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里张氏家族清明祭祖纪实

德里张氏家族清明祭祖纪实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泽武 撰文
(一)德里张氏家族清明祭祖
2020年4月4日上午,时值清明时节,晴空万里,蓝天白云,春暖花开,正是踏青游春的好季节。

张氏祖茔
清明时节,追思先祖,上坟扫墓,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张氏家族家训家风,不仅是我们这代人天职,也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德里张氏家族大门、二门、三门、四门张氏后裔相聚德里张氏祖茔,缅怀先祖,祭祖扫墓。这次参加上坟祭祖的张氏后裔,分别来自德里、金门寨、寨根、陈宋、下王召、金山庙、老城南宅等村。
今年由于受当前疫情影响,张氏后裔自发组织人员分期、分批、分时段,小规模组织上坟,每行三五人不等,避免人群聚集,确实做好疫情防范工作,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张氏后裔来自陈宋村的有:十八世张高成,十九世张青山、张耀堂、张俊武,二十一世张耀成,二十二世张利涛等;来自德里村的有:十九世张学礼、张保良、张虎文、张治文、张廷文、张应武、张学文,二十世张万年、张建华、张石头,二十一世张保华、张连生等;来自新寨村的有二十二世张岩等;来自寨根村的有:二十世张石虎、张怀礼,二十二世张龙武、张学武,张恒奇,二十三世张梦翔、张扬扬等;来自南宅的有:二十世张迎年、张怀庆、张连治、张松武,二十一世张冬冬等30余人。

张氏始祖墓碑
上午9时30分,来自各村的张氏子孙开始修拢坟墓,在坟头压纸,挂纸条。10时,张氏子孙非常恭敬地摆好贡品,跪拜于先祖墓前,开始祭祖。张家长辈开始上香,紧接着烧纸钱、纸稞五色纸。张氏后裔按序排列,长辈跪在前面,晚辈跪在后边。张家长辈一面烧纸,一面虔诚地祝愿说:"咱张家的列祖列宗、还有外祖陈公、陈婆一家:今年清明到了,子孙们来给你们上坟了,今天有吃的、有喝的,有元宝、有钞票,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花钱的花钱。还有五色的绫罗绸缎,好衣服。天气暖和了,也该换季了,你们都来换季,穿上新衣服,平平安安,过上幸福生活。你们虽然长眠地下,可是你的子孙们也经常想念着你们呢!"张氏子孙们缅怀先祖,怀着虔诚的心愿,祝福长眠地下的张家先祖,荫佑张氏子孙福寿安康,平安吉祥。
祭祖结束后,张家长辈四门二十世张万年向张氏宗亲介绍了张氏祖茔的基本分布状况,告戒张氏后人遵从先祖遗训:"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强化了张氏子孙祭祖的重要性,培养张氏子孙读书教育的必要性。让张氏后辈子孙不仅了解张家文化,先祖创业之艰辛,治家之勤俭,耕读传家,孝友继世,而且能够传承张氏优良传统,弘扬家训家风,激励张氏后裔奋发图强,建功立业。
(二)德里张氏祖茔基本状况
我的仁兄杜松林先生曾经登上金门寨,俯瞰金门山水,南望金山,北望金门涧河入洛,东望金门群山,有莲花顶、狮子崖、神顶山、笔架山等,如屏风矗立,清秀雅幽,西望纱帽山,与印山相映成趣。杜兄油然而生,有感而发,吟诗咏赞金门形胜云:
秦岭山川行千里,金门形胜围城起;有龟有兽乃宝地,地灵人杰古来稀。张家先祖有福缘,先世积德居佳城;江山代有才人出,先贤栋梁留青史。为国尽忠家尽孝,耕读孝友万代传。家训家风世传承,光前裕后昭后人。
张氏祖茔位于德里村南,占地四十余亩,东至界碑,西至坡根,南至界碑,北至界碑,东南北三面皆有围墙。张氏祖茔东北处的张氏始祖墓碑楼处原有始祖墓享堂三间,其西侧为张氏始祖墓区,始祖墓碑在享堂正中,墓碑东为香案,及供桌,专门摆放祭祖贡品,供桌前原有石制香炉。享堂西侧,自西迄东,依次为张氏始祖(党氏)墓、二世祖张贵配陈氏墓、三世大门祖张琇配加氏,二门祖张珷配彭氏,三门祖珍配秦氏,四门祖张玹配侯氏墓,以上三代祖墓,俱在享堂以西。大门茔域在始祖墓享堂之东,二门茔域在始祖墓享堂之西,东之东为三门茔域,西之西为四门茔域。张氏后裔每年设祭拜扫,不忘根本!张氏祖茔原有墓冢千余,有古柏千余株,青葱蓊郁,茂盛无比。1958年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张氏祖茔的柏树被砍伐殆尽,墓冢均被夷为平地。
在张氏始祖墓碑楼南侧100米许,为张氏四门支系祖茔。明四川巡抚张论墓在张氏四门支系祖茔。

张氏四门祖茔原有石门,即张氏祖茔石牌坊——"佳城坊",张氏家族称为"祖茔石门",石门坐西朝东,朝向金门涧河东岸土龙沟。石门正前方有石狮一对,石狮位于石门前方南北两侧。进了石门,为张氏四门祖墓神道(墓道),神道为东西方向,长70多米,神道两侧陈列有石像生,有石虎、石羊、石马、石人、石望柱各一对等陈列于神道两侧。石虎、石羊为坐卧形态,高1米许,长1.5米,重量达1吨多;石马,为站立形态,高1,5米,长2.0米,重量达两吨多。石人文臣(双手执笏板)、石人武将(身着铠甲、佩剑)为站立形态,高2.0米,重量达1吨多。这些石像生均为大理石雕刻而成,形体高大,雕刻精美,造型奇特,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雕刻工艺精湛。石望柱分别位于神道西端的南北两侧,两个石望柱相互对应。石望柱为大理石四棱柱,通体雕琢,精细华美,石望柱顶上蹲坐着一昂首向天的石兽,其名为"望天吼"。《张论神道碑》矗立在两个石望柱正中间,神道碑为方头巨碑,碑帽雕刻两龙戏珠,惟妙惟肖,正中书"大明"二字。神道碑高九尺有余,碑座为乌龟,为龟驮碑。神道碑前方为一石制祭坛,祭坛下为石供桌,供桌上有石香炉、石鼎、石制酒具、大石瓶、大石罐、大石盘等,所有这些器物均为每年春秋祭祀先祖所用。过了墓道,四门有一座享堂。享堂内为四门祖碑。享堂西为张论及其兄弟顺天府治中张讃、光禄寺署丞张诰、京幕卫参军张诏墓。张论墓西南为四门七世(张论祖父张稔、叔祖父张爱)、八世祖(张论父张士益、叔父士敏、士慧)墓,张稔、张士益均因张论显贵,诰赠为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张论的二弟唐山县知县张讲迁葬磨头村立茔。在张氏祖茔中还有明代岁贡蓟州通判张濬墓。1958年,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张氏祖茔的石牌坊、石像生、神道碑、石碑被砸毁,用于烧制石灰的原料。

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公神道碑
张论墓在今洛宁县陈吴乡德里村南张氏祖茔。民国六年《洛宁县志.邱墓》云:"明张论墓: 旧《河南府志》:祔葬祖茔。论,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大学士何吾驺志其墓。"《张论墓志铭》为明朝大学士吏部尚书何吾驺所撰。
1987年四川巡抚张论墓公布为洛宁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崇祯七年(1634年)夏秋之交,张论病逝后,初葬永宁城东北风翼山张氏支茔,后迁葬德里村南张氏祖茔四门支茔。张论墓四周各长20米,墓冢高3米,占地面积29平方米。
张论墓道前原来树有明万历进士、户部尚书侯恂撰文的《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公(张论)神道碑》,张公神道碑记载了张论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及一生所作主要贡献等。神道即墓道,碑,指的是立在墓道上的碑。1958年张论神道碑被毁。

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三 "丘墓"
①据《洛宁县文化古迹 张巡抚墓》记载:
"张巡抚墓位于洛宁县城以南10公里处的陈吴乡德里村南的张家祖坟处。东为公路,西至山坡,南为麦田地。北为德里村,东西20米,南北20米行重点保护区,自重点边沿向四周外扩10米为一般保护区。张巡抚,名张论,字葆一,明万历进士, 万历崇祯时,曾先后两任四川巡抚。原籍陈吴乡德里村,卒后葬于村南祖茔。现墓冢巳不存在,原有石碑一通被毁。I 9 5 8年又将祖茔一通石碑扒掉放在下王召村学校,1983年德里张氏后裔又将此碑立于祖坟,此碑记载清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合族立, 正面刻着"张氏始祖墓",上有碑帽,雕刻着"二龙戏珠"的云纹图案,高3.20米, 宽0、70米,厚0、1 9米,现又砖砌碑楼加强保护。1984年进行了普查。1987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据《河南古迹名胜古迹辞典》记载:
【张伦墓】:位于洛宁县城南10公里陈吴乡德里村南。墓四周各长20米,墓冢已几乎夷平。张伦,字葆一,原籍洛宁县德里村,明万历进士,崇祯年间曾先后两任四川巡抚,卒葬原籍。该墓1987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条目内容由河洛文化研究学者陕州牛占亚提供)
注:文中"张伦"应为"张论"。
③据《河南省文物志》记载:
"【张论墓】:位于陈吴乡德里村。明代。县文物保护单位。张论,生卒年不详,明万历年间进士,崇祯年间曾先后两次巡抚四川,病死归葬于祖茔。墓冢高3米,面积29平方米。前有崇祯年间立石碑1通,记述其生平。"(本条目内容由河洛文化研究学者陕州牛占亚提供)
注:文中"崇祯年间曾先后两次巡抚四川,"应改为"崇祯年间巡抚四川"。张论于天启二年巡按四川。张论于崇祯二年巡抚四川。张论一生中只做过一任四川巡抚。
明四川巡抚张论墓塚犹存,2003年清明时节张氏后裔在张论墓前重树明万历进士、户部尚书侯恂撰文的《明故诰封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抚张公神道碑》,以供张氏子孙祭祖瞻拜,尊祖敬宗,缅怀先贤,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不忘本也。
(三)风翼山张氏四门支茔祭祖及基本状况
风翼山,原名"丰家原",又称"丰原之墟"。张氏四门支茔在今洛宁老城东北1公里处风翼山下东关窑东坡上,占地30余亩,这里有坟地100余亩。东至金底涧水(一名溪源涧,北溪水。)沟西,西至风山涧水东(一名金丝涧,款水。),东关窑沟东原头100米以东,南至大路,北至风翼山坡顶。这里是九世祖张论立祖,为衣冠冢,埋葬着张鼎延及夫人廉氏衣冠冢,其后裔张琯、张璿、张青藜等,一直到19世、20世的张氏子孙,俱葬于此,是张鼎延后裔南宅张氏家族的祖茔,祖茔分为东西两片,东茔在今风翔村南一带。西茔即今张鼎延墓一带。
在清明节前一天,祖居洛宁老城南宅的的清兵部侍郎张鼎延后裔,不约而同,自发来到风翼山祖茔为张家先祖上坟扫墓。来自南宅的有:二十世张迎年、张怀庆、张连治、张松武,二十一世张冬冬等20余人。二十世张迎年向大家了介绍张家祖茔基本分布情况,以及张鼎延墓的历史由来和变迁经过,告诉张氏后人,修坟祭祖是张氏家族的好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我们要永远记得自己是张家的后人,身上流淌的是张家的血脉,不管走的再远,事业做的再辉煌,都要永远记得自己的根在洛宁,根在德里,根在南宅。山高水长,追根求源;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张鼎延墓在今洛宁老城东北1公里处东关窑东坡上,北为风翼山,南对金门诸山(神顶山),向南俯瞰洛河川,洛水荡荡,东流而去。东西各有一条溪涧,东为溪源涧,西为东关窑涧水。此地山青水秀,可谓风水宝地。张鼎延( 1595年—1659年),字慎之,号玉调,今陈吴乡德里村人,张论之长子,清顺治时官至兵部右侍郎,世称"张兵部"。顺治十年(1653年)张鼎延告老还乡,回到金门寨养老。顺治十六年(1659年)张鼎延病逝于金门寨故里,同年10月归葬于此。墓冢原高7.0米,周长32米。现在墓冢高仅有4.5米,周长24米。清康熙元年(1662年)在张鼎延墓前树立神道碑1通,为"江南三大家"之一的梅村先生吴伟业所撰的《兵部右侍郎永宁张公神道碑铭》,1958被毁。2003年清明节,张氏后裔在张鼎延墓前重立《张鼎延神道碑》,详述张鼎延生平事迹,对考察张氏文化和研究张鼎延生平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研究河洛文化及洛宁历史人物意义重大。
1.据《河南古迹名胜古迹辞典》记载:
【张鼎延墓】:位于洛宁县城东北1公里城关乡东关窑村东边。墓冢高4.5米,周长24米。张鼎延( 1595年—1660年①),字玉调②,陈吴乡德里村人,张伦③之子,官至兵部尚书④。该墓1987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条目内容由河洛文化研究学者陕州牛占亚提供)
注:以上辞典文中有四处错误,订正一下。①张鼎延卒年应为1659年;②字玉调:张鼎延字慎之,号玉调;③张伦应为张论;④兵部尚书:此处应为兵部右侍郎。
2.据《河南省文物志》记载:
【张鼎延墓】:位于城关镇东关窑村东坡。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张鼎延(1595—1660年①) ,清顺治年间②与王铎同中进士,历任兵刑二部侍郎,归葬于此。墓冢高7米,面积42平方米。(本条目内容由河洛文化研究学者陕州牛占亚提供)
注:①1660年:张鼎延卒年为1659年。②"清顺治年间"应移到"历任兵刑二部侍郎"之前。张鼎延清顺治年间历任兵刑二部侍郎。张鼎延与王铎同中进士,时间为明天启二年,壬戌科进士。
3.据《洛宁古迹》记载:
【张鼎延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城关镇凤翔村西。现存墓冢和张公神道碑,坐北朝南,该碑立于2003年①,墓冢高4.5米,周长24米。张鼎延,字玉调,生于1595年,卒于1660年②,陈吴乡德里村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与王铎为同榜进士,历官郎中,清顺治元年(1644年) 任兵、刑二部侍郎③。其父张论,号葆一,明万历进士,万历崇祯时,曾任四川巡抚。清顺治16年(1660年④)"张鼎延终于故里,其年10月归葬于此,这里北靠凤凰岭,南对金门山,东西两涧水,岭下是洛川,山青水秀,可谓风水宝地。洛宁县城关镇老城中南街有张鼎延宅,该建筑坐北朝南,现存上房两间,临街房带大门3间,大门口现存石狮一对。整体较为破烂,经多次修复,不复旧观。

《洛宁古迹》中关于"张鼎延墓"的记载
注:①【张公神道碑立于2003年】:据考证:《张鼎延神道碑》原碑立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被砸毁。张鼎延墓前现存《张鼎延神道碑》,是2003年清明节张氏后裔重立。
②④【卒于1660年】:张鼎延卒于清顺治十六年,即公元1659年。
③【清顺治元年(1644年) 任兵、刑二部侍郎】:清顺治元年(1644年),张鼎延闲居在家,没有官职。顺治二年(1644年),以荐征拜吏部验封司郎中。顺治八年任刑部右侍郎,顺治九年任兵部右侍郎。

张鼎延墓"县级文物保护碑"
4.《古陵墓简介》记载:
"【清兵部尚书①张鼎延墓】:在老城东关窑东坡上,顺治十六年(1659年)归葬。冢高3.4米,周长32米。康熙元年(1662年)树碑1通,现已无存。"(注:①兵部尚书:此处应为兵部侍郎。)

诰封通议大夫兵刑工部侍郎张公(鼎延)神道碑
万里江河皆有源,木发千枝归一本。
人生在世皆有祖,子子孙孙传万年。
正所谓:清明时节,春暖花开;修坟祭祖,尊祖敬宗。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张泽武作品集锦
洛宁县姓氏文化
王范赵氏望族文化
大门楼张氏望族文化(一)
大门楼张氏望族文化专刊(二)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一
梦回“圣都”——金门寨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史话
张氏世居之地----德里村史话
张鼎延与金门寨《张氏家乘》
雷氏家族人物志二——②现代人物
洛宁县金门川德里、大门楼张氏家族概说
雷氏家族人物志一——①明清时期人物志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十——坡头雷氏历代家谱
洛宁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十一、雷氏家谱序言
洛宁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历代家谱序言(二)
洛宁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历代家谱序言(三)
洛宁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历代家谱序言(四)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一、雷氏家族起源、历代迁徙及郡望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二、坡头雷氏家族源流概说
好一部介绍洛宁的百科全书《洛宁史话》序言、后记和目录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隆重推荐周流宗先生新作《洛宁史话》
《洛宁史话》在洛宁隆重发行,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共襄盛举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3)-③坡头雷氏世袭恩骑尉、 ④《洛宁县志》收录的雷氏人物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4) ⑤陕西朝邑县(今大荔县)支派雷氏人物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五:诰封圣旨、六雷氏家训、七雷氏家族排行字、八雷氏楹联、九雷氏匾额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一——贾氏来源、迁徙、分布、郡望及堂号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二《谷圭段氏望族文化概说》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三 《段氏家族世居之地—谷圭村概说》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专刊之一
洛宁县寨子韦氏家族的播迁——河南省原阳县韦城村韦氏家族概说
洛宁姓氏文化:下峪镇后上庄村王氏文化
德里村张氏家族支派概况
洛宁县下峪镇后上庄村王氏文化——后上庄村王家大院
关于洛宁县陈吴乡德里村张氏家族文化体系的构建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一——金门寨村二门张氏文化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二——关于“张氏始祖仲文公迁居河南府永宁县”的历史考证
关于洛宁的唐代左散骑常侍王质墓、王质生平、家世及神道碑的初考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一)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二)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三)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一)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二)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一)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二)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张氏祖茔—南茔的传说
关于洛宁县陈吴乡“谷圭村名由来”的考证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一)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二)
《民国年间洛宁人民抗击土匪的伟大壮举》之一——“老洋人”攻打余庄寨
《民国年间洛宁人民抗击土匪的伟大壮举》之二——王老五两打磨头寨
德里张氏文化研究会圆满召开张氏修谱大会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一)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三)
怎么编纂《德里张氏家谱》
金门寨张氏传世碑帖——《琅华馆帖》的前世与今生
洛宁为什么不让演传统戏剧《三上轿》
张金安仗义疏财福荫子孙美名扬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四)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五)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总结
张家建造石牌坊——“土壅脖”的故事
洛宁县下峪镇龙门店村大瓦罐沟张氏
洛宁县涧口乡明珠村韦氏家族清代族碑
2018年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要点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性诗词,让我们看见古代女性的爱与悲欢
略说地理风水实践断验方法
丧葬殃煞推算
倪海厦《天纪》笔记6:紫微星在丑宫、寅宫
大丁术数课堂 盲派八字命理学习笔记(03)
《金瓶梅》最露骨4首诗,写透酒色财气,说尽人情百态!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