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在乡下教书的日子|李远咨

在乡下教书的日子

● 李远咨
我十六岁开始教书,历经比箭岗农中、比箭岗小学、纸厂河小学、三合小学、黑土中学、上陈中学、凤凰中学、杨林市中学八所学校。除了纸厂河小学和杨林市中学是在两个乡镇集镇外,其它学校大多是坐落在乡下,隐藏在一片青葱的小树林里。这些乡下学校,远离城市的喧闹,“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实实在在是几所教书育人的好场所。
乡下教书,晚上没有电灯照明。夜里,我们在一盏带灯罩的煤油灯下,在昏黄的灯光下认真地备课、批改作业。在物质奇缺的年代里,煤油是定量供应的,学校的煤油有专人管理。因为我有挑灯夜读的爱好,学校供应的煤油往往超过指标,只好自己掏钱去买蜡烛。在凤凰中学教书的岁月里,学校有了寄宿生,晚上需要上自习,各个教室便挂上五盏白盖灯。有时煤油供不应求,便“开后门”买来柴油。劣质的柴油,燃起来排放出浓浓的黑烟,把师生的鼻孔都熏黑了。在这简陋的教室里,白盖灯散发点微光,却足以驱散黑暗,为莘莘学子带来希望。学生中的佼佼者苏运超、胡承玉、裴晓、蒋祖雄等人,就是在白盖灯的照耀下走出山村的。师生沐浴着那一缕缕温暖的灯光,将那些照亮岁月的灯盏,永远铭记心田。
偶尔累了、倦了,几个年轻老师就围在一架手摇的老式笛声机前,轮流地摇动留声机的摇把,跟着唱片唱歌。红极一时的“洪湖赤卫队”等一些主要插曲,我就是跟着留声机唱会的,至今久唱不忘。
在比箭岗小学教书的时候,时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全国亿万人成了饿殍,不少人还得了浮肿病,能填饱肚子成了生命第一需要。黄新章从担任校长第一天,就把改善教师生活当成学校工作之重。学校炊事员孟庆树很能干,他一手操办的萝卜“素宴”,至今还让我们口齿生津。
欣长红润的杨林市文家坪的萝卜,被他切成厚厚肥实的一块,抹上豆瓣酱,美其名曰为“红烧扣肉”;他的刀功很好,能把萝卜切成细细的丝,撒上食盐味精,淋点小油,做成了一盘凉拌萝卜丝;圆润厚实的“矮个”白萝卜,切丝拌面,蒸成蒸菜;盆打钵装的是他将萝卜切碎拌面做成的萝卜丸子;盘子里面放的是萝卜丝和面粉摊成的萝卜煎饼;晚上将长萝卜切成细条,用水一煮,给它取了时髦的名字——“无粮面”,快请大家来吃宵夜。
时至今日,那道萝卜“素宴”,已在我的记忆长河里深深地镌刻了一幅恒久的画面。
那个年代,我们的工资不高,一般老师一个月只有25.4元。黄校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千方百计找门路降低伙食成本。有一天,他和我一道到青龙大队学生陈宝琼家中去家访,看到起伏连绵的山上长满了厚厚的茅草。忽然,他眼前一亮:我们何不组织老师利用星期天包山去砍茅草,反正孟师傅做饭要烧柴。他在老师们中一发动,大家一致支持校长这个英明决策。一个星期天,天刚发白,大家起了个早床,匆匆早餐后便出发,在青龙雷滚垱的一个山凹里,十几名老师弯着腰手握镰刀,一手抓住茅草,一下子就砍了一大片。快到夕阳西下时,女教师抱着茅草,男教师捆茅草,大家欢呼雀跃。然后一担担挑回学校。孟师傅看着堆成小山似的茅草,笑眯眯地说:“看来今冬,做饭的烧柴完全不成问题。”
在砍柴中,我有一个小插曲:母亲用外公给我寄的毛线,千针万线织成的一件红毛衣,砍柴时我在山凹的一棵小松树上。睡到半夜,一觉醒来,发现毛衣丢在山上了。我急得哭了起来。睡在隔壁的黄校长被我的哭声惊醒,急忙过来询问。他二话没说,打着手电筒,和我一道高一脚低一脚赶到山上。谢天谢地,毛衣还高高地挂在树枝上。
年轻人爱动,打篮球和乒乓球是大家喜爱的两项体育活动。因为运动量增大,往往“饥肠响如鼓”。一到晚上老师的便齐心合力忙宵夜。我刚一调到凤中,一位老教师便告诉我一个经验:平时要当有心人,遇到学校请了木工,要把老师傅用过剩下的废料,抱到各自的床下。到时候,都要拿出燃料。凤凰中学的大师傅姓罗,吹得一手好唢呐。此人很精,每天做晚饭后都把厨具收拾得井井有条,厨具都放到指定的地方。你如果晚上弄了宵夜,东西不按指定的地方放好,他第二天早上看见东西挪了位,就不讲情面,叉着腰,站在厨房门口骂人。一个说话幽默的男老师,学着他吹唢呐的姿势,将两只手放在嘴前,几个手指作按着唢呐音孔的摸样,一边有高有低地唱着:“不准搞宵夜,不准搞宵夜!”
学校里只有一个炊事员,遇到他因病,因事请假,只好老师们排班轮流值日,每班两个人。有一次我恰好和刚踏上文教队伍的裴老师一组。裴老师是个大姑娘,在家里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下厨房掌勺,这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为是校方安排,自尊心较强的她也不好谢绝,就硬着头皮上场。择菜、洗菜、杀鱼、淘米一切都在慢慢地进行。当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几大盘热气腾腾的菜放在学校食堂的饭桌上,全校八名老师围桌而坐,一名教师刚夹上一块鱼,“扑哧”一下,将鱼块吐在地上。“鱼的腥味怎么这么浓!”我们几个人一尝,原来鱼没放盐。大家哈哈大笑,小裴涨红了脸,忙把鱼端进厨房重新回火。
饭桌周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那种亲密无间、无拘无束的大家庭的感觉真好!
不知是哪一天,管伙食的文老师买了几个甲鱼,放到一个坛子里,然后盖上盖子。第二天早上一来学校,见盖子翻掉在地上。他搔头挠耳,在坛子边细细观察,自言自语地说:“坛子,我明明是盖好了的,难道是甲鱼把盖子拱翻了,它溜之秋也乎了!”我们几个暗暗好笑,不过甲鱼是当时称了斤两,事后我们按价付了款的。
也许哪天晚上,我们一时来了兴趣,便到学校的小卖店里买了廉价的白酒,拿出在家中带来的香肠、猪肝、花生米之类,作下酒物。几个人凑在一起,就是一顿丰盛的宵夜。
由于我们都年轻,有使不完的劲,便在下晚自习后,翻山越岭轮流到各自的家中去宵夜。有一天晚办公后,教育组的陈组长到凤凰中学找人,全校几乎找不到一个老师,他一时火性发作,大骂:“夜袭队!”                                                 
最为惬意的是,凤凰中学有一支青年教师的自行车队 。学校邓万容校长人很开明,很关心老师,看大家周末回家、返校很辛苦,便集中一批资金,让大家各自购了一辆“五羊”牌自行车,然后分月从每人工资中扣回。据说以后曾受到教育组某人的批评,说这不符合财经管理制度。
遇到家长请客时,一溜自行车队在学校的大操场排好。队长一声“令下”,大家“唰”的一下跨上自行车,双脚蹬动车轮,车队浩浩荡荡出发,好不得意。一天,走在最前面的是教导主任张儒德,在途经兴岗南干渠支渠时,恰好有一条支渠挡道,渠上还没搭桥,渠深一丈多。他身强体壮,反应灵敏,便连人提车,“咚”的一声,越过天堑,你说悬不悬乎!后面的人吓得目瞪口呆。
有一天,当我骑着车子轻车熟路从台山山麓长长的下坡路一滑而过,和煦的春风拂面,那是何等的潇洒,我第一次过了车瘾,感到有车的方便。由于我们年轻气盛,从凤凰中学操场出发,逢山过山,连长长的台山山坡,都不放在话下,憋着一口气,利用车的惯性,加足马力,一口气冲上山顶,直到家门口才下车,真是其乐融融。不会骑车的同伴,只能搭车。遇到上坡时,他们便下车帮忙推车。事后,有的人开玩笑的总结了一个“闻屁搭车”的笑话。
不过我学骑自行车,颇费周折,洋相也出了不少。刚学骑车,因学校的操场是南北向,北高南低,为上车提供了不少方便。穿着长裤子,裤档往往喜欢被坐垫挂着。有一天,我干脆穿着短裤轻装上阵。就这么几上几下,很快就学会了骑车。
一天在公路上,我因为自行车的龙头还不善于把握,不会躲人。恰好撞着了一名挑着空大粪桶的农民。此人正要发火,四目相望,正好是我的学生赵××。师生两人,哈哈大笑。
有一天,调皮的儿子从家里跑了,我骑着车子带着妻子,从家里直奔纸厂河,因为我们估计他可能躲到外婆家里去了。路经台山脚下的一个长坡,由于车的刹车失灵,我和妻子都摔倒了。幸好她在落地的那一刹那间急中生智,用手拉着车的货架,人与车才没随着巨大的惯性一冲到底。但车摔坏了,人摔伤了。我只好推着车子,一瘸一拐地赶到杨林市。 
正是在这种艰苦却快乐的岁月里,大家一心扑在事业上,学校各项工作充满了生机。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多次为乡镇提供研究课,在全公社统考中,语文学科多次名列前茅,一次次受到教育组的表彰。在重点学校转移时,我轻而易举调到乡镇的重点初中,并担任了语文教研组长。
以后来到集镇重点初中,用上了电灯照明。但是多年在煤油灯下的欢歌笑语,晨曦初露的柚桔林中的琅琅读书声,不时地萦绕脑际。乡下教书育人的日子,为我以后“走出栖凤寺,来到划字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了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那份情感和记忆将永远深深地埋在我的心底。
(作者系松滋市杨林市中学退休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照片丨那年我是代课老师
母校情深--太仓日报
丑小鸭中学的“第三批教师”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要以清白遗子孙​II陈正举(山东省)
长篇纪实 | 水月庵里写春秋(113)
母校杨集中学校友作品选(6)怀念在母校杨集中学就读是岁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