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际庚轶事

磨头村进士张际庚轶事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 顾问张世旺 撰文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张文林 审阅

1.磨头村的“兵部张家”和“进士张家”

磨头村位于洛宁县城西南四十里,今属底张乡所管辖,其地处在底张峪口,东为孙洞,西为古村,南依旗山,北临洛水。磨头村现在分为东磨头村和西磨头村两个行政村。

东磨头村分为东寨、中寨、下地三处,村民主要以张氏家族为主。东磨头村张氏家族有两个支派。一为“兵部张家”,一为“进士张家”。

磨头村“兵部张家”《张氏家谱》

【“兵部张家”】:为今陈吴乡德里张氏始祖仲文公后裔,因该家族十世先祖张鼎延官居兵部右侍郎,后人故称该族为“兵部张家”。“兵部张家”后裔清康熙年间从金门寨迁居东磨头村。当时从金门寨先后迁来了三支,分别为:①张论后裔,十一世张瑊迁居磨头中寨;②张讲后裔十二世张象武及其侄子张暟,张晧、张昭、张旭等迁居磨头下地;③张诏后裔十二世张綮仁及侄子十三世张智迁居磨头东寨(东疙瘩)。这三支张氏均为德里张氏四门张玹后裔。在道光年间有“兵部张家”后人张庚申,到河南省城参加武科乡试,考中道光二十三年(1823年)癸卯科武举,磨头村东张家老坟原有墓碑、《张氏家谱》以及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三“科贡”均有记载可证。“兵部张家”,自金门寨迁居磨头村分为三支,各自立祖,繁衍生息,开枝散叶,迄今传至25世,400余人

磨头村“兵部张家”《张氏家谱》

【“进士张家”】:为今河底镇大门楼村张氏始祖仁美公次子仲武公后裔,明末清初之际,十一世洛西公迁居古村,继迁东磨头村立祖。因该家族十六世先祖张际庚,磨头村人,清道光二年考中进士,后人故称该族为“进士张家”。“进士张家”自洛西公迁居磨头村立祖,迄今传15世, 400余人。

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家谱》

1985年3月,据“进士张家”二十一世传人张满周讲:“追根溯源,德里张家和大门楼张家,本为一家两个支派,都是从陕西同州雁羗村迁过来的,两个支派本属同根同源。

德里村张氏为老大仲文公后裔,大门楼张氏为老二仲武公后裔,老三仲魁公迁居洛阳邙山岭。”据这两个张氏家族支派《张氏家谱》记载和考证:元朝末年,张氏始祖仁美公携次子仲武公避兵迁居永宁县北大门楼村。长子仲文公携其子张贵迁居永宁县南德里村,三子仲魁公迁居洛阳邙山岭。定居洛宁的这两支张氏支派,各自立祖,后裔渐繁,枝分叶派,族枝渐多,分徙各处。因此居住在东磨头村的张氏后裔分为“兵部张家”和“进士张家”。

清代德里张氏四门《张氏家谱》

清道光二十七年大门楼村《张氏家谱》

清代大门楼村《张氏家谱》

2. 张际庚生平事迹

张际庚,为磨头村“进士张家”十六世先祖,是清朝道光壬午科进士,是磨头村明清以来唯一的进士,德业并重,这不仅是我们张氏家族的荣耀,也是磨头村引以为豪的历史人物,自古以来世人称为“张进士”,张家后裔称为“进士爷”。在洛宁有关张际庚的故事流传很多,但由于年代久远,大多失传。张际庚趣闻轶事在磨头村广为流传,现将张氏家族世代流传的张际庚轶事加以整理,不致于后世湮没失传。

“进士张家”自洛西公迁居磨头村,传五世,至辉公,有三子,天祝、际泰、际庚。张辉及长子张天祝、次子张际泰皆为太学生,三子际庚为进士。

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 “人物志”


赐进士出身候铨知县张老夫子神道碑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 “人物志” 记载:

“张际庚,字巽五,号三槐,底后里磨头村人。事亲孝,爱两兄如手足。仲兄染疫,皆束手,乃吁天默祷,请减已算,疾寻愈。嘉庆庚午领乡荐,壬午成进士。无意进取,设帐讲学,善能变化, 气质平释,矜躁教人,为文主理法清澈,神气流通,不拘拘于时格。士之居门下者,一经陶熔,声价十倍。雅量容物,乡望益隆,人恒悦服。卒年五十有五,著有《传家十要》。

张际庚,字三槐,号巽五,磨头村人。生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参加河南乡试考中庚午科举人。清道光二年(1822年)参加会试考中贡士,参加殿试考中壬午科第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候选知县。卒于道光十年(1830年)享年五十五岁。著有《传家十要》、《课举》、《课幼》等。

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张际庚的众门生为其树有神道碑于磨头村东大道旁南侧,建有碑楼。碑阳为《赐进士出身候铨知县张老夫子神道碑》,碑阴为邑廪膳生门生郭文锦(咸丰贡生)顿首拜撰《巽五张老夫子教泽碑记》,乙酉科拔贡门生张西金顿首拜书。

3. 笃重亲情 孝亲敬兄

《太学生胞二兄三阳张公(际泰)暨德配王郑氏合茔墓表》

《太学生胞二兄三阳张公(际泰)暨德配王郑氏合茔墓表》

张际庚的父亲张辉,字焕新,太学生,例赠文林郎。母亲太孺人李氏,生张际庚兄弟三人,张际庚的大哥天祝公字德明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月初八日英年早逝。张际庚的二哥张际泰,字三阳,号暘谷,太学生。自长兄亡后,张际泰一人掌管家务,二嫂郑氏为贤内助。当时张家是个大家庭,九世同居,没有分家,全家六十余口人一起生活。张际泰操持家务,里里外外,劳心劳力,长达二十多年。平时也经常遇到许多困难和不顺心的事情,也是自己悄悄地埋在心里,独自忍受,总是自己想办法处理问题,解决困难。从来不让张际庚和家里人知道,他担心为此影响了张际庚的学业。因此张际庚才能长期专心于科举学业,终于考上举人、进士。张际庚能够考上进士,成就功名,这不仅是张家历代祖宗累代积德积福的缘故,也是张际庚二哥张际泰独自撑起这个大家庭,免除了张际庚的后顾之忧,也正是张际泰长期以来辛勤培养的功劳,更是张际庚刻苦攻读、勤奋努力数十年才取得的成果。

张际庚为人质朴,天性纯孝,平时善待父母,对双亲很孝顺。笃重亲情,尤其看重兄弟手足之情,对两个哥哥非常敬重,生活中对他们关怀备至,体贴照顾,无微不至,对子侄们无比关爱呵护有加。

相传在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夏,张际庚二哥张际泰染上疠疫,张际庚四处寻医问药,遍请名医,亲自伺候床前,煎汤奉药,月余不离左右。投石问药,可是均无明显疗效,病情危急,奄奄一息。就连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明确告诉张家人准备后事。张际庚从不甘心,也不死心,还在积极出主意,主动想办法,不惜重金,四方寻医,为二哥治病,不惜余力,一直到二哥大病痊愈为至。当他听说数百里外的卢氏县有名医善治疠疫,马上前往延请,不顾天气炎热,不顾风雨侵袭,不顾路途遥远,山高水隔,不惧翻山迈岭,不顾狼虫虎豹,前后临时数日,终于请来名医,为二哥疗疾。上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精心治疗,二哥大病终于痊愈,一家人欢天喜地。乡人称赞张际庚云:“纯孝天成,金石为开!

张际庚的生平事迹,《洛宁县志 人物志》人物志“张际庚传”和《张际庚神道碑》均有记载。以下根据县志、神道碑、以及张氏传说整理而成。

张际庚的二哥张际泰病入膏肓之际,久治不愈,医生交待让张家人准备后事,张际庚一面四处延请名医,继续治疗。与此同时,张际庚又亲自到城隍庙,沐浴更衣,戒斋数日,烧香许愿,极尽恭敬,默默向神灵祈祷,请求神灵为自己减去一纪(12年)寿命给哥哥,让哥哥的病快快好起来,以成全他的兄弟之情。祈祷完毕,二哥张际泰的病情就开始慢慢好转,不久,就完全康复了。后来张际泰又健健康康活了十二年。

这难道不是世人对张际庚“孝心所至,愿望终遂。”的一种褒奖吗!善人有孝行,善人有好报,梦想事成,这也是一种天意吧,老天爷也经常会照应这些有孝行的好心人。

4.忍辱负重 以和为贵

张际庚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博览群书,学业大进。少年之时,立志高远,先后参加县试、府试、院试,成绩优秀,考中秀才。紧接着又在嘉庆十五年(1810年)秋到河南省城开封府城参加河南乡试,一举考中庚午科举人。正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当时张际庚中举之时,30岁出头,血气方刚,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志在必得,正要准备进京参加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会试。正在这时,有人来找麻烦了。原来是磨头村老乡绅土财主李振声,因为李家家境殷实,加之略通文墨,能说会道,一直为村中出头人物。现在终于存不住气,看不下去了,要来找麻烦了。当他看到一直没落的张家,本来是一个外来户,张家竟然一步一步,不知不觉在慢慢崛起,先是有了秀才,太学生,不曾想张际庚这毛头小子,竟然还考上了举人。当他看到张际庚考上了举人后,不声不响,还在勤奋攻读,专心学业,贪心中未免多了几分不快和妒忌。当他听说张际庚还要准备明年进京城去参加会试时,终于忍无可忍,怒火中烧。心想:张际庚你小子,还贪心不足蛇吞象,还想考进士。以前我是磨头村的头面人物,受人尊崇,是人前人物。谁见了我都毕恭毕敬,一向说一不二,一言九鼎。不曾想现在张家人有了声望,张际庚现在已经是举人了,身份就比我高,声望已经远远超过我了。不行,他还想进京考进士。张家要是有人考上了进士,中了状元,有了官职,就会有权有势。这还了得,以后这磨头村不都成了张家的天下了,到那时还会有我李家的份儿。决不能让张家人考进士了。可是有什么好办法呢?我又不能直接给张家人说,你不能进京考状元,这也不合情理,即使说了,张家人也不会听。李振声为此苦恼不已,百思无着,思来想去,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一筹莫展。这时,有人给李振声出了一个好主意,暗中交代,你只需如此行事,保管张家上当,让张家无法进京考进士,这样一来张家永远不会压住你,你尽管放心去做就行,保管成事。

于是,李振声开始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找张家的麻烦,意图挑起纠纷,无故制造事端,企图使张际庚不能安心读书和做文章,让他陷入两家争斗之中,从而荒废学业,导致不能正常进京参加会试,这样张家就没有考中进士的机会了,永无出头之日了。

一天,李振声来到张家东院大门口,破口大骂,无故寻衅滋事,制造事端。张家人气愤不过,讲理也没有用。李振声年龄大了,张家人打也不是,骂也不行,还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李家有钱有势,张家也担心李振声讹人,敲诈勒索,轻易不敢招惹他。

然而张家人一向忠厚善良,宽宏大量,安分守己,与人为善,为此张家人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张际庚也为此心烦气躁,不能安心学业。李振声在张家骂的时间久了,张际庚的家人自然也是愤愤难平,睚眦必报,以牙还牙,决心痛力还击,较量到底,一决高下。此刻张际庚也是反复思忖,不知张家这样的做法,是否妥当,为此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这时,磨头村下地有“兵部张家”后人太学生张煊及其子举人张庚申,此时身处局外,洞若观火,看的明明白白。张煊比张际庚年龄大十岁,又是同族,平日交情不错。当他看到张家被人欺负,心中也是愤愤难平。张煊也曾多次出面去劝过李振声,希望李家息事宁人。可是李振声,不依不饶,就是不听,还是不停地找张家麻烦。张煊的心里自然明白李振声的险恶用心。张煊思来想去,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一日,正当张际庚前来拜访,倾诉苦恼,为此耽误学业,商量如何应对李家之策时,张煊说:“张家人一向忠厚善良,也做不了恶人。何况这也是村中邻里纠纷,也谈不上什么大事。充其量也弄不到哪里去,谁也不能把谁怎么样。我想还是以静制动,息事宁人,比较妥当。”张际庚说:“今天我来就是专门向老兄请教,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两家矛盾,可以走出困境,让李家彻底息事宁人,不再找张家麻烦,我才能安心学业,专门应试。”张煊说:“张家世代都是读书人,知书达理,你现在又是举人,也是地方上的乡绅了,千万不能和李家这个土财主一般见识,张家若一直和李家纠缠下去,一来有损你举人的身份,更主要的是会耽误你的功课和学业,耽误了你考取进士的行程,无法实现你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张际庚说:“古训常言:‘小不忍,则乱大谋!’现在其它的琐碎事务,我必须完全放到一边。目前我最紧要的任务是必须安定下来,想办法安心读书,以求取功名为目标,”张煊说:“为了能让李家息事宁人,必须以静制动,万事忍为上策,李家再骂,张家都要忍耐,沉住气,什么时候都不要理他。让他李家无计可施,自然可以安然无事。

于是张煊便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告知张际庚,张际庚听后,连连点头称好。这个办法和他的思路正好不谋而合,符合他一向为人处事的原则。张际庚这下总算有了主意,吃了一颗定心丸,再三致谢,拜辞而去。

第二天,李振声一如既往照常来到张家东院大门口,破口大骂:“张家人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老天爷不长眼,让你张际庚毛头小子竟然还考上了举人。可你张际庚还贪心不足蛇吞象。还想进京考进士,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痴心妄想,想上天摘星星,摘月亮。......”张家的几个年轻人闻讯,急忙跑到大门外,准备动手要揍李振声解气,给他一个下马威。可是却被张际庚呵斥拦住了。

张际庚等李振声骂了好一阵子,感觉他骂累了,骂够了,这才亲自出来为李家赔不是。不曾想,李振声还是不识好歹,不依不饶,纠缠不休。张际庚进退两难,于是吩咐管家召集张家全家人,都到大门外集合。这时李振声本以为张际庚招集张家人,想要打架,一定要揍他一顿来解气,心里也有一丝胆怯。哪不曾想,张际庚这时告诫张家人说:“李老伯,年高德劭,是有身份人,心里有气,有委屈,让他出出气,我们张家人谁都不许和李老伯争吵,千万不要惹他老人家生气。如有张家人谁敢和李老伯争吵,和他过意不去,定然严惩不殆。”同时又吩咐管家,抬来一张八仙桌,放在大门口,泡上了一壶好茶,清茶伺候,搬来一把太师椅,让李振声坐下来歇一歇。说:“李老伯,你年龄大了,我们晚辈做事不周不到,你老多担待,你大人有大量,千万不要跟我们晚辈一般见识。天这么热,你累了半天,你老先坐下歇歇,有什么再说也不迟。如果不解气,还没骂够,就继续骂,都怪张家人考虑不周,做的不好!惹你老生气了”然后张家人都各忙各的事情去了。李振声吵骂了大半晌,竟然没有一个张家人来答腔,气也就消了一大半。后来又断断续续,骂了一阵儿,还是无人理他,李振声因此也觉得很扫兴没有趣。到下午自然也就不再来了。

从此以后,张际庚没有了任何干扰,专门用心攻读诗书,又有名师硕儒指点,学业长进很快,日新月异。张际庚才思敏捷,灵感大开,势如泉涌,妙笔生花,做文章挥笔立就,立意高屋建瓴,立论明决。清道光二年(1822年)春,正值朝廷举行壬午恩科会试之际,张际庚进京参加考试,一举考中贡士,紧接着在殿试中考中第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①。

说明:

①【第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据《道光二年壬午恩科殿试金榜》记载:张际庚为道光二年壬午恩科殿试第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

另据磨头村张氏传说:张际庚为道光二年壬午科二甲二十七名进士,赐进士出身。《张际庚神道碑》碑阳为:“赐进士出身候铨知县张老夫子神道碑”。

应以《道光二年壬午恩科殿试金榜》记载为准,比较准确。

5.捐弃前嫌 以德报怨

张际庚考中进士后,朝廷派人给张进士家里报喜,并给全磨头村每户人家,无论贫富,所有人家大门上都插一杆小龙旗,以示庆贺,以显吉祥和荣耀。唯独未给大乡绅李振声家的门口插一杆小龙旗。这下使得李振声一家颜面无存,在全村人面前可丢了人了。

当张际庚从京城回来后,李振声三番五次找到张煊、张庚申父子,恳请让他出面找张际庚替他说情。张煊便拿前事将李振声训斥数落了一通,指出他先前的错误行为,十分可耻,令人不齿。李振声说:“张先生,我认错,先前都是我的错,我愿为张进士赔礼道歉。我愿听张先生教诲,请先生为我想想办法,解解围,全村人家家都有小龙旗,就我李家没有,我丢不起这个人,今后我李某还怎么在江湖上混!”张煊问:“李先生!你真心愿意亲自为张进士赔礼道歉,愿意听我安排吗?”李振声连声回答:“是!是!是!

于是张煊交待李振声,你必须亲自安排,备一桌酒席,亲自出面把村中的各家族乡绅和主事人请来赴宴,当着他们的面亲自向张际庚赔礼道歉。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替你说说情。只要你认错有诚意,张家人才会原谅你。

在酒宴上,李振声态度诚恳,亲自向张际庚赔礼道歉,说:“张贤弟,过去,确实是我李某人有意欺负张家,害怕张家有朝一日,超过了李家,压住李家。我心怀不满,处处给张家找麻烦。都怪我一时鬼迷心窍,思虑不周,做事不妥,失了方寸,我对不起张家人。经过煊贤兄教育,李某人认识到自己的严重错误。今天当着众乡亲的面,我诚心诚意向张家道歉,希望张进士和张家人大人有大量,不要跟我一般见识,给我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以往李振声做事一向嚣张跋扈、盛气凌人。张际庚见李振声今天态度诚恳,又能自新悔过,就说:“李老伯,你折杀晚辈了,让张家怎么承受得起,过去的事情就算了,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今后大家有什么事,都需要相互照应才是。张家有做不到、做不好的地方,还请乡亲门多多担待!”乡绅们见张际庚发了话,表了态,这时都来帮腔给李振声说情。张际庚知道李振声心里想的是什么,也就顺水推舟,做了一个人情,对大家说:“我这次考中进士,都是多亏了乡亲们平日的照应,是沾了乡亲们的光。我是咱们磨头村考中的第一个进士,这不仅是永宁县人的光荣,更是全磨头村人的荣耀。这次家家插小龙旗,不仅是一份荣耀,更主要的是让全村各个家族都养成尊师重教,养成重视培养读书人的良好习惯,今后咱们磨头村多出秀才、举人、进士,多出人才,为咱磨头村增光添彩。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凡事以和为贵,和气呈祥。李家也是咱们磨头村人,也应该插上一面小龙旗,以示荣耀。明天早上,我亲自派人给李家大门上插上一面小龙旗。”从此张李两家捐弃前嫌,和睦相处。

6.对待雇工 平易近人

张际庚主张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一生勤劳,平易近人,无论贫富,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中进士后,仍不辍劳作。有一年夏天。正值收麦时节,张际庚身着布衣,腰系麻绳,亲自挑着担子到峪口(磨头村南,底张峪口。)给地里割麦的人送饭,途中遇到一帮从山南(洛宁称嵩县、栾川一带叫山南,即熊耳山之南。永宁在熊耳山之北,故有山南、山北之称。)过来的雇工他们见张际庚后就问:“老兄,你是磨头村人吧?我们跟你打听一件事?”张际庚就说:“我是磨头村人,有什么事情,你们尽管问。

雇工说:“我们听说你们永宁县磨头村有个张进士,声名远播,我们仰慕已久,今天路过这里,我们都想见见张进士,能不能带我们引见引见?”张际庚说:“张家就在前面磨头村,大门口有两根旗杆,谁去都能见,不用引见,你们直接去吧。”雇工说:“张进士是有身份的人,哪能是谁想见都能见的人,老兄,你不会蒙我们外乡人吧。”张际庚说:“你们去吧,我保准你们都能见。”雇工们将信将疑,往磨头村而去。当张际庚送饭回去后,换上长袍。不久,正好这帮雇工来访,张际庚笑着迎了出去,说:“各位老哥、老弟,你们远道而来都是客人,快快请进!”张际庚把雇工们迎进客厅,上茶招待。雇工们见是刚才送饭的人,心里十分诧异,问道:“原来你是张家人,怎么不早说,张进士在不在,我们想见见。”张际庚说:“我就是张进士,鄙人张际庚。”雇工们非常惊讶,说:“真没有想到,张进士是有身份的人,竟然这么平易近人,没有一点乡绅的架子,对我们雇工也这么以礼相待!”张际庚说:“我也是穷苦人出身,跟你们一样,都是普通老百姓,我只不过多读了几天书。”张际庚安排家人做饭招待,以客相待。饭后,张际庚关切地问:“你们从山南过来,活找好没有?”雇工们说:“我们刚从山南过来,还没有来得及去找,咱村有没有哪个东家需要做活的,我们都是老实人,啥活都能干。”张际庚说:“没有问题,你们尽管放心,永宁这地方,我都熟悉,我会尽力为你们安排。”后来张际庚将这帮雇工就近找好活,一切安排妥当。雇工们千恩万谢,辞别而去。从此张际庚“平易近人善待雇工”的故事就在山南山北流传开来。

7. 设帐讲学 著书立说

张际庚考中进士后,淡漠功名,无意进取,于是开设家塾,教授学生。后又在永宁城洛西书院主教九年。他的文章理论精深,教泽深切,教授学业,讲贯勤恳,神气流通,理法清稳。在施教过程中,专心敬业,身心完全投入到教化育人中去,即使在寒冷的隆冬和酷热的夏天,也从不感到一点疲倦。在教育学生时,不因学生贫富,有所怠慢,总能一视同仁,诲人不倦,谆谆善诱,因势利导。善于因材施教,对待骄傲自满、盛气自负的学生,采取施以惩戒、加以抑制、反复告戒的方法;对于个性较弱、自信不足的学生,采取多教诲,勤勉励,常鼓励。遇事触类旁通,使人心神领会。平矜释躁,各随其人,善于变通,不拘一格。张际庚平生处世谦恭,平易近人,雅量容物,尤好排解。

《洛宁县志 人物志》“张际庚传”云:“士之居门下者,一经陶熔,声价十倍。雅量容物,乡望益隆,人恒悦服。”门生郭文锦称赞张际庚说:“光风雾月,化雨及时也。缕缕盈腔,未易言状。”署理知县许台称赞说:“敦睦亦知者哉!盖夫子之学,深于明理养气,故德谊如此。

张际庚一生从教数十年,桃李满天下。仅《张际庚神道碑》参与立碑的门生就达79人。其中监生9人,庠生、廪生、增生30人,拔贡1人,分县1人。据《洛宁县志》记载:张际庚的门生:有贡生4人,拔贡:张西金;岁贡:郭文锦 黄金声,程桂林等较为出名。张际庚一生治学授徒,门生遍布洛西,多以功名显,以故名扬河洛,为世所尊崇。

张际庚善于治理家政,亲自制定有家训、家规,每月初一和十五,召集全族,讲解家训、家规要领,强调遇事以“忍”字为先,让家族中人人各司其业,各尽本分,恪尽其职,互助互爱,患难相恤。张际庚学识渊博,著述丰富。提倡耕传家,著有《传家十要》,并将之上呈给朝廷,深受朝廷赏识,故赐张族两顶“铁秀才帽”世代相传。《传家十要》,在当时刊印,流传很广。民国二十几年,故县河东王希仲、王国基家都存有《传家十要》刊印本。这些著作,由于年代久远,历经多次社会变革,失传已久,详细内容不得而知当时朝廷对张进士的著作《传家十要》,非常重视,准备在全国内大量刊印。但由于张进士过早去世,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8.轻信南蛮 修坟筑堰

话说张际庚中进士后,回家乡修坟祭祖时,从南方请来了一位风水先生,当地人叫“南蛮子”。当“南蛮子”来看张家坟的风水,风水先生说:“张家坟风水的确是好,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张家坟东西两侧各有一道南北方向的河沟,每遇下大雨,洪水冲毁很厉害,对张家坟地风水很不利。要想改变张家坟不利局势,那就必须在张家坟下部两道河沟汇集处修筑起一道高高的土堰,这样一来,即可积聚张家坟南山来脉之地气,又可保张家后代子孙昌盛,官运亨通。”张际庚听后,就按照风水先生所说的去操办。于是张际庚动员张家全族人,在张家坟下部两道河沟汇集处修筑土堰,从沟两侧稍远处运土,并用夯和铁杵打起两丈多高的土堰,前后费时数月,劳民伤财。竣工之后,表面上看起来,的确是气势壮观,天衣无缝。然而不久,张家祖坟的对面,洛河北岸的小街、王伙北面的山岭上夜里不时发出“轰隆”、“轰隆”的坍塌声,山岭塌陷。时过不久,张际庚就得病而亡了。这时村里有人说,“南蛮子”这样做,就好象把一个人嘴里塞了一团棉花,活活把人给憋死了。这个传说当然也是封建迷信,天人感应之说,也不足为信。

9.张际庚抑郁而终

话说张际庚中进士后,在京城吏部实习效力三年。因其勤勉,受到朝廷赏识,钦赐蟒袍一袭,玉带一条,准备前去上任知县。张际庚将蟒袍一袭,玉带一条珍藏于家中。张际庚的门婿是底后里黄村人黄某,自幼娇生惯养,游手好闲,平时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因为沾染吸食大烟的恶习,好端端一份家业,被他败光。可是他又开始盘算打他岳父的注意。当他听说张际庚得到皇上“钦赐蟒袍一袭,玉带一条”的消息时,就趁其家中无人之际,将蟒袍玉带偷走卖了钱,继续吸食大烟。张际庚闻询后,了解到事情原委后,气得生了一场大病。时隔不久,张际庚就抑郁而终。只可惜,张际庚英才盖世,本当有机会大展鸿图,有所作为。可是他还没有等到皇上赐官外任,就不幸去世了,实在让人惋惜!

关于张进士之死,民间还流传了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张进士是让“南蛮子”给治死的。当然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10.“进士张家”文化遗存

张际庚中进士后,主考官、知县题有匾额,以及社会名流贤士也送有许多匾额如:“进士及第”、“候铨知县”、“文魁”、“公正六方”等悬挂在张家老宅东院和西院,还有张际庚所题“和气致祥”“耕读传家”匾额。张家大门口还树有高耸入云的两根大旗杆,上面悬挂“张”字红旗,村中许多老年人都见过。解放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当作“四旧”清除了,红卫兵将旗杆拔除,连红旗一同毁掉。匾额也被作为四旧一同摘除,有的毁掉,有的下落不明。《张氏家谱》、张氏著作等文献,均毁之殆尽。

1985年、1996年、2003年我多次在磨头村寻找进士张家后裔,多次调查,寻找张际庚家的匾额等家族文物,用以考证“进士张家”的来龙去脉,源流概况。可是当时张家二十多块匾额,竟然没有流传下来一块,实在令人惋惜。最值得庆幸的是《张氏始祖墓碑》残碑,《张际庚神道碑》,还有张际庚为其二哥撰写的《张际泰墓表》保存完好,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这是磨头张氏家族存世的重要碑刻文物,对研究磨头张氏文化、张际庚家世及生平,有重大意义。

后记

《磨头村进士张际庚轶事》中有关张际庚的几件事,是磨头村老年人所讲述,还有“兵部张家”张家二十世张世旺、“进士张家”张家二十一世传人张满周等人口述。这个专题文章大致脉络初稿原有张世旺提供,其内容比较简略。其内容有:4.忍辱负重,以和为贵(原题目为“张际庚忍辱负重,以正祛邪”);5.捐弃前嫌,以德报怨(原题目为“不记前仇,和为贵。”);8.轻信南蛮 修坟筑堰(原题目为“为求风水,大兴土木”);9.张际庚抑郁而终(此题目为这次整理时所加);张文林讲述提供:6.“对待雇工,平易近人。”一节初稿,由内容只有数行,也很简略。这次张泽武整理时所增补的内容有:1.磨头村的“兵部张家”和“进士张家”;2.张际庚生平事迹;3.笃重亲情,孝亲敬兄;7.设帐讲学,著书立说; 10.“进士张家”文化遗存,以及后记等章节。《磨头村进士张际庚轶事》其内容经张泽武反复调查、考证和核实,并加以补充和完善,力求与史实相符。前后历时一周,反复修改审订,整理而成,并经“进士张家”二十二世传人张文林审阅。张世旺、张文林为此专题进行过调查和考证,张清华对本文的结构和内容也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对完善本篇内容,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本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可读性,他们都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对传承张氏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一并致谢,是为记。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南洛宁:河底城村张家大院
德兴张潜家族的崛起之路(一)
无棣“大宅门”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阴德(桐城.张氏家族)
福安大留千年古村,细数其中历史人文
深甽镇古村落| 读书的清潭人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