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都是职业游民,但我们终将成为理想的自己

工作,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而选择一份职业,我们也不仅仅只是为了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正因为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工作,那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工作塑造了我们自己。而我们在每一次做出职业选择的背后,也是一个逐渐认识自我与实现自我的过程。

7月已经过去,高考填志愿时的忐忑、第一次实习的新鲜体验,初次进入一份正式工作的不胜任感,许多人的7月也正和这些经历有关。因此,我们选择在眼下这个时间点重启《职业游民》这档职场类播客,也希望能够为正处于择业迷茫期的人们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重新去审视自己身上新的职业可能性。

 

“职业游民”是一个和“无业游民”相反但又相近的词,是指我们虽然都是处在一份特定的职业当中,但依然是一种游民的状态。我们试着去和大家探讨这些职业游民状态的人在发生什么,怎样去排解、去释放。

不论是对刚毕业工作的职场新人,还是对有过职业体验、甚至想要转行的人,身在内容行业的我们,都期望以讨论为窗口,去映射到更多的行业,吸引到更多来自不同行业的人,也能够发现传统职业在当下的变化。

下面是《职业游民》第一期播客的文字内容,由造就的三位内容策划人分享了关于职业选择与内容行业的话题。

本期播客的文字内容将分为上、下两期推送,有删改;后续会有音频节目上线,敬请关注。

为什么要做这档节目?

如何走近内容行业?


逸舟:大家好,这里是《职业游民》,一档由造就出品的职场类相关的播客节目。那么今天我们有三位造就的策划人,来跟大家聊一聊跟职场相关的话题。既然是一档职场类的节目,我们还是先每个人都讲一下自己的职业经历吧,Leone你先开始。

Leone其实我的职业经历蛮奇葩的。我大学的专业是工商管理专业,在毕业选择的时候,也没有想清楚到底自己要干嘛,只不过就是想从自己的家乡出来,到大城市去看一看。实际上在北京做了半年的时间,在一家药企去做招商经理,但是做的不是很想自己做的事情。

后来就辞职回到了家里面,在家里的电视台工作了将近两年多的时间。后来又再一次出来,跑到了上海,在上海这边一直是做电视节目、电视制作的相关工作。因为自己想要做一些改变,然后就加入了造就,在造就做策划人。

力盈:我的专业和Leone的专业很像,是听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中文系。我在大学毕业之后被家人介绍,进入了电视台这个行业,然后就开始了在这个行业里非常boring的一段工作经历。

我跟Leone很像的一点是,我在家乡待了大概两年,四年之后我意识到想改变,于是我就跳出了家乡,来到上海。其实也在同类型的工作里面转圈,并没有跳出来去做其他事情。一直都在内容这个行业,所以才会有进入造就的这样一个契机。

逸舟:好。我也是一个做电视出身的媒体人。我的专业是新闻传播。一开始我也是先做了电视,做了电台,在北京工作过一年,然后就直接来到了上海。但是到上海之后的工作就可能会有点坎坷,做过市场,做过金融,做过SaaS,做过数据,最终兜兜转转也回到了内容的行业。

我觉得做内容可以展示更多可能性,也想要传达一些自己的想法。包括我觉得我们做这个电台,也是希望能够把我们的一些想法说给更多人听。

力盈:对,为什么要做这个电台?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会接触各种行业的人。因为造就是一个演讲平台,基本上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的人,大至国家级的大科学家,小到一个家政工、一个普通人,其实都上过造就舞台。我们发现形形色色的职业会使得从业者的人生非常地不一样,这也打开了我们的很多误区。

我们从前认为很多职业的从业者是某种样子,其实你去接近这个人的时候,会发现他根本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就想要去做这样一档播客,让大家认识到不同职业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在今天来说,其实每个职业都已经发生很多变化。比如说记者、主播,这些职业都已经被改变了,我们觉得有必要重新请这些行业的人来,跟我们好好聊一聊。

我,到点下班》影视剧截图


Leone:我想跟大家分享做这个播客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有一次我在知乎上偶尔回答了一个关于如何去做电视的编导的问题,后来知乎就疯狂地给我推好多类似这样的提问。提问的人我估计大概率都是高中生,也有一部分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对这个行业感兴趣,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怎么样去进入这个行业。

那么进入这个专业的话,高考的时候可能要参加艺考,或者再去报一些相关的院校。但是作为一个初入职场的人,比如刚刚毕业的学生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可能面临一些困惑。就像我自己是零基础,从工商管理一下子跳到了电视台,这个职业路径是什么?他不清楚。这是一点。

再有一点是在职场里面,我们遇到了很多同事,他们的经历互相之间差异非常大。无论是换工作也好,还是说转行也好,他们都遇到了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无论是对学生来说,还是说对职场里面的人来说,我们都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后续我们也希望能请到一些在行业里面比较有趣的嘉宾,来跟大家讲一讲关于职业选择的事情。


逸舟:我们三个聊了一些自己的职业经历,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三个人的专业跟自己的工作经历都是有一定差距。我比较想知道,力盈,当时家人介绍给你这份电台工作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想法?

力盈:我大学毕业有去找工作,因为我在大学期间(臭不要脸地说)还是比较优秀的,学校有推荐我去电视台实习过。所以我毕业找工作就很好找,因为我有实习经验。我很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广告公司的工作要进去,薪资也谈得很好。结果我父母对我说,女孩子就不要做那么不稳定的工作了。

他们觉得在一个二线城市,作为一个二本学生,毕业之后你就乖乖地进体制比较好,比如说我父母说你先进电视台去学习一下,可以在电视台从合同工转正,这样就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当时拗不过我父母,因为他们可以随时断我的经济来源。我就说好像电视台也可以学东西,也答应了他们要去,从实习生开始在电视台干起。

刚进电视台的第一天,我非常地紧张,我一个人在沙发上坐了一整天。没有人跟我讲话,我也不跟别人讲话,我就像一只受惊的麻雀一样坐在那里,也不敢讲话,也不敢跟别人说话。因为我那个时候不知道职场是什么,虽然我去实习过。我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说什么,也没有人告诉我。于是我在那个沙发上坐了一整天,他们都把我当成一个哑巴和傻子。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失败的职场的开始。

Leone:我觉得你的这段经历跟我最开始的半年在北京一家药企工作的状态很像。因为我所有的兴趣就是做传媒这一行,包括内容制作,一直是我感兴趣的东西。当时上高中的时候艺考考了学校,在艺考加试的时候都过了,但是当时成绩不够。后来大学毕业了之后,到了药企,我忽然之间觉得这个东西不是我想做的。

因为当时做的是招商的工作,每天要在客户之间去联络客户关系,包括有一些行业峰会什么的要去,再加上我本身是文科出身,关于药这方面我一窍不通。自己最开始的时候,捧着一本药理学的书在那里看,要看跟药相关的东西,还要背一些药理药性,我觉得很枯燥。而且我觉得我自己接受不了这个观点(当然这仅限于我自己的一个观点)我没有办法完全把药品当成商品来看。

所以我就辞职了,辞职回到家了之后,那个时候又很巧,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在电视台工作,他就跟我说他们的栏目组正在招人。我说能不能帮我约一下制片人,可以聊一下,我想去工作,然后就去了。

《小森林:夏秋篇》电影截图


逸舟:那我也分享一个关于我第一份工作的故事。可能跟你们两个方向不太一样,我是一个被动放弃的过程。

我第一份工作是在某某电视台的某节目做助理导演,在一季节目结束之后,当时做的成绩还不错,带我们的一个总导演就问我,逸舟你想留下来吗?我非常诚恳地说我想留下来。但是当时有一个很大的阻力,不是说对外的阻力,是对我自己的阻力,也是可能对家里的阻力。

跟力盈一样,我的家里人也非常希望我能够进编制。但是当时那个时候,那家电视台已经从编制跳出来,变成了公司制,所以说它已经不存在编制,也不存在在电视台工作是一个金饭碗或者铁饭碗的概念。

但是我当时比较理想化,还是想要留在电视台,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时带我的老师说,但是你留下来的话工资会很低,而且每年可能只能回两三趟家,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子。我当时就特别好奇,我就问我的老师,那你为什么选择留下来?在这个电视台做了十多年,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他跟我说了两个原因。他说,第一,因为我是上海人,所以我没有特别多需要顾虑的事情。他也非常喜欢人家尊称他一声导演,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职业荣誉感的事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指了指窗外,我看了一下他的那辆保时捷,他说我不缺钱。当时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隔天就被动地放弃了这个继续留在电视台的机会。现在想想也有一些小小的后悔,但事情也就是这么发生了。

《小森林:夏秋篇》电影截图



力盈:对,至少在我们刚就业的时代,大概是2010年到12年那个时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电视台改革的时期。

Leone:我觉得可能不光是电视台改革,就是整个社会都在发生变化,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

力盈:对,当时我也是爸妈一定要让我进电视台,电视台给我开的工资只有广告公司给我开的一半。我觉得我爸妈疯了,怎么能这样浪费我的青春?而且当时也出现逸舟一样的情况,就是我爸妈以为我一定可以拿到一个编制,但是电视台工作的那些人告诉我,他们都在等编制,但是都没有。我当时就意识到,可能很多事情已经在变化了,而我想象中的那种事情一定不会发生。
 
Leone我倒觉得大家可不可以顺势而为。逸舟刚刚讲到关于缺不缺钱、怎么赚钱的这件事情,我觉得可能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们考虑的是我会不会有一份工作,会不会有一个公司要我,而不是说我能从这个公司得到什么。我觉得不光是刚刚毕业的学生,现在很多人在去面试的时候也羞于去跟公司或者企业讨价还价,去要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薪资。

我一下子想到了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在大学期间他们的老师带着他们,做了团购的创业。那个时候千团大战刚刚开始,他们那几个人就不停地去地推,去做团购。而且相对来讲,他们做得还蛮好的,后来美团就把他们收掉了。

美团把它收掉之后,我现在很久没跟他联系了,但在朋友圈里面看他的动态,他应该是从毕业开始一直到现在,将近快有十年的时间了,还是在美团里面工作,而且职位和薪水做得一直都比较好。我觉得他很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们说得俗一点,为了钱也好;还是说得虚一点,为了理想也好。我觉得首先大家必须知道我要做什么,我想要什么。这个是在学生刚刚毕业要择业时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爱哭鬼的奇迹》视剧截图


逸舟:那是不是可以说,我们也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一些学生听众,或者说大学刚刚毕业的一些听众,能够知道公司在选人的时候,到底是需要什么样的人。它跟你的专业到底有没有关系,还是跟你其他的一些技能跟能力有哪些关系。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这一期节目想去探讨的一些东西。

在选专业这件事情,

怎样才能算不随大流?

 

力盈:很多人会读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因为你18岁的时候其实根本不知道这些专业是干什么的,你也没有途径真正地了解。也许你会去知乎翻提问,但是你也不知道那些提问的真假,以及你没有办法去找到的时候,它真的正好回答了你的问题。

Leone:有没有这种感觉:一到18岁就意味着你成年了。忽然之间,很多你原来没有想过没有做过的事情还有压力,就一下子压到了你的身上。

我选择工商管理的理由在当时很简单。因为我当时参加艺考,艺考加试都过了之后,当时我只比较倔,报的基本上都是国内比较好的一些学校。加试也都过了,但是文化课成绩不够。

文化课成绩不够的话,就导致我没有保底的学校。但是还好,我不知道现在高考是什么样了,当时是有提前批次的。提前批次没过之后,在第一批次时,我就报了一个普通的学校,报了一个普通的专业:工商管理,为了保底能上,结果就被学校录取了。

逸舟:我也是参加了艺考,记得当时印象很深刻,因为我父母都不是很了解播音主持跟新闻传播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我自己也比较模糊,我父母可能就觉得这是一个会当播音员的一个职业,仅此而已。当时我跟我的家人都比较谨慎,在我报考专业的前一天,先给学校打了个电话,先问问他们招生办,说我这个分数到你们新闻传播的专业稳不稳。结果对方非常乐意,因为我当时专业的文化分数还是相对比较理想的。

打完电话之后,隔天我爸就开着车带我去学校(我是苏州人,我当时报的是南广),隔天就开着车从苏州一路开到了南京。当时刚走进学校,一进去就是一大片非常广阔的草坪,听说是花了好几百万元从美国空运过来的草皮。

当时看到这个学校之后,我的心就落下来了,因为我觉得它是我想象中的样貌。因为我们学校的确是一个很漂亮的学校,红砖墙,欧式的建筑,湖和草坪都非常地漂亮。我觉得可能当时跟专业也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但是是一个对未来的向往。

《机智的医生生活》视剧截图


力盈:当时我选专业的时候可能跟很多人有一样的顾虑,就是小时候会有梦想。比如说很喜欢看小说,老师就会说你作文写得好,你应该当作家,然后我说我一定要念中文系,而我们语文老师就花了三年的时间在PUA我。他一直在跟我讲同一句话,如果你真的很喜欢中文,就一定不要念它。他说否则你就得像我一样做一个无聊的语文老师。

他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人生印记,因为他算是我的小导师,所以我当时想一定不要报中文。所以我选专业的时候选的都是什么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经济学这种看起来非常容易赚钱的专业。但因为发生了一些意外,学校录取了我,瞒着我调剂到了中文。

其实我当时有一点窃喜,又有一点失落,窃喜我可以念自己喜欢的东西,失落的是我以后肯定很难赚钱。我当时预感到了自己毕业以后会困惑我到底能干嘛。

Leone:但我忽然间想到,我觉得在我们那个年代去选择专业比较难的有一部分原因,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的话,是父母很难帮上忙。因为我父母的文化水平并不是很高,他们也不太懂,这些专业跟专业之间的差异,包括未来可能去选择的一些职业道路。他们只不过抱着很朴素的想法,就是说我的孩子要上大学,他只要能上大学就可以,什么路径都可以。

但是现在我觉得应该会有一些变化。相对来讲,现在的95后、00后的家长基本上都是70后。对于70后来讲,在大面上,人们普遍的教育水平已经上去了。


力盈:而在今天,我不幸地充当了这个角色。我帮我两个妹妹选专业,一个98的,一个99的,因为我父母觉得他们不懂,还是让我来选。于是我在选专业的时候就非常地残暴,我感受到当年父母对我所做的,我同样对着我的妹妹们做了这件事。

我的一个妹妹说我想学中文或者广告。我说学这个干什么?她说我想干这一行。我说,从一个从业者的角度,这些专业马上就要被社会淘汰了,专业书上教的东西,现在在工作中根本用不到,我觉得你也很难去消化这个东西,而且你的学校也不是很好,你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三本。

我非常现实地告诉她,我说你不如学一技之长,我建议你去学一个语言,于是我就把她踢到了小语种专业。非常不幸的是,我妹妹没有通过小语种的语法考试,于是她连就业都很困难,现在疫情期间她也无法就业。

其实现在想起来,我觉得我当时很残暴,但我又觉得我的选择是对的。因为如果我让她去念今天已经被淘汰的一个三本院校的中文或者广告,是真的没有任何出路,所以我觉得今天的小孩子也很难。

逸舟:我倒不是特别认同。首先刚刚我们三个人分享了自己选专业的一个历程,我觉得我们三个人的历程好像不是特别具有代表性。因为力盈、我、你都是从小就有一个憧憬的职业,而这个意念也非常幸运地一直持续到你大学选专业的时刻,不需要第三方来干预你的抉择。

刚刚力盈说,她妹妹去选择一个三本的中文或者广告的专业不一定会有很好的出路,但我觉得如果只是因为文化分的成绩,导致你不能选到一个很好学校的你想学的专业的话,你也可以到稍差一些的学校中去选择你想选的专业,并为它做出你应该有的努力。这也是一条路的。

然力盈可能是觉得,她的妹妹没有想清楚自己学的这个东西,到底要为它付出什么。

力盈就是当你选择一条路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所以你没有办法评估一件事情,以及你要为这个事情付出多少的代价。

《重版出来》视剧截图


Leone:但我觉得在那个年纪,实际上她也没有办法去做这个判断,你没有办法去做这个决定。她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她没有预知的能力,她也不知道。可能在职业选择上面,我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更像赌,如果不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的话,那只能去赌。就是赌对了的话,那就对了;赌不对的话,那就自己回头再看。

但是这里面就涉及到刚才咱们说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冷专业和热专业的问题,就是说什么样的专业是好专业,什么样的专业是不好的专业?

大学的学习必须要“有用”吗?


Leone其实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专业的冷热,包括一直到后面职业的冷热,它是流动的。比如说15年前,英语是非常热的专业,大家都想学完英语或者学完其他的小语种之后进一家外企。

可是到了现在,所有人都想学计算机,所有人都想学python。现在小学生都开始学python,开始学sketch,以后难道他们真的要都成为程序员吗?未见得吧。现在AI也会写代码了,以后如果AI能替代这份工作,程序员是不是也成为一个冷门的或者说不那么热门的专业?

力盈:对,这种危机感其实很严重。我拒绝我妹妹去学传媒也是这个原因,听起来很扎心,就是我们已经看到,可能七八年前、十年前,你会觉得记者这个职业至少是有尊严和光鲜感的。人家叫你一声记者,叫你一声节目导演,你会觉得你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

但是在今天,其实微博大V和微信公众号可以帮你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你就会觉得读这个专业到底用来干什么,你会质疑它,你不希望后面的人再去走一条已经被堵死的路。
 
Leone:但我想提一个问题,你觉得你以往的工作经验或者说专业,有没有给你留下来什么?

逸舟我现在反而觉得你在大学里学什么专业、选任何专业,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觉得选择一些偏文科类的专业的话,更多的是培养了你的一种思考模式,或者说养成一种能够独立思考的习惯。因为现在的信息实在是太发达了,大家每天都能够阅读到无数的信息,它会给你灌输各种各样它想让你知道的,或者是你自己想看到的一些信息流。怎么样才能够在这么多信息中去做甄别、辨别,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我说的再玄乎一点,就是怎么样能够保持自我,保持真我,就是怎么样能够不乱于世、不被物化。

《小森林:夏秋篇》电影截图


力盈:其实我很有感触,你在这一瞬间,让我很后悔我对我妹妹做的选择。中文系为什么对我来说还是很好,是因为在中文系,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是古代文学史,我们这门课要学四年。从秦朝,从战国五代,甚至从更早的《河图洛书》一直学到清朝,学到当代文学。

这一段历史其实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老师讲的很多东西我都会去跟他反复地讨论。我们上史记课的时候,老师说《史记》在哲学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在文学意义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于是我就去跟老师吵架,说请问我要背文学地位还是哲学地位,老师说背文学意义就好了。我说老师你讲的《史记》的哲学意义给了我非常超脱的感受,我觉得这门课我上得非常值,我知道什么叫做不朽,我感觉这非常伟大,我很感动。但是你让我背什么枯燥的文学意义,说司马迁开创了什么写法,我觉得这就很扯淡,背它干嘛呢?

所以给我滋养的是这种东西,这种东西会让我在不管是做媒体记者的时候、去面对不公的现象,还是在遭遇很多现实拷问的时候,还会有一点点那种对这种东西的叩响。


逸舟:而且我觉得现在的很多媒体都是非常具有煽动性的,它知道怎么样能够把你导向成它希望你成为的样子。我记得以前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上过一门课,我印象还蛮深的,教你怎么辨别假新闻。
 
当时南京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新闻叫做“纸馒头”,就是说很多无良的商家用纸屑当肉馅来做馒头,其实这是一个假新闻。包括在现在的新闻中,类似的套路也非常多,甚至很多家长群里的那种流言也是这么传播出来的。

但是我觉得这些新闻有它的目的性,有它的导向性,你怎样能够成为不受控制的那群人,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也就是我刚刚说的,保持你内心的态度和想法。
 
Leone但是在大学里面,你是有试错成本的。如果你抱着一个很天真的、很理想化的态度进入到职场里面,一旦你遇到一些问题,如果你完全没有这样的心理预期和经历的话,那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一旦事情发生,是没有人能给你兜底的,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是我们学校的团委副书记,我就跟我们的党委书记吵起来了,吵得特别凶、闹得特别难堪,后来在多方的努力之下把这件事情给平息了。

等到我们大学毕业,大家一起聚餐吃饭的时候,另一个书记语重心长地跟我讲,Leone,你以后工作了一定要改一改你的脾气。想,如果你以一个这样的状态,在学校里面,老师可以包容你,也不会发生任何问题。

但是如果你一旦进入职场里面,你跟你的合作伙伴、你的同事、你的领导,或者说其他方面的老板,你发生这样的事情,没有人会包容你,没有人会帮你处理这些事情,所有的结果只能你自己承担。

我当时其实蛮感激他的,换到现在其实也是。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可能在带新人时会觉得这个人不OK,过了试用期,那我们就不用他了。因为在职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我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去让你变得更好。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影视剧截图

力盈:虽然大家都很理想主义,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现实是什么样子的话,你确实会活得非常地痛苦。你要么以为全是自己的错,要么认为全是世界的错。这两种状态都会让作为一个职业人的你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就像我们公司最近有个小姑娘,她在问我说她想从事新闻行业,她学的是财务会计,跟Leone很像。在今天这个当口,我不是很推荐她去走传统新闻中认为的老一套,找一个报纸,找一个电视台进去实习,免费给人当半年劳动力,然后再去怎么怎么......

这个过程需要很久,所以我就很不推荐她。我说你还不如想办法成为一个微博大V。因为我认为媒体的权力机构发生了变化,但是媒体的机制没有发生改变。只要你愿意做这个事情,你就不应该停留在老的道路上。
 
(未完待续)
(本文未经造就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 | 余冰妤
版面 | 魏婉莹


互动话题:感谢你的在看、转发、评论,找工作时,你最大的纠结是什么?

每周评论区,被zan最多的评论者,将获得造就送出的书籍一本。本期推送的赠书书目为《我想陪你去麦加》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勾搭小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普 | 年轻人心心念念的“数字游民”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数字游民”是什么?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
数字游民的利弊、失眠是因为白天无聊和压抑、放下外界标准,怎么舒服怎么来
一个新职业道路的步骤
用兴趣引导成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