了。这时候,母亲就会盛上一碗又一碗豆腐脑,加上白糖,让我们来品尝。那香甜爽滑的豆腐脑啊,是我今生今世最美的佳肴,一辈子也忘不了。等我们一个个品尝完,母亲便用白纱布把豆腐包起来,压上石块或水桶,把水份挤压出来,这样,白白嫩嫩的水豆腐就大功告成了。祖母曾是打豆腐的高手,她把这门技艺传给了母亲。我虽然没亲手打过豆腐,但其过程我是牢记于心的。

吃团年饭是我们最期待的。一大早,母亲便在厨房里忙个不停,蒸煮煎炒炸,样样在行。姐姐们也过去帮忙,我们几个小的便坐享其成。吃饭的时候,我们都是两张方桌打镶,长长的桌上摆满了母亲亲手做的美味。印象最深的有萝卜炖鸡肉,红烧肉,鱼糕,芹菜炒肉丝,炸藕片,炸花生米,冻鱼,蒸肉,煎豆腐,青菜。那些年代一餐能吃到那么多盘菜真的是挺不容易的。父亲是个仁慈的人,吃年饭的时候还允许我们喝白酒,虽然我们只能喝一点点,但一家老小共同举杯欢度春节的气氛是多么温馨哪!吃完饭,父亲还会给我们每个孩子递一支香烟。我们抽着香烟,互相吹烟雾到脸上,或比比谁吐的烟圈圆,那场面至今历历在目,个个脸上洋溢出幸福和欢乐。我对烟酒的喜好大概就是受父母先辈的熏陶吧。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我们便开始拜年了。那时候没有任何车辆,出门全部靠步行。最难忘的是给外公外婆拜年,我们兄弟姐妹一大群排着长长的队伍,行走在窄窄的田间小路上,边走边聊,边走边看。路旁的油菜茎成了我们的美食,地里的麦苗杆成了我们的喇叭筒,我们一路吃呀,吹呀,说呀,笑呀,不知不觉就到了外婆家。外婆拿出炒好的豌豆苕米子招待我们,然后就让舅妈做饭给我们吃。吃完午饭,我们又屁颠屁颠,连走带跑地赶回家去。一天走完十几里路,却一点儿也不累,心里总是乐呵呵的。

年年盼过年,人人盼过年的时代已经逝去,它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永恒的回忆。

年的进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鸡肉鱼,小菜饭”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天天像过年”成了人们的流行语,很多人不再盼望过年了。有的人认为年没有年味了,其实是过年的风俗习惯在不断演变,不断进化而已。就拿办年货来说吧,以前是自己在家里做,现在是在超市里买,什么黄酥糖,苕米子样样都有,瓜子花生一应俱全,淡炒的,卤味的,随你挑,任你选。除此之外,各种水果饼干糖果,各种荤菜素菜让你应接不暇,看花你的眼,扰乱你的心,你恨不得把整条街都买回去。人们不再为年那么辛苦地忙碌了。有的人家更会享受,团年饭不在家里吃,直接到宾馆预定,多么舒心,多么轻松。拜年的风俗也在演变,三五家人一起驾车旅游成了最时尚的行动。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既能欣赏到祖国美丽的风景,又能加深感情,增进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会越来越好,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过年的风俗无论怎么演变,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春节习俗我们都不能丢。我相信将来年味会更浓,更有创意。

恭喜恭喜中国年,五谷丰登笑开颜。欢乐欢乐中国年,红红火火到永远。

(作者单位:松滋市八宝镇丰收学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70、80后,时光里的猎奇零食考丨壹读精选
崞县老味道|任晋渝:小寒近处是腊八
豆子的境遇
种植黄瓜施什么肥,可以让黄瓜变得脆甜?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郑玉超│豆 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