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洛宁涧口红崖梁氏哪儿去了

涧口红崖梁氏哪儿去了?
阁老锁青缙是明末清初永宁县在礼村(今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人。
在洛宁县民国六年县志上第339页有这样一段话:“廪生锁一理妻梁氏,年二十夫故,欲殉者数四。子青缙方五岁,亲族劝其抚孤,氏悟。乃携提青缙,口授字句。卒时,青缙举进士,仕至长沙道。”
根据这句话说明锁青缙舅家姓梁。查证梁氏住在涧口红崖古寨中,当地人称红崖寨叫“虎头寨”。
在礼村和涧口街一河之隔,以前冬有便桥,夏有渡船,来住也很方便。阁老锁青缙儿时随母常住舅家。告老还乡后也常在洪崖住。因此在涧口地区曾流传着许多阁老锁青缙的传说。
青缙母梁氏对子要求严格,教子有方,有“梁母训子”为证。
梁母训子
阁老爷锁青缙,五岁时父故。其母梁氏领其寄居在洪崖舅舅家艰辛度日,日子虽苦,梁氏也要倾其所能供养儿子读书,青缙七岁时就到涧口上私塾。青缙天资聪慧,勤奋好学,成绩优良。他学习十分刻苦,每天晚上回家都很晚,母亲常到村口去接他。母亲发现在漆黑的夜晚,儿子一人走在小路上,他的左右总有两盏灯为儿子照路,母亲有所感悟,一定要培养青缙成才。
有一天晚上,母亲接儿子时,发现儿子前边只有一盏灯照路,回家后就让儿子跪下,责问他今天做错了啥事?儿子低头回答:“孩儿不孝,让母亲为儿操心了,今天我瞒着先生私下帮一个学生答考卷”。母亲教训孩子:“做人一定要诚实、不可自傲······”第二天,青缙到学堂向先生承认了错误,晚上回家时,母亲发现孩子的左右还是两盏灯照路。
和睦乡邻
锁阁老,人多称“阁爷”。老年告老还乡后一度曾住涧口洪崖寨上。他为人胸襟坦诚,和睦乡邻,受人敬仰。
一年麦收时节,阁老在寨外闲游,见院西村一人慌慌张张急于赶路,便问道:“老弟,你往哪里去?”那人因有急事,没有搭腔。阁老又大声问道:“老弟,这么晚了,你还哪里去”那人无奈才说:“我到县城,今晚轮我打更,若去晚了误了打更,可是吃罪不起。”阁老说:“只为这事,你就回去吧。如果有人来找你,你叫他来见我。”第二天真的有两个衙役来了,院西的那个人说明情况后,两个衙役便气冲冲地来见阁老,并要把阁老带到县衙问罪。阁老说:“你们回去禀告县太爷,就说锁老爷说了,今后距城十里以外就不要打更了。”衙役们回县对县太爷实话实说,以后这条规矩就取消了。
阁老在家清闲无事,很想和乡邻们在一块谈叙家常。可是乡民们认为他是朝中大官,不愿接近。有时几个人在一块闲谈,看见阁老一去,就不约而散。阁老为此心里很感纳闷。村中有一神庙,常有不少人相聚闲谈。一天锁老看到这种情况,就进到庙里把门关上,在场人一见都有些惊慌。阁老见状哈哈大笑起来,并说;“乡亲们,不要怕。我回来了,也变成和你们一样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可怕的。”从此,广大乡民都愿和阁老亲近。
体恤民苦

一天,有个人推了一车棒槌,串村叫卖。他走到洪崖寨边,遇到一段坡路,车推不上去,见旁边立着一个老头,便说:“老哥,来帮我推推吧。”阁老立即前去,帮助推了上去。卖棒槌人非常感激,连声道谢。阁老趁机和卖棒槌人闲谈了好一阵,并让卖棒槌人到家中吃饭,还帮助推销棒槌。从此二人便成了亲密朋友。卖棒槌人走时,阁老说 某月某日是自己的生日,到那天叫他再推一车棒槌来。阁老生日那天,很多官员、乡绅都来祝寿。众人已到多时,还不开桌。阁老手下人说:“阁老爷,人都到齐了,该开始了吧。”阁老说:“不要慌,我有个兄弟还没来。”说罢不久,见一个人推了一车棒槌,使得满头大汗,慌忙赶来。锁阁老一见,立即前去迎接,并奉为上客。在场人见状,也对卖棒槌的人格外尊敬。宴罢,阁老说:“各位亲朋今天都来给我做寿,我和我兄弟都很感激。别的没有什么奉送,每人给你一个棒槌,就算我的赠礼吧,”结果,客人返偿的钱比棒槌价多得多。阁老把这部分收入全给了卖棒槌的人。

巧破盗案
一天夜里,村里有一家棉花捻被盗。失主怀疑是甲、乙两个妇女所为,就向村里办官事的人报了案。办事人把两个妇女传去审问,俩人互相推诿,都不招认。办事人无奈,去请教阁老。阁老想了一会说:“此案只可智破,不能强逼,”并暗示了具体办法。办事人叫两个壮汉拿了两把快斧,然后把两个妇女用两叶席卷起来,盖严头部,露出双脚,遂大声喝道:“此案我已调查清楚,希望你自觉招认。如果再不招认,我就叫人把你双脚砍掉。话音刚落,其中一个妇女做贼心虚,赶紧把双脚蜷进筒里,此案真相大白。
这些故事一直传颂至今。
阁老锁青缙生前喜爱红崖这片山水,仙逝后也葬于红崖后坡。有梁氏二兄弟为其守墓看坟,二兄弟死后交于儿子看坟,儿子死后孙子接替。再往后后人外出谋生去了,不知所踪。
今调查,从红崖老人们那里得知,红崖虎头寨中以前确有梁姓,是阁老锁青缙的舅家,人们只知梁家是从宜阳迁来的。如今红崖村杨姓占85%,还有刘、尚、吉、张、王、李、韦、袁、黄、燕等姓,没有了姓梁的,梁姓是如何在红崖消失的,没人能说得清。
涧口红崖梁氏哪儿去了?请考证!
马老虎作品集锦:
排险
咒神
家有一宝
因祸得福
师恩难酬
一把黑豆
乱世县长
姓氏趣谈
杜鹃啼血
忆军士班
初入校门
上海之旅
毕业典礼
西山纪事
秤的学问
兔爷显灵
破碎大学梦
母亲节感言
拜洛宁老子墓
明初移民见证
明末永宁风云
浅谈上古八姓
来自阴间的爱
“鬼节”说鬼
防人之心不可无
功臣骡与功臣炮
老三届心路记忆
荞麦食品好处多
公交车上耍无赖
党的光辉照万家
永宁锁阁老史证
妈妈做的美食搅团
55年珍贵的老照片
我们见到了毛主席
马老虎人生感悟诗四首
游览洛宁古迹抒怀五首
军旅生涯——军歌嘹亮
洛宁县故县镇寻峪传说
洛宜马氏五兄弟家族
美食薏米引发的历史冤案
洛宁传说故事——仙妖之战
明万安王朱采轻的悲惨下场
幸福!毛主席接见了我
忆偃师高中六七二班学友师长
《在礼百年》1——11
《在礼百年》——在礼新貌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二
《在礼百年》在礼传说故事三
《在礼百年》——在礼村百年巨变
洛宁县故县镇岭南村马家传奇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马氏家风
怀念母亲做的干干儿和芝麻烧饼
回忆洛宁县下峪镇上庄小学勤工俭学
回忆六零年洛宁故县水库工地扫肓
山东曲阜防山炮兵十五团的战友,你在哪里?
《在礼百年》人物篇 烈士、地下党、民主人士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花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锁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马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刘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李氏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张氏
彭祖活了八百八不该对妻说实话
洛宁县城郊乡溪村村姓氏文化调查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贺氏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郭氏、在礼王氏
洛宁县在礼村姓氏文化调查-在礼陈氏、故县陈氏
老虎啸雄风 生彩耀平生——《同共和国一起成长》序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一、家传往事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二、孩童岁月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三、跃进年代
回忆七零年洛宁县城关公社在礼大队干群治理洛河片段
洛宁在礼刘氏世系碑序、在礼锁氏家谱序
你是否还记得昔日的童谣童曲儿......
梦回童年——童谣、童心、童真、童趣......
怀念母亲做的干干儿和芝麻烧饼
讲好洛宁故事之 饮食文化篇:捞汤——鸡蛋面叶
洛宁县闯王坡上“闯王柏”为何枯死
洛宁县在礼村古迹寻踪(二)——七堂八庙 一百单二钟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无极山朝阳洞庙院古碑承载的文化信息
洛宁女外出打工三十年杳无音信,9月16日母女网络喜相逢

作者简介:马老虎,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泽厚,美的告别
元宇宙的十四个应用场景
轰动全国的灭鼠大案:他拒绝卖给美国配方,被专家告到身败名裂......
警惕小摊贩卖的“铝包子”,吃多了会危害健康!我们该如何辨别?
一场没有硝烟席卷全球的战争-【抗击病毒-3】
因一场误判,让中国付出上万亿代价,而最可惜的是这位含恨陨落的巨星!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