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洛宁县孝德楷模——城郊乡冀庄村

村名由来
冀庄村早在唐宋时期系洛阳地区四大渡口之首,船舶云集,是各路商贾货物集散地。“冀庄”的由来相传有两种说法:一是因船舶集散地寄存货物较多而出名,取寄存之意,称之“寄庄”。寄庄人们以诚信为本,赢得各路客商的良好口碑,众商贾不谋而合,自愿捐资扩建渡口,并赠褒奖匾牌一块:上书:“洛水名津”,中写:“冀庄村”,下署:“商洛富甲”。后人引以为荣,将“寄庄村”更名“冀庄村”,以冀厚望。二是曾有“冀氏”家族居住于此而取名“冀庄”。在这片充满灵犀和希望的沃土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纯朴、厚德积善、平凡而不平庸的冀庄子民。
1998年出版的《洛宁县地名志》第99页载:“冀庄村在城郊乡境东南部。北纬34°24′,东经111°44′,村委会驻冀庄。辖冀庄1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478户,2153人,耕地1569亩。冀庄村委会驻地,距城郊乡政府东7.5公里处”。
二、古渡口
冀庄村是一个古老的大村,古时洛宁虽有崤南古道,但因山阻涧隔,行走多有不便,当时从洛阳至洛宁人们多选择水运。冀庄村紧临洛河,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渡口,且是城东第一渡口,凡从外地运送到余庄古镇销售的商品,都要在此登陆上岸。
永宁乾隆五十五年县志卷四津梁篇载:涧口官渡船一只。当时永宁仅有四条官船,即四大渡口,分别为:涧口、陈宋、长水、高门关,涧口渡口即冀庄渡口。
洛宁县民国六年县志点注本第179页载:原村里,张村湾白马渡口船一只(即冀庄渡口),是当时七大渡口之一。当时七渡口分别是底前里故县官底河渡口,底前里故县西施村渡口,底前里故县街渡口,底前里长水镇龙头山根渡口,陈宋里陈宋村渡口,陈宋里寨子村金门渡口,原村里张村湾白马渡口。
三、古“冀庄里”所在地
在清朝时期,冀庄曾设过“里”(里是古时建置,相当于今天的乡镇)。“里保”制是过去的一种建置,里设里长,保设保正,负责地方事务。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永宁县志卷一乡里载:永宁设四乡十二里。分别是:太平乡领王范、东仇、蕉西三里,长渊乡领底张一里,福田乡领樊村、陈宋二里,德化乡领王召、原村、冀庄、吴村、大宋、杨坡六里。
清乾隆年间永宁分设东西南北四路十二里,东路有吴村里和冀庄里。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四,里保志载:东路冀庄里第一保领余庄镇、西庄、马院村、苍龙桥,共村庄四;第二保领溪村、兴隆庄、花泉村,共村庄三;第三保领崛山保、冯庄村、温庄村,共村庄三;第四保领冀庄村、新店湾村、新庄村,共村三。
清末民初,永宁(1913年后改为洛宁),设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分设15个里,东区设有吴村、冀庄两个里,冀庄村当时仍是冀庄里里治所在地。
1992年出版的民国六年《洛宁县志》点注本第100页载:冀庄里,东接宜阳县境,西接吴村里,南濒洛河,北接大宋里。冀庄里辖余庄镇、兴隆庄、东庄、新店湾、崛山、温庄、西马院、东马院、溪村、冀庄、冯庄、苍龙桥、牙口、花泉、洪沟15个村。共1141户,男3060口,女2095口。

四、名胜古迹
(一)、郭氏家庙
冀庄郭氏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代,元末明初,为躲避战乱,从陕西华阴迁居永宁冀庄。祖庙始建于崇祯庚午年间(公元1630年),现存正殿和献殿,坐北朝南,均为面阔五间硬山式砖木结构。正殿为六架梁带前廊,梁上有彩绘,并刻有缠枝花草,壁画清晰,单檐下有斗拱。献殿为四架梁卷棚式,梁上有彩绘,带飞檐,檐下有斗拱,柱下有沙石柱形柱础,殿内均为青砖铺地,地基为条石垒砌,整体保存完好。该家庙为明代建筑,迄今已391载,历经5个阶段,4次修缮改建。综观全貌,建筑古朴典雅,院内松柏苍翠,碑林耸立、蓝砖铺地、设施配套齐全、门楼高大伟岸,上方悬挂“唐封忠武王庙”竖匾,尤为醒目,是村中的一大亮点,属洛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二)古刹“大觉寺”和“云迹观”
志载:大觉寺在冀庄保,元至正元年修。云迹观在冀庄保,明嘉靖十一年修,清朝康熙癸未重修。洛宁县民国六年《洛宁县志点注本》第172页,卷二建置寺观栏载:大觉寺,在冀庄里,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修。距今已有680年历史,因年久失修,现已无存。
渡口南岸白马涧曾有白马寺,志载:白马寺在原村保,唐贞观十年禅僧建。元至正元年僧志公重修,清朝雍正十三年重修。渡口两岸古刹说明当时百姓信奉宗教文化。大觉,佛语,谓正觉。《楞严经》卷六“空生大觉中,如海一发”。南朝 宋 谢灵运《佛赞》:“惟此大觉,因心则灵。”《阿育王经》:“如来大觉於菩提树下觉诸法。”《佛地论》:“佛者,觉也。觉一切种智,复能开觉有情”。章炳麟《国家论》“大觉有情,期於普度众生得离苦趣”。大觉是指佛陀的觉悟,释伽世尊成道之后,最初说出的教法既是从其大觉智慧之中流露出来的根本教义。凡夫无觉悟,声闻缘觉菩萨虽有觉悟但不大,只有佛彻底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称为大觉。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言教。
(三)关帝庙
关帝庙供奉关羽,字云长。据说,他原本不姓关,一次因为打抱不平杀了人,逃离家乡,跑到潼关时,被守关士兵截住,问他姓什么,他指着潼关随口答道“姓关”,此后,他就改姓关了。后来他逃到涿郡,正赶上刘备招兵买马,便去投军,成了刘备的左膀右臂。他生前最大官衔是前将军,最高爵位是汉寿亭侯,并不怎样显赫,此后,由魏至宋初的800多年间,并没有人过多注意关羽。到了宋朝,他的地位陡然上升,被宋哲宗封为“显烈王”,宋徽宗又封他为“义勇武安王”。在《三国演义》小说出版后,他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古今第一。明代明神宗加封他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清代顺治皇帝封他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乾隆时改谥“神勇”,不久后又谥“灵佑”,嘉庆时代封“任勇”,道光时又加封“威显”二字。此后的历代皇帝都加封号,直至清末,关羽的封号长达26字,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由于受到历代皇帝的尊崇,关羽地位显赫,受到官民的普遍祭祀,被称为武王武圣人,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他的寺庙香火十分旺盛。关羽是忠义的化身,他是忠诚义士,是同甘共苦真朋友的楷模,他讲义气,危难之时忠贞不移,遇难不退缩,敢承担风险,关羽集美德于一身,成为世人的典范。关帝庙在我国各地数不胜数,也正因为如此,关羽被军人,武师等各行各业的人尊崇。冀庄村关帝庙遗址在忠武路南段西侧洛河北岸上,根基尚在。有主庙三大间,坐北向南,院内有东西厢房,祖庙正南有戏楼一座。
传说中是一座雄伟的古式建筑,据老人传说,每逢雨季,河水猛涨,但是水涨到了庙门口便会绕道而行,保护了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四旧立四新期间被拆除。新关帝庙始建于一九八七年。因关帝庙年久失修坍塌,移址到大队老钢磨三间屋内。现位置在忠义路南端,原是土木结构,经修缮改为砖木结构。庙内塑有关羽、关平、周仓的神像。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为庙会日,方圆几里的人都云集冀庄,供奉祈祷,祭祀关帝圣君,以保平安。
(四)泰山庙、百王庙
泰山庙遗址位于4组面粉厂,约占地2亩。北有正殿,内有泰山爷,南边坐落着戏楼,现无遗存。百王庙遗址在村东秦家祠堂后25米处,占地面积约4亩,坐北朝南,北有主房6间,东厢房6间,南有土木结构戏台1座,大门位于西南角,木架立柱门楼。门楼上有“百王庙”匾额一块,现无遗存。
(五)永昌渠碑记
(1)据冀庄郭氏家庙院内石碑记载,清朝乾隆年间(1779年),郭彦仓父子相继出资金助工役,重开两次渠道,渠口在经局村南边,经谭庄、高庄、南位、吴村、紫巷、在礼、马院、溪村、冀庄、冯庄、温庄注入渡洋河内。渠线全长十五里,宽一丈二尺(含渠占地)。灌溉造福了五个村庄,灌地1550亩,分别为马院、溪村、冀庄、崛山、冯庄。永昌渠总理由冀庄人担任,分理渠长由受益村各定一人。乾隆年间,有一任总理长是郭超。分理长:云恕、余安、王克勤、贾茂森。并且制定有渠规,冀庄白天浇,且有三不浇:即刮大风不浇、下大雨不浇、天漆黑不浇。其他四村只有在冀庄不浇地之时,轮番浇灌。按地块区域排番,共有五十多番,不许紊乱,以免发生争端。若有断续者,报官府究处。对于断续者,闹事者,均以修渠压水补偿,然后才允许其用水浇地。内用水,不许当出或买卖,违者必究。良法美意,世代遵守,如有违者,四分理渠长禀报官府论处。
另载: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大旱,南位村韦杰等人不顾世风、不讲人情,借机闹事,绝流断水,放入北寨涧河,官判理亏、故罚立此碑一块,令无端滋事者鉴。
永昌渠碑记(2)
永昌渠从清朝乾隆到光绪年间,一直滋润着五个村庄的良田,造福这方庶民。由于年久欠修,渠道淤泥堆积、渠沿杂草丛生、渠旁积水溃泱。既妨碍农事,又不利生计。于光绪十年生员郭先庚任永昌渠总理时,召集四个村分理渠长商议清淤修渠一事,受到众人的赞赏。他提出,将原渠线由曲变直,起高垫底,在不影响水流速度的情况下,尽量抬高渠底,并加高加固渠沿,以此扩大永昌渠的浇地面积。水渠沿阡定线,(阡:田间东西方向的小路)从测绘制图,到开挖渠道、修桥筑坝,他一直和劳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修渠浇地两不误的情况下,历时两年全线完工。渠道由原来的十五里长缩短到十二里长。
节省来的土地变卖后所得资金雇佣了工人,购买了原材料,让各分理渠长在本村地盘内各挖南北方向排水沟一条。众人出力,乐享其成,无不欢颜。还修订了渠规,新渠规不失公允、交口称赞。

五、今日冀庄
2018年出版的《洛阳村史通览—洛宁卷》第54页载:
冀庄村概况
城郊乡冀庄村位于洛宁县城东7.5公里处。S323省道在新村东西穿梭而过。郑卢高速在老村北东西横穿,交通便利。全村676户,3220人,有耕地面积2300亩(其中河滩地800亩),16个居民小组。冀庄村始建于元朝末年,解放前后从未变动。全村姓氏分为郭、高、秦、王、马、范、李等七大姓氏,1987年因建故县水库,李氏家族由故县镇迁至冀庄村居住。
(一)基层组织
中国共产党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党支部始建于1960年,现有党员42人。先后由郭海年、马发枝、郭东明、郭治立、郭万民、郭来功、郭耀民、郭军担任村支部书记。冀庄村委会始建于1977年,原来是村管委会,文革期间是革委会,1977年至今为村委会。
历任干部任职表

(二)社会事业

冀庄村2014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认定为贫困村,全村贫困户77户,356人。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在城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洛宁县纪委监委的有力帮扶下于2020年脱贫,人均收入达到16858元。先后硬化道路约8.5公里,新建娱乐广场1个、村级卫生室1个、乡村励志文化苑1个、老年幸福苑1个、退役军人服务站、关心下一代工作站1个,公共卫生间1座、修建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大舞台、农民书屋,安装太阳能路灯145盏,村内集体产业有光伏发电站2座,村内农民合作社有300余亩蔬菜种植基地、农民土地流转100余亩种植阳光玫瑰葡萄,河南省林业龙头企业“三环木业”在村口运营,周边企业安置闲散群众就业328人,其他农民通过劳动力输出就业外出务工、结合“乡贤返乡创业”,带动就业,起到明显效果。

“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根本性解决,群众住房宽敞明亮,以砖混结构为主,农村轿车达到337辆,保有量达到51%,实现村村通、户户通水泥路面、自来水,电、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整村推进厕所改造,村内设置保洁员,清洁公司定时清运垃圾,村内环境整洁干净,村委会在主要街道安装监控,提升安全、文明形象。“冀庄村文化合作社”、“冀庄村志愿者服务队”应运而生,大鼓、广场舞、快乐星期天,成为群众娱乐活动的重要部分。

冀庄小学属成建制小学,有教师11名,学生100余人,6个教学班,电教设施一流,2018年通过了国家级均衡创建验收。

2021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新一届三委班子,依托党建引领,大力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河南省级孝德文化示范村、示范校园”,组织编纂《冀庄村志》、《乡风文明手册》,开展多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活动,为群众谋福祉、办实事16项,建立老年档案,全村70岁以上老人190人共享福利,36名孤儿、留守儿童发放救助物资,组织52名农民工培训、为全村53条道路命名并悬挂路牌,“文冀路、诚冀路、忠武路”向滨河路延伸,全村绿化、亮化,净化、美化,而今,冀庄村面貌一新,人有所居、子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人民安居乐业,基本实现了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冀庄村,2019年3月荣获洛阳市文明村;2020年3月荣获洛宁县信访稳定工作先进村;2021年4月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授予“河南省首批孝德示范村”、“河南省首批孝德示范校园”、2021年荣获“尊师重教先进村”。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乡村振兴正当时,全村干群扬帆起航,共谋时代新章,为“多彩洛宁”彰显冀庄力量。

(三)行政干部(正科级以上)

郭高民,1959年8月生,1978年入伍,现任国防大学教授,大校军衔,作家、军事文化名家、无界战理论开创者。

王成安,1936年生,1956年考入空军航校。1964年毕业到辽宁葫芦岛海军部队服役,1992年退休,享受副师级待遇。

郭振现,男,1962年7月生,现任青海省海关工会主席,二级巡视员,厅级干部。
郭保国,男,生于1959年8月,1981年4月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7月郑州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先后担任洛宁县赵村乡党委书记,回族镇党委书记,政府办公室主任、县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县总工会主席、政府党组成员、县人大常委会成员、副主任等职,现任洛宁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郭春安,男,1945年10月生,曾任宜阳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现已退休。
郭春安,男,1944年生,1962年入伍,军校毕业,1988年退役,曾任洛宁县外贸局局长、检察院第一副检察长。
郭约民,男,1947年生,曾任崛山中学校长、洛宁县城关镇党委书记兼镇长。
郭安伟,男,1967年7月生,曾任洛宁县人民政府目标管理办公室主任、教育局副局长,现任洛宁县行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职务。
郭学武,男,1966年生,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现任洛宁县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胸痛中心副主任、医疗总监、中华医学会会员,洛宁县卫生技术拔尖人才,先后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0篇。
秦超令,男,1964年生,1980年入伍,蚌埠汽车管理学院毕业,部队团级干部,2003年转业,现任南京市城管总队大队长。
高松武,男,1964年生,武汉大学毕业,现任南阳市地质勘探二院副院长。
李鹏,男,1990年5月生,中央党校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河北省委党校讲师。
(四)劳动模范
郭军,男,1983年2月生,本科学历,2002年12月入伍,2014年12月退役,荣获“洛宁县劳动模范”、“洛阳市优秀退役军人”、河南省首届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奖,2020年荣获“抗击疫情最美志愿者”、2021年被洛宁县文明办评为“好支书”,现任城郊乡冀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郭志刚,男,1958年10月生,1997年中师毕业,洛宁县教坛明星,洛阳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2021年荣获河南省郭姓委员会冀庄《郭氏家谱》优秀编著奖。
高春林,男,1953年4月生,1969年1月入伍,1974年12月退役,1976年在村委会工作至今,现已退役,2021年被洛宁县文明办评选为第二届文明家庭提名奖。
尚璐鑫,女,1995年10月生,大专学历,现任城郊乡冀庄村村委委员,2022荣获洛宁县最美家庭奖。
郭军鹏,女,1984年4月生,2000年幼师毕业,现任城郊乡冀庄村飞凤幼儿园园长,2022年荣获洛宁县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五)孝德典范
王花,女,1951年生,2021年荣获“河南省第二届孝贤之星”奖。
郭线花,女,1970年生,2021年荣获“河南省第二届孝贤之星”奖。
祁秀红,女,1977年生,2022年荣获“河南省第三届孝贤之星”奖。
秦学武,男,1947年生,2021年荣获“冀庄村首届孝德典范”奖。
高爱霄,女,1963年生,2021年荣获“冀庄村首届孝德典范”奖。
冀庄村在道德文明、孝德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树立了榜样!
马生彩作品集锦:
排险
咒神
捅马蜂窝
家有一宝
因祸得福
师恩难酬
一把黑豆
乱世县长
姓氏趣谈
杜鹃啼血
忆军士班
初入校门
上海之旅
毕业典礼
西山纪事
秤的学问
兔爷显灵
儿歌二首
战友你好
路神与财神
破碎大学梦
母亲节感言
拜洛宁老子墓
明初移民见证
明末永宁风云
浅谈上古八姓
来自阴间的爱
“鬼节”说鬼
渑池学友说蠡城
智斗恶婆救小妹
防人之心不可无
功臣骡与功臣炮
老三届心路记忆
荞麦食品好处多
公交车上耍无赖
党的光辉照万家
永宁锁阁老史证
为国征战 无尚荣光
一天吃几顿饭好?
洛宁驴业 销向全国
五探洛宁王范古寨
妈妈做的美食搅团
55年珍贵的老照片
我们见到了毛主席
史证永宁在礼双进士
洛宁县冀庄村的记忆
难忘1962年鬼节夜
人不捣鬼,鬼不害人
洛宁美食——麦子汤
洛宁县城东关驴肉飘香
洛宁县河底镇城村传说
从洛河治理看家乡巨变
马老虎人生感悟诗四首
游览洛宁古迹抒怀五首
军旅生涯——军歌嘹亮
洛宁县故县镇寻峪传说
洛宜马氏五兄弟家族
洛宁新风尚 山村团拜忙
洛宁县城郊乡无极山的诉说
洛宁涧口红崖梁氏哪儿去了
美食薏米引发的历史冤案
洛宁传说故事——仙妖之战
明万安王朱采轻的悲惨下场
幸福!毛主席接见了我
忆偃师高中六七二班学友师长
《在礼百年》1——11
《在礼百年》——在礼新貌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二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三
《在礼百年》——在礼村百年巨变
洛宁县故县镇岭南村马家传奇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马氏家风
怀念母亲做的干干儿和芝麻烧饼
五光十色洛宁城 张灯结彩闹元宵
回忆洛宁县下峪镇上庄小学勤工俭学
回忆六零年洛宁故县水库工地扫肓
山东曲阜防山炮兵十五团的战友,你在哪里?
《在礼百年》人物篇 烈士、地下党、民主人士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花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锁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马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刘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李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张氏
彭祖活了八百八不该对妻说实话
洛宁县城郊乡溪村村姓氏文化调查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贺氏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郭氏、在礼王氏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陈氏、故县陈氏
老虎啸雄风 生彩耀平生——《同共和国一起成长》序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一、家传往事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二、孩童岁月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三、跃进年代
回忆七零年洛宁县城关公社在礼大队干群治理洛河片段
洛宁在礼刘氏世系碑序、在礼锁氏家谱序
你是否还记得昔日的童谣童曲儿......
梦回童年——童谣、童心、童真、童趣......
怀念母亲做的干干儿和芝麻烧饼
讲好洛宁故事之 饮食文化篇:捞汤——鸡蛋面叶
洛宁县闯王坡上“闯王柏”为何枯死
洛宁县城郊乡余庄村李氏二门续世系碑序
古墓婴啼——洛宁县城郊乡余庄古寨故事
洛宁县城关镇东关社区东关窑村有一位长征老红军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无极山朝阳洞庙院古碑承载的文化信息
洛宁女外出打工三十年杳无音信,9月16日母女网络喜相逢
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
尘封的记忆——追忆洛宁女烈士李文英
洛宁县城郊乡冀庄村古今概况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村名考证
追忆中共洛宁县在礼村地下党支部
一位台胞的思乡情之一——忆父亲
一位台胞的思乡情之二——李铁生中年自传
一位台胞的思乡情之三——家乡介绍
一位台胞的思乡情之四——洛宁县在礼村
一位台胞的思乡情之五——忆祖父
一位台胞的思乡情之六——忆大哥
一位台胞的思乡情之七——忆二哥
一位台胞的思乡情之八——旧事杂忆
洛宁县底张乡草庙岭村郭氏家谱文化
洛宁县城关公社在礼大队知青下乡的那段岁月

作者简介:马生彩,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19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19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泽厚,美的告别
骗过全世界的“中国第一鬼才”,恶习累累却为何能享誉全球?
贡献13个中国第一的富二代,抛妻弃子,却给全民族留下叹为观止的遗产。
近期在甘肃兰州发现了不明飞行物-1
一场没有硝烟席卷全球的战争-【抗击病毒-3】
“永远吹冲锋号”专题片心得体会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