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不缺煎饮之美

说到煎饮,最有特色的是宋代的点茶、斗茶。宋代的点茶、斗茶过程精妙绝伦,可以算是宋代文人的精致雅趣最内敛代表了。

以皇帝为例,《大观茶论》中宋徽宗描述的精彩的点茶、击汤过程:“妙于此者,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砍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周拂,手轻笑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孽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上,茶面不动,击指既力,色泽惭开,珠矶磊落。三汤多置。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同环旋复,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四汤尚音。宪欲转稍宽而勿速,其清真华彩,既已焕发,云雾渐生。茶之色十己得其六七。五汤乃可少纵,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笑欲茶色尽矣。得中,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结则以宪著,居缓绕拂动而已,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可欲则止。”


茶可做药自古以来都是公认的观点,《桐君采药录》,即《桐君录》曰,“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茗有悖,饮之宜人,虽多不力过也。”洋洋洒洒数百字,宋代宫廷斗茶艺术的华丽唯美跃然纸上。作者又用了“疏星皎月,灿然而生,色泽渐开,珠矶磊落,清真华彩,既己焕发,云雾渐生,结浚霭,结凝雪”这样一连串的比喻,贴切生动地描述了茶汤之色的美轮美灸,赏心悦目。更难能可贵的是赵估用精确的词汇将点茶击拂的关键环节叙说得滴水不漏,不过,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描绘出那妙不可言的点茶的艺术美吧。

斗茶是宋代文人在闲适生活之余,进行的一种高雅品饮活动。所谓“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终朝采掇未盈檐,唯求精粹不敢贪。研膏焙乳有雅制,方中圭兮圆中蟾。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怜水。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欧中翠涛起。斗茶味兮轻醒酬,斗茶香兮薄兰芷。不如仙山一嚷好,汾然便欲乘风飞。君莫羡花间女郎只斗草,赢得珠矶满斗归。”范仲淹这首描写斗茶情景的茶诗非常的出名,在当时广为流传,他用华丽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斗茶之美,宋代描写斗茶的茶诗占了茶诗题材的很大一部分,可见当时斗茶之风的盛行。据蔡襄《茶录》所言,斗茶胜败:“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者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也就是说斗茶胜负就是一斗茶面汤花的色泽与均匀程度也就是茶色,二斗茶盏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没有水痕。在色泽上,斗茶要求汤花表面鲜白,要有“淳淳光泽”,汤花必须均匀才为臻美。

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言“造成小品若带夸,斗浮斗色倾夷华。”讲的就是如果点汤、击拂都能恰到好处,汤花咬盏就不会很快散退。如果汤花不能咬盏,很快散退,就会出现水痕,说明煎汤过程有不足或者过之,便是负者。苏东坡的“沙溪北苑强分别,水脚一线水争先。”就是描述的汤花咬盏,斗茶争先的生动场景。梅尧臣在《次韵和再拜》中言“烹新斗硬要咬盏,不同饮酒争画蛇。”也是描述地同样的情景。

在诗人们的笔下,斗茶之美跃然纸上,美轮美灸,生动形象,让人神往,宋代的点茶、斗茶技艺体现了宋代茶道追求精雅的审美取向,极现精巧、雅致、奢华的品茶之风,它将宋代茶艺推向了一个程序繁复、技巧细腻、美轮美灸的审美天地,也带给我们精致优雅的审美享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汤花
“斗茶”是怎么一回事
茶文化之“斗茶”
古代民间的斗茶风俗
中国茶文化之 -- 斗茶
云头雨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