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洛宁凤翼山张鼎延墓及神道碑

凤翼山张鼎延墓及神道碑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 张泽武 整理
凤翼山,位于洛河北岸洛宁县城以北,西起磨沟,东至崛山,蜿蜒二十五里,以其形如凤凰展翅,故名凤翼山。
在洛宁老城东北1公里许凤翼山下东关窑东坡上,为永宁城南宅张氏家族的祖茔,张氏后裔称为"南宅张氏祖茔"。
这里原名"丰家原",又称"丰原之墟",是洛宁老城南宅张氏祖茔所在地。张氏祖茔地处东关窑东坡上,占地30余亩,有坟地150余亩。清兵部右侍郎张鼎延墓就坐落在南宅张氏祖茔的中心区域。
相传张鼎延墓为御赐金顶御葬,因此民间传说张鼎延被朝廷杀头,墓内陪葬有"金头"。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荒唐之极。因此该墓在清代和民国时期曾多次被盗。
张鼎延( 1595年—1659年),字慎之,号玉调,四川巡抚张论之长子,清顺治时官至兵部右侍郎,世称"张兵部"。张鼎延的老家就在金门川王召里德里村,即今陈吴乡德里村。

张鼎延为德里张氏家族第十世。张鼎延出生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岁次乙未)二月二十五日,明天启二年考中壬戌(1622年)科进士,一生为官十三任,在明朝六任官职。初任行人司行人;二任兵科给事中;三任兵科都给事中;四任行人司副行人;五任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六任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在清朝时八任官职。七任吏部验封司郎中;八任考功司郎中;九任太仆寺少卿;十任大理寺少卿;十一任大理寺卿;十二任刑部右侍郎;十三任工部左侍郎;十四任兵部右侍郎。每任皆有治绩,顺治皇帝在制命中称赞张鼎延:"尔初任铨曹,克襄吏治,继参冏政,牧事有成。再掌棘卿,悉心平反,以至晋秩冬官,又复恪勤乃职,亶称历年著劳,无负任使者矣!"张鼎延是清朝初期的治世能臣,也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员典范。他对洛宁的文化建设贡献巨大,与亲家锁青缙纂修有《永宁县志》八卷,镌刻有《琅华馆帖》传世。张鼎延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告老还乡,回到金门寨养老,纂修有《张氏家乘》四卷以及文集、诗集二十余卷。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岁次己亥),病逝于金门寨故里,寿六十五岁,同年10月归葬凤翼山。

张鼎延墓"县级文物保护碑"

诰封通奉大夫兵刑工部侍郎张公神道碑
《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永甯玉調張公神道碑铭》收录于以下历史文献资料:
1.《通議大夫兵部右侍郎永甯玉調張公神道碑》收录于《吴梅村家藏稿》"卷第四十二文集二十《神道碑銘》二《墓誌銘》一";2.《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永甯張公鼎延神道碑铭》收录于《碑传集》1册10卷 ,第531-537 页;
3.《兵部右侍郎張公神道碑铭》收录于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三 丘墓";
4.《兵部右侍郎張公神道碑》收录于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七 艺文志"等历史文献。
现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将《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永甯張公鼎延神道碑铭》收集整理校录注释于后,方便人们了解张鼎延生平事迹。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七中张鼎延墓的记载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七 艺文志"
《兵部右侍郎张公神道碑》

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三 丘墓
《兵部右侍郎张公神道碑铭》

议大夫兵部右侍郎永宁张公鼎延神道碑铭
【清】吴伟业
世祖皇帝御极之十年①,兵部右侍郎张公鼎延夙夜左右,执事有恪,上悯其勤劳, 加恩赐金币,驰归里,公卿祖道于长安门外,都人以为荣。又六年②,公以寿终于永宁之故第。其子兖州太守琯、吏科都给事中璿③泣而言曰:"惟我国家,天造之初,卿贰大僚,不敢遽以骸骨为请。有年至致仕者,辄留宿卫,奉朝请于京师,其蒙恩予告有之,自先臣始,是不可以莫之纪也。"又三年④,兖州服阕,补淮安守⑤,而命伟业书公墓隧之碑。
谨按张氏陕西同州人,始祖仲文,避兵徙洛之永宁。仲文以下,六世讳士益,缘其子中丞公贵得封。中丞公讳论,仕至四川巡抚都御史,以元配段夫人生公。公举万历壬戌进士,起家行人,考选兵科,劾兵部尚书霍维华以罪廷诤,惠安伯张庆臻贿改敕书,及宣大总督张晓,巡抚张三杰失事状,所言皆施行,当时推其谠直升兵科都给事中。在明季启祯⑥之世,蔺州土司奢崇明反,连结水西。中丞初按蜀,继受任滇抚⑦,克遂前功,先后收复四十七城,拓地二千里,五峰山桃红坝之捷,馘其渠魁,邛笮荡定,论功为西南第一。方中丞归,自按蜀以清乡居里,负知兵名。而公被擢在省垣,将吏勇怯,军机进止,皆其职所当执奏。每在直中,夜治文书参密画,旬日不敢洗沐。其劾张庆臻也,上怒庆臻勋旧掌京营,行金主书,窜易诏草,文华召对。事连长山相刘公鸿训,刘先相其曲意,庆臻有端受取,事未得考实,公虽纠擿庆臻无所避,终不欲传。上怒致大臣辟,故与御史吴玉持论并剀正,而公微为持平。在廷服其知国体,后于平台数被引见,敷奏详敏,上以为能,眷遇寝隆。以中丞抚蜀,子例不得居谏职,请避归。忌者摭其里居事,蜚语闻左官薄谪,而中丞以功成纳节矣。流寇之渡河而南也,首陷渑池、卢氏,次及永宁。永山城不修,矿盗亦动,邑无真令,民皆摇心,中丞即巴渝之旧部,遏宛洛之严冲,誓众登陴,捐金犒士,天寒露止,罹风雪皲瘃之患城全身瘁,属疾不起。公时已从行人司副,再迁为南京吏部验封司郎中职事,修举骎骎,且复响用。既奔丧成服,伏阙上书曰:"臣父出定蛮方,还扦乡里,戳力兵间,致于僵仆。惟主上念葛亮⑧(指诸葛亮)之渡泸,以劳定国;怜子囊之城郢,没不忘君。庶俾先臣,死骨不朽。"上省章嫌其称誉过实,下所司按核竟坐免官,或以为用事者,因征文修旧,却非尽出于上意也。"监军道汤开远,好直谏,尝追讼公曰:"永宁乡绅张论以死勤事,不蒙优录,并其子锢之。熊耳以西坞壁以百数,有不闻之解体乎?"阅七年,李自成再起中州,先破宜阳、永宁,而洛阳遂之不守。公流离中条上形势,请于宜永之交,如韩城三乡者,宿重兵,守要害,山道阸陿,可以扼其吭而弗出。且曰:"臣为亲受谴不获,复奉阙廷,敢因耳目所及,一陈灭贼之策,永填沟壑,终无所恨。"上亦韪之,然竟弗召也。尝愤中枢失策,流涕告所知曰:"嵩山绵亘三百里,宜永当适中之地,永有东西二崤之固,尤足设险。贼之出入,秦豫磐牙穿穴于其中。始先人守永,即所以守洛,守洛即所以守中原。当时不图其功,复用为罪,山民愤叹,人无斗志,贼势披猖,未必不由于此?嗟呼!吾父子功罪已矣,如国事何哉! "当自成破永,公守南城,事急主仆匿于陷井,贼烛以炬弗见,投之以石弗伤。越两日,有以妪来汲,仆谋于公,缘绠先上,方及暮,贼携刃者至,将加害,妪给言吾子也,遂脱。脱已,妪忽不见,仆传语其侪,篝火莽旁,号公出之,归于溪源寨五日。中夜心动,跨驴急行,天明而迹者至,报曰已去,乃免。公有《异井记》著其事,文多不载,公之免也。宗人多死,两子幸无恙,避地河北怀县,间行归营中丞窀穸⑨于故山中。贼骑充斥,公昼伏林莽,夜穿竁穴,葬毕仰天恸曰:"孤子自此可无憾矣!"汴梁之急也,公建议秦兵虽奉诏来救,贼锐甚,未可争锋,可驻师巩县,扼虎牢之险为持久。及孙传庭败于柿园,归秦扫众复出关,自谓必胜,公独贻书,戒勿轻敌,宜修复洛阳,进战退守,出万全之计,乃吾谋适弗用,而明亦已亡矣。两河并覆,郡邑受伪署,诛锄大姓,搜牢金帛,公子弟被执,彭考惴惴,宗族之弗全。
会本朝受命,大庇生民,百度维新,九品式叙,公用荐征拜吏部验封司郎中,由验封改考功管大计。是时天下新定,长吏丞尉军中以便宜除拜,皆白版摄守,年劳治行,掾史辄去,其籍莫得勾稽。公据典章,核流品,浮伪必黜,贪残必惩,奏免千有余人,铨格以正。甲戌分校礼闱⑩,所得士有至公辅者,累资晋太仆少卿,换大理,寻为正陟侍郎,于工部为左,于刑部兵部为右,阶通奉大夫,再进秩一等礼遇,视六卿,盖异数也。其在大礼、刑部也,屡决大狱,亭疑奏谳,依于仁恕,仍抗章举正职业,申严律令,不为烦苛大者,定仆区之法,宽株连之条,盛夏请解,出系囚桀。黠民妄指,庄田诡势自匿者,必正其欺谩,至今奉为洁令焉。公为人晓习文法,在事勤力,鲜所回隐,同列或语以受任日浅,宜引嫌避可否,公揽捥出涕曰:"某遭本乡倾覆,生类殄尽,提携细弱,归命圣朝, 出虎口, 攀龙鳞,际风云,脱汤火,若不能出身自效,裨益万分,何以见陈许汝颖之士乎?"其居心尽节如此。中丞有别墅在金门山,所产筼筜篠荡,埒于江陵之橘,成都之桑。公之谢政归田畴,庐舍次第整比于其间,立家庙,设义庄,以尊祖收族。暇则偕锁少,参诸公,为阡陌之游,作五老图,自为文记之,有劝之复出者,笑弗应。二子中外并历显仕,垂组揭节,归拜公于德里,公与廉夫人,慨然太息曰:"吾出眢井之中,上见烽火接天,下见积尸撑距,当此时未识躯命所在,讵意今日骨肉复完,鸣驺夹道,上先人之邱陇哉!语曰:知足不辱,圣王之优老臣,恩不可以忘也。"公兄弟三人,季曰世延,夫妇死于兵,公抚其二孤碱、珲有恩纪。廉夫人视遇如所生,人以为难。夫人事公母段太君以孝,内治肃饬,先于公二年以没。公字慎之,别字玉调,有文集二十余卷。墓在丰原之墟,以廉夫人祔子三人,长琯,次璿也,季琡殇。女三人。孙男一挺之,孙女一,余详载墓志。伟业闻活千人者必有封,中丞之讨蔺州与水西也,不多杀戮,以侈首功; 不附宦寺,以趣赏率。髳人僰部可抚者抚之,巴童賨女无归者归之,其仁恩给于蜀人,犹宋之张益州焉。黄巾祸乱,食禄之家多见屠灭,张氏子孙独完受其福。呜呼!上下三十余年,观公父子之际,亦可以知天道矣!初伟业之识淮安(11)君于浙也,因吾友张黄门敉庵(12)以定交,继在京师得交吏垣君(13),距今十有余年矣。淮安友道敦笃,契分特深,熟闻公家世行,历言之庶足考信,兹以揭德树阡为属,容敢用不文辞,谨掇拾大者著之如右,而系之以诗曰:"金门之竹,有琅有玕,上捎白云,下拂青鸾。于焉晏衎,于焉考槃,河水涟漪,二崤巑岏。笃生中丞,功著西土,绍启我公,主阙是补。谔谔在廷,不茹不吐,乱之始生,载御其侮。皤皤黄发,有劳实多,覆白僣慝,谗口则那。心之忧矣,涕泣滂沱,人亦有言,我罪伊何?洛之竭矣,乃穿我墉,井之冽矣,乃完我躬。谁其挤之,我是用急,谁其拯之,使我心侧。乱其有定,天降厥祐,王师徂征,生民乃救。帝思耆德,召置左右,岂不怀归,竭蹶恐后。乃亚司空,乃贰司马,帝曰汝劳,锡之休假。锦绮千纯,黄金百冶,公拜稽首,归永之野。饮此旨酒,瞻望北邙,哀我人斯,何辜流亡。憗余一老,归焉永藏,苍苍者天,矢诸弗忘。伐彼篔筜,爰作笙篎,嚖嚖管声,荐我苹藻。凡尔子孙,不遐有诏,神之听之,工祝致告。维厥祖是承,维先公是行。鼐鼎及鼒,刻兹令名,如嵩与少,不骞不崩。后千百年,家以永存。
作者介绍: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1631),榜眼及第,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吴伟业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吴伟业著有《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
注释:
①【世祖皇帝御极之十年】:即清世祖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
②【又六年】: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
③【兖州太守琯、吏科都给事中璿】:兖州太守琯,指张鼎延长子张琯,时任山东兖州府知府。吏科都给事中璿,指张鼎延次子张璿,时任吏科都给事中。
④【又三年】:即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

⑤【兖州服阕,补淮安守。】:服阕:守丧期满除服。闋,终了。补:选补官职。此处意为:张琯在兖州知府任上回家守丧期满除去孝服,选补为淮安太守,即淮安知府。

⑥【明季启祯】:明季:明朝后期。启:天启;祯:崇祯。清代文献中多为"正",此处应为"祯"。清代避雍正帝名讳,文中为正。
⑦【滇抚】:此处误,应为蜀抚、川抚。滇,指云南。抚:巡抚。张论任四川巡抚,没有任过云南巡抚。
⑧【葛亮】:指诸葛亮。
⑨【归营中丞窀穸】:回到永宁安葬中丞公。归:回来;营:营葬,安葬;中丞:官名。即大中丞,御史中丞。明代都察院的副都御史相当于前代的御史中丞。明清两代常以都察院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因此明清时期,巡抚也称为中丞。窀穸(zhunxi):墓穴。此处代指埋葬。
⑩【甲戌分校礼闱】:甲戌:此处误,应为顺治丙戌,即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分校礼闱:分校:分别校勘。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各房官,也称分校;礼闱:指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张鼎延于顺治三年分校会试,为为丙戌科会试分校官。李霨、高景为其门生,均为本科所录取,二人为清初名臣。李霨,河北高阳人,"顺治十五年,以内宏文院大学士入阁办事,位致宰辅,年方三十四。其由学士超拜,尤异数也。"历官秘书院学士、内宏文院大学士、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加户部尚书、太子太傅、太子太师等职。谥文勤,入祀乡贤祠。长洲陶梁曰:"国朝定鼎之初,北方实多贤辅,而文章彪炳,开一代风气之先者,首推相国坦园。"高景顺治年间官至兵部右侍郎。
(11)【淮安君】:此处指张琯,时任淮安府知府,故称淮安君。
(12)【张黄门敉庵】:黄门:黃門指官府名称。指禁门黄闼。此处指皇帝近侍之官。此处指工科给事中张王治。张王治任给事中,称黄门。张王治,字无近,号敉庵,江苏太仓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顺治四年进士,授桐庐知县,擢工科给事中。张王治为复社领袖人物张溥的弟弟。张溥与弟弟张王治为同榜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张溥与同邑张采,时称"娄东二张"。张王治有政声,拔为工科给事中。疏论政事,皆切时要,为众所忌。张王治与张琯、吴伟业关系密切,私交甚笃。
(13)【吏垣君】:吏垣,指吏科。此处指张璿,时任吏科都给事中,故称吏垣君。
张泽武作品集锦
洛宁县姓氏文化
王范赵氏望族文化
大门楼张氏望族文化(一)
大门楼张氏望族文化专刊(二)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一
梦回“圣都”——金门寨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史话
张氏世居之地----德里村史话
张鼎延与金门寨《张氏家乘》
雷氏家族人物志二——②现代人物
洛宁县金门川德里、大门楼张氏家族概说
雷氏家族人物志一——①明清时期人物志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十——坡头雷氏历代家谱
洛宁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十一、雷氏家谱序言
洛宁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历代家谱序言(二)
洛宁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历代家谱序言(三)
洛宁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历代家谱序言(四)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一、雷氏家族起源、历代迁徙及郡望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二、坡头雷氏家族源流概说
好一部介绍洛宁的百科全书《洛宁史话》序言、后记和目录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隆重推荐周流宗先生新作《洛宁史话》
《洛宁史话》在洛宁隆重发行,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共襄盛举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3)-③坡头雷氏世袭恩骑尉、 ④《洛宁县志》收录的雷氏人物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4) ⑤陕西朝邑县(今大荔县)支派雷氏人物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五:诰封圣旨、六雷氏家训、七雷氏家族排行字、八雷氏楹联、九雷氏匾额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一——贾氏来源、迁徙、分布、郡望及堂号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二《谷圭段氏望族文化概说》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三 《段氏家族世居之地—谷圭村概说》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专刊之一
洛宁县寨子韦氏家族的播迁——河南省原阳县韦城村韦氏家族概说
洛宁姓氏文化:下峪镇后上庄村王氏文化
德里村张氏家族支派概况
洛宁县下峪镇后上庄村王氏文化——后上庄村王家大院
关于洛宁县陈吴乡德里村张氏家族文化体系的构建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一——金门寨村二门张氏文化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二——关于“张氏始祖仲文公迁居河南府永宁县”的历史考证
关于洛宁的唐代左散骑常侍王质墓、王质生平、家世及神道碑的初考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一)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二)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三)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一)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二)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一)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二)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张氏祖茔—南茔的传说
关于洛宁县陈吴乡“谷圭村名由来”的考证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一)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二)
《民国年间洛宁人民抗击土匪的伟大壮举》之一——“老洋人”攻打余庄寨
《民国年间洛宁人民抗击土匪的伟大壮举》之二——王老五两打磨头寨
德里张氏文化研究会圆满召开张氏修谱大会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一)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三)
怎么编纂《德里张氏家谱》
金门寨张氏传世碑帖——《琅华馆帖》的前世与今生
洛宁为什么不让演传统戏剧《三上轿》
张金安仗义疏财福荫子孙美名扬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四)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五)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总结
张家建造石牌坊——“土壅脖”的故事
洛宁县下峪镇龙门店村大瓦罐沟张氏
洛宁县涧口乡明珠村韦氏家族清代族碑
2018年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要点
德里张氏家族清明祭祖纪实
2019年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要点
《谒张兵部墓感怀》(古风)
咏书城(古风)
三修族谱传家风 誉满桑梓美名扬-记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雷学林
咏金门川(古风)
一代名医张玉堂生平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弇山堂别集卷二十八
探访天长谕兴古迹之王永吉龟驮碑
埋葬在水浒故里山东郓城县的那些历史名人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十二
右佥都御史
【回声与镜像】李东辉|祖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