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道是生命的反思

陆羽在自己设计煮茶的风炉的三个足上,分别镌刻有三句文字,分别是「体均五行去百疾」「坎上巽下离于中」「圣唐灭胡明年铸」[1]

「圣唐灭胡」指唐朝于广德元年(763年)平定安史之乱,但「明年」是将来时的表达方式。「圣唐灭胡明年铸」的意思应是「打算」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二年进行铸造,且据考证,《茶经》完成于761年之前,此时尚在安史之乱中。

图片来源:网络(上图为《茶经》图片)

所以将「明年」理解为764年似有不妥,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圣唐灭胡明年铸」表达了颠沛流离中的陆羽对天下太平、河清海晏、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我们说茶之妙用有三个层次,在《茶道与「性」「命」》一文中已经说了两个:「身体健康」与「生命健康」,那第三个层次是什么呢?

这就是——「社会健康」!

「圣唐灭胡明年铸」正表达着陆羽对「社会健康」的希冀。

图片来源:网络(上图为《四库全书》图片)

安身立命,安居乐业?

「身体健康」「生命健康」和「社会健康」三者中,「生命健康」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社会健康」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来看一份近期关于中国精神疾病的报告,其中提供了三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40年前,也就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是1%,即100个人中有一个患有精神障碍的疾病。这个数据到2005年已经达到了17.5%。

第二组数据。40年前,中国的焦虑症发病率大概为1%,现在这个数据是13%,100个人里有13个人患有病理意义上的焦虑症。

第三组数据。20年前,中国人抑郁症发病率是万分之五。现在是多少?竟然飙升到6%。也就是说20年里,中国人抑郁症发病率增长120倍。

数据冰冷而又触目惊心!

现代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拥有的财富也今非昔比,但幸福却并没有随之增进,焦虑和抑郁成了当代人类的两大心理困扰。

在今天这个时代,功利主义的话语体系成为唯一的话语体系,所谓「现代性」(modernity)其实质主要就是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对「效率」的追求,而背后是资本要求「增殖」的本性。

在这种「单向度」的追求中,原本作为对象性关系中的主体性的人被客体化了,理性在处理自然界的同时也必然要处理人的世界,将一切都纳入到理性的控制之中,人被「异化」[2]为工具。

图片来源:网络(上图为《孟子》图片)

这导致人人只求「安身」不求「立命」[3],只求「安居」不求「乐业」,物质丰富却精神匮乏。然而,且不说立命、乐业,退一步问,我们是否实现了安身、安居?

显然没有!

诚然,受益于科技的进步,我们的身体可以获得更好的满足,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听起来令人欢欣鼓舞,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新的疾病不断出现,人们在工作上的过劳以及内心的普遍迷失,导致许多社会悲剧。

真实的情况是:我们大多数人既不能安居、安身,也不能乐业、立命。王岳川道出了这个时代的病症:「我们的身体住进了高楼大厦,我们的灵魂却在户外淋雨。」

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却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已经正式从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

这就是这个时代,人类所共同遭遇的「无家[4]可归」的困境!

茶道之用?

关于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中外思想家都曾进行过构想。《诗经·大雅·民劳》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老子有「小国寡民」,苏格拉底有「理想国」,孔子有「大同之世」[5],马克思有「共产主义」[6]

图片来源:网络(上图为《礼记》图片)

如何实现天下太平,人民安身立命、安居乐业?陆羽的方法是茶道。

茶之妙用的第三个层次便是推行茶道,饶益众生,助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此即佛家大乘的心量,乃自觉觉他[7]、度己度人。

弘益大学堂所倡导的「以行茶行礼法,以茶会美社会」就在这个层次上。

茶道之用,而何者为「用」?

老子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8]

故「用」强调的是「无用之用」[9]。茶道不是教人泡茶的道理,不是增加知识;而是导人开悟的法门,减少知识,复归于朴[10]

图片来源:网络(上图为《道德经》图片)

「无家可归」皆是因「心」之迷失所致。

可惜的是「一个人,鸡和狗走失了,知道去寻找;但是心丧失了,却不知道去寻找。」所以孟子说:「修行的原则没有别的,就是找回丧失的心而已啊!」[11]

万物之理皆涵藏于内心,并不需要向外去找。王阳明「龙场悟道」[12],一日半夜,他忽然有了顿悟,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孟子为何说修行的道路就是把「心」找回来?意思是「心」之前是丧失的,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人在成长过程中,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的因素共同形成个人的意识和观念,而这意识和观念中就包含着大量固化与偏狭的认知,导致「心」处于丧失(或被遮蔽)的状态。

茶有益于「社会健康」正体现在通过茶道帮助他人找回丧失的「心」,走上人生正道与幸福之道。而茶「至寒」之性,正合于人「至善」之性,且喝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都令茶道的推广在当下这个时代显得愈加重要和恰当其时。

从蒙昧而引之归于人生正道,此即「蒙以养正」[13],便是茶道之用。

图片来源:网络(上图为《易经》图片)


参考文献:

[1]在清朝编撰的《四库全书》中,「圣唐灭胡明年铸」这一句被篡改为「圣唐年号某年铸」,大概是因为乾隆皇帝忌讳「灭胡」这样的字眼。

[2]「异化」即「异己的」,来自「entaussern」一词,意为「使……成为外部的或外在的」,与拉丁文「alius」(别的)一词有关联,也译为「疏远」。指人通过自己的活动而与某种曾属于他的「他物」相分离,以致于这个「他物」成为自足的并与本来拥有它的人相对立的一种状态。

[3]《孟子·尽心上》:「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4]这里的「家」指「心灵家园」。

[5]《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7]此即为「菩萨」,「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为自觉觉他的意思。不但自己成就,更要成就一切众生,故名「觉有情」。

[8]语出《道德经·第十一章》。

[9]《庄子·人间世》:「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0]《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11]《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12]《阳明先生年谱》: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语人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3]《易经·彖传·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本期作者: 

李乐骏 | 副教授,茶文化学者,弘益大学堂校长。

肖可 | 弘益大学堂研究员。


·排版编辑✎ 浅语陌兮
·图片来源:弘益茶道美学图库及网络。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到本文的上篇:
《茶道与「性」「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最近很火的豆腐做法,简单0难度,关键还好吃,真下饭
摄影:从摄影师的角度审美(372)
南非-博茨瓦纳见闻-----(6)
摄影:从摄影师的角度审美(391)
摄影:从摄影师的角度审美(396)
摄影:从摄影师的角度审美(400)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